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六国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6521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六国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三一轮复习《六国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三一轮复习《六国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三一轮复习《六国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三一轮复习《六国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六国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六国论》ppt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六国论,苏 洵,复习目标,1、掌握并积累文中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等2、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和重点语段的背诵3、积累素材,学习对比论证方法。,1.非兵不利 2.战不善 3.弊在赂秦 4.赂秦而力亏 5.破灭之道也 6.或曰 7.六国互丧8.率赂秦耶9.不赂者以赂者丧 10.盖失强援,弊:弊病,弊端。,兵:兵器。,善:恰当,得法。,亏:亏损,减弱。,道:途径,道路;原因。,或:有人。,互:交互,相继。,率:都,皆,以:因为,由于。,盖:表原因,因为。,1.秦以攻取之外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3.较秦之所得4.其实百倍 5.则秦之所大欲6.固不在战矣,以:凭着,用。,小:小的方面;大:大

2、的方面。,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得:得到的土地。,其实:它的实际数目,那实际上。,固:本来。,则:那么所大欲:最大的欲望。,7.思厥先祖父8.暴霜露,斩荆棘9.以有尺寸之地10.子孙视之不甚惜11.举以予人12.然后得一夕安寝,厥:其,他们的。祖父:祖辈和父辈。,暴:通“曝”,冒着。,以有:才有。以:相当于“而”。,举:拿。以:来。予:给。,然后:这样以后。,视:看待,对待,1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14.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15.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16.此言得之,颠覆:国家灭亡。固:本来。,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厌:通“餍”,满足。,弥、愈:更加。,得:得当,适宜

3、。,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分论点(赂秦力亏破灭之道),分论点(不赂秦者以赂者丧),韩 魏 楚,齐 燕 赵,盖失强援智力孤危不能独完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大欲大患固不在战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不战胜负强弱已判, ,结论,教训,(六国)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宋)为国者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终:最后。,迁:改变。,迁灭:灭亡。,与:结交、亲附。,也:判断句,译: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齐国亲附秦国却不帮助五国。,继:随着、跟随,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既:已经

4、。,免:幸免。,始:开始,起初。,义:坚持正义。名词作 动词。,译:五国已经灭亡,齐国也不能幸免了。燕国与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而不贿赂秦国。,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斯:这。,效:效果,结果。,始:才。,译: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就是用武力对抗的结果。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了祸患。,速:招致。,以:用,为:作为,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于:跟、与。,而:连词,表并列关系。,再:两次。,却:使退却,译为击退,使动用法。,译: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

5、败了两次,胜了三次。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击退了它。,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句,“赵尝于秦五战”,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洎:等到。,以:因为。,谗:小人的坏话。,而:却,连词,表 转折关系。,洎诛:被动句。,译: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抵抗却不能坚持到底。,为:成为。,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以:用。,封:封赏。,事:侍奉。,礼:礼遇。名词为动词。,并力:合力。,恐:恐怕。,下:吞下。名词作动词。,咽:咽喉。,译:唉!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

6、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六国)合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连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文:土地一天天地削减,一月月地割让,以致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日:一天天,名作状。,月:一月月,名作状,以:而。结果连词,以致,为1:治理。,为2:被。,无:通“勿”,不要,译: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苟:如果。,以:凭借。,从:追随。,故事:旧例。,是:这。,小结方法,1、字字落实。2、句式要准。 (

7、1)省略句,补充并翻译完整。 (2)被动句,特别要注意语意 被动。3、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2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欲勿与,又患秦兵之来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4、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5、左右欲兵之,(兵器,武器) (士兵,军队),兵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战争 ),(用兵策略,战略),(用兵器杀人),1.不赂者以赂者丧2.秦以攻取之外3.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4.举以予人,如弃草芥5.

8、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6.至丹以荆卿为计.7.洎牧以谗诛8.不赂者以赂者丧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10.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11.苟以天下之大,1.因为 介词2.凭借 介词 3.才 连词 4.来 连词 5.用 介词 6.用 介词 7.因为 介词 8.因为 介词 9.连词 表结果 以致 10.以:凭借11.介词 凭借,课外拓展,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将何为哉?不知如此,而

9、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苏辙六国论1、解释下列加点字。(1)摈 (2)完(3)阴 (4)困2、翻译下列句子。(1)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2)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保全,排除,暗中,困住,2、翻译下列句子。(1)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2)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用韩、魏两国

10、对付秦国,而另外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来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翻译: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

11、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素材积累】,苏洵六国论(1)写作素材: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苏洵)角度点拨:换个角度思维,你将获得对事物崭新的认识;奋力以赴方能无往不胜;失败的路往往是自己铺就的(2)写作素材: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苏洵)角度点拨:善始还要善终;打击人才便是自毁长城,对比论证 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赂者”与“不赂者”对比;六国“祖父”创业与六国子孙毁业对比;燕、赵“用兵”的始与终对比;假设六国并力西向和六国赂秦对比;北宋与六国对比等。学习六国论中对比论证的方法,写一个议论性的片段,3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