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杜甫诗专题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6508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杜甫诗专题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初中杜甫诗专题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初中杜甫诗专题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初中杜甫诗专题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初中杜甫诗专题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杜甫诗专题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杜甫诗专题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对联中寓指的人物是谁?,-杜甫,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杜甫诗专题,教学要点,1、了解安史之乱对杜甫创作的影响。2、掌握杜诗的思想内容。“诗史”性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3、把握杜诗 “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4、赏析代表作品,复习要点,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历来被誉为“诗史”。有杜工部集。,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唐朝伟大的现实主

2、义诗人,人称诗圣;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以古诗、律诗见长。代表作: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一、20-35岁:读书、壮游,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的自述。二十岁后,他开始了漫游生活。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望岳就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杜甫生平四阶段,杜甫生平四阶段,二、35-44岁:长安求职,公元746年杜甫怀着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到长安试求官。可是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骗术,使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遭其害,困居长安达10年之久,过着辛酸屈

3、辱的流浪生活。诗的风格情调,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三、44-48岁:陷贼与为官,杜甫生平四阶段,这是其现实主义诗歌发展时期。在短短两三年中,由于安史之乱,他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又屡遭肃宗贬斥。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春望北征和“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四、48-59岁:漂泊西南,杜甫生平四阶段,随着战乱,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再度飘泊,到湖北、湖南一带,最后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秋兴等大量名作。,望岳,登楼江南逢李龟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羌村三首,春望 石壕吏,初中阶段所学的诗,望 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整体把握: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5、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让它生得如此秀美。“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如云的雄伟气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生命力,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表现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怎样的人生哲理?,整体把握,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

6、,尾联极望。,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整体把握,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理解性默写,1、望岳中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望岳中_,_两句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3、望岳中_,_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理解性默写,1、春望一诗中写战

7、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 。2、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是: , 。3、春望中, 。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根据情境,活学活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

8、老翁别。,整体把握,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中心思想,望岳: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春望: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石壕吏: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第三首:写父老乡亲看望杜甫的情景。(以小见大)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

9、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羌村三首,主题思想:这首诗描述父老来访情景,既如实地写出了劳动人民的深情厚意,充分表现出他们的质朴品德;更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对社会生产力的严重破坏,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念乱的心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写作背景,安史之乱,杜甫流离成都,公元760年,经亲友帮助,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草堂。第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创作了这首不朽名篇。,秋风破屋,群童抱茅,长夜沾湿,小结,诗歌从述说个人的痛苦,到让天下寒士都得到欢乐,推己及人,感情得到升华,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企盼广厦,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推己及人感情升华,个人痛苦,忧国忧

10、民,情境二:三湘都市报消息:长沙橘子洲移民搬迁工程已经启动,橘子洲上首批居民已弃洲登岸,预计在两个月时间内,橘子洲上居民将整体搬迁至石岭塘枫林绿洲小区。从此,年年都遭水淹的1600多户、4000多名橘子洲居民将永远脱离水 患之苦。由长沙市政 府 这一行动,你联想 到哪句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创作背景,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杜甫在早年

11、曾在洛阳听过李龟年的演唱,如今在潭州相遇不禁引起万千感慨,于是以此诗相赠。诗前二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了铺垫:后二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全诗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诗歌赏析,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理解训练,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 的诗句是:,。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 。这句诗是,。,登 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12、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背景,这首诗写于成都,时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诗人客蜀期间。,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首联总领全篇。“万方多难”是诗人的真实写照,也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先写见花伤心,再写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万方多难之时,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眼前虽是繁花似锦,却徒增内心的伤感而已。,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杜甫登楼中借古讽今的诗句,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 ,

13、。,总结,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杜诗的沉郁顿挫,沉郁:内容意境的悲慨、壮大、深厚。忧愤深广。顿挫:艺术手法的顿挫转折、复杂多变。具体体现:,1、内容的博大精深,意境的雄浑深沉。2、题材的悲剧色彩,气氛的沉郁悲凉。3、表现手法的迂回曲折,章法结构的波澜迭出。4、语言的凝重苍劲,音韵的抑扬顿挫。,总结,深沉博大的思想情感,忧国忧民的价值关怀,浑融含蓄的气象,抑扬顿挫、回旋张弛的节奏,共同构成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严羽沧浪诗话“子美不

14、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1、杜甫诗歌形象、广泛、真实、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面貌2、杜诗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3、杜诗尖锐批判谴责了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罪行,拓展:李杜比较,创作过程,李白靠天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靠勤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创作结果,见激情“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见功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创作手段,善于渲染、夸张将微小的事情搞得轰轰烈烈,将隐蔽的情感弄得沸沸扬扬。,善于凝聚、浓缩将包罗万象的世界汇集成只言片语,将错综复杂的感情表述得井然有序。,创作内容,注重自我情怀,注重外界物象,关于李杜友谊,杜甫历来重视人伦亲情,梁启超誉为“情圣”,在与李白的交往上,也堪称友道的楷模。天末怀李白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不见 赠李白梦李白(二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