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6990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X 页数:75 大小:5.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课件.pptx(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广东省中医院,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一、“治未病”是最具中医特色和优势的领域,3,“上工治未病”是古老而独特的中医预防保健思想,千百年来在保障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中医治未病丰富的理论内涵,至今仍指导着人们养生保健、预防疾病:如:黄帝内经记载 摄生原则: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劳作 养生要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在养生保健、预防疾病方面具有许多特色鲜明、实用性强、成效卓著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例如: 以情胜情的情志疗法 药膳、食疗、运动等,6,挖掘整理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和方法; 通过研究加以完善 ,使之形成系统的预防保健知识,并加以广泛传播,

2、不仅有利于“治未病”理念的推广,更有利于民众预防保健能力的提高。,二、“治未病健康”工程是实现医学重心前移的重要途径,2006年来自CDC的报告:2000年以前的十年间,肺癌、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6种慢性病占总死亡人数的35.7%,高血压、冠心病的患病率上升了40%,而高血压的知晓率仅30%、治疗达标率不足10%。,2007中华肾脏病杂志调查发现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l0.1,知晓率为 9.7,和国际报道的数据接近。专家预测,慢性病造成的生活质量恶化,直接、间接增加社会经济负担,生命年损失严重威胁着中国居民的健康。,9,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在面对上述问题时,由于忽略了疾病的预防,以

3、及疾病发生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关系,而在减少患病率、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和减轻社会负担方面受到质疑。,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医学理念 医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让你不生病!医学指向正由:疾病为主 健康为主 契合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医学重大转变后的六个显著特点,一是治疗重心从治病转向“治未病”二是由关注人的疾病转向关注人的健康三是在重视科技作用的同时重视人文关怀四是在重视诊疗的同时重视健康生活的倡导五是从疾病单一环节干预到健康全过程管理六是从医疗机构主导转向由“社会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吴仪副总理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

4、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的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作出调整,治未病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凸显出来。”,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总体目标,以“治未病”思想为核心理念,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为机制,以传统医学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融合现代科技,探索实践“治未病”思想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将“治未病”从理论转化为实践,提高疾病预防、养生保健能力;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民众提供最佳的预防保健服务。,三、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是“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有益探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面向全国推广的KY3H健康保障模式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

5、康保险为一体,是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有益探索和重要内容,为建设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16,KY3H-保障服务模式,KY3H健康保障服务概要,从宏观(体质类型)、中观(功能状态、高危因素)、微观(理化指标)对个体人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并进行分类管理。,四、“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践与探索,健康管理的四个步骤,健康状况信息采集,健康状况评估预测,健康促进为干预及咨询指导,健康管理服务,发现健康危险因素过程,认识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解决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与健康状态进行全面的检测、分析、评估以及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影响健康危险

6、因素,保证良好健康状态的过程。 利用中医“治未病”优势进行健康管理,服务人群定位: 关注健康的各类人群。 服务功能定位: 未病先防未病养生,防病于先; 欲病救萌欲病早治,救其于萌; 既病防变已病早治,防其传变; 瘥后防复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治未病中心,“治未病”中心的服务定位,未病人群,欲病人群,病后康复人群,1.关注健康的未病人群,2.体质偏颇,有疾病易患倾向者3.自觉症状明显,理化指标无异常者4.理化检查指标达临界值,但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5.大病或手术之后的康复者6.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稳定期,需减缓发展,预防并发症者。,1.电子扫描整合系统功能检测2.超倍生物显微系统检测3.经络检测。

7、,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DDFAO电子扫描显示:生化分析的风险预测数值:甘油三脂10,低密度脂蛋白5 植物神经系统分析的风险预测数值:血脂63,脂肪分解-63,肝糖原生成63; 心脏风险提示:脂质代谢失调的倾向,血脂水平轻度变化。,间质的生化数值:甘油三脂10,低密度脂蛋5。,植物神经系统分析:血脂63,肝糖原生成63。,心脏风险提示:脂质代谢失调的倾向,血脂水平轻度变化。,提示,1.血脂代谢临床符合性好,指标更敏感;2.虽然受检者暂无任何心脏的临床表现,但DDFAO电子描扫功能检测系统显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3.应提醒受检者注意血脂监控,开始进行生活方式等早期干预。,中医经络检测,原理:将人体经

8、络穴位生物电流通过感应器导出,通过中心数据库进行对比,返回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治未病的应用:评估健康状况为中医体质辨识及辨病辨证提供量化依据对疾病的早期预警中医诊断客观化起到推动作用。,中医经络检测,治未病中心,根据体质类型, 给予个性化指导健康调养指导,根据中医“顺应四时阴阳”的养生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结合不同体质,给与不同的起居调养。,起居调养,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体质进行调养。编辑四季食疗养生手册、今日靓汤,同时在广州日报开辟“中药与生活”、“每日靓汤”等栏目,指导人们在一日三餐中科学养生、合理施膳,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获得健康 。,饮食调养,情志调养,普及刮痧、拔罐、艾灸、自我按

9、摩等简单易行的自我保健方法。例如肥胖症,我们建议:敲胆经、肝经以疏肝利胆按揉足三里、三阴交以健脾化湿敲带脉、推腹以助运化、通便排浊,穴位或经络自我保健,引进、研发、推广了个性化膏方调养、专方茶饮等效果好、口味佳、服用方便的特色中药调养方法。,个性化膏方、专方茶饮调养,我们在全面挖掘整理引进中医药特色疗法基础上,以体质分类理论为指导,制定出具有中医特色的非药物疗法和中药外治法为主的中医干预治疗和健康调养方案,为 “欲病”和“病后康复”人群服务,阻断发病,促进康复。,发挥非药物治疗在“治未病”中的作用,非药物疗法的体质分类,我们以体质分类理论为指导,采用如针灸、中药熏蒸、砭石热敷等技术,制定出具有

10、中医特色的非药物疗法和中药外治法为主的中医干预治疗和健康调养方案 。,坚持挖掘、整理、创新形成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干预方案,医院在建立系列中医干预方案,运用疗效评价等科研手段与方法,系统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的、有中医特色的治未病干预方案中起关键作用。,中医健康调养的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必须 撷取精华,为我所用,建立科学性、有效性、实用性和依从性俱佳的干预方案,才能真正做到为公众提供有效的预防保健服务。,挖掘整理,中医古籍数据库现代期刊文献数据库 名中医诊疗经验数据库“预防保健八要”静神、调气、固精、动形、养性、食养、驻颜、抗衰,挖掘整理,通过文献研究,对每一种技术方法的理

11、论依据、作用功效、应用范围、研究概况和效果评价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依据是否具有理论支撑、是否具有疗效证据等进行分类,便于在健康调养干预方案形成过程中合理选用。,研究提高,选择其中理论依据比较充分、作用功效及应用范围明确、已被实践证明有效或被多数医家广泛接受的技术方法,建立针对不同体质类型、不同健康状态和以不同疾病状态为靶向的中医健康调养方案,应用于健康调养咨询门诊。,在临床运用过程中,借助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严格设计,通过临床研究,对各调养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在研究过程中探索建立中医健康调养临床研究方法和疗效评价体系,为同类研究提供示范和方法学支撑。,临床验证,以临床研究结果指导方案

12、优化,通过优化验证再优化,提高有效性、依从性和科学性,逐步建立能够被不同受众广泛接受,可在各“治未病”中心或社区推广的行业规范。,优化方案 建立规范,例如:亚健康失眠状态干预方案的研究首先对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中与“不寐”、“卧不安”、“目不暝”、“不得卧”等“失眠状态”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复习;按照理论阐释、技术方法论述等纲目进行文献分类。,收集改善睡眠的技术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并根据各种技术方法的特点和作用功效,分别建立针对不同体质的亚健康失眠状态的干预方案;在方法学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的科研设计,对干预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进行客观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方案优化,提高干预的有效性、科学性

13、。,专科疾病预防干预方案的研究,要求各重点专科积极参与治未病工作,以本专科常见病、多发病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系统复习和临床研究,建立上述疾病预防的专科干预方案,并进一步通过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优化,逐步建立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预防干预规范,在行业内推广。,治未病中心,走向社区,走进家庭,让中医“治未病”知识走进家庭、深入人心,转变公众健康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是中医“治未病”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途径。,转变观念 传播文化,(二)拓宽服务半径 提高医院影响力,在“治未病”服务网络的建设过程中,医院与其他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公司、机关、其他企事业

14、单位等建立起更加紧密和更加广泛的联系。,通过合作研究、技术支持、健康宣传、健康管理服务等多种方式,将服务半径从医院扩大到社区、农村和家庭,充分显示出医院开展“治未病”服务的综合实力和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医院的影响力。,五、对中医医院开展“治未病”服务 意义的认识,作为试点单位的中医医院,是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主要载体,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全面落实“治未病”健康工程确定的各项任务。 开展“治未病”服务,利国利民,也有利于医院的自身发展。,第一,从社会责任角度来说,开展“治未病”服务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同时可以减轻社会不断增加的医疗卫生压力,减轻个人的

15、经济负担。,第二,从突出中医院的特色优势角度来说,“治未病”是最具中医特色和优势的领域之一,开展“治未病”服务更有利于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充分发挥。,第三,从医院自身发展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抓住机遇,顺应由疾病治疗转向疾病预防的医学发展趋势,在保证医疗服务的同时,贯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利用医院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拓展服务功能,发展自我。,第四,从服务市场的角度来说,“未病”人群和“欲病”人群远远大于“已病”人群,开展“治未病”服务,医院服务对象从“已病”人群扩大到所有人群,市场空间更加广阔。,治未病中心,拓展了医院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六、对中医医院在实施“治未病

16、” 健康工程中作用的体会,一是“治未病”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医院作为中医药服务的专业机构,掌握着大量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技术,面对着大量的服务人群。通过应用和推广这些技术,可以很好地提供“治未病”服务。中医医院具备“治未病”专业技术和人才,在区域性“治未病”服务网络中可以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二是“治未病”技术创新推广重要基地,医院在“治未病”实践中,汇聚大量服务资料和市场需求信息,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雄厚的研究力量。通过不断总结、反复实践,更有条件形成成果、实现创新,更有条件推广应用、服务民众。,三是“治未病”专业人员培训重要场所,我们具备人才优势,能够从实践中选拔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

17、员组建培训团队。了解行业需求,面向医院内外,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个性化培训方案,增强培训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针对性,提高培训效果。,四是“治未病”健康文化传播重要窗口,借助专家团队、专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等优势,医院在“治未病”健康文化宣传中更具权威性、专业性,传播的理念和方法,更易为公众接受。,治未病中心,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主要环节,社区在“治未病”工作的优势,社区服务中心是“治未病”的前沿阵地社区服务中心是“治未病”的监测点社区服务中心是“治未病”的干预实施者,健康意识淡泊以及错误的健康观念仍是目前大多数民众存在的普遍问题,社区作为家庭最直接的服务机构,应在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导下,加强健康

18、宣教的力度,直接推行“治未病”理念。,社区应成为“治未病”的前沿阵地,社区服务中心是“治未病”的监测点,可建立该社区内的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个人健康管理档案,完善健康管理功能,可以监测到一些疾病的风险与危害因素。,社区服务中心是“治未病”的干预实施者,社区服务中心依照制定的“治未病”干预方法可有效地干预“未病”人群。同时对接受“治未病”干预的人群进行随访、追踪、登记干预后的反应,可使健康管理档案更为完善。,健康管理公司将是“治未病”助动器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由于经营管理的灵活性,可以吸纳不同的社会资源,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种类与方式,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健康管理主要环节之间的关系,治未病中心,“治未病”健康工程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医医院开展“治未病”服务的实践刚刚开始。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