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茶馆与茶文化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5589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茶馆与茶文化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茶文化,1,人生在家里,活在茶馆里。日饮清茶两三碗,甘愿长作成都人。,2,乾隆皇帝,北京玉泉山天下第一泉。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十八棵茶树,福建崇安大红袍、福建安溪铁观音、湖南洞庭湖君山银针。泡茶是四川人精神氣質的獨特表現,是四川人生活的特色,也是四川茶馆特别的地方。四川茶馆对于四川人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关系。,3,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生产和饮用茶的国家。我国植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传说中的神农时代。神农遍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唐茶圣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自神农尝百草发现茶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而中国最早饮茶则始于四川。司马相如凡将篇列出十九种药

2、,第十六种为荼。王褒僮约:“武阳买茶。”(按:遐州市彭山县在战国时期为蜀国之地。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设置郡县,置武阳县,县治地在今彭山县江口镇平茯村,属蜀郡。南朝梁武帝天监四年分武阳县地置灵石县。大同十年,改灵石县为犍为县,属江阳郡。西魏废帝元钦二年,撤犍为县置隆山县。县治地由岷江东岸迁到岷江西岸,属江州。历北周至隋,县名无变动。唐玄宗先天元年,因犯李隆基讳,改名彭山县,属眉州。历前蜀、后蜀、北宋、南宋、直至元末,隶属关系无变动。) 华阳国志:“什邡出好茶。”陆羽茶经谈及蜀妪买茶一事。日知录:“自秦人取蜀,而后始知有茗饮之事。”可知四川是茶文化最早的发源地。,4,中国人饮茶的历史中国人饮茶

3、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生吃药用阶段(神农时代)。神农本草经:“荼(即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本草拾遗:酒为“百药之长”,茶乃“百病之药”。二是熟吃当菜阶段(两汉)。中国在汉代就已知道吃茶了,当时是团成茶饼而咀食之。郝懿行证俗文说:“考茗饮之法,始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然其饮法,或曰为饼咀食之。逮东汉末,蜀、吴之人始造茗饮。”三是烹煮饮用阶段(三国至唐)。虽然唐代茗饮风气很盛,又有陆羽、卢同之考究,但与后世清茶吃法相去甚远,煎茶要放姜、盐。如明田艺衡煮泉小品:“唐人煎茶多姜盐。”苏轼云:“用姜煎倍佳,盐则不可。”四是冲泡饮用阶段(始于唐,盛于宋,迄于今)。唐代已经开始泡茶

4、,宋代始盛。至宋,始撮茶叶入碗泡之,与今日吃法相近。茹敦和越言释:“今之撮泡茶或不知其所自,然在宋时有之,且自吾越人始。”饮茶到了明代,才完全不放姜,直到现在。,5,茶不仅作为一种饮料进入寻常百姓家中,而且更作为一种文化渗透到国民精神之中。除去茶本身所具有的药用价值外,还在于围绕整个品茗活动而形成的融诗情画意为一体的审美价值以及从选茗、取水、备器到烹茶、奉茶、品尝等活动所营造出来的圣洁的美的艺术氛围。中国茶文化蕴含着东方传统美和现代文明交融的浓郁的文化韵味,使饮茶成为人们社交的一种重要手段和修身养性、陶冶情趣的一种美好享受。,6,酒和茶与中国的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酒有酒诗、酒令、醉拳、酒书

5、法、酒绘画、酒歌等艺术形式。中国文学开篇之作就被酒缠住了,诗经三百零五篇,有十分之一以上的诗篇提到了酒。屈原楚辞“众人皆醉,唯我独醒。”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陶渊明因家中“有酒盈樽”,而不愿为五斗折腰,决然“归田园居”,其诗百分之四十有酒味。白居易在酒功赞:“麦曲之英,米泉之精,作台为酒,孕和产灵。“李白”斗酒诗百篇”,不仅是诗坛领袖,也是饮中之仙。苏轼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文章本天成,饮酒自得之。”苏轼幽默地把酒称为“钓诗钩”,仿佛无酒则难成诗。不是咏酒写酒,就是爱酒嗜酒。,7,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茶与中国的文学艺术也结下了不解之缘,茶有茶诗

6、、釆茶戏、茶联、釆茶歌、茶舞、茶道、茶图画等艺术形式。晋代诗人杜育,文学家左思分别写了咏茶诗赋多篇。唐代大诗人们不仅嗜酒如命,而且也嗜茶成癖。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皮日休等人的咏茶诗更是灿烂辉煌。李白不仅是一个大酒仙,也是一个品茶高手,一生曾作五十余首茶诗。白居易则把茶引为终身“知己”。宋代苏轼既既是诗人,也是茶痴,他的千古名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正是他对自然山水、对茶艺美的独特而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从来佳茗似佳人”,把好茶比作美女,自然欲不痴也不可能了。此外,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等人也都爱茶、咏茶。陆游生于茶乡,与茶终生为伴,一生创作茶诗多达三百二十余首,冠绝当时诗坛。

7、,8,酒劝壮士,茶添风雅酒性热,故酒常与热血男儿相伴。壮士得酒,则更显得威武雄壮。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临行前举杯痛饮,慷慨悲歌,北风啸啸,易水生寒。刘邦大将樊哙在鸿门宴生吃猪腿,豪饮斗酒,痛斥项羽虎狼之心,大壮刘邦行色,使刘邦得以死里逃生,被项羽称为壮士。曹操刘备煮酒论天下英雄,指点江山,何等气派。关羽在热酒筛出后,催马上阵,立斩华雄,回到军帐,杯中酒气尚温。武松在“三碗不过冈”的景阳冈前,痛饮十八碗酒,醉斗猛虎,胆气逼人,制服大虫。古人有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多少壮士,对酒当歌,西出玉门,征战沙场,何其悲壮!,9,而饮茶则不同。茶性温稳,故茶常与儒雅名流相随。两军对阵前,

8、劝茶者闻所未闻。茶往往与儒雅名士、名道高僧联在一起。文人墨客、名士高人聚会,常选择清幽静雅之地,而不是在“随风满地石乱走”的沙场。宋人杜丰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一股脉脉温情,暗暗茶香,拂面而来,名士高朋,谈古论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品书画,争论释典,把品茶与文人雅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10,品茶包括鉴别茶香、茶味、茶色、茶形,营造一种意境。饮茶品茗的整个过程,就是色、香、味、形的审美过程。不仅在感观上享受到茶的美好滋味,而且在精神上获得难以言说的愉悦和快乐。中国人品茶在于欣赏茶汤的香气,品尝茶汤的滋味,观赏茶汤的颜色,察看茶叶在茶汤里沉浮升降时舒展的形状姿态,欣赏玩味各种

9、茶的香、味、色、形。茶香令人心旷神怡,茶色令人赏心悦目,茶味使人齿颊留香。,11,四川茶馆与茶文化,(一) 民国时期的成都茶馆及其分布(1)成都茶馆众多成都通览成都茶铺之多,当为国内各地之冠。新新新闻报统计,截至民国三十一年十一月底止,计有497家。设备完美者当推商业场之二泉、正娱,及春熙路之颐园。环境清幽者首推少城公园的浓荫。解放前,成都大小街道八百余条,平均每二条街就有一家茶馆。大者可容二三百人,小者亦可容数十人。有些区域,一条街道多达五六家茶馆。成都茶馆为什么这么多呢?,12,(2)茶館的功能一是政治方面的功能。它是一个公共评判场所,无论民间大小纠纷,往往约集茶铺,双方相互评理,然后再由

10、大众公裁。结果双方都很满意,有时很严重的问题,常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它在政治上有排难解纷的功能。民国十初年有一位评书高手钟晓帆,差不多民间什么纠纷不得解断时,只要有人说这件事情钟老师在某处茶馆说评书是如何说的,于是大家便以此为准来解决大小事情。,13,二是经济方面的功能。它是各种买卖的交易场所。买卖双方,相对喝茶,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生意便做成了,不用多费口舌,而袖筒中已将货价议定。关于行情涨跌,货色存缺,无一不从茶铺得悉。所以,茶館在经济上显现出莫大的功能。成都并无打探行情市价的集市,一般行商都在茶馆里接头,互通消息,成都茶馆便自然而然然地演变成了商业上的帮口。,14,葛园(皮货业皮革

11、业的帮口);益智(屠猪洋纱业的帮口);芙蓉亭(田产经纪人的帮口);锦春(旅栈员司人的帮口);外东宾鸿(酒市);瘟祖庙茶馆(奶妈介绍所);北门宾园(桐油市);牛市口茶馆(海椒市);北城公园茶馆(雀市);下东大街群芳茶社(讲评书人的集合地);皇城坝吟啸楼(回人牛市);石子门两茶社(女帮工的介绍所);外北西河茶社(灌县运来的炭市);,15,外东九眼桥两头茶馆(鱼市);卧龙桥观澜阁(土杂货市);紫泉街茶馆(石料市);北门城口茶馆(水果市);外北迎恩楼及附近茶馆(肥料市);南门天灯茶馆(荒市);北门城隍庙及东门府城隍庙茶馆(海湖市:按海湖非江湖,分“惊”,“皮”,“飘”,“册”四种。“惊”生意者,是算命

12、测字之流,以其以惊木之声招客也,故名“惊”。“皮”生意者,即街头悬壶卖药者,采自各种树皮草根,故名“皮”。飘生意者,是茶馆店铺口上来用红纸写恭喜发财之类的高等“文化”乞丐。“册”生意者,就是街头卖书的人。)水津街的茶馆(药市屠行市);火神庙(米市)。由此可见,成都茶馆成了成都社会经济生活的中心。,16,三是新闻传播方面的功能。成都茶馆是一个新闻广播电台,大凡一个消息,只要传到茶铺,全城的人就知道了,甚至连外州县都会知道。四是民众交际休闲的功能。如各商帮行会的聚会,以及秘密组织哥老会集合之所,也常常利用茶铺,故茶铺于社会上之功能可见一斑。但其最大的功能,在于它成了民众休闲的场所。,17,五是戏曲

13、观赏的功能。有些茶馆聘有打洋琴的,说评书的,讲圣谕的,打连花洛的,以享茶客,名流艺人多萃集于此,这是成都茶馆的特趣。最初打金街香茗居已有唱洋琴的。著名艺人贾瞎子开始于民国元年在卧龙桥献艺。民国十八年在东城根街锦春茶社演唱,名声大噪。锦春茶博士名周麻子,其人记忆力超强,满堂茶客付资或未付资,及应找补若干,都能一一记清,毫不差错。当贾树三(即贾瞎子)将唱之前,他必高呼“请雅静”。唱毕之后,则呼“打帕子来”,若一部书之有序文跋语,前后相连。又有司胖子,每晚在锦春贩卖瓜子花生,他的瓜子花生兼备热、脆、香三大特点,因他心宽体胖,卖时不以箩筐,祗承于左臂。于是贾瞎子、周麻子、司胖子,时人号稱“三绝”。,1

14、8,六是私人招待所的功能。七是社区服务的功能。居民用开水,茶馆用河水。卖出堂开水,代为煮、炖,成为成都居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茶馆的名称成都茶馆取名颇为雅致。杜甫:“锦江春色来天地”锦春,锦江春。“诗清都为饮茶多”诗清阁,清心阁。纪念陆羽、卢同陆卢茶楼(卢同七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两腋习习清风生”。)“竹林七贤”竹园。群贤毕至群贤茶社。陶渊明归去来辞归去来茶馆,吟啸楼茶馆。,20,21,(4)、茶馆的分布“待会儿,我们在口子上吃茶”,这是成都人的口头禅,但却简明的指出成

15、都茶馆在区位上自有一定的关系。所有成都茶馆十有八九都设在十字路口,如南门外的东巷子,这条短短的巷子一共有三家茶馆,两家是老的,一家是新的,皆建在十字路口上,差不多老旧茶馆多开在十字路口。成都茶馆在区位上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原来成都街头上的厕所多是与街头茶馆有关。“厕所”文化的特质必与“茶馆”文化特质相连,因其有逻辑上的合理性,茶馆决不会和药铺相连。成都六个区域茶馆,因其区位不同,其特点也各不相同。,22,一是公园茶馆如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中的茶馆,为知识阶级聚会之所,如六腊之战(小学教师寒暑饭碗之争的战场)。少城公园茶馆依然故我,未失本色。“绿天”较早,其次为“浓阴”、“鹤鸣”、“枕流”。晚

16、清时茶馆都是方桌高凳,而少城公园茶馆则为竹背椅、矮桌,游人坐着极为舒适,后来传遍成都各茶馆,而女茶客也最先出现在少城公园茶馆内。,23,二是春熙路一带的茶馆商业场、东大街、春熙路是成都的商业中心,这一带茶馆多变成集市场所。东大街“沁园”,每天上午陶朱公集聚一起,讲价成交,探情问市。春熙路最老的茶馆是开设在民国初年东大街口的清和茶园,在华华茶厅未建成之前,以清和茶座最大。商业场南北路口两边店楼上都是茶馆,楼下为营业店铺。后来二泉茶楼兴起,设备为城东南之冠。成都茶馆对社会有莫大影响者,莫过于春熙北段的三益公。三益公有女茶房创举,因三益公地处热闹繁华的商业区,沾上了上海大都市的繁华气味。女招待,“茶

17、厢”制的“家庭茶室”,首先始于三益公。自此成都茶馆多设女招待。此外,影响较大的茶館尚有鼓楼北街的葛园,昌福馆的宜园,亦为民国初年的老茶馆,但较迟于清和。后来又有新兴茶馆的兴起,著名的如东大街的华华茶厅,耗资数十万,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开成都茶馆之记录。,24,三是街口子上的茶馆多是较老的茶馆,这些茶馆尚有打洗面水、洗脚水的旧习。茶客为附近店铺行业的小商人、工人,他們在這裏消除一天的疲劳,打金钱板、讲圣諭、唱莲花落,这些完全是大众化的趣味。,25,四是城郊的茶馆原只在望江楼、武侯祠、工部草堂等名胜处,惟有草堂早为军兵驻占,已不设茶馆。抗战前,忽在北门、西门之间护城河边有野店、江上村、世外村等茶馆

18、出现。此后因抗战期间时有空袭,随處皆有乡村茶馆。这些茶馆均因跑警报疏散等关系而产生,绿林深处,别饶一番风趣。成都城外茶馆可分二种:一种是四门外名胜等处的茶馆,茶博士中有出家的道人,如武侯祠。一种是乡村及“跑警报”的茶馆。成都城外还有一种特别的茶馆,那就是外南大学区的茶馆。茶客多半是大学生,該区茶馆實際成了大学生自修室和俱乐部,差不多成了大学的一部分。其中独有一家茶馆却无一个大学生,多半是各大学宿舍里教职员家里的工人、伙夫,晚上还有唱莲花落的,在大学区里别居一格。,26,五是衙门口的茶馆。多是一些打官司诉讼在此處消息,或者等待传问。有所谓的刀笔能手专在这里吃茶,等别人找他写呈文。此外,还有外乡上

19、城完粮缴税之人在这里歇脚。这种茶馆多在法院、市政府、华阳县与文庙街的成都县政府及督院街省政府附近。,27,六是城门口的茶馆多为市集所在地,如南门外的“火神庙”茶馆附近是一大米市,北门口的茶馆则为油市、花生市。因其地当进城、出城路口,故茶客多为挑菜赶场、推车贩货等下层民众休息歇脚的临时处所。,28,瓮子茶馆内最重要的地方要算瓮子,瓮子是茶馆内炉灶的土名。一个茶馆的生意赚钱与否,要看瓮子肚内有无过多的炭,所以瓮子有一定的打造法,一般泥水匠不会打做。当时全成都市泥水匠会打造瓮子的僅十餘人,是秘传,外人不得而知。瓮子分二部:一是瓮子本部;二是中炉火井,靠于瓮子旁边,要矮些。,29,茶桌茶椅清代茶馆用的

20、是方桌高凳,民国则是矮桌竹椅,首先起于少城公园茶馆,而清和茶馆前堂尚是方桌高凳。成都古色古香的情趣,在茶馆里也能寻得出来。茶碗人们知道成都的盖碗茶,但其来历却不甚知道。按资暇录:“蜀崔宁之女,以茶杯者无衬,病其熨指,取楪承之。既啜而杯倾,乃以蜡环揲夹其杯,遂定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蜀相奇之,名为茶圫子”。大约在晚唐时蜀中茗饮已盛,所发明的茶托子與当今盖碗不无关系。,30,(三)民国时期成都茶馆掌故(1)灵官茶独自坐在茶馆中吃茶,成都人称为吃“灵官茶”。因为灵官像老是独个儿的。“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2)加班茶走长路口渴了,顺便就附近茶馆喝客人已离去而尚未收去

21、的茶,稱爲“加班茶”,可以不给钱。(3)吃玻璃(吃免底) 清晨时,或者在头一天晚上,老板就点好一定数目的茶碗给“正堂”,晚来正堂就照今天所卖出多少碗茶缴给老板多少钱,而吃免底的钱则归茶博士。不过外面人家进来冲开水,得归老板。,31,(4)掌瓮子(瓮子即茶馆的炉灶土名)。(5)请掌子茶博士生活很劳苦,三百六十天不得休息,就是上厕所,也得托人照应。尤其是掌瓮子的工人,人家还未起起床就要起来生火,夜阑茶客散尽才能休息,所以他们有一个惯例,工作了一定的时候,找一个人替代,自己休息二三天再上工,叫“请掌子”。“请掌子”有一定地方,他们叫“哨上”。在魏家祠茶馆,那里清晨有一批闲着的人等着别人来请。,32,

22、(6)茶博士“茶博士”三个字,很雅致,充分表现了中国人的情趣。封氏见闻:“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陆羽来见,衣野服,携茶具而入。手自烹茶,口通茶名。茶罢,李公命奴子取钱卅文酬煮茶博士。”一是茶博士的辛苦。二是茶博士的命运。三是茶博士的戏弄。茶博士戲弄 老板主要有三种方法。翻云梯。茶客来吃茶,茶博士拿着叠起的数碗茶,在放下茶碗、揭去碗盖泡茶之顷,将茶碗内茶叶少折点在手心中,一次折一点,折成了一碗茶,这样他就可多赚一碗茶钱,此谓“翻云梯”。下锚。有些茶博士内衣上暗挂着一个小袋,内盛着茶叶。客来叫茶了,就用一种纯熟的偷天换日的本领,将老板拨给他的茶碗内的茶叶倒出来,换上自己夹带的茶叶,冲了水卖给茶客,不卖老板的茶叶,报账时就說又卖了“免底”茶多少碗。而按茶馆惯例,吃免底茶的茶錢則归茶博士,这叫“下锚”。递东西。就是茶博士约好一位不速之客到茶馆吃茶,暗地将茶盖或茶碗递给他,老板查问来,就说茶客不好,偷走了。其实等收了堂后,他与那位不速之客二人平分秋色,在酒馆里谈笑风生去了。,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