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秦汉文学汇总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6815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秦汉文学汇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一章秦汉文学汇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一章秦汉文学汇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一章秦汉文学汇总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一章秦汉文学汇总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秦汉文学汇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秦汉文学汇总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语文,第1章 先秦两汉文学,第一节 概述,一、 先秦文学概述二、两汉文学概述,一、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 奠定了我国两千几百年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上古歌谣和神话、诗经、先秦散文、楚辞。,诗经和楚辞耸立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座巍峨的高峰,史传和诸子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中国文学史上的历次诗文革新运动,无不以先秦诗文作为师法的楷模和品评的标准,缘于先秦文学自身的特点:创始性、综合性、实用性和随意性。,二、两汉文学概述,汉代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盛世,其文化体现出特有的“大汉气象”。它延续并发展了曾被秦帝

2、国一时中断的传统礼乐文化,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大统一的封建文化,统一性与综合性成为其最突出的特色。 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汉赋,散文,诗歌。,司马迁,司马迁 (西汉时期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1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

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早年经历 西汉景、武年间(时间不详),在黄河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中,司马迁出生了。1 2 司马迁的祖父司马喜在汉文帝诏入栗米受爵位以实边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栗米换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因此全家得以免于徭役。3 年幼的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系本4 等书。汉武帝建元年间,司马谈到京师长安任太史令一

4、职5 ,而司马迁则留在龙门老家,身体力行,持续着耕读放牧的生涯。1,遭受腐刑,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武帝想让李陵为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护送辎重。李陵谢绝,并自请步兵五千涉单于庭以寡击众,武帝赞赏李陵的勇气并答应了他。38 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时却遭遇匈奴单于之兵,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却越聚越多,粮尽矢绝之后,李陵最终降敌。39 武帝愤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说:“李陵侍奉亲人孝敬,与士人有信,一向怀着报国之心。他只领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降敌,其功可以抵过,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是活下来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40 然而,随着

5、公孙敖迎李陵未功,谎报李陵为匈奴练兵以期反击汉朝之后,武帝族了李陵家41 ,而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42,面对大辟之刑,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然书未成,名未立,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之死无异。 想到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吕不韦被贬属地才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被囚秦国,作说难和孤愤,诗三百篇,大概都是贤士圣人发泄愤懑而作。终于,在那个“臧获婢妾犹能引决”的时代,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至此,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对极刑而无怯

6、色。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司马迁有一个女儿嫁给杨敞。杨敞在汉昭帝刘弗陵时期,曾官至宰相。杨敞有两个儿子,也就是司马迁的女儿给杨家生的两个儿子,大儿子杨忠,小儿子杨恽。杨恽自幼聪颖好学,他的母亲把自己珍藏着的并且深爱着的史记,拿出来给他阅读。杨恽初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一字字、一篇篇,非常用心地把它读完。杨恽成年之后,还把它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扼腕叹息。在汉宣帝的时候,杨恽被封为平通侯,这时候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司马迁这部巨著正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名言,1. 三

7、晋多权变之士,夫言纵横强秦。2.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3. 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4. 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5. 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6.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7.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8.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9. 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董仲舒,(西汉思想家)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族,广川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

8、,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思想成就,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

9、。元朔四年(前125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在家著书,朝廷每逢大事,就会让使者及廷尉到他家,征询他的意见,足见他仍然受到汉武帝的高度重视。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董仲舒病逝。,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时酷爱学习,读起书来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其父董太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孩子能歇歇,他决定在宅后修筑一个花园,让孩子能有机会到花园散散心歇歇脑子。第一年,董太公一边派人到南方学习,看人家的花园是怎样建的,一边准备砖瓦木料。头一年动工,园里阳光明媚、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蜂飞蝶舞。姐姐多次邀请董仲舒到园中玩。他手捧竹简,只是摇头,继续看竹简,学孔子的春秋,背

10、先生布置的诗经。第二年,小花园建起了假山。邻居、亲戚的孩子纷纷爬到假山上玩。小伙伴们叫他,他动也不动低着头,在竹简上刻写诗文,头都顾不上抬一抬。第三年,后花园建成了。亲戚朋友携儿带女前来观看,都夸董家花园建得精致。父母叫仲舒去玩,他只是点点头,仍埋头学习。中秋节晚上,董仲舒全家在花园中边吃月饼边赏月,可就是不见董仲舒的踪影。原来董仲舒趁家人在赏月之机,又找先生研讨诗文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董仲舒的求知欲愈见强烈,遍读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家书籍,成为儒学大师。,司马相如,司马相如 (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

11、,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凤求凰,白头吟 作者: 佚名,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徒徒。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很多人认为乃卓文君所作,并有千古佳话为

12、证: 汉武帝时,司马相如在长安以一篇上林赋得宠,封郎官,一时春风得意,意欲纳茂陵女为妾,卓文君无法忍受,写下了这篇流传于世的白头吟,,并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卓文君哀怨的白头吟和凄伤的诀别书,使司马相如大为感动,想起往昔恩爱,打消了纳妾的念头,并给文君回信:“诵之嘉吟,而回予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此后不久相如回归故里,两人安居林泉。 这首卓文君写白头吟使夫回心转意的故事遂传为千古佳话。,枚乘,(?

13、公元前140年),字叔,西汉辞赋家。汉族,古籍汉书记载为淮阳(今河南淮阳)1-2 人。淮安政府网记载为淮阴(今江苏淮安) 人。原为吴王刘濞郎中。 枚乘因在七国叛乱前后两次上谏吴王而显名,后拜在梁孝王帐下,汉景帝下召升枚乘为弘农都尉。枚乘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汉族。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友爱镇)人。 少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长安,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

14、愧杨雄”。在刘禹锡著名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为扬雄。扬雄曾撰太玄等,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以玄为中心思想。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对后世意义可谓重大。,贾谊,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

15、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少年得志,汉高祖七年(前200年),贾谊出生于洛阳(河南郡郡治所在地),少有才名,师从荀况学生张苍。汉高后五年(前183年)即以能诵诗书善文闻名于当地,河南郡守吴公将其召致门下,对他非常器重,在贾谊辅佐下,吴公治理河南郡,成绩卓著,社会安定,时评天下第一。1 汉文帝登基,听闻河南郡治理有方,擢升河南郡守为廷尉,吴公因势举荐贾谊。汉

16、文帝征召贾谊,委以博士之职,当时贾谊21岁,在所聘博士中年纪最轻。出任博士期间,每逢皇帝出题让讨论时,贾谊每每有精辟见解,应答如流,获得同侪的一致赞许,汉文帝非常欣赏,破格提拔,一年之内便升任为太中大夫。2,刘向,(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年6),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楚国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籍秦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汉朝宗室,先祖为丰县刘邦异母弟刘交。刘向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

17、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榖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山海经系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原有文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汉赋分为大赋和小赋。 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小赋扬弃了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

18、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两汉散文以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最为突出。历史散文方面,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是汉代最辉煌的成就。东汉班固的汉书与之齐名。,第二节 文本选读,一、神话二、诗经三、论语四、楚辞 五、史记六、古诗十九首,一、 神话,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这些神话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大禹治

19、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二、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 雅、颂三类。,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三、 论语,四、 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

20、厚的地方特色。 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以“实录”著称。,五、 史记,六、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南朝梁代昭明太子编的文选。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中就这样概括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思想内容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或表现及时建功立业的壮志,或表现追求幻灭后心灵的迷惘痛苦,或表现对个体生命的唯物认识和新的人生选择,更多的是表现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苦,都带有生命意识觉醒后的感伤色彩。 艺术上浑然天成,语言含蓄蕴籍,善用比兴寄托,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