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夏与北宋并立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6066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西夏与北宋并立ppt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北方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又陆续并存过九个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及闽等九国;北方河东地区则有北汉势力。史称:“五代十国”。,史事链接,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后周禁军最高将领,当时后周皇帝七岁,他策划兵变,当后周大军到达陈桥驿站时,他假装醉酒。第二天早上,众多将士喧闹着拥入他的帐中,把一件黄袍批在他身上,向他跪拜,高呼“万岁”!他就这样做了皇帝。这就是“黄袍加身”的成语。,宋太祖,陈桥兵变,发源辽河上游,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

2、传说: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伦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八子。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河上游的一带(今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游牧为主。,契丹人狩猎归来,契丹文字,契丹矛,猴盖马蹬壶,马蹬壶为典型的契丹族器物,为方便于马上携带而制成。,阿保机雕塑,907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同学们:杨家将的故事早在北宋中叶就开始在民间流传,至今已达800多年了。你们知道有关杨家将的那些故事呢?,杨家将故事,四

3、郎探母,百岁挂帅,四郎探母,1004年,宋,辽,逼开封,真宗妥协宋辽议和,寇准力主亲征,宋辽澶渊之盟,辽攻澶州,寇准,宋真宗,时间: 年内容:双方 ,宋送 .影响:消极加重 ,开战争赔款先河积极保持 , 不绝,北宋人民负担,百余年和平,互市,1005,撤军,岁币,宋辽澶渊之盟,一分为二的评价方式,党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是我国古代羌族的一支.羌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长期生息、繁衍、活动在祖国西部地区。“牧养牦牛、羊、猎以供食,不知稼墙”。也就是说早期的党项人不事农业,衣、食、住皆仰赖畜牧.,二、西夏的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国。图为元昊之墓,西夏飞天壁画,返

4、回,西夏铜牛,下一页,宋夏和战,元昊称帝后,西夏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如何看待宋夏之间的和议,和议换来了安定局面,双方的边境贸易,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三、碰撞中的融合,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学会农耕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 翻译、印刷中原典籍、佛经 用汉文铸币,。,文 字,钱 币,我能行,1.10世纪初,定都上京(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的少数民族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的? 鲜卑契丹女真蒙古 2、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

5、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加速了北宋灭亡,B,B,B,3、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地区,几次北伐失败后采取了()消极防御政策.步步为营 .守内虚外.分兵把守 .虚内守外4、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而推行( )A. 扩军备战 B. 用严酷刑罚镇压 C. 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 D. “以汉制待汉人”5、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是(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B,C,D,共同探究,宋真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互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请回答:(1)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辽宋订立“澶渊之盟”(2)这一历史事件发生时北宋在职宰相是谁? 寇准(3)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但也有它的消极影响,它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加重北宋人民负担,开战争赔款先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