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6840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中国城市建设史古代部分,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商朝的重要城市有哪些?其后期的都城是哪个城市?,知识回顾,周代的都城有哪些城市?,商城(郑州)、殷墟(安阳小屯),西周丰京、镐京(陕西境内);东周洛邑(周王城),周代的邑、城与廓、城与市的涵义?,邑:泛指所有的居民点;城与廓:均指具有防御性的构筑物,而“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统治阶级居住的为城,平民居住的为邑。,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知识回顾,周代的邑、城与廓、城与市的涵义?,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商品交易的市场;城市:即具有防御性又具有商品经济的性质。,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2、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知识回顾,“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知识回顾,井田制,“井田制”始于商朝,成熟于周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知识回顾,井田制,夫: “井田制”的基本单位,是指每一户农夫所领的100亩耕地。,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了解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背景,掌握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学习目标,识记春秋战国时期主要都城的规划布局特点,一、城市建设及发展概况,春秋战

3、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也是中华文化形成与丰富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术思想百家争鸣,商业与手工业均得以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标志为铁工具的出现。 手工业及商业较为发达,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及发展。其中商业的发展使一些封建主集中的都城或交通要道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此外,各国之间频繁的讨伐使得当时的筑城技术、守城技术得以发展,形成了城市建设的高潮,城市的防御作用也更为突出。 该时期的城市既是统治阶级的政治中心,又是商业手工业的经济中心。,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1、社会背景,一、城市建设及发展概况,“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

4、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乘马,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2、城市规划思想,凡是营建都城、如若不是把都城建于大山之下,就是建于河流附近。高不可过于靠近干旱的地方,以便保证水源的充足,低不可过于靠近水源以省去修筑沟堤。要依靠天然的资源、凭借地势之利。所以城廓的构筑,不必拘泥于合乎方圆的规矩,道路的铺设不必拘泥于平直的准绳。,一、城市建设及发展概况,“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乘马,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2、城市规划思想,意义: 完全打破了周

5、代城制严谨单一、等级分明的布局模式,推崇城市规划“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的准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部关于城市规划的革命性的著作。,一、城市建设及发展概况,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3、中国古代传统城市规划思想,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与深刻的文化内涵,从其漫长的发展历程来看,影响历代城市规划的思想主要有:,周礼礼制观,管子自然观,内涵为“以礼制国”,强调城市建设中应严格按照等级礼制的观念,遵循主次尊卑的制度。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与宗法典制。,内涵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注重实用功能。主张从实际功能出发,不拘一格,不被封建制度的宗法礼制所束缚。,一、

6、城市建设及发展概况,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4、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都城,燕国都城燕下都;赵国都城赵邯郸;齐国都城齐临淄;鲁国都城曲阜;郑国和韩国先后建都的地方郑韩故城;吴国的军事城堡淹城;(也有记载为西周时代淹国的都城);楚国都城郢,二、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都城,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燕下都,位于今河北易县东南,为现存战国城址中最大者。,位于两河所夹的河滩地带,分为内城(城)和外城(廓)两部分,设有城墙,城墙为版筑夯土墙。内城东侧设有城壕,内外城之间设城墙和运粮河,还有一定的防御功能。, 地理位置,布局特点,内城(城),外城(廓),二、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都城,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

7、,燕下都,主要遗迹分布于内城,外城为防御性的附城,遗存较少。整个城区的东北部都为宫殿区,分布有大量夯土高台,宗庙也分布于宫殿区;手工作坊环布于宫殿区周围,形成以宫殿为主的政治活动中心。,布局特点,二、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都城,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燕下都,以高大的夯土台作为主体建筑物的台基,是战国中期的城市宫庙建筑最明显的一个特点。 燕下都目前发现的夯土高台有50多个。其中武阳台为最大的夯土高台,宽深110*140米,残高11米,与老姆台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建筑特点,二、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都城,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赵邯郸,公元前386年,赵国都城迁至邯郸,建都159年。位于太行山东

8、麓,其宫城在今邯郸市西南,汉代衰落。, 地理位置,二、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都城,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赵邯郸,布局特点,宫城由三个小城组成,呈“品”字形,叫做“赵王城”。其中品字城可以划分为北城、东城以及西城。 赵邯郸由赵王城与外城两部分组成,赵王城为“城”(宫城/内城),外城为“廓”。,北城,东城,西城,外城,二、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都城,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赵邯郸,布局特点,宫殿、庙宇主要分布于赵王城内,城内有布局严整的龙台、南北将台等夯土台,且部分夯土高台位于一条轴线上。地下有面积宽广的夯土基址,显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都城建筑基本面貌。,二、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都城,第三章 春

9、秋战国时代的城市,赵邯郸,布局特点,外城发现了手工作坊、炼铁、陶窑遗址。故外城为当时的手工业区、商业区以及居住区。,二、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都城,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赵邯郸,赵邯郸城的城市布局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建筑对称布局的基本格局,对于研究封建社会都城布局与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评价,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齐临淄,位于山东临淄城北,是目前所知春秋战国时期规模最宏伟的古城,人口在30万以上。, 地理位置,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齐临淄,由大小两城所组成,小城嵌在大城西南角,有“桓公台”为主体的建筑群,是齐国庙寝所在。大城为贵族及平民居住区,还有手工业作坊及墓葬遗址。,

10、布局特点,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齐临淄,布局特点,除了保存城壕、城垣外,临淄还发现有商业性的街道以及较为完整的城市排水系统,这在战国时期的都城遗址中较为罕见。据勘探得知,齐临淄大小城共设有三大排水系统,四个排水道口。城内有排水明渠和桥,具有经济和军事的双重价值。排水系统如此完备、精巧,这在中国甚至世界早期城建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齐临淄,评价,齐临淄并未遵循西周时期周礼中“宫城居中”的规划制度,而是将宫城独立开来,与郭城(廓)相重。这是对于周礼中有关宫城布局制度的一大革新,这种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规划制度体现了以管子为代表的“自然观”。,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

11、城市,曲阜县鲁城,概况,曲阜鲁国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内及其外围地区。1958年山东省文物干部训练班对遗址进行钻探和试掘。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曲阜县鲁城,布局特点,鲁国故都曲阜近似长方形,古书记载故城四周有12座城门, 现已探明11座,城门之间有交通干道相通。 其城址构成为内外相重(城在廓内)。内城位于西南角。内城的中心有一片高地,是宫殿区和太庙的所在地,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郑韩故城,布局特点,位于今河南新郑县城附近,城区中部一条南北向的道路分为主城及外廓城两部分,呈不规则长方形。 主

12、城内为宫殿区及贵族居住区,外廓城内主要是手工业、商业、一般市民居住区以及大量冶铁遗址,此外还有一座仓城,用以仓储物资。,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淹城,布局特点,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南,有三重城墙,分为王城、内城、外城。王城为方形,其他两城为不规则圆形,三重城墙外均有护城河,且都只有一个旱路城门,但不开在一个方向上。外城分布有墓葬区。,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淹城,评价,是我国目前春秋晚期城池遗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遗址。从里向外,它由王城、王城河,内城、内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组成。这种筑城形制在中国的城市建筑史上,可谓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楚都郢,

13、布局特点,在今河北荆州境内,位于纪山之南,故又称为“纪南城”。 纪南城址呈长方形,东南角为直角,其余三个角均为切角。城区中部偏东南一带,分布有大量夯土台基,可能是宫殿区遗址。此外,城内还发现有大量古井遗址,约400多口。,小结: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基本特点,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1、选址:,城市选址符合早期城市布局特点,多位于河流边,一些城市引河修建护城河,并将水道引入城内,一方面可以加强防御,另一方面为城市的运粮、供水和排水提供便利条件,如齐临淄。,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基本特点,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基本特点,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小结: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基本

14、特点,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2、布局:,都城都有城与廓之分,城廓形状较为规整。有的城市为城廓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城市为城廓并列,如燕下都与赵邯郸;有的为城廓内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曲阜。 “城”内多分布有宫殿、庙宇、社稷坛等遗址;“廓”内多分布有平民居住区、手工业作坊、商业区等遗址。,燕下都两城两河、两城并列;赵邯郸两城三河、两城并列;齐临淄两城一河、两城相重;曲阜鲁故城两河两城、两城内外相重淹城三河三城、三城嵌套,二、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基本特点,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3、功能:,城市既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手工业集中的经济中心。,4、建筑:,宫殿建筑多建于夯土台基上,台基遗址较为高大,以凸显其王室的威严,此外高台奠基也有利于防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