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按摩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5768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17.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健按摩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保健按摩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保健按摩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保健按摩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保健按摩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健按摩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健按摩课件.ppt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保健按摩课件,年月日,1,-,01,PART TWO,按摩保健,2,-,按摩的作用原理及种类,3,-,保健按摩基础手法,4,-,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1.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是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说躯干的两侧,手心向前。描述人体任何结构时,均应用标准姿势,即使被观察的客体、标本或模型处于不同的位置,或只是身体的一个局部,仍应依人体的标准姿势进行描述。,5,-,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2.解剖学方位术语上和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前和后:近腹面者为前,又称为腹侧;近背面者为后,又成为背侧。内侧和外侧:近正中线者为内侧;远离正中

2、线者为外侧。内和外:凡属空腔器官,在腔内或接近腔内者为内;远腔者为外。浅和深:在皮肤表面或接近皮肤表面者为浅;反之为深。近侧和远侧:多用于四肢,近躯干者为近侧;远离躯干者为远侧。,前或腹侧,后或背侧,肩,上或近端,内侧或桡侧,内侧或尺侧,下或远端,外侧或腓侧,内侧或胫侧,6,-,一、经络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路经,是经络和络脉的总称。“经”是指经脉,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较大。“络”络脉,有网络的含义,为经脉的分之,较小。经与络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络和腧穴基础知识,二、腧穴分布在人体的腧穴有很多,大体分为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啊是穴三大类。凡归属于十二筋脉及

3、任、督二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全身经穴共有361个。,7,-,腧穴定位方法,1.固定标志法:固定不变的标志2.活动标志法: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以被施术者手指为标准,进行测量定位的方法。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手指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的距离看做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1.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一寸,主要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2.横指同身寸也叫一夫法,是让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食指与中指并拢

4、为1.5寸。如图所示:,8,-,9,-,10,-,11,-,经脉系统的组成,人体经脉主要为十四经络,即手三阴经,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等十二经脉,再加上奇经八脉中的任、督脉,12,-,手三阴,1.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经起于胸前壁外上方的中府穴,循上肢内侧前缘,止于拇指桡侧端的少商穴2.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环行部位的其他病症,13,-,手厥阴心包经:(1)体表穴位分布线手厥阴心包经起于乳头外开1寸的天池穴,上行腋窝,循上肢内侧中间,入掌中第二、第三掌骨间,止于中指尖端的中冲穴。(2)住要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

5、位的其他病症。,手三阴,14,-,手少阴心经:(1)体表穴位分布线起于腋窝部的极泉穴,循上肢内侧后缘,人掌部第四、第五掌间,止于小指桡侧端的少冲穴(2)主要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经病及脉循部位的其他病症,手三阴,15,-,手三阳,手阳明大肠经:(1)体表穴位分布图: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的少商穴,沿食指桡侧入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循上肢外侧前缘上肩峰,经颈过颊、环口,交人中,止于对侧鼻旁的迎香穴。(2)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16,-,手三阳,手太阳小肠经:(1)体表穴位分布图:起至于小指尺侧端的少泽穴,经手背外侧,沿上肢外侧后

6、缘,至肩关节后方,绕行肩胛部,循颈上颊抵目外眦止于耳前听宫穴(2)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和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17,-,手三阳,手少阳三焦经:(1)体表穴位分布:起于无名指尺侧端的关冲穴,沿手背第四、第五掌骨间上行循上肢外侧中间,至肩部上颈,经耳后,止于眉梢处的丝竹空穴(2)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目、耳、颊、咽喉、胸肋病和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18,-,足三阳,足阳明胃经:(1)体表穴位分布:起于眼球与框下缘之间承泣穴,直下挟口角,绕面颊,经耳前至额角头维穴。另一线由面颊下颈,循胸正中旁开4寸,经下肢外侧缘,沿足背止于第二趾外侧端的厉兑

7、穴(2)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19,-,足三阳,足太阳膀胱经:(1)体表穴位分布线:起于目内眦旁的睛明穴,循额上行,夹头顶正中线,下后项,脊背正中线旁开1.5寸,3寸两线下行至臀,沿大腿后面会于腘窝,经小腿后面,过外踝后,经足背外侧,止于小趾外侧端的的至阴穴(2)主治概要:本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症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腧穴及第2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于其相关的脏腑病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20,-,足三阳,足少阳胆经:(1)体表穴位分布图起于目外眦旁的瞳子穴,斜下耳前,上头角,绕耳后,折回前额,向后至风池下项,

8、经肩上,沿肋腰间,下行至臀,循下肢外侧中间,经外踝前过足背,止于第四趾外侧端的足窍阴穴。(2)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21,-,足三阴,足太阴脾经:(1)体表穴位分部线:起于足大脚趾内侧端隐白穴,沿足内侧赤肉际上行,经内踝前,沿胫骨内侧面后缘上行,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厥阴之前,经膝股内侧前缘至腹,循行正中线旁开4寸,胸正中旁开6寸,止于腋下大包穴。(2)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22,-,足三阴,足少阴肾经:(1)体表穴位分部线:足心涌泉穴,斜走舟骨粗隆下,绕内踝后,循行下肢

9、内侧后缘,经少腹,循腹正中线,旁开0.5寸,胸正中线旁开2寸,止于锁骨下端俞府穴。(2)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妇科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以及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咽、舌等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23,-,足三阴,足厥阴肝经:(1)体表穴位分布线:起于大脚趾外侧端的大敦穴,循足背,经内踝上行,至内踝上8寸处交于足太阴之后,循下肢内侧中间,绕阴器,经小腹,上胁肋,止于乳下第六间隙的期门。(2)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肝病、妇科病、前阴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24,-,按摩的注意事项,1.应具有良好的职业修养,对被按摩者态度要情亲切和蔼,精力要集中,对操作认真负责。2.按摩前一定要修剪指

10、甲,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去掉等等的首饰品、以免划伤被按摩者3.保持双手的温暖,不宜以冰凉的手去接触被按摩者的身体4.按摩时要有步骤地施行保健按摩手法,切记操作时手法粗暴,敷衍了事。5.穴位按压时,均宜采取先轻、后重、再轻三个步骤,用力恰到好处,防止损伤皮肤或筋骨6.根据被按摩者身体状况适当调整用力大小,以局部微有酸麻胀感为好。7.避免压迫骨骼部位,防止骨膜炎或血肿现象8.遇到被按摩者突然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虚汗、脉搏加快等现像,此为晕推现象,按摩者不要慌乱,先让其平卧床上,再掐人中、十宣、按揉印堂、内光、足三里,点柔大椎9.对按摩者身体左右两侧要对称,尽量不要有偏颇、遗漏。10.按摩者在工作时禁止嬉笑、聊天。,25,-,被按摩者注意事项,1.一般饭后30min之内不宜按摩,且进行按摩前不宜做剧烈运动。2.孕妇的肩井,合谷、三阴交、昆仑穴及小腹不、腰骶部不宜进行按摩。3.按摩后喝温开水300500ml,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