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孔子)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5807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98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思想(孔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儒家思想(孔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儒家思想(孔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儒家思想(孔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儒家思想(孔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家思想(孔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思想(孔子)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讲:刘建立,中,国,思,想,史,儒,家,思,想,孔子,目 录,孔子生活的时代,孔子的基本思想:仁与礼,孔子的生平经历,孔子的基本思想:忠与恕,一、孔子生活的时代,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生活的时代,正值春秋后期。这时,由于王室的动乱,周天子已经不能对诸侯进行有效的管理,诸侯各自为政,形成了一种“君不君,臣不臣”的混乱局面。,孔子生活的时代,1.王室动乱:兄弟相残 2.诸侯无德:兄妹乱伦 3.上下失序:射王中肩,王室动乱:兄弟相残,景王喜爱子朝,想立他为太子,景王逝世后,子丐的党徒争夺王位,朝臣拥立长子猛为王,子朝攻杀猛。猛就是悼王。晋人攻打子朝,

2、扶立丐为王,这就是敬王。敬王元年(前519),晋人护送敬王回朝。因子朝已自立为王,敬王不能进入国都,就居住在泽邑。四年(前516),晋率领诸侯把敬王护送回周,子朝做了臣子,诸侯给周修筑都城。十六年(前504),子朝的党与们又起来做乱,敬王逃奔到晋国。十七年(前503),晋定公终于把敬王护送回周了。,诸侯无德:兄妹乱伦,公元前694年春,鲁桓公要到齐国访问,把夫人文姜也一起带去。文姜到了齐国,和自己的哥哥齐襄公通奸。鲁桓公发现以后,狠狠骂了文姜。文姜把这件事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于是设宴请鲁桓公,宴请结束后,让彭生给鲁桓公驾车,结果鲁桓公死在车上。,上下失序:射王中肩,周王朝迁都以后,借用郑国的土

3、地。有一年,周桓王得罪了郑庄公,郑国于是抢取了周王田里的庄稼,并且长期不朝见周王。桓王率领陈、蔡、虢、卫国讨伐郑国。庄公和祭仲、高渠弥出兵迎击,大败桓王的军队,祝聸射中了桓王的手臂。,二、孔子的生平经历,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wei)顶,故因名曰丘云。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孔子的生平经历,1.早年仕鲁:小试拳脚 2.中年奔波:周游列国 3.晚年归乡:著书立传,早年仕鲁:小试拳脚,孔子早年曾受到鲁定公的赏识,“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当时,鲁国

4、三大贵族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专朝政,封地的城墙比国都还高。孔子为了维护国君权威,提议“堕三都”。因为得到国君的支持,孔子此举大获成功,但却得罪了三大贵族,最终被他们赶出鲁国。,中年奔波:周游列国,孔子离开鲁国十四年,先后游历了很多国家,宣扬自己的政治思想。可惜最终无人重用(齐景公、楚昭王都曾想用孔子,可惜最后都没重用),孔子晚年只好返回鲁国。周游路线:鲁国卫国适陈,过匡(被拘五日)浦卫(见南子)过曹适宋郑陈过蒲适卫(想去晋,未成行)陈蔡叶蔡楚卫鲁。,晚年归乡:著书立说,孔子回到鲁国后,开始讲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他开办私塾,有教无类。另外,他还在前人文献的基础上,为学生编篡了六本教材:诗、书、

5、礼、乐、易、春秋,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六经”。孔子整理六经,完善儒家学说,成为后来两千多年的统治思想,孔子也被称为“至圣先师”。,三、孔子的基本思想:忠与恕,孔子的基本思想,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共二十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孔子曾经对他的弟子曾子概括自己的基本思想:“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的基本思想:忠与恕,1.尽己之谓忠 2.推己之谓恕 3.忠恕的运用,尽己之谓忠,孔子所谓的“忠”,与后世“忠君”之“忠”稍有区别。孔子说“忠”,是指在为别人做事的时候,尽到自己最大

6、的努力。这里的“别人”可以是领导,也可以是朋友。孔子的弟子曾子“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担心自己为别人做事的时候不能尽力。,尽己之谓忠,孔子在讲做人的原则时,常常会将“忠”与“信”并举。“信”就是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好。正是因为要守“信”,所以才需要尽“忠”。 另外,为了不失信于人,孔子还提倡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多做事少说话,批判夸夸其谈的人。,推己之谓恕,孔子所谓的“恕”,也和现代汉语的“宽恕”有很大区别。孔子的“恕”,是指以自己之心度别人之腹,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孔子的弟子子贡曾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能强加给别人。同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也要帮助别人得到。,推己之谓恕,孔子“恕”道的理论基础,是儒家所坚持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每个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每个人都讨厌丑恶的事物;每个人都追求成功,每个人都害怕失败。将孔子的“恕”道进一步推广,就能实现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境界。,忠恕的运用,概括地说,“忠”道只要用在对待上级(或同级),但是孔子并不提倡“愚忠”,而是主张有条件的“忠”。比如对待国君,“君使臣以礼”,臣才“事君以忠”,你对我客气我才对你忠心 。对待朋友也一样,“忠告而善导之,不

8、可则止,无自辱焉”,我会尽力劝你做好事,但是如果你不听,我也不会硬劝。,忠恕的运用,一般而言,“恕”道多用来对待下级(或同级),我们不光要保证自己过得好,也好帮助别人过得好。尤其是对于统治者而言,不能只顾自己享乐,不顾百姓死活,而是要与百姓同乐,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对待朋友也一样,不能只是想着利己,也要想着利他,当然最好是双赢。,四、孔子的基本思想:仁与礼,后人研究孔子的思想,也常常提出“仁”和“礼”。一般认为,“仁”是内在的高尚品德;“礼”是外在的仪式规范。儒家推崇的君子,一定要能够内外兼修:“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有道德不讲规范,会让人变得粗鲁;只讲规范没有道

9、德,会让人显得虚伪。,孔子的基本思想:仁与礼,1.仁者爱人 2.无违于礼 3.仁礼的表现,仁者爱人,孔子讲“仁德”,首要内涵就是“爱人”,只有充满爱心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仁者”。而“爱人”的首先条件,就是克服自己的私欲,而自己的爱人之心,又要通过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这样的行为,又要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所谓“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孔子提倡爱人,却并不是对所有人都一样去爱,而是提倡爱有等差,首先要爱自己的家人。儒家特别强调孝悌,认为这是仁爱的根本。“孝”就是孝顺父母,“悌”就是尊敬兄长。孔子论孝,既重视物质的奉养,更重视精神的顺从:“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0、”,仁者爱人,除了孝悌之外,孔子的“仁”也重视与各色人物的交往法则。具体而言,“仁”包括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其中,“恭”、“敏”、”信“主要是对上级,既要恭敬,又要勤于做事,说到做到;“宽”、“惠”主要是对下级,既要宽容,又要施与恩惠。,无违于礼,孔子不仅强调内在的“仁”,更强调外在的“礼”。在他看来,“礼”不仅是“仁”的外在表现,也是“仁”的指导规范。“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畏缩不前),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急切)。”。恭敬上级、慎重行事、勇于担当、正直无隐,都是非常好的品格,但如果没有“礼”的节制,也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11、无违于礼,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行为规范,应该由最高统治者颁布,不能任由各行其是:“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普通人只要遵守天子礼乐,就可以安享太平,也可以进一步入仕为官了:“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知礼是为政的前提。,无违于礼,孔子生在东周时期,推崇的是周礼,也就是文王、周公制定的礼乐。孔子整理的六经,其中一部便是周礼。在中国传统的“十三经”中,礼经占了三部,分别是周礼、仪礼和礼记,所谓“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可见对礼的重视。中国的古礼,分为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大类。,仁礼的表现,中国人讲“仁德”,是先从“孝悌

12、”等私德出发,进一步扩充到交友、做官等公德上的。因为,中国人对私德特别重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选举官员就是以“孝”为标准的;另外在刑事判罚中,不孝的罪过也远远高于杀人放火。直到今天,如果一个官员抛弃父母,会远比他贪污腐败收到更多指责。,仁礼的表现,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对礼的重视真可谓是从娃娃抓起。中国古代的私塾里,小孩子最早的教材弟子规,就是教育孩子生活中的基本礼节,以及将来进入社会的礼节。中国人对礼的重视,有时候甚至会显得过于表面,就算内心不“仁”,也要做出“礼”的样子,这也培养出中国人“爱面子”的民族心理。,附:孔子的教育思想,1.有教无类。孔子之前,学校由官府主办,读书的都是官员的后代

13、。孔子认为,所有的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束脩以上,未尝无诲焉。”只要拿一点干肉做学费就行了。另外,孔子认为,大部分人都有被教育的潜力,除了圣人和白痴:“唯上智与下愚为不能移也。”,附:孔子的教育思想,2.因材施教。孔子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弟子冉求曾问他:“听说一件好事,就立刻去做吗?”孔子说:“赶紧去做。”另一个弟子子路问同样的问题,他却说:“你应该先问问父亲和哥哥。”同一个问题不同的答案,就是因为冉求生性懦弱,需要鼓励,而子路过于鲁莽,需要压制。,附:孔子的教育思想,3.提倡自省。孔子特别强调,学生遇到问题应该先自己思考,只有实在想不懂的时候,老师才能告诉答案。而且,老师告诉你一点,你还要能通过思考举一反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吾不复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