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基本概念、进展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介绍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5733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7.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基本概念、进展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介绍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传染病基本概念、进展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介绍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传染病基本概念、进展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介绍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传染病基本概念、进展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介绍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传染病基本概念、进展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介绍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基本概念、进展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介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基本概念、进展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介绍课件.ppt(1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染病基本概念、进展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介绍,主 要 内 容,传染病基本概念及几方面进展近期主要热点传染病疫情追踪集体单位常见传染病疫情案例分析,一、传染病基本概念与几方面进展,传染病几个基本概念几方面进展应对策略,传染病 (communicable disease),感染性疾病 (infectious disease),定义: 指由病原体感染 所致的疾病,包 括传染病和非传 染性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几个基本概念,定义: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氏体,细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和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传染病 (communicable disease),

2、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都属于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中有传染性者才称为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communicable disease,两者可互相转化,特别是感染性疾病变为传染病。有的已随管理而融合。,传染病学与其它学科存在密切有机联系,个体水平-临床医学,微观水平-基础医学,群体水平-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基础学科,其它临床学科,流行病学,感染过程中人体和病原体的斗争,病原体的致病力传染力致病力 毒力 数量 变异性 (抗原、耐药),机体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病原体,人 体,人体,病原体,感染谱,感染过程传染病在个体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称为,多数病

3、原体和人体之间是不适应的,因而引起双方之间的斗争. 由于适应程度的不同,双方斗争的后果各异,产生感染过程的各种不同表现,即感染谱(infection spectrum ).,环境因素,病原体,病原体被清除,感染建立,隐性感染 (无症状),亚临床感染 (有症状,但轻微,难发现),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不是传染源,重要传染源,轻中重死亡,痊愈,携带者,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病原携带状态,感染谱,infection spectrum,人体,慢性,不同的病种感染谱不同,隐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 显性感染所占比重不同,在流行病学表现和预防措施上不同,感染过程的表现(五种)(感染谱,

4、infection spectrum),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五种表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病原体 (pathogen),有传染性 (infectivity),有流行病学特征(epidemiologic feature),有感染 后免疫(postinfection immunity),特异的病原体。感染性疾病共有特点,区别于其他疾病。追索病原乃现代医学潮流,指病原体能通过某种途径感染他人造成发病.此为与其他

5、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期,质:外来性与地方性。量:散发,流行,暴发, 大流行。时间:季节性空间:地方性,显性或隐性感染后都可产生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地理 气象 生态,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 经济状态 生活条件 文化水平,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乃传染病 在人群中发生,发展,转归的过程.,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 血液、

6、体液传播,(susceptible people),易感人群,人群易感性指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自然因素: 地理、气象、生态 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 经济状态 生活条件 文化水平,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常见的症状与体征,发热(fever),皮疹(rash,eruption),毒血症状(toxemicsymptoms),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发热具有双重意义;热型是传染病重要特征之一,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皮疹分为充血性和出血性;斑,丘,疱疹;皮疹出现时间,顺序,分布,形态,退疹后改变对出疹性传染病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充血,增生,临床表现为肝,睥,淋巴结肿大。,病原体的各种代谢

7、产物(包括毒素在内)可引起除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传染病的临床类型,依据:临床病程长短,轻重及临床特点,急性,亚急性,慢性,轻型,中型,重型,暴发型,典型,非典型,不同传染病在临床表现的类型不同不仅是在诊断治疗上,在流行病学的表现和防治措施上也有重要意义,临床资料,详尽的病史;细致的查体;,流行病学资料,地方性,季节性,既 往史,接触史,疫苗接种史,当地的发病情况,实验室检查,对传染病的诊断具有特殊意义一般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直接检出病原体;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综合分析,诊断,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报告;病原携带者的处理;监测(包括专

8、病监测、症状监测等)接触者检疫措施;动物传染源的处理;,对呼吸道、消化道,虫媒传染病等等有其不同主导作用的措施;疫源地消杀灭和预防性消杀灭;,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预防接种提高特异免疫力(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综合措施,不同传染病有所侧重,几个方面的进展,21世纪传染病的发展趋势少数疫苗预防效果好的传染病将得到控制或消除-麻疹计免控制的传染病仍不可麻痹松懈-脊灰一些传染病仍将是人类大敌,如结核病、性病、艾滋病等新的传染病仍将继续出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抗药性菌株的流行将日趋严重医院内感染面临严峻挑战,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扩展,流行病研究方法学上 : 现况、病例对照、定群研究、随机对照

9、临床试验、监测、 评估、成本效益分析等流行病学新分枝学科上 : 传染病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灾害流行病学、地理流行病学等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上 :诊断方法、病原体研究、传染来源追索 传播途径分析、疫苗研制及使用等统计学: Logistic回归、M-H分层分析方法、各种模型等使用;RR,AR,OR等分析评价指 标使用;电子计算机及其软件使用等循证医学,传染病监测的进展-1,常规报告传染病的监测重点专病的监测(霍乱、鼠疫、脊髓灰质炎、麻疹、流感、手足口病等等)症状监测(发热、重症肺炎、出疹、呼吸道感染-流感样、胃肠炎-腹泻、出血、神经系统症状、淋巴腺炎等)-北京症状监测

10、系统(发热、腹泻、黄疸、皮疹、结膜红肿)国际、国内新发传染病监测,传染病监测的进展-2,动物宿主与媒介生物监测医院感染监测耐药监测非临床数据(药店用药销量、学校幼儿园单位缺勤、杂货店卫生用品销量、媒体报道、互联网健康信息搜索频次等监测,随科技进步疫苗不断改进 微生物的变异(流感、脊灰、AIDS、毒力、耐药等) 新疾病的出现 生物恐怖的问题 免疫预防的应用 疫苗生产领域:改进现有疫苗;研制新型疫苗;开发联合疫苗 疫苗策略:简化免疫程序、方法;新疫苗使用策略研究 疫苗使用:管理严格;种类增多;范围扩大;现场评价,预防免疫面对的挑战,开发新疫苗,无需注射(口服、粘膜吸收)或改变接种途径(皮内) 减少

11、免疫次数(联合疫苗、多价疫苗、微囊缓释疫苗) 安全、副作用小(基因工程、肽、核酸疫苗) 便于储存、运输(稳定) 提高免疫效果(佐剂) 不仅用于预防传染病 (治疗作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成瘾和慢性病),近20年来新的病原体及其疾病1,1975 细小病毒B19 再生障碍性贫血1976 隐孢子虫 隐孢子虫病、肠炎1977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出血热1977 嗜肺军团菌 军团病1977 汉坦病毒 肾综合症出血热1977 空肠弯曲菌 肠炎1977 丁型肝炎病毒 丁型肝炎1980 HTLV-I 白血病、淋巴瘤等1981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中毒性休克综合症1982 大肠杆菌O157:H7 出血性肠炎19

12、82 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1982 HTLV-II 白血病等,1983 HIV 艾滋病1983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1986 环孢子球虫 环孢子虫病1988 人疱疹病毒6型 突发性玫瑰疹1989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1989 瓜纳瑞托病毒 出血热1990 戊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1992 巴尔通体 猫抓病,杆菌性血管瘤1992 O139霍乱弧菌 O139霍乱1993 汉坦病毒 汉坦病毒肺综合症1994 Hendra病毒 病毒性脑炎1995 庚型肝炎病毒 庚型肝炎,近20年来新的病原体及其疾病2,1996 牛海绵状脑病毒 克雅氏病1997 A(H5N1)禽流感 流感1998 Nipah病毒 脑

13、炎、肺炎1999 A(H9N2)禽流感 流感2003 SARS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2009 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 流感2011 大肠杆菌O104:H4 出血性肠炎近几年河南、山东等地的蜱虫叮咬事件-新布尼亚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我们的对策: 重视 监测 研究,WHO提出: “全球警惕,采取行动 - 防范新出现传染病”,CDC于1995年创办新发现传染病杂志-“Journal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盲目乐观,自满的思想是有害的, 但消极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也是毫无根据的,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远没有结束,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是一个卫生问

14、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我们面临的任务极其复杂而艰巨,可谓任重而道远.,例:甲型H1N1流感防控,重视:国际方面:WHO发布预警信息:从4月27日起,将H1N1流感疫情从3级升到4级警报,2日后又升级至5级警报。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已决定,警戒级别由5级提升至6级最高级别。各国均开展防控工作,积极应对。国家层面:国务院工作部署;卫生部出台技术方案: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防控指南;监测方案1版、2版;诊疗方案1版、2版、3版北京市政府:外堵输入,内防扩散;国门路大饭店、燕翔饭店为政采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6月出台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加强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京政发

15、200918号)和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北京市卫生局落实社会单位防控甲型H1N1流感管理责任的通知(京卫急字200916号),明确“四方责任”。,落实好“四方责任”,确保防控工作扎实、有效,(一)落实属地责任,健全辖区管理制度。各区县人民政府防控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行政主要负责人负总责。 (二)落实部门责任,强化行业、系统管理。 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的人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做好本行业、本系统的防控工作。各部门的防控工作实行主要负责人负责制。 (三)强化单位责任,健全社会单元防控工作机制。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

16、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其主要负责人负总责,严防甲型H1N1流感在本单位传播、暴发。 (四)依法规范个人防控行为,强化社会责任。 一切个人都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协助、配合、服从政府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开展的防控工作,做好自我防护,依法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做好监测及疫情处置,2009年4月30日 卫生部通告:1、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将甲型H

17、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法定传染病分类管理:甲类传染病是要强制管理,乙类传染病是要严格管理,丙类传染病是要监测管理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应及时向疾控机构报告,疾控机构则应按不同种类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隔离、预防、控制等措施,管理好传染源。 医院监测报告疾控中心调查处理“四方”配合:疾控系统建立甲型H1N1检测网络实验室提高检测能力,迅速开展研究工作,对病毒的研究:虽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但病情较温和,有些感染者无需治疗即可痊愈。 对防控策略的研究:从“国门”围堵,逐个确诊、治疗,逐步转变为常态的重点人群监控,追踪病毒变

18、异情况,以及重症患者的救治。由集中医学观察到居家医学观察或随访。输入病例本土病例预防社区暴发流行。 对疫苗的研究:美国的疫苗生产用毒株NYMCX-179A科兴公司制备,接种方案确定优先人群、国庆保障受益大流行结束后的研究:病毒变异监测与应对,二、近期主要热点传染病疫情追踪,1、“蜱咬病”事件2、德国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疫情3、辽宁炭疽疫情4、新疆脊髓灰质炎疫情,1、“蜱咬病”事件,2006年以前,在浙江、安徽、山东、江苏等地有零星报告不明原因发热/疑似出血热病例2006年,安徽确诊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疫情20072009年,河南、湖北、山东等地陆续报告发生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2010年

19、,蜱叮咬事件,中国CDC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2011年3月17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中国疾控中心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这是国际上首次发现这一布尼亚科病毒。目前该病毒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简称新布尼亚病毒。 研究明确了新布尼亚病毒致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部分患者有出血表现。该病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区,患者以从事农业生产的成年农民为主,部分患者被蜱叮咬。流行期为4-10月,流行高峰为5-7月。,加利福尼亚卫生防疫站虫媒病组,小于和他的小狗小新,讲述者,蜱是什么,蜱的样

20、子就像小蜘蛛,这是人手指上四种不同大小的蜱,蜱和蜘蛛的样子很像,蜱攀附在动物身体上吸血,某些种类的蜱可传播病菌导致人和动物得病,哪一个呢?,答案: C,猜猜这是什么?,A) 仙人掌B) 锯子C) 放大好多倍的蜱的“牙齿”,蜱生活在这些地方,在野外树林、草地或灌木丛多在路边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蜱在路边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着,动物和人经过时蹭到它,它就会趁机攀附,生活史,自然环境中蜱主要叮咬动物,蜱幼虫一般叮咬小型动物,你能认出蜱的幼虫么,*提示:6条腿的那个,生活史,蜱幼虫只有6条腿,Tick Life Cycle,幼虫吸血后变大,腿也由6条变为8条,成为若虫.,若虫有8条腿,Tick Li

21、fe Cycle,若虫从其他小动物身上吸血.,若虫吸血后变成成虫,成虫模样和若虫相仿,但更大,Tick Life Cycle,成蜱喜欢吸食鹿血.吸血时蜱会膨大,看起来就像长腿的葡萄干(美国传播疾病多为鹿蜱,此文中介绍的也是-译注),Tick Life Cycle,成蜱吸饱血后会产卵,卵会孵化成幼虫,开始新一轮循环,Tick Life Cycle,人只是偶尔被叮咬,衣服上喷洒防虫药剂(不推荐,译者注),穿长裤和长袖衣服,小于确信这么做可以防止蜱叮咬,防蜱有招,穿浅色衣服有利于发现蜱,将袖口、领口和裤脚等处扎紧,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在道路上行走,避

22、免在灌木草丛中穿行,检蜱,蜱一般附着在动物或人皮肤上不易被发现的地方,所以找到他们有些困难,每个人都应该检查身上是否有蜱附着.,野外远足后在有蜱的地方活动需检蜱,还可以让父母或家里其他大人帮你检查,小于每天都检查自己、小狗小新和还有其他家庭成员,检查宠物更要细心.深色毛皮动物身上的蜱更难以发现.,答:,迅速并且用正确的方式去除它. 家里大人会用镊子去除身上的蜱.,发现身上有蜱怎么办呢,1. 用镊子或纸巾(tissue,译者注)尽量靠近皮肤,然后紧紧夹住蜱头部或靠近头部的地方,缓慢用力,避免将蜱拔断.,2.蜱叮咬后皮肤可以用肥皂和温水清洗.,3.洗手.,4. 被蜱叮咬后1个月内如果得病就去看医生

23、.,保护自己,记得要向小于和小新学习呀,穿长裤和长袖衣服,迅速正确的去除蜱!,应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筛查,野外旅行后出现下列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野外旅行史,包括什么时间去了什么地方,进行了那些野外活动:1、1个月内,尤其是2周内出现持续发热,特别是持续3天或以上。2、叮咬处出现红斑,红斑特征为逐渐扩大,几天内可以达到30厘米,有些面积可能小一点,一般中间颜色浅,四周颜色深。3、剧烈头痛,出现嗜睡、谵妄、昏睡等。,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病例纳入标准:有流行病学史(鼠类活动、蜱虫叮咬史、田间作业、放牧、接触柴草、垂钓、野营、草地行走、草地晾晒衣物、接触猫狗、饲喂家畜)临床表现符合发热(

24、体温37.5)血小板降低病例排除标准:明确诊断的血液病;全身性疾病; 非感染性疾病;感染因素明确的其他传染病,2、德国O104:H4疫情,WHO网站2011年5月57日消息:德国暴发了令人关注的严重疾病疫情。自5月第二周以来,据报发生了276例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有3名妇女死亡。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是由特定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并发症,可导致肾功能衰竭。虽然大多数大肠杆菌无害,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可以产生破坏血细胞和肾脏的志贺毒素或维罗毒素。产生这些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分为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和产维罗毒素大肠杆菌(VTEC)。许多人住院就医,其中一些患者需要重症监护,此外

25、不断发现新的病例,其它一些国家也通报了病例,尤其是瑞典通报了10例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两例重症监护病例。所有受感染者均最近访问过德国,主要是德国北部。,德国北部五省EHEC和HUS多,大肠杆菌分类,目前根据毒力因子、致病机理和流行病学特征,通常将致泻性大肠杆菌分为5 类:,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集聚性大肠杆菌(EA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致病性大肠杆菌 常见血清型为O157:H7,其它较常见非O157血清型有O26, O45, O103,O111, O121和 O145等 本次为O104:H4临

26、床表现 出血性肠炎:腹泻(血便,鲜血样)、腹痛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TTP), 可因肾衰和多脏器受损而死亡,贮存宿主:牛、羊等家畜和人等传播途径:摄入被粪便污染的食物、水等传播潜伏期:出血性肠炎潜伏期3-4天,HUS-血便发生后5-7天,Source: Paul Mead, Patricia M,Griffin, Lancet 1998,1-2天血样便,95%康复,5%HUS,其他后期并发症,3-5%死亡,慢性肾衰、中风或其它严重后遗症,蛋白尿或其他轻微后遗症,康复,-5%,-30%,-60%,部分可增EHEC病人发展为HUS的因

27、素使用缓泻剂发热呕吐 白细胞计数升高 高或低年龄(5岁以下儿童尤甚) 女性,5-7天,对EHEC及HUS的认识-疾病自然史及HUS发生危险因素(O157:H7)摄入EHEC病原3-4天腹部绞痛,非血样便,病原学, O104:H4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罕见血清型,有个案报告(2006年韩国29岁女性HUS), 此前未见暴发报道, 德国RKI和美国CDC专家不认为是一种全新的细菌, 暴发菌株不是一种全新细菌,只是通过菌间基因的水平 传递获得了新的毒力/耐药特性,5月19日 聚集性病例报告,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7月26日 暴发结束,5月19

28、日 聚集性病例被报告,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暴发响应过程 5.19-7.26,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2011.5.1-6.28:病例数:HUS 838 EHEC 2,764 3,602女性: 68% (EHEC: 59%) 年龄中位数:43 (0-91)住院:likely all HUS EHEC 59% reported 死亡: HUS 30 (3.6%) EHEC 17 (0.6%),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5月19日

29、汉堡 卫生局聚集性病例报告,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5月20日RKI派员核实儿童HUS、成年HUS,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5月20日RKI和汉堡卫生局开展病例对照研究,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21日RKI发预警通报相关机构,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23日RKI在HUS/EHEC常规上加强监测准确评估疫情规模和监视疫情发展趋势,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23日起州卫生部门经电邮每日报告发病情况,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23日德4家临床/公共实验室每日报EHEC O104:H4检测阳性结果,5月1日,6

30、月1日,7月1日,8月1日,25日德国RKI公告称汉堡地区危险因素生食西红柿、黄瓜和生菜,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26日统一个案报告,27日网络个案报告,病例确诊到RKI接报告间隔中位数为2天,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5月27日RKI门诊急诊开展每日新血性腹泻病例就诊人数占每日就诊总人数比例,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27日汉堡卫生局宣布西班牙黄瓜中检出EHEC,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29日RKI第二次病例对照确认了第一次的结果,无法调查传染来源,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31日汉堡卫生局西班牙黄瓜无关,5月1日,6

31、月1日,7月1日,8月1日,6月3日BVL、BfR、RKI和州联合工作组,从病人和食品消费生产等环节开展联合调查,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6月5日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加入调查,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6月6日德国下萨克森州宣布芽苗菜为可疑传染来源,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6月10日联合调查组公告下萨克森州某农场芽苗菜,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6月13日聚集病例调查确认芽苗菜调查,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6月24日法国波尔多EHEC O104:H4暴发,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6月29日ECDC

32、和EFSA 确认埃及葫芦巴种子为传染来源,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7月4日最后1例暴发病例发病,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26日暴发结束,暴发疫情检测,监测系统灵活性高迅速调整监测病例定义缩短EHEC/HUS报告时间血性腹泻的症状监测监测敏感性不足5月8日-19日陆续有发病监测系统并未能发现此异常现象以该病最严重的疾病形式HUS被发现与确认排除标本检测所需时间病例分散就诊,局部地区上升不明显,未引起当地卫生当局警觉;临床医师对标本送检积极性不高;临床/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能力不足或时效性差,部门协作确认污染食物,早期调查RKI错定为西红柿、芽苗菜和生菜的原因流行病学

33、的调查方法现场流行病学博士项目后期调查确定为芽苗菜的主要依据食谱或配方为基础的餐馆队列调查聚集性病例分析,爆发期间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罗伯特科赫研究所,4个病例对照 2个队列研究(2个外国旅游团) 餐馆就餐病例的聚集性分析食堂就餐者饮食分析人人传播可能性分析在线疾病负担调查二代罹患率分析,溯源调查的方法及策略,一、确认病原菌的载体食品,即豆芽种子的种类后,通过在其供应链上确认公司名称、地址,可能的话获取识别号,如增值税号等进行溯源;二、在进一步的核查供应链上批号、种子名称、重量、保质期以及运输时间表的一致性,以确保在特定食物的有效供应链内进行溯源;三、只选择与暴发相关的食物链,以确保能够通过共

34、同特征,如食品产品相同的批号或可能同时发生的交叉污染等推测可疑来源。,德国EHEC感染暴发疫情溯源调查路径及各环节需收集的信息,葫芦巴豆种子(批号48088)溯源与追踪调查图,风险评估美国CDC/FDA,美国4例疑似病人,近期均去过德国汉堡2女1男因HUS住院,另1人血性腹泻未住院2例驻德军事人员腹泻 CDC没有理由认为或预期这起暴发会在美国传播不认同菌株是“全新的”和“超级毒性”的说法FDA美国来自西班牙和德国新鲜农产品很少被污染食物传入美国的可能性非常小告诫赴德人员有感染风险,注意饮食卫生,卫生部和国家CDC所做应对准备,开展风险评估 组织内部专家,分析疫情进展,评估其对我国的危害和影响

35、密切跟踪疫情动态,提供风险评估依据 关注RKI、ECDC、WHO 消息跟踪媒体报道,为公众沟通提供技术支持 了解报道动向,评估舆论报道发展趋势风险沟通在中心网站、CCTV等主流媒体上进行宣传,在互联网上被广泛转载,成为主流声音。,卫生部和国家CDC所做应对准备,做好技术准备(国家CDC)实验室储备标准血清建立检测毒力基因方法合成特异性PCR检测引物起草并在网站发布实验室检测方案可进行菌株血清分型、分子生物学检测和溯源比对等防控指导根据部应急办指示,起草防控方案协助临床专家修改临床救治指南 7日下午召开(各省市区、19个口岸城市CDC及重大专项网络实验室)视频会议,通报疫情进展,指导监测和实验室

36、检测,风险评估卫生部应急办/国家CDC,暴发菌株通过食品传入我国风险低暴发为食源性传播未发现人与人之间接触所致广泛传播证据我国从欧洲进口的生鲜蔬菜和其他食品数量有限可能出现赴德旅行或归国人员在德感染病例,但输入性病例因粪-口途径导致该病国内广泛传播可能性小如我国发现少量输入性病例,亦不必启动高级别应急反应机制HUS病死率高须关注病例救治指导各地医疗机构做好病例的发现、报告、检测和病例管理,北京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可疑病例排查方案,一、可疑病例排查标准发病前10天内有疫区旅行或居住史(德国),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有血性腹泻,腹部痉挛性疼痛等症状,或有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肾功能受

37、损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临床表现。,二、排查方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接诊具有血性腹泻或具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病例时应主动询问其过去10天内的旅行史,对于符合排查标准的病例应立即报告属地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医疗机构报告后对病例进行现场复核,对符合排查标准的病例,应立即报告区县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并将医院留取的病人粪便送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检测(市疾控中心北院109收样室)。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仅为肠道门诊。,3、辽宁炭疽疫情,什么是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芽孢杆菌在土壤中可生存数十年,甚至更久,一般消毒方法均不能将

38、其杀死。炭疽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炭疽主要发生于患病的食草动物,如牛、羊、马、骆驼等,其次是猪和狗等牲畜,炭疽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人类不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都可能感染,但因职业原因牧区和农区青壮年男子以及从事屠宰、皮毛加工的工人、兽医发病率较高。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病愈后再感染的可能性极小。人类感染炭疽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经皮肤黏膜感染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了带菌的物品、病畜以及皮毛等可患病,皮肤型炭疽由此途径感染造成。即使皮肤完整,病菌毒力强也可以致病。多见于皮毛加工厂工人等。2.经呼吸道感染通过吸入含有炭疽芽孢的粉尘或气溶胶而感染,常发生在卫生及通风条件较差的皮毛加工厂。3.经消化道感染吃

39、了感染炭疽病牲畜肉及被炭疽杆菌污染的食物和水,可感染肠型炭疽。,炭疽的症状有哪些?炭疽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天到2周,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皮肤型炭疽、肺型炭疽、肠型炭疽、脑型炭疽以及口咽部感染,约20%未经治疗的皮肤型炭疽可发展成致命性败血症。1.皮肤型炭疽皮肤型炭疽约占炭疽病例的95%以上。多发生于暴露的皮肤,如面、颈、肩、上下肢等。起始在皮肤破损处出现小的痒丘疹,数日后发展为含有血性液体的水疱,内含大量的炭疽杆菌。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血性分泌物在溃疡表面形成黑色结痂。除感觉微痒外,无明显疼痛及触痛。黑痂经1-2周后脱落,形成疤痕。全身症状有发热、不适、肌痛、头痛。转成败血症病例中,病人在几小时

40、内出现不可逆毒血症和休克,最后死亡。2.肺型炭疽极为罕见。通常起病较急,低热、干咳、身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经2-4天后症状加重,出现高热、咳嗽、血痰,伴胸痛、呼吸困难等。3.肠型炭疽较少见,起病为剧烈腹痛、腹泻、呕吐、水样便。严重者继之高热、血便。4.脑型炭疽是皮肤、肠、肺型炭疽的并发症。5.口咽部感染严重的咽喉部疼痛,颈部水肿,局部淋巴结肿大。如水肿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气道引起呼吸困难。,疫情追踪,辽宁省卫生厅10日晚发布消息称,近日辽宁鞍山海城市和岫岩县发生皮肤炭疽传染病疫情,截止8月10日18时,共报告21例,其中临床确诊病例3例,疑似病例18例。目前,所有确诊、疑似病例均在鞍山

41、市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病情平稳,无死亡病例。据初步调查,这次疫情是由于当地居民私自屠宰或接触病牛而感染发生的。 截止8月11日20时,经过广泛的健康教育和主动排查发现,辽宁海城市炭疽疫情累计报告已上升至30例。海城市和岫岩县先后发生人皮肤炭疽疫情,累计报告30例,其中临床确诊病例3例,疑似病例27例。病例分布在海城市26例(临床确诊病例3例)、岫岩县4例(在海城市疫区感染)。无死亡病例。同时辽宁省海城市牛庄镇南关村发生牛炭疽病,发病牛4头,其中2头死亡,病牛及死牛已全部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截至8月15日20时,辽宁省此次炭疽疫情累计报告病例32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4例,疑似病例28例,无死亡

42、病例。该省丹东东港市于15日发现了1例炭疽临床诊断病例、1例疑似病例。这2例病例距离辽宁省此次炭疽疫情最早发源地海城市牛庄镇南关村超过100公里,并且为同源病例。截至8月18日20时,海城市牛庄镇南关村炭疽疫情已累计发生病例35例,其中,海城市26例、岫岩县4例、东港市5例;临床诊断病例4例,疑似病例31例。目前,海城市、岫岩县报告病例仍为30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3例,疑似病例27例。上述病例均在当地医院治疗,病情平稳,无死亡病例。海城、岫岩地区已经连续7天无新增病例,疫情平稳。,疫情追踪,截止9月1日20时,海城、岫岩地区已经连续21天无新增病例,东港市已经连续16天无新增病例,疫情平稳。目

43、前,我省海城市牛庄镇南关村炭疽疫情累计发生的35例病例,已有33例治愈出院,其余的海城2例疑似病例在当地医院继续治疗。所有病例病情平稳,无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在省疫区处置指导组的指导下,鞍山市、丹东市及相关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努力工作,在动监部门确定的疫点、疫区内,始终坚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人员排查。目前,累计流行病学调查23738人,其中重点人群排查2736人。9月9日,鞍山市炭疽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炭疽病疫情解禁工作会议,会上宣布鞍山市炭疽病疫情已经解除。,炭疽流行情况,世界卫生组织:每年报告全球有2万-10万例病例,估计实际发病数字为报告数字的2倍-1

44、0倍,世界各大洲均有炭疽发生或流行的报道。我国:自然疫源地分布广泛,炭疽病例时有发生,炭疽为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全国每年报告病例数百例,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高发省(区)病例数约占全国总病例数的90%以上。防控策略:我国已在重点地区设立炭疽监测点,常年开展疫情监测,并对其中的肺炭疽实行甲类传染病管理。,思 考,在很多农村地区都有一种习俗,对濒死的病牛放血宰杀后食用,甚至上市出售,以减小损失,而剥食因炭疽死亡的动物或宰杀患病动物,正是多年来人罹患炭疽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防控炭疽病疫情,通过卫生宣传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最简明有效。要广为宣传炭疽的传播方式和危害性,告诉群众发现疑似疫情立即向当地兽

45、医站或疾控机构报告,并严格做到不宰杀染病动物、不剥食病死动物。炭疽病防控涉及牛羊屠宰、牛羊肉流通和加工多个环节,涉及工商管理、动物监督机构、服务业和医疗卫生等多部门的协调工作,要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已经发生疫情的,消除污染要彻底。,4、新疆脊髓灰质炎疫情,背景知识:脊髓灰质炎,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儿童。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感染者的粪便带有传染性。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通过实施疾病监测、免疫接种等策略,中国自1995年即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循环。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包括中国

46、在内的西太平洋地区实现了无脊灰目标。2010年,全球有20个国家检测到脊灰野病毒病例,包括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阿富汗等4个本土脊灰流行国家,以及塔吉克斯坦、俄罗斯等16个输入国家。只要目前全球还有国家存在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流行,已经消除脊灰的国家就有输入性的危险。,疫情追踪,据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记者吕诺)记者26日晚从卫生部获悉,新疆和田地区发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疑似输入性疫情。此次疫情累计报告4例病例,目前有2人出院,2人仍住院治疗,无生命危险。截至月日,新疆累计报告例脊灰实验室确诊病例,例病例正在治疗和康复中,没有生命危险。 截至9月7日,新疆累计报告了9例脊髓灰质炎确诊病例,其中

47、1例死亡,其余8例仍在治疗和康复之中,没有生命危险。这9例都发生在和田地区。截至9月7日,我国其他地区未发现这样的脊灰输入性疫情。经过世界卫生组织确认,这次新疆和田输入性疫情野病毒来自巴基斯坦。,防控对策,国际经验和我国既往实践表明,通过开展重点地区的强化免疫等综合措施,可以迅速建立起人群的免疫屏障,有效控制和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新疆目前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在已经完成了病例主动搜索、重点人群应急接种以及其他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9月8日到12日,10月8日到12日,开展两轮强化免疫接种工作。,防控对策,卫生部密切关注脊灰疫情应急处置工作进展。9月2日,卫

48、生部调拨的第一批脊灰疫苗已全部运抵新疆,并配送至相关接种地区和接种单位;3日,移动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由北京出发运往新疆,预计6日到达,支持当地开展实验室应急检测工作。目前,和田地区收集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 及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标本已直接送国家脊灰实验室检测。卫生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商讨口岸疫情应对等工作;为加大对新疆当地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在原派出专家基础上,又从北京等个省(区、市)和深圳市卫生部门增派90名专业人员赶赴新疆,对口支援重点地区,指导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和强化免疫工作。北京为应对目前新疆脊灰疫情的严峻形势,将在各级各类学校及托幼园所,以及出租房排查新疆和

49、田来京人员。其中,对40岁以下和田来京人员以及今年7月1日以后新疆来京的15岁以下儿童,进行两轮脊灰疫苗接种。,三、集体单位常见传染病疫情案例分析,1、聚集性腹泻疫情2、AHC疫情3、集中发热疫情4、其它个案疫情,1、聚集性腹泻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参考标准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北京市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医疗机构发现3例及以上关联性腹泻病例。,案例分析,接报:年6月21日14:

50、27,大兴区CDC传地科接到市CDC肠道组电话通知,一名匿名举报人,举报位于大兴区的看守所近期发生100多名犯人腹泻。现场核实:接到报告后,区CDC立即派出2名流调人员前往该所核实。,调查结果:(一)基本情况:看守所分所位于大兴区 ,主要收容刑期年以下的犯人,其下设个大队,共余名犯人,每个大队独立于不同楼层。(二)发病情况1、 医院负责该看守所传染病诊治,6月1日至6月21日, 医院肠道门诊无该看守所就诊病人。2、 看守所分所医务室6月1日至6月21日期间共接诊因腹泻就诊病人9人,其中7人诊断为功能性腹泻,1人诊断为消化不良,1人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3、9名腹泻病人分布于6个大队,病例之间无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