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6930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4.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ppt课件.ppt(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械设备安装工艺第2版,主编 张忠旭,设备2,第一节螺纹联接和键联接的安装,一、螺纹联接的安装,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螺纹联接分为普通螺纹联接和特殊螺纹联接。普通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有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和螺钉联接,见表3-1。除此以外的螺纹联接称为特殊螺纹联接,如圆螺母联接(图3-1)。,设备2,表3-1普通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1圆螺母联接,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1.螺纹联接安装的基本要求,(1)足够的拧紧力矩,(2)可靠的防松装置,(3)保证螺纹联接的配合精度,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2.螺纹

2、联接的安装工艺,(1)控制预紧力的方法通常通过控制螺栓轴沿线的弹性变形量来控制螺纹联接的预紧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控制力矩法:用测力扳手(图3-2)使预紧力达到规定值。其原理是柱体2的方头1插入梅花套筒并套在螺母或螺钉头部,拧紧时,与手柄5相连的弹性手柄3产生变形,而与柱体2装在一起的指针4不随弹性手柄3绕柱体2的轴线转动,这样指针尖6与固定在手柄3上的刻度盘7形成相对角度偏移,即刻度盘上显示拧紧力的大小。,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2)控制螺栓伸长法:通过控制螺栓伸长量来控制预紧力,如图3-3所示。,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2)螺纹联接的防松,1)利用附加摩擦

3、力防松装置。, 双螺母防松。这种装置使用两个螺母,如图3-4所示。, 弹簧垫圈防松,如图3-5所示。,2)机械方法防松装置。常用的机械防松装置有以下几种。, 带槽螺母与开口销。这种装置是用开口销把螺母锁在螺栓上,如图3-6所示。, 止动垫圈防松,如图3-7a所示为圆螺母止动垫圈防松装置。图3-7b所示为带耳止动垫圈防止六角螺母回松的装置。,设备2,图3-2测力扳手,1方头2柱体3弹性手柄4指针,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5手柄6指针尖7刻度盘,设备2,图3-3螺栓伸长量的测量,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4双螺母防松,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5弹簧

4、垫圈防松,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6带槽螺母与开口销防松,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7止动垫圈防松a)圆螺母止动垫圈防松b)带耳止动垫圈防松,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 串联铁丝防松。这种防松装置如图3-8所示,是用铁丝连续穿过一组螺钉头部的径向小孔,以铁丝的牵制作用来防止回松(图3-8a)。,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装配时应注意铁丝穿绕的方向,如图3-8b所示虚线的铁丝穿绕方向是错误的。,设备2,图3-8串联铁丝防松,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3)螺纹联接安装时的注意事项,1)为便于拆装和防止螺纹锈死,联接的螺纹

5、部分应加润滑油(脂),不锈钢螺纹的联接部分应加润滑剂。,2)螺纹联接中,螺母必须全部拧入螺杆的螺纹中,且螺杆应长于螺母外端面25个螺距。,3)被连接件应均匀受压,互相紧密贴合,连接牢固。成组螺栓或螺母拧紧时,应根据被连接件的形状和螺栓的分布情况,分23次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操作,以防止受力不均或工件变形,如图3-9所示。,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9拧紧成组螺母的顺序a)长形分布b)周向对称分布,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二、键联接的安装,(1)松键联接的安装松键联接是指靠键的侧面传递转矩而不承受轴向力的键联接。松键联接的键主要有平键、半圆键、滑键及导向平键等,如

6、图3-10所示。,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10松键联接形式a)普通平键联接b)半圆键联接c)滑键联接d)导向平键联接,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松键联接在安装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清理键及键槽上的毛刺、锐边,以避免装配时形成较大的过盈量而影响装配。,2)重要的键联接,装前应检查键槽对轴线的对称度和平行度以及键和槽的加工精度。,3)锉配键长时,长度方向上键与键槽应有0.1mm的间隙。,4)配合面应加机油,键与槽两侧配合应较紧。,5)试配并安装齿轮或带轮时,键与键槽的非配合面应留有间隙,以保证齿轮或带轮与轴的同轴度要求,但不允许轮毂与键侧有偏摆现象。,第三章典型

7、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2)紧键联接的安装紧键联接除能传递转矩外,还可传递一定的轴向力。紧键联接常用的键有普通楔键、钩头楔键和切向键,如图3-11所示。紧键联接的对中性较差,常用于对中要求不高、转速较低的场合。,图3-11紧键联接a)普通楔键b)钩头楔键c)切向键,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1)键的斜度应与轮毂槽的斜度一致,楔键上、下两个工作面应紧密贴合,两侧应留有间隙。切向键的两个斜面斜度应相同,其两侧面应与键槽紧密贴合,顶面留有间隙。,2)钩头楔键安装后,其钩头与轮端面间应留有一定的距离,以便于拆卸。,(3)花键联接的安装花键联接由于齿数多,具有承载能力大、对中性好、

8、导向性好等优点,但成本较高。花键联接对轴的强度削弱小,因此广泛地应用于大载荷和同轴度精度要求高的机械设备中,如图3-12所示。,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紧键联接安装时应注意以下问题,设备2,图3-12矩形花键联接,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第二节轴承的安装,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一、滑动轴承的安装,滑动轴承是利用滑动摩擦工作的轴承,具有工作可靠、平稳、无噪声、润滑油膜吸振能力强、能承受较大冲击载荷的特点。滑动轴承可分为整体式轴承、剖分式轴承等多种结构形式,如图3-13所示。,设备2,图3-13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a)整体式滑动轴承b)剖分式滑动轴承,第三章典型机械

9、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1.滑动轴承安装的基本要求,1)滑动轴承在安装前应修去零件的毛刺锐边,接触表面必须光滑清洁。,2)安装轴承座时,应将轴承或轴瓦装在轴承座上并按轴瓦或轴套的中心位置校正。同一传动轴上的各轴承中心应在一条轴线上,其同轴度误差应在规定的范围内。轴承座底面与机件的接触面应均匀紧密地接触,固定连接应可靠,设备运转时,不得有任何松动移位现象。,3)轴承与轴的接触表面的接触情况可用着色法进行检查,研点数应符合要求。,4)轴转动时,不允许轴瓦或轴套有任何转动。,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5)对开瓦在调整间隙时,应保证轴承工作表面有良好的接触精度和合理的间隙。,6)安装时

10、,必须保证润滑油能畅通无阻地流入到轴承中,并保证轴承中有充足的润滑油存留,以形成油膜,要确保密封装置的质量,不得让润滑油漏到轴承外,并避免灰尘进入轴承。,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2)轴套定位轴套的固定方式如图3-14所示。,(3)刮轴套孔。,3.剖分式滑动轴承的安装,(1)轴瓦与轴承座、盖的装配,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2.整体式滑动轴承的安装,(1)压入轴套,(2)轴瓦与轴颈的配刮,(3)清洗零件,重新装合,设备2,图3-14轴套的固定方式a)径向紧定螺钉固定b)端面铆钉固定c)端面螺钉固定d)骑缝螺钉固定,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4.轴承座的安装,

11、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一般可用平尺或挂线法来找正其中心位置,如图3-15和图3-16所示。,设备2,图3-15用平尺找正轴承座,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16用挂线法找正轴承座,1)用平尺找正时,可将平尺放在轴承座上,平尺的一边与轴瓦口对齐,然后用塞尺检查平尺与各轴承座之间的间隙情况,由间隙判断各轴承座中心的同轴度。,2)当轴承座间距较大时,可采用挂线法来找正轴承座的中心。其方法是在轴承座上架设一根直径为0.20.5mm的钢丝,使钢丝张紧并与两端的两个轴承座中心重合,再以钢丝为基准,找正其他各轴承座。实测中,应考虑,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钢丝的挠

12、度对中间各轴承座的影响。,3)当传动精度要求较高时,还可采用激光仪对轴承座进行找正。这种方法可以使轴承座中心与激光束的同轴度误差小于0.02mm,角度偏差在1范围内,如图3-17所示为用激光仪找正发电机组各轴承座中心位置的示意图。,图3-17用激光仪找正轴承座中心位置的示意图1监视靶2三角棱镜3光靶4轴承座5支架6激光发射器,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剖分式轴承轴瓦分厚壁轴瓦和薄壁轴瓦,它们的结构不同,安装方法也有所区别。,厚壁轴瓦一般用低碳钢、铸铁或青铜等材料制成,壁厚大于4mm,内表层浇铸巴氏合金或其他耐磨合金,合金层厚度为0.73mm。厚壁轴瓦安装时,应检查其外径是否与轴承

13、内孔配合恰当,发现轴瓦外径过大时,应进行修理。这是因为直径过大的轴瓦强行压入,轴瓦与轴承座间会出现夹帮现象,如图3-18a所示,轴承易磨损破坏。若轴瓦直径过小,如图3-18b所示,则轴瓦在运转中会产生颤动,应予以更换。,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5.轴瓦的安装,设备2,薄壁轴瓦由碳钢制成,壁厚一般小于0.05倍的轴瓦内径,内表面浇铸巴氏合金或其他耐磨合金,合金层厚度为0.31.0mm。薄壁轴瓦的厚度和其他尺寸加工精度较高,一般不用刮研。薄壁轴瓦安装时,轴瓦的边缘在轴承座中分面上应伸出一个b值,一般b=0.030.27mm(图3-19)。当拧紧轴瓦盖螺栓时,两瓦口相挤压产生弹性变形,薄壁瓦

14、背与轴承座内孔均匀紧密接触,并且有一定的过盈量,使轴瓦不至在轴承座孔内发生转动。,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18厚壁轴瓦的安装,a)轴瓦直径过大b)轴瓦直径过小,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19薄壁轴瓦的安装,a)轴瓦直径过大b)轴瓦直径适合,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的间隙。间隙分为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1)径向间隙,(2)轴向间隙,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安装轴瓦时,另一个重要的工艺要求是保证轴瓦与轴颈间有合适,设备2,二、滚动轴承的安装,滚动轴承是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的,是使相对运动的轴和轴承座处于滚动摩擦的轴承部

15、件,如图3-21所示。,设备2,图3-20压铅法测顶间隙,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21滚动轴承,a)深沟球轴承b)推力调心滚子轴承 c)推力球轴承,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1.滚动轴承的安装,滚动轴承是一种精密部件,安装时应十分重视装前的准备工作和安装过程的工作质量,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1)安装前应准备好所需工具和量具,对与轴承相配合的各零件表面尺寸应认真检查是否符合图样要求,并用汽油或煤油清洗后擦净,涂上系统消耗油(机油)。,2)检查轴承的型号是否与图样一致。,设备2,3)滚动轴承的安装方法应根据轴承的结构、尺寸大小及轴承

16、部件的配合性质来确定。, 圆柱孔轴承的装配。轴承类型不同,轴承内、外圈的安装顺序也不同。对于不可分离轴承,应根据配合松紧程度来决定其安装顺序。现就深沟球轴承的安装顺序加以说明,见表3-2。,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 推力球轴承的安装。推力轴承有松圈和紧圈之分,松圈的内孔比轴大,与轴能相对转动,应紧靠静止的机件;,紧圈的内孔与轴应取较紧的配合,并装在轴上,如图3-22所示。,滚动轴承内、外圈的压入。当配合过盈量较小时,可用铜棒、套筒手工敲击的方法压入,如图3-23所示。当配合过盈量较大时,可用压力机械压入,如图3-24所示,也可采用温差法进行安装。,设备2,表3-2深沟球轴承内、外圈的安

17、装顺序,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22推力轴承松圈与紧圈的安装位置,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23用铜棒、套筒压入轴承,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24用压力机压入轴承,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25滚动轴承的间隙,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2.滚动轴承安装时的调整,滚动轴承的间隙分为轴向间隙c和径向间隙e,如图3-25所示。,设备2,常用的滚动轴承间隙调整方法有两种。,(1)垫片调整法如图3-26所示,图3-26用垫片调整轴承间隙,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表3-3滚动轴承的轴向间隙c(单位:m

18、m),(2)螺钉调整法如图3-27所示,调整时,先松开锁紧螺母2,再调整螺钉3,推动压盖1,调整轴承间隙至合适的值,最后拧紧锁紧螺母。,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27用调整螺钉调整轴承间隙1压盖2锁紧螺母3调整螺钉,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第三节传动机构的安装,一、带传动的装配,(1)带传动的形式与特点,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如图3-28所示。,设备2,图3-28带传动的类型a)V带传动b)平带传动c)同步带传动,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2)带传动机构的主要装配要求,1)应严格控制带轮的径向圆跳动和轴向窜动。,2)带轮安装在轴上,

19、应没有歪斜和摆动。,3)带轮的宽度相同时,两个带轮的端面应位于同一平面内。,4)平带在轮面上应保持在中间位置,以防止工作时脱落。,5)平带的张紧力要适当,张紧力过小,所能传递的功率降低;张紧力过大,则传动带、轴和轴承的磨损加大,影响使用寿命,同时轴易发生变形,效率降低。,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6)当带的速度v5m/s时,应对带轮进行静平衡试验;当v25m/s,还需要进行动平衡试验。,(3)带轮的装配要点带轮与轴的配合一般选用过渡配合,并用键或螺钉固定以传递动力,如图3-29所示。,1)装配前应做好孔、轴的清洁工作,轴上涂上机油,用铜棒、锤子轻轻锤入,最好采用专用的螺旋工具,如

20、图3-30所示。,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29带轮的装配方式,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30螺旋压入工具,1卡头2压板,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2)安装后,应检查带轮在轴上的装配精度,一般要求轴向圆跳动10.0005D,径向圆跳动20.0005D,D为带轮直径。检查圆跳动的方法:较大的带轮可用划针盘来检查,较小的带轮可用百分表来检查,如图3-31所示。,图3-31带轮轴向圆跳动和径向圆跳动的检查,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3)两带轮装配后,应使两轮轴线的平行度,图3-32带轮位置正确性的检查a)拉线法b)钢直尺测量,第三章

21、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符合要求。两带轮的中心平面的轴向偏移量a,平带一般不应超过1.5mm,V带不应超过1mm;两轴不平行度角不应超过20。检查的方法如图3-32所示,中心距大的可用拉线法,中心距小的可用钢直尺测量。带轮的中心距要正确,一般可以通过检查并调整带的松紧程度来补偿中心距误差。,4)V带装入带轮时,应先将V带套入小带轮中,再将V带用旋具拨入大带轮槽中。安装时,不宜用力过猛,以防损坏带轮。装好的V带平面不应与带轮槽底接触或凸在轮槽外。,5)带轮的拆卸:在修理带传动装置前,必须把带轮从轴上拆下来。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大锤敲打,而应采用拉拔器,如图3-33所示。,第三章典型机

22、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4)张紧力的检查与调整,1)张紧力的检查。如图3-34所示,在带与带轮的切点A、B的中点,垂直于带加一载荷F,通过测量产生的挠度y来检查张紧力的大小。在规定范围内的测量载荷F作用下,应产生的挠度为,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33从轴上用拉拔器拆卸带轮,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34张紧力检查,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表3-4测定张紧力所需垂直力F(单位:N),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表3-4测定张紧力所需垂直力F(单位:N),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表3-4测定张紧力所需垂直力

23、F(单位:N),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常用的张紧装置有以下几种。, 定期张紧装置:通过调节中心距使带重新张紧。如图3-35a、b所示,使用时松开固定螺钉,旋转调节螺钉改变中心距,直到所需位置,然后固定。图3-35a适用于接近水平的布置,图3-35b适用于垂直或接近垂直的传动。,图3-35带传动的张紧,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 自动张紧装置:常用于中小功率的传动,如图3-35c所示,将装有带轮的电动机安装在可以自由转动的摆架上,利用电动机和机架的重量自动保持张紧力。, 张紧轮张紧:当中心距不能调节时,可采用张紧轮张紧。张紧轮一般安装在松边内侧,使带只受单向弯曲,

24、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张紧轮还应尽量靠近大带轮,以减少对包角的影响,如图3-35d所示。有时为了增加小带轮的包角,张紧轮可放在松边外侧靠近小带轮处,如图3-35e所示,但是带绕行一周受弯曲的次数增加,带易于疲劳破坏。,(5)平带接头的连接平带的宽度有一定规格,长度按需要截取,并留有一定的余量。平带在装配时对接,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1)胶合(或硫化胶合):接头平滑可靠,连接强度高,工作平稳,但对胶合技术有一定要求,适用于较高速度的传动,应用较广。对皮革带一般使用胶水涂满接头两端斜面,对齐后加压,自然干燥510h;对橡胶传动带,连接表面用生橡胶粘接,加压后

25、加以硫化,硫化温度和时间应符合胶合剂的要求。,2)带扣:在一般机械中常使用,连接迅速方便,但接头强度及工作平稳性较差。,3)带螺栓和金属夹板:连接方便,接头强度高,冲击力大。,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轮的链条组成的,如图3-36所示。,图3-36链传动1主动链轮2从动链轮3链条,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二、链传动机构的装配,链传动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特殊齿形的链轮和连接链,设备2,(1)链传动机构的装配要点,1)两链轮轴线必须平行,否则会加剧链轮和链的磨损,降低传动平稳性,增加噪声,可通过调整两轮轴两端支承件的位置进行调整。,2)两链轮的中心平面应重合,轴向偏移量

26、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如无具体规定,一般当两轮中心距小于500mm时,轴向偏移量应控制在1mm以内;当两轮中心距大于500mm时,轴向偏移量应控制在2mm以内,可用长钢直尺或钢丝检查。,3)链轮在轴上固定后,其径向圆跳动和轴向圆跳动应符合表3-5的规定。,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表3-5套筒滚子链轮的允许圆跳动公差(单位:mm),4)链轮在轴上的固定方式一般有键联接加紧定螺钉、锥销固定以及轴侧端盖固定。,5)链条的下垂度要求。当链传动是水平或倾斜在45以内时,下垂度f应不大于2%L(L为链轮的中心距);当倾斜度增加时,要减小下垂度,在垂直放置时f应小于0.2%L,检查的方法如图3

27、-37所示。,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6)应定期检查润滑情况,良好的润滑有利于减少磨损,降低摩擦功率损耗,缓和冲击及延长使用寿命。常采用的润滑剂为L-AN3268全损耗系统用油(机油),温度低时取前者。,(2)链条两端的连接当两轴的中心距可调节且两轮在轴端时,链条可以预先接好,再装到链轮上。如果结构不允许,则必须先将链条套在链轮上,然后再进行连接,此时需要采用拉紧专用工具,如图3-38所示。如无专用的拉紧工具,可考虑使用铁丝或尼龙绳在跨过接头处穿上,然后绞紧,将两接头拉近即可穿上。,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37链条的下垂度检查,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

28、艺,设备2,图3-38链条拉紧工具,a)滚子链拉紧专用工具b)齿形链拉紧专用工具,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图3-39滚子链的接头形式a)弹簧夹式b)开口销式c)过渡链节,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滚子链的接头形式如图3-39所示。,设备2,齿轮传动的类型较多,有直齿、斜齿、人字齿轮传动;有圆柱齿轮、锥齿轮以及齿轮齿条传动等。,1.齿轮传动的精度要求,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三、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1)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1)传递运动的准确性:要求齿轮在一转范围内传动比的变化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传递运动准确。,2)传动的平稳性:要求齿轮在一齿范围内传动比变化小,

29、因瞬时传动比的变动是引起齿轮噪声和振动的主要原因。,设备2,3)承受载荷的均匀性:要求齿轮在传动中工作齿面接触良好,承载均匀,避免载荷集中于局部区域而影响使用寿命。,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4)齿轮副侧隙的合理性:要求齿轮副的非工作面间有合理的间隙,以储存润滑油,补偿制造、安装误差和热变形。,(2)齿轮的精度等级,2.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为保证装配质量,齿轮装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技术要求。,设备2,1)保证齿轮与轴的同轴度,严格控制齿轮的径向和轴向圆跳动。,2)齿侧间隙要正确。间隙过小,齿轮转动不灵活,甚至卡死,加剧齿轮的磨损;间隙过大,换向空行程大,产生冲击和噪声。,3)相互啮

30、合的两齿轮要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和正确的接触部位。,4)对转速高的大齿轮,装配前要进行平衡检查。,5)封闭箱体式齿轮传动机构应密封严密,不得有漏油现象,箱体结合面的间隙不得大于0.1mm,或涂以密封胶密封。,6)齿轮传动机构组装完毕后,通常要进行跑合试车。,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3.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方法,(1)齿轮与轴的装配根据齿轮的工作性质,齿轮在轴上有空转、滑移和固定连接三种形式。,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对于精度要求高的齿轮装配,装配后还需进行径向圆跳动和轴向圆跳动的检查,如图3-40所示。,(2)齿轮轴部件和箱体的装配,设备2,图3-40齿轮径向和轴向圆跳动的检

31、查,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2,4.装配质量的检验,(1)侧隙的检验装配时主要保证齿侧间隙,而齿顶的间隙有时只做参考,一般图样和技术文件都明确规定了侧隙的范围值,见表3-6。,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1)压扁软金属丝检查法:如图3-41所示,2)百分表检查法:如图3-42所示,(2)接触精度的检验,设备2,表3-6侧隙的范围,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图3-41压铅丝检验侧隙,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图3-42用百分表检测齿轮侧隙,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分布位置见表3-7。根据接触斑点的面积和位置情况,还可以判断装配时产生误差

32、的原因,见表3-8。,表3-7齿轮副接触斑点的分布位置及大小,注:接触斑点的分布位置应趋近齿面中部,齿顶和齿端部棱边处不允许接触。,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5.锥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如图3-43a所示为检验垂直度的方法。,设备3,表3-8直齿圆柱齿轮啮合接触斑点及调整方法,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表3-8直齿圆柱齿轮啮合接触斑点及调整方法,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图3-43两孔位置精度的检查a)垂直度b)对称度,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表3-9锥齿轮的侧隙(单位:m),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

33、,设备3,蜗杆传动机构是用来传递两相互垂直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的,两轴交错角为90。如图3-45。,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四、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设备3,图3-44直齿圆锥齿轮的接触斑点,a)正常啮合b)侧隙不足c)夹角过大d)夹角过小,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图3-45蜗杆传动,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动和圆锥蜗杆传动,其中圆柱蜗杆应用较为广泛,如图3-46所示。,1.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1)蜗杆轴线应与蜗轮轴线相互垂直,蜗杆轴线应在蜗轮的对称平面内。,2)蜗轮与蜗杆的中心距要准确。,3)有适当的啮合侧隙和正常的接触斑点。,4)装配后应转动灵活

34、,无任何卡滞现象,并受力均匀。,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按蜗杆的形状,蜗杆传动可分为圆柱蜗杆传动、环面蜗杆传,设备3,图3-46蜗杆传动的类型a)圆柱蜗杆b)环面蜗杆c)圆锥蜗杆,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蜗杆传动机构由箱体、蜗轮和蜗杆等零件组成。装配的先后顺序由传动机构的结构形式决定,一般先装蜗轮,后装蜗杆,最后进行检查调整。,将蜗轮安装到轴上的过程和检测方法与安装圆柱齿轮相同,检测蜗轮、蜗杆的径向圆跳动和轴向圆跳动也与圆柱齿轮相同。,箱体是蜗杆传动机构的主体,一般蜗杆的轴线位置是由箱体安装孔确定的,蜗杆的轴向位置对装配质量没有影响。为保证蜗杆轴线在蜗轮轮齿的对称中心平

35、面内,蜗轮的轴向位置可通过改变调整垫片厚度或其他方法调整。蜗杆中心线和蜗轮中心线的距离主,设备3,3.蜗杆传动机构啮合质量的检查,(1)齿侧间隙的检测蜗杆传动侧隙应符合表3-10的要求。,表3-10蜗杆传动的侧隙要求(单位:m),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2.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过程,设备3,(2)蜗轮接触斑点的检验如图3-48a所示,表示啮合位置正确,图3-48b、c表示啮合情况不好,可对蜗轮进行轴向位置的调整,使其达到正常接触。,正确啮合和蜗轮和蜗杆传动,其接触斑点的要求见表3-11。,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图3-47蜗杆齿侧间隙的检验,a)直接测量b)用测量杆测量,

36、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1刻度盘相对固定指针2刻度盘3测量杆4蜗轮轴,设备3,图3-48蜗轮齿面接触斑点的检验,a)正确b)蜗轮偏右c)蜗轮偏左,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表3-11蜗杆传动接触斑点要求,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1)凸缘联轴器,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第四节联轴器的安装,一、联轴器的分类,凸缘联轴器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传递转矩大,但对两轴的对中性要求较高,如图3-49所示。,(2)可移式联轴器这类联轴器具有轴线可移性,可以补偿两轴间的偏移,若采用弹性元件,还可起到吸振和缓冲作用,适用于两轴对中性不好,转速较高,有冲击振动的场合

37、(图3-50)。常用的可移式联轴器有滑块联轴器、齿式联轴器和弹性套柱销联轴器等。,设备3,(3)安全联轴器在载荷超过额定值时,安全联轴器中起安全作用的销被剪断,以保护机件不受损坏,如图3-51所示。,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4)万向联轴器,设备3,图3-49凸缘联轴器a)无垫片b)加垫片,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图3-50可移式联轴器a)滑块式b)齿式c)弹性套柱销d)弹性柱销,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图3-51安全联轴器,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图3-52万向联轴器,a)工作示意图b)主、从动叉轴轴线夹角形式,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

38、装工艺,设备3,二、联轴器安装中常见的偏差形式,联轴器连接的两轴由于制造和安装误差、承载后的变形及温度变化等影响,往往不能保证严格的对中,而是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对位移和偏斜。常见的偏差形式有两轴中心线的轴向位移、径向位移、角位移和综合位移,如图3-53所示。,图3-53联轴器装配的偏差形式a)轴向位移b)径向位移c)角位移d)综合位移,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三、联轴器的装配工艺,1.装配技术要求,1)固定式联轴器装配时,对两轴的同轴度要求严格。,2)保证各连接件连接可靠,受力均匀,不允许有回松、脱落现象。,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3)可移式联轴器同轴度虽然没有

39、固定式联轴器要求高,但必须达到所规定的技术要求。装配时如没有特殊要求,转速在3000r/min以下时的允许偏差值可参照表3-12。,4)滑块联轴器的中间盘在装配后能在两联轴盘之间自由滑动。,5)对弹性套柱销或弹性柱销移动式联轴器,两联轴盘柱销插入孔及柱销固定孔,应均匀分布,同轴度好,以保证连接起动后各柱销的受力均匀。,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表3-12联轴器的装配允许偏差(单位:mm),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2.装配工艺要点,1)测出两被连接轴各自轴心线到各自安装平面间的距离。,2)将两联轴盘通过键分别装在两轴上。,3)把一轴所装组件(一般选较大而笨重、轴心线

40、到安装基准距离较大的组件)先固定在基准平面上。,4)通过调整垫铁,使两联轴器和盘轴心线高低一致。,5)用刀口形直尺和塞尺以固定轴组为基准,校正另一被连接轴盘,使两联轴盘在水平面上中心一致,也可用百分表校正。,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6)均匀连接两连接轴盘,依次均匀旋紧联接螺钉。,7)用塞尺检查两联轴盘连接平面是否有间隙,要求四周塞尺塞不进。,8)逐步均匀旋紧轴组件的安装螺钉,同时检查两轴转动松紧是否一致,如有转动卡滞现象,需重新调整。,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二、过盈连接的安装工艺,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第五节过盈配合件的安装,一、过盈连接的特点及形式

41、,设备3,1.压入装配法,此法可分为锤击法和压力机压入法两种,适用于过盈量不大的配合。,1)压入前,可在配合表面涂上润滑油,以防装配时擦伤表面。,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2)压入过程应保持连续,并注意导正,速度也不宜过快,一般为24mm/s,不宜超过10mm/s。,3)对于细长的薄壁零件,要特别注意检查其形状偏差,装配时应垂直压入。,设备3,4)锤击时不可直击零件表面,应采用软垫加以保护。,5)装配时如果出现装入力急剧上升或超过规定数值时,应停止装配,必须在找出原因并处理后方可继续装配。,2.热胀装配法,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1)加热温度 加热温度的计算公式为,对于碳钢件,

42、加热温度可查阅表3-13,设备3,表3-13碳钢件的加热温度t(单位:),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2)常用的加热方法,1)热浸加热法:常用于尺寸及过盈量较小的连接件,加热均匀、方便。,2)电感应加热:适合大型齿圈加热。,3)电炉加热:在专业厂家生产批量大的情况下,通常使用低温加热炉。,4)煤气炉或油炉加热:大型件可考虑借用铸造烘热型的加热炉(可利用其加热铸件后的余温加热,但这种炉温不好掌握)。,5)火焰加热:多用于较小零件的加热。这种加热方法简单,但易于过烧,要求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设备3,3.冷缩配合法,当套件较大而压入的零件较小时,采用加热套件不方便,甚至无法加热,或有些套件不准加热时,可以采用冷缩配合法。,冷缩法是利用物体温度下降时体积缩小的原理将轴件冷却,使轴件尺寸缩小,然后将轴件装入孔中,温度回升后,轴与孔便能紧固连接。,第三章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安装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