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试玉不琢不成器赋第二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5426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试玉不琢不成器赋第二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监试玉不琢不成器赋第二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监试玉不琢不成器赋第二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监试玉不琢不成器赋第二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监试玉不琢不成器赋第二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监试玉不琢不成器赋第二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试玉不琢不成器赋第二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课件.ppt(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切磋有则,取应用于圆方。披大礼之遗言,洞先儒之所录。以谓玉不因琢,器莫得以自贵。,天圣元年(1023年),欧阳修参加了随州的科举考试,试题是左氏失之诬论。四年(1026年),欧阳修通过了州试,荐名礼部。第二年春天,试于礼部,但没有成功。又过了一年,欧阳修带着自己的文章,去汉阳(今属湖北)拜谒知汉阳军胥偃学士,备受他的赏识、器重,后来还成为胥偃的乘龙快婿。这一年冬天,在胥偃的带领下,欧阳修买舟北上,到都城汴京准备来年的考试。这一次果然一帆风顺,第二年春试国子监,欧阳修以玉不琢不成器赋荣获第一;秋试又以人主之尊如堂赋再居魁元。,北宋 欧阳修,国学 骈体文,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

2、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欧阳修悔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慎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欧阳修特别重视这句话,他在早年的国子监考试中曾经就以良玉非琢安得成器为题,写作了一篇轰动一时的赋文,文中写道“性虽本善,不学则弗至于道;质虽至美,不琢则弗成其饰”,他一生都以此来激励自己和教育子弟。他认为,从个人角度来讲,学习是一种修养,是去除遮蔽,发扬良善本性之道。人如果不终身坚持学习,就可能变坏,危害社会。正如北宋进士

3、袁采对子弟的教育一样,他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学习都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习“自有所谓无用之用者存焉”。这个认识与欧阳修相同,都认为不读书学习易使人走向堕落。,欧阳修的家训诲学说也流传至今,影响广泛。他在诲学说中对儿子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意思是说,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则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

4、,就会放弃修炼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欧阳修以此来告诫儿子要经受雕琢磨砺,努力学习,提升学识修养与品德内涵,进而有所作为。礼记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为什么人们都贵重玉而轻视珉,是因为玉稀少而珉太多吗?孔子说,并不是因为玉和珉的多少来贵重和轻视,而是因为古来的君子就把玉比拟为道德的象征。而欧阳修的看法则更进一步,虽然玉很贵重,但只有通过雕琢才能成为美器,发挥美玉更大的价值。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自然也不能实现做人的价值。可是玉和人也是有区别的,玉即便不经过雕琢,仍然不失为一块美玉,可是人不学习,不进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有可能蜕变为小人,不但不能实现

5、做人的价值,很可能会为害社会。欧阳修就是这样,以浅显的语言说出了人为什么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深刻道理。,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