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优质课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5595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9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慢》优质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扬州慢》优质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扬州慢》优质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扬州慢》优质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扬州慢》优质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州慢》优质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慢》优质课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扬州慢,姜夔,-,2,秋雨夜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请写出本诗诗眼,并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其成为诗眼的理由。”,长春高考调研题,-,3,答案:本诗的诗眼是“安闲”。全诗紧扣二字展开,“卧迟”“睡美”“未起”都表现出老翁安闲、恬淡寡欲的形象与心境。,诗眼:最能表现诗人感情、诗歌主旨,对全诗有统领作用的词语或句子。,-,4,扬州慢,姜夔,-,5,学习目标1、读懂诗语(扫除文字障碍)2、把握诗情(从情感词突破)3、鉴赏诗“巧”(体会本诗所用表现手法),-,6,第一步:读懂诗“语”(扫除文字障碍),自学、互帮,熟读、

2、翻译、质疑,-,7,扬州慢 小序,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8,思考:1、小序在本词中有何作用?,交代写作缘起(昔盛今衰,满目凄凉,触景生情,引发诗人伤感之情)。,-,9,(序)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时,地,景,情,因,旨,-,10,2、“杜郎俊赏”是什么意思?,指杜牧才华横溢、善于作诗。他曾游赏于扬州,并写过许多关于扬州的名句,如赠别遣

3、怀寄扬州韩绰判官。,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11,千里莺啼绿映红江南春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远上寒山石径斜山行,长安回望绣成堆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12,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故人

4、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13,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擅长书法,精通音律。工诗,词尤有名。有词中之圣之称,与辛弃疾等分鼎南宋词坛。词为婉约派,善以健笔写柔情,风格清峻峭拔,清妙秀远,追求高雅,开创了风雅词派。在自作词曲方面有北宋的周邦彦能与他相提并论,世人称“前有美成,后有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因屡试不第,一生未仕。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词。,知人论世,-,14,1127年, “靖康之变”。在北宋的半边废墟上重建的南宋,是一个更加虚弱的王朝,金兵频繁发动的大规模南侵,使它长

5、期面临着覆亡的严重危机。,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写下了这首扬州慢。,知人论世,-,15,第二步:把握诗“情”(从情感词突破),-,16,讨论解决: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为什么?结合全词分析,提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7,词人穿越时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惊”,-,18,1、杜郎重到扬州为什么会“惊”?惊什

6、么?什么原因造成的?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惊”扬州昔日繁华,今日萧条,古今变化之大。“惊”“十里扬州” 竟然变得“荠麦青青”。这是金兵南侵造成的。流露出作者对战争的厌倦,对国家的伤痛之情。,-,19,2、作者来到扬州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原文中找),(见)“荠麦青青” ,(听)“清角吹寒”。,3、上片写景有何特点?由哪些词可以看出?,景中有情,由“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可以看出。,-,20,3、上片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其实就是指扬州,为何作者要费这么多笔墨呢?,直写成扬州使读者阅读时缺少想象的空间。这样写有利于读者展开想象,想象扬州昔日的繁华。也为后文写“现在”

7、 的扬州作衬托。,用典,-,21,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流露出什么感情?其写法有何特点?,流露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无限伤痛之情。以动写静、融情于景。,-,22,5、“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句有何作用?,这结句,宛如百感交集,一声感叹,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23,全诗通过描绘金兵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现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

8、上片描述扬州眼前萧条的景况,“尽荠麦青青” “暮色、军角、空城”的荒凉和凄清,“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伤乱之感。 下片侧重对扬州史事的虚拟。想象风流俊赏的杜牧重游扬州会“难赋深情”,并多次化用杜牧歌咏扬州昔日景物的诗句,构成风月繁华与萧条颓废的意象对比。,小结,置身诗境,缘景明情,-,24,-,25,第三步:鉴赏诗“巧”(总结本诗的表现手法),-,26,用典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修辞手法,-,27,用典,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说明昔日扬州的富丽繁华,-,28,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冷月无声红药徒生,对比反衬虚实结合,昔盛今衰,-,29,上片写扬州兵灾后

9、的萧条景象主要是写实,抓住了“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下片运用杜牧的典故,处处设想,抒写黍离之悲,写景抒情有虚有实。“桥”、“月”、“波”是眼前景物,是实写。 “念桥边红药”句,又是虚写想象,令人产生“桥在人去”“花开无赏”的怅惘。这样就使主题更加突出了。,-,30,“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有什么修辞?,拟人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痛恨战争。 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

10、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借代 胡马,-,31,“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又是什么修辞?,通感 清角吹寒(触觉写听觉),-,3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似乎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

11、人伤怀。,-,33,所谓“移就”,就是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甜蜜的湖光山色 移就看着好象用词不当,但正是这种不当,却创造出了一种美丽,创造出了一种意境,创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情调,产生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收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34,小结全词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以思接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给予词人极高评价:“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