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中医护理 常规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5483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的中医护理 常规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风的中医护理 常规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风的中医护理 常规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风的中医护理 常规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风的中医护理 常规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风的中医护理 常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的中医护理 常规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风的中医护理常规,铅山县中医院 祝丽菁,1,中风的概念,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使风、火、痰、瘀痹阻脑脉或血溢脑脉之外引起。亦称“卒中”。,2,急性 脑血管病,缺血类,出血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范围,3,主证: 神昏、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言语謇涩或不语 偏身麻木,兼证: 头痛、呕吐、烦躁、抽搐、痰多、呃逆、二便失禁或不通,昏、瘫、喎、謇、麻,证候特征,4,病因病机,积损正衰痰浊内生情志失调气虚邪中,5,年老体弱,思虑劳心,肝肾阴虚,肝阳偏盛,阴亏于下,肝阳

2、亢盛,阳风化动,气血并逆,上蒙元神,积损正衰,6,嗜食肥甘或劳倦伤脾,肝阳素旺横逆犯脾,痰浊内生,痰湿或痰热夹肝风,脾失健运,横窜经络,蒙蔽清窍,痰浊内生,7,肝气郁滞,五志过极,风火相煽,心火暴盛,肝阳暴张,气血逆乱,上冲犯脑,情志失调,8,气血不足,中于经络,脉络空虚,风邪入侵,气血痹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气虚邪中,9,病因病机小结,基本病机 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虚(肝肾阴虚、气虚) 火(肝火、心火) 痰(风痰、湿痰) 风(肝风) 气(气逆) 血(血瘀)病性 本虚标实证,上盛下虚证。病位 脑,与心、肝、脾、肾有关,10,护理评估,1 、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3、。2 、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3 、心理社会状况。4、辩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11,辨证分型,1. 肝阳暴亢型 证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2 . 痰热腑实型 证见: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黏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3. 风痰阻络型 证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12,4.气虚血瘀型 证见:半身不遂,肢体软弱

4、,偏身麻木,舌强语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黯淡,苔薄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5. 阴虚风动型 证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黯淡,少苔或光剥,脉弦细或数。,13,临症护理,1、 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保持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1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

5、膀胱冲洗。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15,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16,3 、给药护理,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1

6、7,4 、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菜蔬、水果为主。忌肥甘、辛辣等刺激之品,禁烟酒。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开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慢性恢复期患者,应注意滋补,少量多餐,进食不宜过快,可适当选用山楂、木耳、莲子、桂圆、大枣、核桃、甲鱼、冬瓜等有降压、降脂、软化血管和滋补作用的食物。,18,5、情志护理,中风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19,6 、临证(症)施护,高热者给予头部冰袋冷敷。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

7、遵医嘱艾灸等救治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20,7、辨证施护,肝阳暴亢型 施护原则:平肝泻火,熄风通络。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凉爽,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噪声和一切不良刺激(如暴怒、惊恐等),解除因突然发病而产生的恐惧、急躁、忧虑等情绪,使情绪稳定。入睡困难,烦躁不安者,可遵医嘱适当服用安定,或睡前按摩涌泉穴100次。饮食应清淡甘寒,如绿豆、芹菜、菠菜、冬瓜、丝瓜、梨等,忌食羊肉、鸡肉、狗肉、大蒜、葱等辛香走窜之品。,21,痰热腑实型,施护原则:通腑化痰。室温不宜太高,衣被不可太厚,但避免冷风直吹。以通腑化痰为先,常予星蒌承气

8、汤煎服,服药后35 h泻下23次稀便即可,说明腑气已通,不需再服;若服完药后未见排便,可报告医师,继续服药,以泻为度。如果出现嗜睡、朦胧,说明病情加重,向中脏腑转化,及时报告医师。饮食以清热化痰润燥为主,如萝卜、绿豆、冬瓜、芹菜等,忌食羊肉、鸡肉、对虾、韭菜、大蒜等。,22,风痰阻络型,施护原则:祛风化痰通络。眩晕重者,嘱安静卧床休息,防止摔倒。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无眩晕头痛,则病情稳定,可以进行功能锻炼;若舌苔变黄厚腻,口臭,便秘,说明已转化为痰热腑实证,及时报告医生。饮食宜食黑大豆、藕、香菇、桃、梨等,忌食羊肉、鸡肉、狗肉、牛肉等。,23,气虚血瘀型,施护原则:益气活血。病室要温暖避风,汗

9、多者随时协助擦汗,更换衣被。饮食宜食益气健脾通络之品,如山药薏苡仁粥、黄芪粥、莲子粥、白菜、木耳、冬瓜等。温水浸泡手足,自动或被动做屈伸运动,以疏通经络,消除肿胀。,24,阴虚风动型,施护原则:育阴熄风活络。病室应通风凉爽,但避免冷风直接吹入若盗汗明显可用五倍子粉水调外敷神阙穴。避免情志刺激,勿惊恐郁怒,防止复中。饮食以养阴清热为主,如百合莲子薏苡仁粥、甲鱼汤、淡菜汤、银耳汤、黄瓜、芹菜等,25,三、 健康指导,1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2 、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

10、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26,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6、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27,中医传统技术操作应用,28,中医调护:自我保健:人体的两个长寿穴:“涌泉穴”“足三里穴”。,29,涌泉穴,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每日坚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如: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五十余种疾病

11、。 取穴:卷足时足底低陷处就是;或在二三指缝纹头端与足根连线的三分之一处。每天用大拇指按压、推搓涌泉穴一次,每次穴位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泡脚后推搓效果更佳。,30,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取穴方法: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方法简便易行: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穴位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31,Thank you!,32,谢 谢!,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让我们共同进步,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