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0 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6920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PPTX 页数:82 大小:71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0 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第三章0 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第三章0 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第三章0 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第三章0 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0 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0 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ppt课件.pptx(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目标,能阐述0-3岁婴幼儿生理发展和动作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具体列举0-3岁婴幼儿感知觉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的特征的阶段;能运用0-3岁婴幼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知识分析婴幼儿的心理活动。,第一节 0-3岁婴幼儿生理发展,一、躯体生长二、大脑发育三、大脑的可塑性,一、躯体生长,(一)身高(身长)(二)体重(三)头围和卤门(四)骨骼(五)牙齿,(一)身高(身长),身高(身长)代表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它常作为反映儿童长期营养状况的指标。3岁以下婴幼儿站立位测量不准确,应仰卧位测量,称身长;3岁以后可立位测量,称身高。身高(身长)受种族、遗传和环境

2、的影响较为明显,受短期营养因素的影响不明显,但与长期营养状况有关,人们刚出生时的身长与其成年以后的身高几乎没有关系。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 cm,其中男婴要比女婴略长一点,头胎婴儿要比二胎、三胎婴儿略短一些。出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出生后前半年每月平均增长2.5 cm,后半年每月平均增长1.5 cm;1岁时身长75 cm,约为出生时的1.5倍。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年增长10 cm。2岁以后直至青春前期平均每年增长57.5 cm。,(二)体重,体重表示身体重量的大小,是身体各器官系统与体液重量的总和,是反映婴幼儿营养状况最容易获得的灵敏指标,同时也是衡量体格生长最常用的重要指标

3、。,(三)头围和囟门,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新生儿出生时头围平均34CM;1岁后头围生长速度放慢;2岁时头围约48CM;5岁时约50CM。囟门的大小与闭合时间可衡量颅骨的骨化程度。前囟、后囟。前囟: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多数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2-3个月内闭合。,(四)骨骼,新生儿的重要特征:骨骼尚未骨化,骨质很软,颅骨和躯体骨骼在大小、长短、重量和质地方面均在生长。1岁,腕骨已发育出头状骨和钩状骨;3岁,长出三角骨;13岁左右腕骨完成全部骨化。由于脊椎尚未骨化,因而不能支撑身体。新生儿不能抬头、坐和站立;不能翻身,无法爬行。婴幼儿出生后,骨骼生长十分迅速,翻身、抬头、坐、爬、站

4、立、行走等逐步实现。,(五)牙齿,牙齿的生长与骨骼有一定的关系,但与骨骼的成熟速度不完全平行。乳牙共20颗,萌出时间一般在6个月,全副乳牙在2岁半出齐。数据,阅读P55应注意:从出生到2岁半是乳牙发育的重要时期,应给予充足的营养;5-6月龄将要萌芽时要给予适宜的刺激;要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漱口和刷牙,预防龋齿。,二、大脑发育,(一)脑与大脑皮质的发育(二)神经纤维髓鞘化(三)大脑皮层特异化功能定位,(一)脑与大脑皮质的发育,婴幼儿在出生前2-3个月到出生后3-6个月,经历着脑发育的快速增长时间,主要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1)胎儿生长到6-7个月,神经元细胞:400亿个,脑重:200-240

5、g,皮层面积占成人的10%-11%(2)出生时,神经元细胞:1000亿个,脑重:300-390g,皮层面积占成人的42%(3)第一年年末,脑重:800-900g,占成人脑的60%;第二年年末,脑重:1000-1150g,占成人脑的75%;三岁已接近成人脑重范围;此后增长减缓,到15岁时基本与成人相同。(4)婴幼儿期神经细胞迅速生长,1岁时达到最高峰,其数量已相当于成人水平;2岁时,脑及其各部位的大小、比例已基本上接近成人大脑。,(二)神经纤维髓鞘化,髓鞘化:胎儿后期和新生儿早期,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迅速被一层蜡质的磷脂所覆盖。髓鞘化是脑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小部分髓鞘化在出生前已经完成,主要是脊

6、髓部位的神经纤维、前庭-听觉通道纤维、联系视听觉的丘系系统。大脑皮层三个功能分区的髓鞘化。一级区、二级区、三级区。,(三)大脑皮层特异化功能定位,(1)从脑整体部位看,大脑、间脑、中脑和脊髓等部位的轮廓在胎儿早期即已出现,发育较早的部位是脊髓、中脑和间脑,它们支配睡眠、进食、呼吸、排泄等生理功能。而整合心理活动,如知觉、思维、语言、智能等高级功能的部位,则在稍后期完成。(2)大脑皮层各区域的分化和形成,最早发生在胚胎后期,首先是中央沟和颞侧沟的出现。婴幼儿出生后枕区、顶区和颞区的分化逐渐发展,并从一级区向二级区扩展,三级联络区各部位的成熟以及两半球功能单侧化要在婴幼儿3-5岁才能完成。(3)大

7、脑两半球单侧化是婴幼儿期必然出现的功能现象。研究表明,新生儿仰卧时头部单侧偏向是大脑单侧化的早期表现。随着年龄增长,大脑单侧化倾向逐渐发展,两半球的功能差异也越来越大。,三、大脑的可塑性,大脑的可塑性,主要指脑细胞发育的潜力。(1)婴幼儿的脑细胞有惊人的增生能力,大多数脑细胞的增生发生在妊娠头3个月至出生后1年。研究证明,婴幼儿生活环境的刺激越频繁、越强烈,脑细胞发育的速度就越快。(2)婴幼儿的大脑具有很强的代偿功能,即一些脑细胞代偿其他脑细胞的功能。研究发现,发育早期的脑损伤较少影响成人期,但发育晚期的脑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将永久存在,可见神经细胞损伤的补偿效果只有在早期发现、补救才有可能。(

8、3)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需要环境刺激,环境刺激被剥夺会导致发展的停滞或萎缩。例如,珍妮,狼孩,第二节 0-3岁婴幼儿的动作发展,一、 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二、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三、 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一、 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一)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二)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三)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四)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一)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婴幼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非专门化的泛化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泛化动作逐渐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动作的精确性逐步增加。2个月,全身动;5个月,双手动;8个月,准确动。,(二)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婴

9、幼儿最先发展的是头部动作,然后自上而下,学会俯撑、翻身、坐、爬、站,最后才学会走路。,(三)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肌肉动作的发展要早于小肌肉动作;大肌肉动作:抬头、抬胸;双臂、双腿小肌肉动作:手部,(四)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婴幼儿动作起初是无意的;6个月以后,婴幼儿才开始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动作。,二、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一)头部动作的发展(二)躯干动作的发展(三)腿和脚动作的发展,(一)头部动作的发展,头部动作是新生儿最先发展的动作。刚出生:先天反射性动作;0-1个月: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头部动作;满月:在趴着时能够使劲儿把头抬到水平位置,然后再一点点向上抬起;5个月:俯卧时能够将头高高

10、昂起“看世界”6个月:能够自己坐,头部保持竖直需要指出,“俯卧时能够抬头”的意义不亚于“直立行走”,(二)躯干动作的发展,按照“从上到下”的原则,当婴儿能够进行头部动作时,也发展了躯干动作。2个月:就会撑着手臂在俯卧时挺胸;3个月:学会了自己翻身,之后是独坐;5个月:需要手握小床边栏来保持坐姿;7个月:不论是趴还是仰,都可以自己独立坐起;8个月:可以坐直身体,用解放出来的小手去抚弄物体。,(三)腿和脚动作的发展,8个月:学会爬行;1岁:扶物走路;1岁半:自如行走早教教师和教养人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婴儿学会爬行。,三、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一)抓握动作(二)涂鸦绘画(三)生活自理动作,(一)抓握动作

11、,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手和手指的动作,以及手眼协调摆弄物体的能力的发展上。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顺序,P62.抓握动作是儿童最初和最基本的精细动作,是我们人类典型的简单的操作方式。刚出生:用手触摸物体;5个月:主动抓握动作,这是真正意义上抓握动作的开始;6-7个月:用手指抓握;8-9个月:用拇指和食指相捏。婴幼儿学会抓握动作后,开始逐渐形成手和眼(即触觉和视觉)的协调动作。,(二)涂鸦绘画,涂鸦绘画,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绘画和写字,而是指儿童早期的乱写乱画。这种乱写乱画是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讨论:要不要拿笔画画?观点1:不建议,危险;观点2:建议,促进发展。学习活

12、动:请观察并记录婴幼儿抓握动作的发展时间与标志性事件,分析抓握动作发展对于婴幼儿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观察并分析幼儿的涂鸦作品,根据涂鸦作品分析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三)生活自理动作,生活自理动作:如双手端碗,用勺吃饭,筷子吃饭,穿衣,系扣子,拉拉链,系鞋带,戴帽子,穿袜子,等等。吃饭和穿衣,研究的最多。穿衣:1岁的幼儿会主动配合大人的穿衣动作,知道左右依次伸手,知道上下抬起小脚丫;吃饭:1岁幼儿会手拿小勺摇摇晃晃地往自己或别人嘴里送饭,但真正独立吃饭至少要到两岁。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存在巨大差异,教养人和早教教师应认真对待。,第三节 0-3岁婴幼儿的感知觉发展,一、视觉二、听觉三、触觉、

13、痛觉、嗅觉与味觉四、空间知觉,一、 视觉,(一)视敏度(二)颜色视觉(三)视觉偏好,(一)视敏度,视觉是新生儿出生时发展最不完善的感觉;新生儿需在1米处才能看清标准视力;婴幼儿视敏度提升很快:新生儿:20/6002个月: 20/3004个月: 20/1606个月: 20/1008个月: 20/801周岁:视力接近成年人新生儿视觉最佳聚焦距离为20CM,正是在母乳喂养时母亲的脸距离婴儿眼睛的位置。,(二)颜色视觉,新生儿(1-7天)已能分辨纯白色、纯绿色、纯黄色、纯红色;3个月大婴儿能够看到与成人看到的类似的全部颜色;在诸多颜色中,更喜欢纯红色、纯蓝色;婴儿已能将颜色分类;研究结果:生物结构在人

14、类颜色知觉方面扮演者决定性的角色。,(三)视觉偏好,婴幼儿天生存在视觉偏好。新生儿喜欢观看人脸与更加复杂的图形;喜欢曲线胜过直线,喜欢三维图形胜过二维图形。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了婴幼儿的视觉偏好模式。出生仅几小时的新生儿已经对母亲面孔产生更多的视觉偏好;6-9个月时更容易区分人脸。,二、听觉,(一)听觉的发生(二)声音的偏好(三)声音的识别(四)声音的定位,(一)听觉的发生,研究表明,人类胎儿5个月时已有听力的萌芽;胎儿在母亲子宫内能够听到声音。母亲心跳声可以缓解婴幼儿的焦虑,也能够证明胎儿在子宫内能够听到母亲的心跳声。较之成人,新生儿的听觉能力还是非常有限。,(二)声音的偏好,新生儿存在声音偏

15、好。新生儿最喜欢听频率为1000-3000赫兹的声音,而人说话声音的频率正好在此范围。新生儿(出生3天):表现出对母亲声音的偏好;4个月:表现出对自己名字的偏好;6个月:表现出对母语的偏好。婴幼儿对音乐也存在偏好,更喜欢好听和谐的乐音,如贝多芬的经典音乐,而非摇滚乐。,(三)声音的识别,婴幼儿具有令人惊讶的识别、区分声音微小差异的能力,尤其对人类语音尤为敏感。几天大的新生儿就能够分辨出一些声音模式间的差异;2个月大的婴儿已能区分极其相似的语音。婴幼儿还能区分两种不同的语言;婴幼儿对于音乐的节奏组成也天生敏感。,(四)声音的定位,新生儿已能确定声音来源的大体位置,当有当有声音出现时他们会向声音来

16、源的方向看。婴儿(7个月)可以通过声音出现时,他们会向声音来源的方向看声音的大小来判定物体的远近。当声音快传到耳边时,婴儿会采取防御策略来应对突如其来的威胁。,三、 触觉、痛觉、嗅觉与味觉,(一)触觉(二)痛觉(三)嗅觉(四)味觉,(一)触觉,对于新生儿来说,触觉是最先并高度发育成熟的感觉系统之一。新生儿的本能反射即证明这一点,嘴巴周围、手掌和脚心更是触觉敏感区域。触觉的存在对于婴幼儿情感发展至关重要,摇晃、抚摸和拥抱等会对婴幼儿产生镇静作用。同时,触觉也是婴幼儿探索周围事物、人及自己身体的有效方式。,(二)痛觉,新生儿是否有痛觉呢?研究证明婴幼儿天生即具有感受疼痛的能力,当感到疼痛时他们会出

17、现心跳加快、出汗、面部表情痛苦、哭声的强度和声调变化等现象。为此,当前医学专家支持在手术中使用麻醉药和止痛剂,即使很小的婴儿也不例外。观察发现婴幼儿对疼痛的反应有一个发展过程。例如,新生儿在脚踝抽血数秒后才会出现痛苦反应,几个月婴儿的疼痛反应即刻出现。这种反应的延迟可能是由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以致传导信息速度较慢造成的。有研究表明,在婴幼儿期经历疼痛会导致神经系统形成某种永久的环路,从而导致在成年期对疼痛更敏感,即经历大量疼痛医学治疗的婴幼儿,其成年后对疼痛更加敏感。,(三)嗅觉,新生儿的嗅觉很敏锐,会对好闻的味道产生积极反应,对难闻的味道产生消极反应。婴幼儿能够识别熟悉的气味。如6天大的

18、新生儿就对母亲衣物的气味表现出明显偏好。这一能力有助于母婴之间亲密情感的建立。,(四)味觉,人类在胎儿期已出现味觉敏感性;新生儿则已能分辨几种基本的味道;4个月左右,对咸味开始由讨厌到喜欢婴儿还会基于胎儿期母亲的饮食形成味觉偏好。学习活动:请依照教材中的相关维度自行制订计划,观察你身边的0-3岁婴幼儿。可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痛觉、味觉等感知觉中任选一个进行观察。结合你所观测到的具体内容说明婴幼儿某一知觉的发展,并说说这些知觉对婴幼儿的早期生存有何意义。,四、空间知觉,(一)知觉恒常性(二)深度知觉,(一)知觉恒常性,空间知觉,即物体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恒常性,是指

19、即使感觉刺激在变化,但个体对物理世界的知觉仍保持不变。类型:大小知觉恒常性、形状知觉恒常性大小知觉恒常性,是指无论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大小如何变化,个体仍可把它看作是同一个物体。形状知觉恒常性,是指客体形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后,个体仍将它看作是同一个形状。如,做鬼脸-同一人出生1周的新生儿就能以物体的实际大小而非视网膜成像大小为基础来区分和辨别物体,即出生1周的新生儿已具备大小知觉恒常性能力。,(二)深度知觉,深度知觉,是判断不同对象之间高低远近距离的一种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沃克和吉布森设计了经典的“视崖实验”来考察婴幼儿的深度知觉。视崖由玻璃下方用红白格子布铺设的两种平面构成,一半平面紧贴着玻

20、璃即浅滩,另一半平面则在玻璃下方90 cm处即深滩。研究者将612个月的婴儿放在玻璃板中间,其母亲分别诱使婴儿爬过浅滩或深滩。研究发现,婴儿会从浅滩爬向母亲,而拒绝爬向“深滩”一侧,说明此时期的婴儿已具备深度知觉。对24个月大的婴儿身处深浅滩时的心率监测表明,婴儿在深滩时心率减慢(表明注意力集中),在浅滩时则无明显心率变化。因此,深度知觉的能力可能出现在最早的几个月中,但是对深度的害怕则要到半岁之后才开始形成,爬行经验是影响婴幼儿产生深度恐惧的重要因素。,第四节 0-3岁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一、注意二、记忆三、思维,一、 注意,(一)注意的发生(二)注意的有意性(三)注意的转换(四)注意的时间,

21、(一)注意的发生,3天大的新生儿已产生了无意注意,如注意汽车声音。注意的产生和习惯化对婴幼儿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可使婴幼儿认识到环境中存在的潜在的、重要的和危险的事情;另一方面使得婴幼儿不会在无意义事情上浪费太多精力。,(二)注意的有意性,1-2个月,注意环境;第1年,注意新异和显眼的事件特点: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启示:玩玩具,(三)注意的转换,与注意一个刺激同样重要的是从一个刺激转移注意到另一个刺激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管理注意的能力逐渐增强,能更迅速地接受信息。新生儿,需要约4分钟来实现注意的转换;4-6个月,注意的转换变得灵活;5个月,只需要几秒钟即可完成注意的转换。,(

22、四)注意的时间,18个月,能集中注意5-8分钟;21个月,能集中注意8-10分钟;24个月,能集中注意10-12分钟;研究发现,10个月是婴儿发展集中注意能力的关键期。对10个月婴儿集中注意能力的促进越大,其18个月时的心理测验分数越高。早教教师和教养人可以通过关注婴幼儿当前的兴趣并加以鼓励,吸引婴幼儿保持注意,从而培养婴幼儿的持续注意的能力。,二、 记忆,(一)再认发展的特点(二)回忆发展的特点,(一)再认发展的特点,1.再认出现的时间新生儿已具有记忆能力:出生24小时以内的新生儿,“崭新”的学习也可被保存下来;出生几天的新生儿,则能够辨认出母亲的声音与气味,这是比较清晰的关于胎儿期学习记忆

23、的证据。,(一)再认发展的特点,2.再认保持的时间除了记忆时间短外,婴幼儿处理记忆的过程基本与儿童、成人一样。记忆时间长短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而增长:2个月:2天3个月:1周6个月:2周18个月:13周研究表明,婴幼儿对大部分事情的记忆只有相对较短的持续时间,如果过渡时期没有出现“提示物”,所有记忆迹象在几天内就可能消失;如果给予些微提醒,3-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能够恢复记忆。,(一)再认发展的特点,3.再认的情境性起初,婴幼儿的记忆高度依赖情境;之后,他们的记忆越来越独立于情境。,(二)回忆发展的特点,1.回忆时间1岁,婴儿已能够进行回忆。幼儿的回忆可持续更长的时间:1岁时保持3个月;1.5岁时

24、保持12个月;2岁时已能够进行长时回忆。令人困惑的是,大一些的儿童和成人却不能回忆起他们的早期经验。,2.婴儿期健忘婴儿期健忘,即无法回忆生命早期事件的现象。皮亚杰:由于大脑未发育成熟,因此早期事件不能被储存在记忆中;弗洛伊德:早期记忆已被储存,但由于情绪的打扰而被抑制;研究结果1:婴儿期已存在记忆,之所以难以被提取出来,是因为新信息的出现阻碍了个体对旧信息的提取,故而难以回忆。研究结果2:儿童直到能用语言去描述所经历的事情时,该事件才被储存进记忆。0-3岁:非言语;3岁以后:言语,三、思维,(一)子阶段一:简单反射阶段(出生至1个月)(二)子阶段二: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三)子阶段

25、三:次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四)子阶段四:次级循环反应的协调阶段(8-10个月)(五)子阶段五: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0-18个月)(六)子阶段六:思维的开始阶段(18-24个月),(一)子阶段一:简单反射阶段(出生至1个月),新生儿与外界交往的基本活动是先天性反射。通过吮吸、抓握、踢蹬、啼哭等活动,积极练习和协调先天反射。此时期,新生儿还不能将图式之间转换和联结,如不能把同一物体的视像和声音联系起来。特点:新生儿十分以自我为中心,(二)子阶段二: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循环反应,是指婴幼儿重复一些偶然性事件以促进其建构新的认知图式。如吮吸手指此时期,可以将个别行为协调成单一、整

26、合的活动。如将大拇指放在嘴里吮吸特点:重复循环动作只发生在婴儿自己身上;属于一种自发的自我中心化现象。,(三)子阶段三:次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次级循环反应,是关于重复能够引发想要结果行为的图式,行为具有初步的目的性。如,发现拨浪鼓好玩,就一直玩拨浪鼓特点:自我中心化现象有所减弱,婴儿开始注意自己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四)子阶段四:次级循环反应的协调阶段(8-10个月),次级循环反应的协调,即婴儿开始使用有目标指向的行为,该行为将几个图式进行整合和协调,表现出计划或计算如何产生想要的结果的能力。此阶段,婴儿能够预期即将发生的事件。如哭爬在妈妈身后以阻止妈妈离开特点1:已能够将几个图

27、式加以整合;特点2:初步形成“客体永存性”客体永久性,是指婴儿知道当前看不到的人和物体仍然存在,并尝试寻找。如寻找IPAD,(五)子阶段五: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0-18个月),三级循环反应的重要特征:婴幼儿所重复行为的有意性进一步增加,出现实验性与创造性。此阶段,婴幼儿的探索行为仍以尝试错误为主。,(六)子阶段六:思维的开始阶段(18-24个月),此阶段的主要成就:获得心理表征或者象征性思维能力特点:1.5-2岁的幼儿,已能够在头脑中想象操作,已能够在心理上表征经验。学习活动:仔细阅读并理解皮亚杰对于感知运动阶段中各个子阶段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说明,说说各个子阶段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区别。观察0-24

28、个月的婴幼儿,描述说明婴幼儿在经历各个子阶段时的典型事例。,第五节 0 - 3岁婴幼儿的语言发展,一、前语言交流二、第一个词三、词汇运用四、双词句五、理解与生成,一、前语言交流,前语言交流,即通过声音、面部表情、手势、模仿和其他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最明显的表现是牙牙学语。还有其他方式,如哭声、手势等,二、第一个词,婴幼儿一般在第10-14个月时说出第一个单词。一旦婴幼儿开始生成词语,词汇量就会快速增长。1.5-2岁时,通常会发生一次词汇的爆发。词语-句子,三、词汇运用,婴幼儿早期词汇里的第一批单词,一般与客体有关。通常是重要的人(爸妈)、运动的物体(汽车)、熟悉的行动(再见),或熟悉的行动后

29、果(冷热)。早期单词的出现与特定的认知发展有关。对于刚学会的某个单词,婴幼儿会过于狭窄地使用它们,被称之为“外延过窄”。如,车车指涉所有车婴幼儿在使用语言的风格上也存在个体差异。,四、双词句,1.5岁时,幼儿开始结合两个词,将单个的单词连成句子来表达一种想法,如“妈妈饭”、“拿鞋鞋”,被称为电报语。双词言语主要由简单的公式构成:想要+X, 更多+X 。每个婴幼儿都发展自己的独特共识,建构自己的经验。双词组合的产生,不仅为外界的事物提供了标签,同时也表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五、理解与生成,1.5岁的幼儿可以理解一系列复杂的指导语,但自己说话的时候还无法将两个以上的词连接起来。在整个婴幼儿期,理解

30、早于生成。理解只需要儿童再认单词的意义,产生则需要儿童回忆或主动从记忆中提取单词以及它代表的概念。不能说出一个词并不意味着婴幼儿不理解它。如果我们仅仅关注婴幼儿说出的内容,那我们将低估他们的语言发展。,第六节 0-3岁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一、情绪的产生与发展二、亲子依恋三、同伴交往四、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一、情绪的产生与发展,(一)高兴(二)痛苦(三)恐惧(四)愤怒,(一)高兴,高兴,伴随着笑容。婴幼儿的笑的行为对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母婴互动中的笑,对婴幼儿的发展更具促进作用。2周,自发性微笑3周,诱发性微笑3个月,社会性微笑,(二)痛苦,痛苦是最普遍的消极情绪;疼痛、噪声、冷热、

31、光亮、失望等都能引起痛苦。分离(身体、心理),从婴幼儿时期起贯穿一生,是最基本和最普遍的痛苦源之一。痛苦具有适应价值,它表明婴幼儿处于不良状态,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但不能让婴幼儿长期处于痛苦之中。,(三)恐惧,恐惧是一种最有害的情绪。由恐惧伴随而来的退缩、逃避,会导致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引起恐惧的原因有很多,如母亲离去意味着安全的消失,婴幼儿即感到恐惧。0-6个月,不会对陌生人产生恐惧6-9个月,开始警觉陌生人,拒绝被接近18个月,对黑暗和动物产生恐惧3岁以后,对陌生的恐惧逐渐下降,但由想象认知引起的恐惧则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四)愤怒,愤怒是一种激活水平很高的爆发式消极情绪。强烈的愿

32、望(身体或心理)受到限制时,愤怒反应就会产生。,二、亲子依恋,(一)亲子依恋的发展过程(二)婴幼儿依恋的类型和特点亲子依恋,是婴幼儿在2岁前与母亲或主要教养人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纽带,其本质是一种融情绪、情感、态度及信念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其发生基础是未成熟、弱小的婴幼儿趋近父母的需要,其生物意义在于婴幼儿可以从中获得关爱、安全感等。亲子依恋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和组成部分。母婴依恋是最为常见的亲子依恋形式。母亲能够满足婴幼儿的身心双重需求。,(一)亲子依恋的发展过程,0-6个月,逐渐出现依恋儿童依恋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P841.前依恋期(0-

33、2个月)2.依恋关系建立期(2-7个月)3.依恋关系明确期(7-24个月)4.目标调节的伙伴关系期(24个月以后),(二)婴幼儿依恋的类型和特点,类型:安全型、不安全型(不安全-回避型;不安全-拒绝型),参照P85表格特点:(1)在个性特征方面,安全型婴幼儿表现出更强的探索欲望与能力;(2)在游戏与社会性交往中,安全型婴幼儿表现出良好的个性特征与社会认知能力;(3)在特定问题情境中,安全型婴幼儿表现出较强的额外难题解决能力与良好的坚持性、挫折容忍力。差异的原因:是否拥有“内在的安全感”,三、同伴交往,同伴交往,1岁左右已悄然出现。同伴关系越早发生,越有利于婴幼儿社会意识、他人意识的萌生。婴幼儿

34、早期交往行为的程序:第一阶段,以客体为中心,6-12个月;第二阶段,简单交往,1-1.5岁;第三阶段,互补性交往,1.5-2.5岁。1.5-2岁间,只要给婴幼儿创设与同伴正常交往的机会,其社会性交往将飞速发展。,四、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感觉。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集中于“自我认识”方面,即认识自己,把自身与物体区分开,把自己与他人区分开。刚出生的新生儿:无意识3个月:能区分自己与他人;这是婴儿自我意识的萌芽24个月:客体自我开始出现。用“你、我”来区别自己与他人,是客体自我形成的重要标志,亦是婴幼儿自我意识的首次飞跃。2-3岁:产生简单的自我评价;出现自尊心;要求自主是该时期自我意识的显著特征。学习活动:通过网络、其他书籍查找有关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阶段的内容,尝试进行“点红实验”,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