王司马的故事聊斋志异卷十一【清代】蒲松龄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5393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司马的故事聊斋志异卷十一【清代】蒲松龄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王司马的故事聊斋志异卷十一【清代】蒲松龄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王司马的故事聊斋志异卷十一【清代】蒲松龄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王司马的故事聊斋志异卷十一【清代】蒲松龄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王司马的故事聊斋志异卷十一【清代】蒲松龄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司马的故事聊斋志异卷十一【清代】蒲松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司马的故事聊斋志异卷十一【清代】蒲松龄课件.ppt(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清代 蒲松龄,聊斋故事,新城王大司马霁宇镇北边时1,常使匠人铸一大杆刀2,阔盈尺,重百钩13。每按边3,辄使四人扛之。卤簿所止4,则置地上,故今北人捉之 人力撼不可少动。司马阴以桐木依样为刀,宽狭大小无异,贴以银箔5,时 于马上舞动。诸部落望见,无不震惊。又于边外埋苇薄为界6,横斜十余里。 状若藩篱14,扬言曰:“此吾长城也。”北兵至,悉拔而火15之。司马又置之。 既而三火,乃以炮石伏机其下7,北兵焚薄,药石尽发,死伤甚众。既遁去, 司马设薄如前。北兵遥望皆却走,以故帖服若神。后司马乞骸归,塞上复警。 召再起,司马时年八十有16三,力疾陛辞8。上慰之曰:“但烦卿卧治耳9。” 于是司马复至边。每

2、止处,辄卧幛中10。北人闻司马至,皆不信,因假议和,将验真伪。启帘,见司马坦卧11,皆望榻伏拜,挢舌而退12。,1“新城王大司马”句:王象乾,见卷一四十千注。镇北边:从明 代万历二十年至天启、崇帧间,王象乾四度总督宣大、蓟辽军务,力主款抚, 边境以安。史称“居边镇二十年,始终以抚西部成功名”。参康熙新城县 志七本传。2大杆刀:长柄大刀。3按边:巡视边防。按,巡行。4卤簿:扈从仪仗。汉以前汉帝王驾出用卤簿,以后下及王公大臣。卤, 护卫所用大盾。簿,谓扈从先后有序,皆载之簿籍。5银箔,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银薄”。银纸。6苇薄:苇帘;以绳编芦苇为之。薄,帘、席。7炮石:古代炮车用机括发石。中旬

3、谓在炮石下埋以机括和火药,燃发 后杀伤敌人,仿佛后世之地雷。按,此段叙述,康熙新城县志作“相地 穿坎,痊火器植木签以侍”。8“后司马乞骸归”数句;天启中,王象乾以继母艰去官。天启七年, 明思宗即位,象乾即家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宣大行边。次年(即崇 帧元年)春陛辞赴任,时年八十三岁。事竟,复以疾乞休。祟帧三年,卒于 家,年八十五。见同上。9烦卿卧治:意谓借助重望,不芳而治。卧治,安卧治享,即不劳而洽。 语出史记汲黯列传。10樟:通“帐”。指军中营帐。11坦卧:坦然高卧。安卧。12挢(jio 矫)舌:翘舌不能出声。形容惊讶或畏惧。13钧:重量单位,一钧等于15千克。14藩篱:用竹木编成的篱笆

4、。15火:用火烧。16有:通“又”,放在整数和零数之间。,新城的王大司马名叫霁宇,在镇守北方边关时,曾经叫匠人铸造了把长杆大刀。刀宽超过一尺,重百钧。每次到边防上巡察时,就派四名兵士扛着这把大刀。他的仪仗随从到了那里,就把大刀放在那里的地上,故意让北边的人去提。他们用力去摇撼,大刀却一动不动。王司马暗中用桐木照着铁刀的样子做了一把木刀,宽窄大小一模一样,用银箔贴在刀上,时常骑在马上舞动大刀;北边各个部落的远远见了,没有不吃惊骇怕的。王司马又叫人在防线的外边埋上苇箔作为界墙,横向十余里长。形状好像篱笆墙一样,故意散布说:“这就是我的长城。”北边的敌兵把苇箔全部拔掉放火烧了。王司马又命人设置上篱墙

5、。接连烧了三次以后,他就叫人在苇篱下埋上火药石块设上引信。北方兵又来焚烧苇墙,火药石块猛然爆炸,北兵死伤很多。北兵逃走之后,王大司马又像以前那样设置上苇箔墙,北兵远远地望见就退走了。因此对王司马服服帖帖,敬若神明。后来王司马退休回家了,边塞上又有敌兵侵犯的警报,朝廷召他再去镇守边塞。王司马这时已经八十三岁了。他极力支撑着病弱的身体进宫向皇帝当面辞行。皇帝劝慰他说:“只是劳你躺着处理边防事务罢了。”于是王司马又到了边塞。每到一处,就躺在军中的营帐之中。北人听说王司马来了,都不相信。因而借着议和的名义。要来验证一下消息的真假。掀开帘子,见王司马神气安闲地躺在床上,就都向着床跪倒拜见,吃惊地退出去了

6、。,王司马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主要描述的是一位名叫王象乾的大司马在镇守边关时使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如借用真假大杆刀震慑敌人,设置苇帘边界炸死敌兵,坦然卧床吓走北方兵等震慑打败北方部落的故事。,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方撤帐归家。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