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第六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热学第六章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6-3 内部流动强制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管槽内强制对流流动和换热的特征 1. 流动特点,层流:,过渡区:,旺盛湍流:,由于流体有粘性,流体流过管内会形成速度边界层,从入口开始,边界层厚度逐渐增加,直到边界层的厚度 时,管内才是充分发展的层流(充分发展的紊流)。,层流,湍流,无论层流还是紊流,流体在管内流动都可分为两段:流动入口段和流动充分发展段,起始段:,2. 对流换热特点,当流体与管壁发生对流换热时,有热边界层形成,热边界层厚度不断增加,直至等于管半径处。,热起始段特点:,湍流热边界层起始段长度:,1)层流时,hx随t增加而下降(导热厚度大,下降)在层流向紊流过渡时, hx上升,故从加强换热
2、的角度看,应使流动处于紊流。,2)层流热边界层起始段长度:,此后的平均换热系数不受入口起始段的影响。,热充分发展段:,当 以后的管长,温度分布已定型, 故在经验公式中讨论充分发展段。,3. 管壁与流体换热量的计算:,由牛顿冷却公式:,A流体与管壁的换热面积2r L,对不同的加热方式,温差的计算不一样。有恒热源加热和恒壁温加热。如图,热边界条件有均匀壁温和均匀热流两种。,对恒热流的情况,如果充分发展段足够长,则可取充分发展段的温差 tw-tf 作为计算温差。,对恒壁温的情况,截面上局部温差在整个换热面上是变化的,应取平均对数温差,特征速度及定性温度的确定 特征速度一般多取截面平均流速。 定性温度
3、多为截面上流体的平均温度(或进出口截面平均温度)。 牛顿冷却公式中的平均温差 对恒热流条件,可取 作为 。 对于恒壁温条件,截面上的局部温差是个变值,应用对数平均温差计算 :,二. 管内湍流换热实验关联式,1、紊流换热关联式:,管内强制对流时,不同的流态,换热规律不同,所得的换热系数的计算式也不同。对于紊流强制对流换热,最常用的公式是迪图斯贝尔特公式:,加热流体时,冷却流体时,式中: 定性温度采用流体平均温度 , 特征长度为管内径。,实验验证范围: 此式适用与流体与壁面具有中等以下温差场合。,气体:,水:,油:,大温差情形,可采用下列任何一式计算。(1)迪贝斯贝尔特修正公式对气体被加热时,当气
4、体被冷却时,对液体,液体受热时液体被冷却时,(2)采用齐德泰特公式: 定性温度为流体平均温度 ( 按壁温 确定),管内径为特征长度。 实验验证范围为:,(3)采用米海耶夫公式: 定性温度为流体平均温度 ,管内径为特征长度。 实验验证范围为:,(4)采用格尼斯基公式,对液体:,对气体:,式中f为紊流流动时达西阻力系数:,实验验证范围为:,非圆形截面槽道 用当量直径作为特征尺度应用到上述准则方程中去。式中: 为槽道的流动截面积;P 为湿周长。 注:对截面上出现尖角的流动区域,采用当量直径的方法会导致较大的误差。,(1)短管修正 入口段的传热系数较高。对于通常的工业设备中的尖角入口,有以下入口效应修
5、正系数:,2、紊流换热关联式的修正,当:,(2)弯管修正 螺线管强化了换热。对此有螺线 管修正系数: 对于气体对于液体,d管直径R曲率半径,(3)温差修正,液体: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粘度变化,气体: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物性变化,液体受热,液体冷却,液体被冷却,气体被加热,修正后的迪图斯贝尔特公式为,以上所有方程仅适用于 的气体或液体。对 数很小的液态金属,换热规律完全不同。推荐光滑圆管内充分发展湍流换热的准则式:均匀热流边界实验验证范围:均匀壁温边界实验验证范围:特征长度为内径,定性温度为流体平均温度。,3、影响管内强制对流换热的几个主要因素,1)入口段的影响:对紊流,当L/d 60,平均h不再随管
6、长变化。由实验得出h的经验公式,一般是对L/d60的长管,若对短管,需乘上修正系数CL。进口的断面形状对换热系数也有影响,也必须修正。,2)流体物性变化的影响:当流体沿管道流动被壁面加热或冷却时,沿流动分析任一截面流体的温度会发生变化,温度变化引起物性参数的变化,特别是粘性变化使速度场改变。如图,第五章 对流换热,19,实际上来说,截面上的温度并不均匀,导致速度分发生畸变。一般在关联式中引进乘数 来考虑不均匀物性场对换热的影响。,换热时管内速度分布:,1等温流,2冷却液体或加热气体,3加热液体或冷却气体,3)弯管的影响:当流体沿弯管流动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管外侧的压力大于内侧,使外测流体流向内
7、侧,形成二次回流。增强了边界层的扰动,加强了换热。其h值在直管的基础上进行修正,乘上修正系数cr。,4)管壁粗糙度的影响:粗糙度越大,换热越强。工程上常采用内壁做成沙砾状的螺旋管加强换热。,4、强化换热措施,由,提高流速对强化换热效果显著,三. 管内层流换热关联式充分发展的层流对流换热的结果很多,可查表选用。,续表,由上两表得出:,1)均匀热流条件下的Nu数比均匀壁温下的Nu数大.,2)层流充分发展段的换热与Re无关,但紊流却于Re数有关。,3)使用当量直径作为特征长度,不同截面的管道层流充分发展段的Nu数不相等。,定性温度为流体平均温度 ( 按壁温 确定)管内径为特征长度,管子处于均匀壁温。
8、 实验验证范围为:,实际工程换热设备中,层流时的换热常常处于入口段的范围。可采用下列齐德泰特公式。,对流换热问题的解题步骤:,1)首先判别所求问题使哪一类?(自然对流、强制对流、外部流、内流、相变),2)判别流态。 为层流,3)取定性温度、特征尺寸,查物性参数。,4)选择适当公式计算,5)校核,Re、t 是否在所选用公式的范围内,例:p195 5-36,解:1)水被加热时,定性温度,查表得:,可用(554)式,2)水被冷却时,定性温度与上相同,例:p194 5-33,定性温度,查物性参数,当量直径:,判流态:,紊流,采用(556)式计算:,由 查得,恒壁温加热,取对数平均温差:,解得:,采用(
9、554)式计算:,由热平衡式:,出口处的热流密度:,同理,用热平衡式算出,5-8 外部流动强制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外部流动:换热壁面上的流动边界层与热边界层能自由发展,不会受到邻近壁面存在的限制。 一. 横掠单管换热实验关联式,横掠单管:流体沿着垂直于管子轴线的方向流过管子表面。流动具有边界层特征,还会发生绕流脱体。,1、流动特点:,在绕流过程中会出现边界层分离。分离点的位置取决于Re.,当 时,附面层不分离,当 时,分离点发生在 处。,当 时,分离点发生在 处。,边界层的成长和脱体决定了外掠圆管的换热特性。,2、换热特点:,分析图:无论是层流还是紊流边界层,在 之间换热系数 h 随着边界层厚
10、度增厚而下降。,层流:边界层分离后,由于漩涡的扰动 h 增大。,紊流:曲线有两个拐点,第一个拐点是层流边界层转变为紊流边界层;第二个拐点是边界层分离点,虽然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变化比较复杂,但从平均表面换热系数看,渐变规律性很明显。,可采用以下分段幂次关联式:式中:C 及 n 的值见下表;定性温度为特征长度为管外径; 数的特征速度为来流速度实验验证范围: , 。,3、单管横掠的Nu数,对于气体横掠非圆形截面的柱体或管道的对流换热也可采用上式。 注:指数C及n值见下表,表中示出的几何尺寸 是计算 数及 数时用的特征长度。,上述公式对于实验数据一般需要分段整理。 邱吉尔与朋斯登对流体横向外掠单管提出了
11、以下在整个实验范围内都能适用的准则式。 式中:定性温度为 适用于 的情形。,二. 横掠管束换热实验关联式,外掠管束在换热器中最为常见。通常管子有叉排和顺排两种排列方式。叉排换热强、阻力损失大并难于清洗。,影响管束换热的因素除 数外,还有:叉排或顺排;管间距;管束排数等。,叉,顺,后排管受前排管尾流的扰动作用对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直到10排以上的管子才能消失。这种情况下,先给出不考虑排数影响的关联式,再采用管束排数的因素作为修正系数。,顺排特点:第一排管的流动与单管相同,第二排管前驻点的冲击力减弱,约在50度左右,冲击力最大,此时h上升。第三排管的冲击力更小,但紊流度增加,使得h上升。易于冲洗
12、且阻力小。,叉排特点:横向各排受到的冲击力与单管相似,由于流体不断收缩扩大,紊流度增大,故换热效果好。但流动阻力大,不易清洗。,气体横掠10排以上管束的实验关联式为 式中:定性温度为 特征长度为管外径d, 实验验证范围: C和m的值见下表。,数中的流速采用整个管束中最窄截面处的流速,对顺排:,对叉排:,对于排数少于10排的管束,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可在上式的基础上乘以管排修正系数 的值引列在下表。,茹卡乌斯卡斯对流体外掠管束换热总结出一套在很宽的 数变化范围内更便于使用的公式。 式中:定性温度为进出口流体平均流速; 按管束的平均壁温确定; 数中的流速取管束中最小截面的平均流速;特征长度为管子外径。 实验验证范围:,例:空气预热器由n=5排、d=38mm的圆管顺排组成,管间距s1=s2=3d,每排管子数为N=8根,如果空气进入预热器tf1=20,流出预热器温度tf2=80,管壁温度tw=150试问空气流速u=6m/s空气管束之间换热量=125KW时,管束管子的长度应取多少?,解:流体的平均速度:,定性温度:,查物性参数,用572式计算再修正,C、n查表57,由表57,修正:查表58,5排,n=0.92,热流密度为,所需面积为:,必要的管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