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偶成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5448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春偶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立春偶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立春偶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立春偶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立春偶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春偶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春偶成课件.ppt(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立春偶成,1,.,立春偶成是南宋初期文学家张栻的立春日感怀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首句描绘出立春节气到来时的景象,抓住冰霜渐少作为春意萌动的表征。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代替具体的描写,写自然界的变化,最先告知春天到来的消息。三句写诗人借立春来阐发自己的人生哲理,启迪人们要善于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结句以“夸饰”手法预示出春浓的景象,表露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渴望与爱好。此诗从“草木知”到“生意满”,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变化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对春回大地进行了描绘,扣紧了“立春”节气,流露出诗人望春、迎春、爱春的欢快感情。,2,张栻 (11331180) ,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南宋汉州绵竹

2、(今属四川)人。为南宋“中兴”贤相张浚之长子。以父荫补右承郎,先后知严州(今属浙江)、袁州(今属江西)、静江(今属广西)、江陵(今属湖北)诸州府,在朝曾充侍讲,后进直宝文阁。少时从胡五峰问程氏之学,五峰以孔门论仁亲切之旨告之,益自奋厉,以古圣贤自期,作希颜录以见其志。公元1167年(绍兴三十一年)于碧泉书院从胡宏受业,胡得之甚喜,为湖湘学派主要传人。,作者简介,3,立春偶成1律回2岁晚3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4知。便觉眼前生意5满6,东风吹水绿参差6 。,注释,1、立春:阳气回苏的开头,也是一年的最后月份。代表着春季的开始。偶成,即偶有所感而成。,2、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黄帝命伶伦断竹为筒(

3、后人也用金属管),以定音和候十二月之气。阳六为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六为吕,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农历十二月属吕,正月属律,立春往往在十二月与一月之交,所以曰“律回”。从节气上说,立春即是一年之始,但在历算上,立春之日可能赶在上一年的腊月下旬,即在上一年未尽之时,新一年的春天就已经来到了。古人认为律属阳气,吕属阴气,各代表一年的六个月,律回阴往即言立春。,3、岁(su)晚:年终。,4、草木:泛指一切能受到季节变化影响的事物,如动植物、水、山等等。,5、生意:生机、生气。,6、满:遍布,充满。,7、参(cn)差(c):高低不齐。形容水面波纹起伏的样子。,4,

4、诗的前二句“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写立春节气到来时的景象:冰霜渐渐融化,暖气渐渐回生,冬眠的小动物蠢蠢欲动,花草树木都感觉到了春的信息,万物仿佛从沉睡中睁开了朦胧的眼睛,看着时令的更新,考虑着迎接新春的到来。“冰霜少”,透露出立春以后天气逐渐暖和。“草木知”,透露出冬眠的蛰虫将要苏醒,草木将要萌发抽芽。,赏析,5,后两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写诗人的悠然遐想:诗人不再有残冬寒冷瑟缩的感觉,走出室外,满目清新,似乎看见了萋萋芳草,灼灼红桃,碧烟轻浮,莺歌燕舞,鹅鸭戏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致。回到眼前,只见宽广的湖面上,东风轻拂,波纹粼粼,水天一色,远帆点点。这就使人

5、进入了一个现实的立春境界,向往着那万紫千红、充满生意的春天早日到来。“生意满”,让读者从中隐现看到茸茸芳草,碧烟轻浮,千红孕苞,鹅鸭戏于晴江,好鸟翔于佳木,春意盎然,处处生机勃勃的景致。,赏析,6,张栻继承了二程的理本体思想,提出天、性、心三者,名异实同,皆同体于理。他认为,天下万物皆生于理,理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根据。他说:事事物物皆有所以然,其所以然者,天之理也。他以太极为理,太极变化便产生阴阳二气,二气交感便有万物化生,称人与物俱本乎此者也。这样他就重申了二程关于天下只有一个理的思想。他又讨论心性问题,使之同居理的地位。他说:理之自然谓之天,命于人为性,主于性为心。天也,性也,心也,所取则异

6、而体则同。即是说,天、性、心三者均为天理的直接体现,都具有天理的形而上品质。这里,张栻突出了心的地位,走出程朱在性情中论心的局限,使心具有本体性质。他说道:心也者,贯万事统万理,而为万物之主宰者也。心是万物主宰,是万理统摄。这便由同体于理,发展到心直接为本体。这就把程颢心即理之说,提到新的理论高度。张栻从二程格物致知说出发,提出穷理在于居敬,居敬在于存心。他把认识论归止于心本体,从程颐的主一无适以持敬开始,归结到程颢在心上诚敬存养的理论,提出:心也者,万事之宗也。认为一切从心上做,便可以久久自觉深长而无穷也。这就是以本心为基础,从心上体验天理,排除了格物穷理的必要性。他运用性也,天理的观点,发挥张载的变化气质的思想,构成其人性修养论。他认为,人的本然之性是纯粹至善的,只是气禀和习染的原因,才产生贼害仁义的异端。因此,他主张克其气质之偏,以复其天性之本。如何复本性之善?张栻仍从其万事之宗的心上体认。,张栻理学思想,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