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温解表药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5633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温解表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辛温解表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辛温解表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辛温解表药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辛温解表药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辛温解表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温解表药ppt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解表药,练习与思考,概述,一、辛温解表药,二、辛凉解表药,学习内容,概 述,(一)概念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二)病因 表邪:主要指六淫邪气,以风邪、寒邪、热邪为多见。,概 述,(三)性能特点 味辛,性温或凉,归肺和膀胱经,药性升浮。(四)主治证及药物分类 表证:风寒表证辛温解表药 风热表证辛凉解表药,部分解表药还兼有利水、平喘、胜湿止痛、透疹、消疮等作用,可用于水肿、咳喘、风湿痹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等证。,概 述,(五)使用注意 1、发汗不宜太过。 2、自汗、盗汗、疮疡日久、淋病、失血者慎用。 3、因时因地制宜。 4、不宜久煎。,返回,第

2、一节 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药),本类药物性味多为辛温,以发散风寒为主要功效,又称发散风寒药。 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部分药物兼有宣肺平喘、利水、胜湿止痛等作用,可用于咳喘、水肿、风疹瘙痒及风湿痹证等兼有表证者。,麻黄,【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麻 黄,1.发汗解表:本品辛开苦降温通,善于开宣肺气,发汗作用强,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无汗、脉浮紧)。发汗力强,为辛温解表之峻品。,2.宣肺平喘:用于肺气壅遏的咳喘实证,寒热均可。,3.利水消肿:本品为宣肺利尿的要药,用于风水水肿(水肿兼有表证)。,本品还可用

3、于风湿痹痛、阴证疮疡等。,麻黄,【用法用量】煎服,310g。生用长于发汗解表,蜜炙用长于止咳平喘。【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强,凡自汗、盗汗及虚喘、失眠及原发性高血压者均当慎用。,桂枝,【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桂 枝,1.发汗解肌(表):本品辛散甘缓温通,发汗解表作用缓和,用于外感风寒表证,表实证、表虚证都可以用。,2.温通经脉:本品性温,有温通血脉、散寒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寒凝血滞所致诸证。,(1)风湿痹痛。 (2)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3)胸痹证。 (4)脘腹冷痛。 (5)癥瘕。,3.通阳化气:本品能温通阳气,助水湿的运化。 (1)痰饮、水肿、小便不利。如苓桂术甘汤。 (

4、2)心动悸、脉结代。如炙甘草汤。 (3)中焦虚寒之脘腹疼痛。如小建中汤。 (4)胸痹。如瓜蒌薤白桂枝汤。,桂枝,【用法用量】煎服,39g。【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出血等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共同点: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于风寒表证。 不同点:麻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用于喘咳证及风水水肿等。桂枝以温通为主,发汗力较缓,外感风寒无论有汗的表虚证和无汗的表实证均可用。并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治寒凝血滞诸证、蓄水证等证。,麻黄、桂枝功用对比,细辛,【性味归经】辛、温。归肺、心、肾经。

5、,细 辛,1.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通窍:本品辛散温通,气味芳香,性善走窜,散寒力强,能外散表寒,内除里寒,并有良好的通窍止痛作用。,(1)外感风寒挟湿证。如九味羌活汤。(2)阳虚外感。如麻黄附子细辛汤。(3)血虚经脉有寒证。如当归四逆汤。,表寒证、里寒证都可用。,(4)头痛、鼻渊、牙痛、风湿痹痛等证。(5)中恶或痰厥所致的卒然神昏窍闭.如通关散。2.温肺化饮:用于寒饮停肺之咳喘证。如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细辛,【用法用量】有小毒,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使用注意】气虚多汗,阴虚阳亢,肺燥干咳,肺热咳嗽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紫苏,【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紫 苏,1

6、.发汗解表:发汗解表之功较和缓,兼可宣肺止咳。 (1)外感风寒轻证。 (2)外感风寒咳嗽。如杏苏散。 (3)外感风寒兼有脾胃气滞者。如 藿香正气散(液),香苏散。,2.行气宽中:并有和胃止呕、理气安胎之功。 (1)脾胃气滞,胸闷呕吐;湿滞吐泻。如藿香 正气散(液)。 (2)气滞痰结之梅核气。如半夏厚朴汤。 (3)脾胃气滞之胎动不安、妊娠恶阻。,3.解鱼蟹毒:用于食鱼蟹中毒所致的腹痛吐泻。,苏叶:长于解表苏梗;长于理气,荆芥,【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荆 芥,古人谓本品“为风病、血病、疮病要药。”,1.祛风解表:本品性微温,药性和缓,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都可用。 (1)风寒表证。

7、如荆防败毒散。 (2)风热表证。如银翘散。,2.透疹止痒:并有消疮之功。 (1)麻疹不透。 (2)风疹瘙痒。如消风散。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如败毒散、银翘败毒散。,3.止血(炒炭) :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等多种出血证。,荆芥,【用法用量】煎服,4.59g,不宜久煎。【使用注意】解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防风,【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肺、脾经。,防 风,1.祛风解表:本品性微温,药性和缓,质柔润,古人称之为“风药中之润剂”,可“通治一切风邪”。 (1)外感表证:风寒风热都可用。 (2)风疹瘙痒。如消风散。 常与荆芥相须为用。,2.胜湿止痛:用于风

8、湿痹痛。如蠲痹汤。3.止痉:有祛风止痉之功,用于破伤风.如玉真散。4.透疹止痒:用于麻疹初起,难以透发者。,羌活,【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肝、肾经。,羌 活,1.发散风寒:本品辛散苦燥温通,气味芳香雄烈,主散太阳经风寒湿邪,止痛作用亦强。 (1)外感风寒挟湿证:如九味羌活汤(颗粒)。 (2)外感风寒湿邪,头痛身疼,周身困重: 如羌活胜湿汤。 善治太阳经头痛项后疼痛。,2.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如蠲痹汤。 善治腰以上(上半身)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佳。,【用法用量】 煎服,610g。【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血亏虚者慎用。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藁本

9、,【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藁 本,1.祛风散寒:本品辛温香燥,性升散,归膀 胱、肝经,药势上达巅顶,善祛太阳经风寒 湿邪,且能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巅顶头痛。 如神术散、羌活胜湿汤。,2.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白芷,【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白 芷,1.祛风散寒:用于风寒表证。如九味羌活汤(颗粒)。,2.通窍止痛:本品辛散温燥,芳香上达,善散阳明经风寒湿之邪,通鼻窍,止疼痛。 (1)阳明经头痛(前额痛)。 (2)牙痛。 (3)鼻渊头痛。 (4)风湿痹痛。,3.消肿排脓:用于疮疡肿痛。如仙方活命饮、透脓散。,4.燥湿止带:用于寒湿带下,为治带下病的常用药。,尚

10、有祛风燥湿止痒、消斑除臭之功,外用治瘾疹、湿疹、白癜风、面部色斑、狐臭等皮肤病。,生姜,【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肺、脾经。,生 姜,1.发汗解表:作用温和,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如姜糖水。,2.温中止呕:本品有良好的止呕作用,有“呕家圣药”之称。因其性温,最适用于胃寒呕吐,随证配伍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之呕吐。,(1)胃寒呕吐。常配半夏,如小半夏汤、吴 茱萸汤。 (2)胃热呕吐。如橘皮竹茹汤。,(3)寒湿中阻之呕吐:如藿香正气散(液)。 (4)晕车、晕船呕吐。 (5)用于一些止呕药的炮制,增强止 呕作用。如姜制竹茹。,3.温肺止咳:用于风寒咳嗽。如杏苏二陈汤。,尚有解半夏、南星毒及鱼蟹毒

11、的作用。,生姜系药食常用之品,日常食用,有健胃消食作用。生姜的医疗保健作用,在民间有许多谚语,如: “家备生姜,小病不慌。” “出门带块姜,时时保健康。”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香薷,【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肝、脾、胃经。,香 薷,1.发汗解表,化湿和中:本品辛散微温,归肺、脾、胃经,既能散风寒表邪,又能祛暑邪,化中焦湿浊。李时珍指出:“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其发汗解表之力与麻黄相似,有“夏月麻黄”之称。 (1)阴暑证。如香薷饮。 (2)暑温证。如新加香薷饮。,2.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麻黄与香薷功效比较,相同点:发散风寒,利水消肿,麻黄:发汗力强,为

12、辛温发汗峻品, 善治风寒表实证。又宣肺平喘香薷:发汗力弱,长于解暑化湿和中, 为“夏月麻黄”,善治阴暑证,不同点:,阴暑证:感受风寒(静而得病) -暑天风寒感冒阳暑证:感受暑热(动而得病) -类似中暑,苍耳子,【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辛夷,【性味归经】辛,温。归肺经。,苍耳子与辛夷功用对比,共同点:质轻性升浮,解表力弱,善于通窍,常相须为用治疗鼻渊头痛。,不同点:苍耳子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风疹瘙痒。辛夷专治鼻渊,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苍耳子有毒,用量不宜过大。辛夷入煎剂传统宜包煎,但现在临床上常不包煎。,葱白,葱 白,1.发汗解表:风寒感冒轻证。如葱豉汤。2.散寒通阳:阴

13、盛格阳证。如白通汤。,3.散结通络下乳(外敷):乳汁郁积,乳房胀痛;疮痈肿毒。,西河柳,返 回,小结,发散风寒药:有发散风寒功效,主治风寒表证。,麻黄桂枝,发汗之力较强,相须配用,治风寒表实无汗重证。,宣肺平喘、利尿。,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止痛及阳虚水肿。,麻黄为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紫苏生姜,发汗之力较弱,可治风寒感冒的轻证,止呕,解毒。,解鱼蟹毒。,解毒、止呕作用强。,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防风羌活白芷细辛,发散风寒,止痛;治风寒表证以头痛身疼为主。,风湿痹证,关节疼痛者。,更为常用,通鼻窍,又可止痛,治鼻塞、头痛等症。可治牙痛。,要点,1、主治证风寒表实无汗:麻黄风寒表实

14、无汗、表虚有汗:桂枝阴暑证:香薷(夏月麻黄)风寒风热表证皆宜:荆芥、防风,细辛:阳虚外感羌活:上半身(身半以上)痹痛 太阳头痛白芷:阳明头痛,2、功效行气安胎:紫苏解鱼蟹毒:紫苏、生姜通鼻窍: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3、用量用法细辛:3-5g;丸散0.5-1g辛夷:包煎,4、分类发汗解表:麻黄、桂枝(解肌)、 紫苏、生姜、香薷祛风解表:荆芥、防风、苍耳子祛风散寒:藁本、白芷发散风寒:羌活、辛夷,一、单选题1、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宜选用哪种性能的药物 A 甘温 B 辛温 C 辛凉 D 苦寒 E 苦温,练习与思考,2、下列哪种病人应慎用麻黄 A 风寒表实证 B 咳喘实证 C 水肿兼有表证者 D 高血压兼有表证者 E 风寒痹痛兼有表证者,练习与思考,3、病人素体虚弱,一天前不慎感受风寒,出现恶风寒汗出,头痛,首选的药物就是 A 薄荷 B 荆芥 C 香薷 D 防风 E 桂枝,练习与思考,返 回,4、性温有小毒,善治鼻渊头痛的药是 A白芷 B苍耳子 C辛夷 D防风 E藁木,练习与思考,返 回,作业:1、何谓解表药?其功效、适应范围是什么?2、解表药分几类?各类性能特点是什么?3、试以麻黄性能特点论述麻黄的功效、应用。4、比较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功用异同点。5、白芷、羌活、藁本均治头痛,有什么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