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5867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pt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概 述,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病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肌肉萎缩无感觉障碍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电生理:肌源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组织学:进行性的肌纤维坏死、再生和脂肪及结缔组织增生,病 因: 病 理:,遗传方式: 组织学肌肉病理: 染色体显性遗传 进行性肌纤维坏死 染色体隐性遗传 再生 X连锁隐性遗传 脂肪及结缔组织增生 肌肉无异常代谢产物堆,分 类,根据: 假肥大型(最常见) 起始部位 杜氏型(Duchenne型,DMD) 病肌分布 贝克型(Becker型,BMD) 发病年龄 肢带型 伴随症状 面肩肱型 遗传方式 眼咽型 先天型 Emery-Dreifuss型(

2、EDMD) 远端型 强直型,辅 助 检 查,1.诊断肌肉疾病中的应用(血清酶学检查): 肌酸激酶(CK) 假肥大型 乳酸脱氢酶(LDH) 异常 见于 远端型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肢带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在进展期均可轻度升高 血清肌红蛋白(MB) 2.肌电图检查: 肌源性损害 3.尿检 : 尿酸排出增多,肌酐减低(贝氏型) 4.CT:病变肌肉呈密度减低影,辅 助 检 查,5.MRI:可见受累肌肉不同程度的“蚕食现象” 受累肌群被脂肪代替改变 能为临床选取准确活检部位提供定位6.肌肉活检: 肌肉的坏死、再生、间质脂肪和结缔组织增生 抗肌萎缩蛋白缺

3、失7.DNA检测: Xp21基因突变8.心电图:排除心肌的损伤9.智力检测:DMD和BMD患者应做,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1.概述:是临床最常见类型,儿童多发 为X性连锁隐性遗传(只有男婴患病,女性为致病基因携带者) 发病年龄:3-5岁 2.病理: 基因缺失 肌细胞内抗肌萎缩蛋白缺失 肌细胞膜不稳定 肌细胞坏死和功能缺失,病 理,临 床 表 现,肌肉假性肥大,触之坚韧,以腓肠肌最明显(常为首发症状之一。 为萎缩肌纤维坏死后被脂肪和结缔组织替代所致,Gower征:(为DMD的特征性表现) 腹肌和髂腰肌无力 患儿自仰卧位站立时必须特征性的用手支撑方能站起,鸭步: 臀中肌无力致行走时骨盆向两

4、侧 上下摆动 走路以脚尖着地,走路慢: 3-5岁隐匿出现骨盆带肌肉无力 下肢伸肌群力量不足 腰椎前凸: 背部伸肌无力所致 马蹄足内翻 翼状肩胛:举臂时肩胛骨内侧远 离胸壁,两肩胛骨呈翼状竖起于背部,肌肉无力及萎缩: 从下肢开始,逐渐出现躯干、髋、上肢、肩部肌肉 萎缩,患儿无法站立,甚至卧床不起 后期出现跟腱挛缩,双足下垂 大多数伴心肌损害: 心率不齐,心脏扩大 约30%患儿伴不同程度智障 预后:差!12岁左右不能行走(此点有助于鉴别DMD和BMD),多数患者20-30岁因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而死亡,DMD型的诊断,1.遗传方式2.临床表现: 进行性肌肉无力和肌肉萎缩,对称性假性肥大,步态摇摆,

5、上肢举臂困难。 体征:Gower征阳性,皮肤知觉正常,腱反射及前反射无亢进,无肌颤动。3.血清肌酶(CK): 异常升高4.肌电图: 肌源性损害5.DNA检测: Xp21基因突变,鉴 别 诊 断 1,重症肌无力: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 特征: 1.受累骨骼肌病态疲劳:显著特点是肌无力于下午或傍晚劳累后加重,晨起或休息后减轻,称之为“晨轻暮重”; 2.首发症状:一侧或双侧上睑下垂、斜视和复视 ; 3.危象:呼吸困难(致死的主因) 4.检查:新斯的明试验:新斯的明肌注,20min后肌无力减轻即为阳性。 5.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效(是一重要的临床特征) 预后:预后较好,但危象的死亡率较高。,

6、鉴 别 诊 断 2,脑瘫:1.临床表现: 不同程度的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性,伴有癫痫发作、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行为异常及认知功能异常(这些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有所改善是脑瘫的临床特点)。2.诊断: 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3.治疗:无特异性疗法。4.预后:智力正常者通常预后较好。,鉴 别 诊 断 3,格林巴利综合征:1.概述:是常见的脊神经和周围神经的脱髓鞘疾病。2.临床表现: 感染性疾病后1-3周,突然出现剧烈的神经根疼痛 进行性上升性对称性麻痹,四肢软瘫,运动障碍,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颅神经症状。3.检查: 脑脊液检查:出现典型的蛋白质增加而细胞数正常。4.预后:多数可恢复。,治 疗,1.迄今无特异性治疗。 增强营养,适当锻炼。 药物疗法和矫正治疗可预防及改善脊柱畸形和关节挛缩。2.预防: 检出携带者,进行产前诊断,人工流产患病胎儿。3.预后: DMD型20多岁死于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 BMD型、FSHD型、眼咽型、远端型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寿命可接近正常生命年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