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积累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6145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16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积累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积累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积累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积累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积累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积累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积累ppt课件.ppt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单元,文言知识归纳,1.词语理解(1)通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答案,通“毋”,不要。,通“毋”,不要。,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通“途”,道路。,(3)古今异义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义:今义: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义:今义:弃甲曳兵而走古义:今义:,答案,黄河。,泛指河流。,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凶恶,厉害。,跑,逃跑。,行,走路。,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今义: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义:今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义:今义: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义:今义:,答案,供养活着的人。,保养身体。,可以凭借。,表示同意,认可。,“

2、然”意为“这样”,“而”意为“却”。,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不要归咎。,没有罪过。,2.词类活用(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2)谨庠序之教:(3)然而不王者:(4)王无罪岁:,答案,名词活用为动词,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名词活用为动词,为王,名词活用为动词,归咎、归罪,3.特殊句式(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4)申之以孝悌之义:(5)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答案,判断句,疑问句,省略句,“弃甲曳兵”前省略“士兵”,介词结构后置句,或或,固定结构,4.语句翻译(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3、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译文: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译文:,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战争开始了,(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士兵跑一百步停下来,有的跑五十步停下来。,考察邻国的当权者,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多,这是为什么呢?,答案,(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译文:(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4、七十岁的人穿绸吃肉,百姓不挨饿不受冻,(做到)这样却还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从未有过。,(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答案,1.词语理解(1)通假字 使之然也:_虽有槁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答案,通“煣”,使弯曲。,通“又”,通“智”,智慧。,通“性”,资质、禀赋。,(3)古今异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声非加疾也古义:今义:,答案,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学问广博精深。,验、检查。,参加,参考。,强,这里指声音宏大。,疾病;快。,假舆马者古义:今义: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答案,借助,利用

5、。,与“真”相对。,金属制的刀剑等。,金银。,爪子和牙齿。,坏人的党羽、帮凶。,蟹六跪而二螯古义:今义: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答案,蟹腿。,跪下。,容身,托身。,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2.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5)故木受绳则直:(6)用心一也:,答案,名词作状语,每天,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名词作动词,游水,形容词作名词,高处,形容词作动词,变直,数词作形容词,专一,4.语句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译文: (2)君子博

6、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也没有过错了。,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蓼蓝的颜色显得更深;冰,是水(遇冷)凝结而成的,但它比水(更)寒冷。,答案,(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译文: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可以)向上吃泥土,向下喝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啊。,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答案,1.词语理解(1)通假字孝公既没:合从缔交: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矣:威振四海:,答案,通“殁”,

7、死。,通“纵”。,通“影”,像影子一样。,通“又”。,通“震”,震动。,(3)古今异义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今义: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古义:今义:以致天下之士古义:今义:,答案,黄河。,泛指河流。,吝惜。,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招纳。,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流血漂橹古义:今义:以为桂林、象郡古义:今义: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今义:,答案,盾牌。,划船工具。,把作为,“以”后省略了宾语“之”。,认为。,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山东省。,皆明智而忠信古义:今义:国家无事古义:今义:才能不及中人古义:今义:,答案,聪明智慧。,懂事理

8、;有远见;想得周到。,诸侯和大夫封地。,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平常的人。,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2.词类活用(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外连衡而斗诸侯:(4)会盟而谋弱秦:(5)流血漂橹:(6)以弱天下之民:,答案,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名词作状语,像云彩那样,像回声那样,像影子那样,使动用法,使(诸侯)相斗,使动用法,使(秦)衰弱,使动用法,使(盾牌)漂浮,使动用法,使(天下百姓)衰弱,(7)序八州而朝同列:(8)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9)执敲扑而鞭笞天下:(10)过秦论:(11)追亡逐北:(1

9、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答案,使动用法,使(同列)来朝拜,名词作动词,用瓮做,用绳子系,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用竹杖敲,引申为“奴役”,名词作动词,指出过失,动词作名词,逃跑的士兵,形容词作名词,险固的地方,4.语句翻译(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文:(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译文:,(秦国)趁着有利的形势,宰割天下诸侯,分割各国的土地。强国请求投降,弱国入(秦)朝拜。,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这样险固的地势,拥有雍州这样(广大)的地区,君臣牢固防守以便伺机夺取周朝的政权,怀有席卷天下、

10、控制寰宇、统一四海、吞并各国的野心。,答案,(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译文: (4)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译文:,率领疲惫不堪的士卒,带着几百人的队伍,回过头来攻打秦国;(他们)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百姓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应和着,(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行人。,答案,(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译文:,可是一人发难秦王朝就毁掉了,(秦王子婴)自己也

11、死在人家的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不施行仁义而使攻和守的形势发生变化了啊。,答案,1.词语理解(1)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或师焉,或不焉:,答案,通“授”,传授。,通“否”,表否定。,语言积累,(3)古今异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今义:吾从而师之古义:今义:,答案,求学的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用来的、的凭借。,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从,跟随;而,并且。,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无贵无贱古义:今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今义:年十七,好古文古义:今义:,答案,无论,不分。,没有

12、。,不一定。,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先秦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今之众人古义:今义:小学而大遗古义:今义:,答案,一般人。,大家,许多人。,在小的方面学习。,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2.词类活用(1)则群聚而笑之:(2)吾师道也:(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4)吾从而师之:(5)孔子师郯子:(6)小学而大遗:(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8)而耻学于师:(9)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答案,名词作状语,成群,名词作动词,学习,名词作动词,低于,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形容词作

13、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学习,4.语句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译文:,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还要拜师求学;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答案,我(是向他)学习道,哪用得着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文: (5)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同行,那么(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不懂得文辞休止和停顿,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