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别墅分析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71705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 页数:159 大小:1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水别墅分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流水别墅分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流水别墅分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9页
流水别墅分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9页
流水别墅分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水别墅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水别墅分析课件.ppt(1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师作品分析流水别墅,赖特于1867年出生在美国威斯新州,他在大学中原来学习土木工程,后来转而从事建筑设计。他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开始在芝加哥从事建筑活动,曾在当时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的建筑事务所中工作过。 劳埃德弗兰克赖特是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通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赖特认为住宅不仅要合理安排卧室,起居室,餐橱,浴厕和书房使之便利日常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强家庭的内聚力,他的这一认识使他在新的住宅设计中把火炉置于住宅的核心

2、位置,使它成为必不可少但又十分自然的场所。赖特的观念和方法影响了他的建筑。 赖特的建筑作品充满着天然气息和艺术魅力,其秘诀就在于他对材料的独特见解。 赖特对“简洁”的看法是受到了日本的影响,他十分赞赏日本宗教关于“净”的戒条,即净心和净身,视多余为罪恶,明显地对日本传统建筑发生过影响,主张在艺术上消除无意义的东西而使一切事物变得十分地自然有机,反朴归真。赖特的主要作品有:东京帝国饭店、流水别墅、约翰逊蜡烛公司总部、西塔里埃森、古根汉姆美术馆、普赖斯大厦、唯一教堂、佛罗里达南方学院教堂等。,赖特 美国现代主义先驱,原风格,草原风格 草原式住宅(Prairie Style)是赖特于1900年前后设

3、计的一系列住宅,这类住宅大多坐落在郊外平坦的草地上,周围是树林,用地宽阔,环境优美。 建筑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在布局、形体、以至取材上,特别注意同周围自然环境的配合,形成了一种具有浪漫主义闲情逸致及田园诗意般的典雅风格。平面呈十字形,增加室内外的联系。外墙做连续成排的门窗,打破旧式住宅的封闭性。建筑外观高低错落,坡屋顶悬挑很远,在墙上投下大片暗影。形成以横线条为主的构图,舒展安定,既具有美国建筑的传统风格,又突破了传统建筑的封闭性,很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 草原式风格追求表里一致性,建筑外形尽量反映出内部空间关系,注意建筑自身比例与材料的运用,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

4、,造型效果犹如植物覆盖于地面一样。建筑往往利用垂直方向的烟囱将高高低低的水平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层层叠叠的水平方向阳台与花台及舒展而又深深的挑檐统一起来。它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尽量表现材料的自然本色,重点装饰部分的花纹大多图案化的植物图形或由直线组成的几何图形。 其中伊利诺州的威立茨住宅和罗比住宅等是草原式住宅的代表。,流水别墅概况,地理位置 1963年建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郊区熊溪河畔。别墅主人为匹兹堡百货公司老板德国移民考夫曼,故又称考夫曼住宅。空间运用 流水别墅共三层,面积约为380平方米。每一层都如同一个钢筋混凝土的托盘,支承在墙和柱墩之匕,一边与山石连结,另外几边悬伸在空中,各层托

5、盘大小和形状都不相同,向不同方向远 远近近伸入周围的山林环境。别墅各层有的地方围以石墙,有的地方是大玻璃窗,有的地方封闭如石洞,有的地方开敞轩亮。以二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别墅外形强调块体组合,使建筑带有明显的雕塑感。两层巨大的阳台高低错落,一层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阳台之间,溪水由阳台下怡然流出。建筑与溪水、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就像是从地下生长出来的。,流水别墅概况,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叉、互相交融、浑然一体。起居室层高不过2.5米,天花中心的方形吸顶,槽灯尺度却十分夸张,壁炉前

6、保留的天然巨石,处身其间,会感到洞天山堂的气氛。推开室内玻璃活动罩,经悬挂楼梯拾级而下,循声问源,可临瀑布,这种境界早已超越了业主最初的想象。 流水别墅具有活生生的、超越时间的质地。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坐落在流水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别墅内的壁炉是以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别墅更为完美,在这里自然与人类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整个建筑悬在溪流和小瀑布之上,别墅最成功之处就是以一种疏密有致有虚有实的体形与所在环境的山召、林卞、流水紧密交融,建筑物与大自然互相渗透,汇成一体,互相衬映,相得益彰别墅的外部造型同历史上一切别墅都极不相同。总体

7、上以几道横向栏墙与几条竖向石墙形成横竖交错的构图,栏墙鲜亮光洁,石墙粗扩幽暗,水平与垂直的对比添上颜色与质感的对比,再加上光影的变化,使整座建筑显得既沉稳厚重又轻盈飞逸。,流水别墅具有活生生的、超越时间的质地。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坐落在流水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别墅内的壁炉是以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别墅更为完美,在这里自然与人类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整个建筑悬在溪流和小瀑布之上,别墅最成功之处就是以一种疏密有致有虚有实的体形与所在环境的山召、林卞、流水紧密交融,建筑物与大自然互相渗透,汇成一体,互相衬映,相得益彰别墅的外部造型同历

8、史上一切别墅都极不相同。总体上以几道横向栏墙与几条竖向石墙形成横竖交错的构图,栏墙鲜亮光洁,石墙粗扩幽暗,水平与垂直的对比添上颜色与质感的对比,再加上光影的变化,使整座建筑显得既沉稳厚重又轻盈飞逸。,形态特征 从流水别墅的外观。我们可以读出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要桥、便道、车道、阳台及棚架,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越过谷而向周围凸伸,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种诡异的空间秩序紧紧地集结在一起,巨大的露台扭转回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回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无从预料整个建筑看起来象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但是它更象是盘旋在大地之上。这是一幢包含最高层次的建筑,也就是说,建筑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

9、们意识之中以其具象创造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新体验。 材料运用 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旷的岩石,岩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竖直性,产生一种明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看来有如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了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旷的岩石,岩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竖直性,产生一种明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看来有如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了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例外的是地坪使用使用的岩石,似乎出奇的沉重,尤以悬挑的阳台为最。然而当你站在人工石面阳台上,而为自然石面的壁支柱所包围时对于内部空间或许会有更深一

10、层的体会。因为室内空间透过巨大的水平阳台而延伸,衔接了巨大的室外空间崖隘。赖特对于国际形式主义空谈机能主义的态度,浓缩地表现在由起居室通到下方溪流的楼梯。这个著名的楼梯,关联着建筑与大地,是内、外部空间不可缺少的媒介,且总会使人们禁不住地一再流连其间。流水别墅可以说是一种以正反相对的力量在做妙的均衡中组构而成的建筑。也可以说是水平或倾斜穿杆或近几年推移的空间手法,交错融合的稀世之作。,建筑与环境整个建筑群与四周的山脉、峡谷相连。两个主要平台上厚而圆的胸墙则强调了混凝土可塑的荷重感,在视觉上,这种荷重感被光线及平台外罩的杏黄色油漆削弱了。 展现了建筑体形在景观中的隐喻的角色。垂直墙体和粗砌的毛石

11、支撑着挑台和混凝土板,看起来像切开了它们似的。 1、质感的凸现 别墅内景之一。赖特给这所住宅取“流水别墅”这一名字是要描述建筑与用地之间的统一和动态的联系。 强调流水别墅在自然中的隐居所的角色使得人们将它和别墅建筑及风景如画般设计的悠久传统相联系。屋内,悬在溪流上方的起居室地面铺着上了厚蜡的石板,光线照进来时,就像涟漪在河床上起伏。 不管是序列空间的展示还是建筑与场地复杂的整体关系,都使摄影师回避从任何单一的摄影角度把握建筑的个性特征,而采用最好的方式通过细部来阐释整体。 整个设计理念的表达揭示出流水别墅绝大部分空间的围合“如同它本应赋予的完美形象。” 2、人与自然的契合 在这里,并不只是用围

12、合空间来限定建筑形式,形成空间体验,更重要的是这些空间介于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走道、桥、平台以及台阶。 别墅内景之二。 感觉把握光线、质感、材料以及被石头和水乃至高处的树林所限定的空间的通透感。 流动的溪水及瀑布是建筑的一部分,永不停息。这是一个简单而深刻的事实,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建筑像流水别墅这样完全且不可否认地依赖时间的历程。 3、建筑与景观相互交融 触觉、嗅觉及听觉总是成为一个感受建筑及其布置的整体因素。 房间的对角则留有玻璃封闭的小窗,以免小溪的水声及水气渗入房间,通过它及悬挂的楼梯,使居住者从隐喻落到实际,以一种真正的运动感知方式经历与流水别墅的建筑的交流。,总平面图 “流水别墅

13、”背靠陡崖,生长在小瀑布之上的巨石之间,水泥的大阳台叠摞在一起,它们宽窄厚薄长短各不相同,参差穿插着,好像从别墅中争先恐后地跃出,悬浮在瀑布之上。那些悬挑的大阳台是别墅的高潮。在最下面一层、也是最大和最令人心惊胆颤的大阳台上有一个楼梯口,从这里拾级而下,正好接临在小瀑布的上方,溪流带着潮润的清风和淙淙的音响飘入别墅,这是赖特永远令人赞叹的神来之笔。平滑方正的大阳台与纵向的粗石砌成的厚墙穿插交错,宛如蒙德里安高度抽象的绘画作品,在复杂微妙的变化中达到一种诗意的视觉平衡。室内也保持了天然野趣,一些被保留下来的岩石好像是从地面下破土而出,成为壁炉前的天然装饰,一览无余的带形窗使室内与四周浓密的树林相

14、互交融。自然的音容从别墅的每一个角落渗透进来,而别墅又好像是从溪流之上滋生出来的,这一戏剧化的奇妙构想是赖特的浪漫主义宣言。,流线分析在整个建筑内外及其布局与陈设之间,不同凡响的室内使人犹如进入一个梦境,通往巨大的起居室空间之过程,正如经常出现在赖特作品的特色一样,必然先通一段狭小而昏暗的有顶盖的门廊,然后进入反方向上的主楼梯透过那些粗犷而透孔的石壁,右手边是直交通的空间,而左手便可进入起居的二层踏步,赖特对自然光线的巧妙掌握,使内部空间仿佛充满了盎然生机,光线流动于起居的东,南,西三侧,最明亮的部分光线从天窗泻下,一直通往建筑物下方溪流崖隘的楼梯,东、西、北侧几呈围合状的室,则相形之下较为暗

15、,岩石陈的地板上。隐约出现它们的倒影,流布在起居室空间之中。从北侧及山崖是反射进来的光线和反射在楼梯的光线显得朦胧柔美。,14,(1)基面 G:建筑形体所在的地平面,(H投影面)。 (2)画面 P:透视图所在的平面,(V投影面)。 (3)基线 GL:画面与基面的交线,(相当于OX投影轴)。 (4)视点 E:投影中心,相当于人的眼睛。,(5)站点 e:视点 E在基面上的正投 影,相当于人站 的位置。,15,点的透视规律之二:,点的透视与该点的基透视同在一条垂直于基线GL的竖线上。,16,(3)位于画面P上的点(例如B),它的透视B与本身重合;它的基透视b也与基面投影b重合,并且落在基线GL上。,

16、图1-3 点的透视规律,17,点的透视规律之三,在画面上的点,它的透视与本身重合;它的基透视也与基面投影重合,并且落在基线上。,18,三、直线的透视规律(与画面五种位置透视)(1)与画面相交的基面平行线(即水平线)的灭点必在视平线上,它与画面的交点M到基线的距离反映该水平线到基面的距离,如图。其中MF称直线AB的全透视; AB为直线AB的透视;那么mF就称直线AB基透视的全长透视。,图1-4 与画面相交的基面 平行线的透视特征,19,直线的透视规律之一,与画面相交的与基面平行的直线的灭点必在视平线上。,灭点与迹点的连线为其全长透视。,20,(2)与画面垂直的基面平行线的灭点与主点Vc重合,其他

17、性质与上述的画面相交线相同(图5)。,图1-5 与画面垂直的基面 平行线透视特征,21,直线的透视规律之二,与画面垂直的基面平行线的灭点与主点Vc重合,22,(3) 与画面相交的一般位置直线有两种情况:前低后高直线的灭点F1在视平线上的上方,称为天际点;,(a)EF1BA Efba F1为天际点,23,前高后低直线的灭点Fd在视平线下方,简称地下点。,但它们基透视的灭点仍在视平线上。,(b)EFdCD Efcd(基透视)Fd为地下点,24,与画面相交的一般位置直线有两种情况:,直线的透视规律之三,前高后低(上斜变线)和前低后高(下斜变线)的斜线透视,其灭点分别在视平线上方和下方。,25,(5)

18、位于画面上的竖直线的透视与本身重合,即反映直线本身的实长,称为真高线。如图7中的竖直线CD.,图1-7 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和在画面上的竖直线的透视特征,26,直线的透视规律之五,位于画面上的竖直线的透视与本身重合。,27,第二节 平面图形的透视特征及画法入门一、平面图形的透视特征,在一般情况下平面图形的透视特征仍为平面图形(但当平面通过视点时,其透视将积聚成一直线)。,28,如图所示,设有一矩形ABCD位于基面上(图中用投影abcd标记),显然,分别作出矩形的直线AB,BC,的透视AB,BC,之后,由这些直线透视组成的轮廓,就是该平面图形的透视。,由这些直线透视组成的轮廓,就是该平面图形的透视。

19、,29,在这个透视图中原来相互平行的轮廓不再相互平行,原来长度相等的图线也不再相等,而产生了“近大远小” 的变化。,30,二、平面图形的透视画法入门下图表示利用站点出发的视线绘制透视图的基 本方法(通称视线法)。由于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先,因此,这里也用建筑物的正投影图绘制透视图。具体作图步骤如下:,用正投影图表达出建筑物的形状和大小,然后再根据正投影图画出建筑物的透视图,以审视其外观设计质量。,31,图8 平面图形的透视特征及其画法,32,(1)选定一张图纸即画面P,根据给定的条件或要求在适当的位置画出基线GL和视平线HL如右图的上半部所示。(2)在画面P的下方画出基面G上的所有投影。,33

20、,(a),(3)过e点作ef1ad、ef2ab分别与GL相交于f1、f2,过f1、f2作投影连线分别与画面P上的视平线HL,(b),相交得两个灭点F1、F2(可参阅图a)。,34,(4) 由于点a在基面G的GL上,所以点A也在画面GL上;在画面P上连接AF1和AF2得矩形直角边AD和AB的全长透视。,35,一、一点透视 当画面垂直于基面,建筑形体有一主立面平行于画面而视点位于画面的前方时,所得的透视因为只在宽度方向上有一个灭点,所以称之为一点透视,也称平行透视。,图11,一点透视,36,一点透视的特点是建筑形体主立面不变形,作图相对简便。这种图在室内设计中获得广泛应用,也适用于表现只有一个主立

21、面形状较复杂的建筑形体。,图1-11 二点透视,37,图1-12 二点透视,(a),当画面垂直于基面,方形景物两相邻主立面与画面倾斜成某种角度而视点位于画面的前方时,所得到的透视图因为在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上各有一个灭点,所以称之为二点透视,也称成角透视,,二、二点透视,38,二点透视的特点是建筑形体的两个主立面都得到表现,作图相对复杂。但由于表现效果好,故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这种透视在高度方向上的轮廓线始终是竖立的。,图1-12 二点透视,39,三、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类似上述两种情况。但画面倾斜于基面。如图13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形体的长、宽、高三个方向都有灭点,所以称之为三点透视

22、。它常用来表达较高的建筑物。,图13 三点透视,40,此外,无论是那一类透视,当所选取视点的高度远远高于建筑形体时,在这种情况下画面上的图像就会显示出“俯视”的效果,通称“鸟瞰图”,在建筑群的规划设计工作中常采用鸟瞰图。,41,第二章 平视时方形景物的平行透视(一点透视),42,各种物体,不管它们的形状结构多么复杂,都可归,纳在一个和数个正平行六面体内。它们都具有长、宽、高三组主要方向的轮廓线,这些轮廓线与画面可能平行,也可能不平行。,第一节 平行透视的形成、特点和透视规律一、平行透视的形成和特点,43,以立方体为例,如果立方体有两组主向轮廓线与画面平行,叫做平行透视。或者说方形物体,存在着与

23、画面平行的面,所产生的的透视现象都叫做平行透视。,44,二、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 (一)平行透视只有一个主向灭点主点。,45,(四) 正平行六面体不包含主点、视平线和主垂线时,如图中的J、K、L、M等正平行六面体都能看到三个面。这种透视最能反映平行六面体的特点。,46,有人认为一个正六面体的透视如果是三个面,就不是平行透视而必然是成角透视。这种看法是由于对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形成及特征没有明确的概念而产生的误解。区别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关键是平行六面体有没有与画面平行的面。,47,正六面体的主向轮廓线在平行透视中有两组是原线无灭点,只有一组水平边是变线。因此只有一个灭点。而正平行六面体在成角透视

24、时,三组主向轮廓中只有一组直立边线是原线,无灭点;其余两组水平边线都是变线,因此有两个灭点。这才是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根本区别。,48,至于一个正六面体能看到几个面则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因为正六面体在成角透视时,也有可能见到一个面、二个面或三个面。,49,下图是一个包含主点S的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只能看到一个面。如果我们把这个立方体分割成八个小的立方体,则可以看出这八个小立方体有两个只能看到一个面,有四个可以看到两个面,另外两个却能看到三个面。并且这些小立方体都有一组(个)保持原正方形的原状面,都只有一个灭点,因此这些小立方体自然也都是平行透视。,一个面,一个面,50,(五)正平行六面体的高低不

25、同时,距离视平线愈远的水平面的透视愈宽;反之愈窄。与视平线同高时(水平面)缩窄为一条直线。直角水平变线愈靠近视平线的(水平面)透视愈窄。,51,(六)正平行六面体左右位置不同时,距离主垂线愈远侧立面愈宽,靠主垂线愈近的侧立面愈窄。如果侧立面与主垂线重合则缩窄为一条直线。直角水平面离主垂线愈近愈斜,愈远愈平。,52,第二节 平行透视的基本画法一、利用站点和主点(视线法)作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为了充分利用图纸的面积,图a把立方体的俯视图(平面图)放在上方,视平线 hh与画面线pp重合,这是一种常用的布图方式。,53,从图a中可以看出左侧的立方体紧靠画面,右侧的立方体距画面有一段距离。, 注意两个立

26、方体与画面的位置有什么不同?,54,作图步骤如图:(一)作立方体底面的透视(基透视)1.把两个立方体的底面的宽度分别投射到基线上,画出各直角水平变线的全长透视。2.求深度的透视(1)从两个立方体平面图的顶点引直线与站点相连而在得到交点。,55,2.在平面图中作45辅助线分别交于PL上(以后作图可省去),用直线分别连接D点,在两全长透视中得到方形最远端的截点后,即可画出方形底面透视。,56,(二)如图,选定真高线作出高度的透视,完成两立方体的透视图。,57,三、利用主点和按比例移近的距点作平行透视图 有时为了再有限的画幅内获得较大的透视图,可采用再画幅能容纳的情况下,按适当的比例移近距点的方法。

27、如图所示:,58,画面P1是利用主点S和距点D作出的正方形ABCE的平行透视图;画面P2是把主点S到距点D得距离主距和正方形AB边同时缩短1 / 2得到S D/2和AB/2点,连接S D/2和AB/2与B S仍然相交于C;画面P3再P2的基础上缩短一半最后就能在较小的画幅内得到较大的透视图。,59,第三节平行透视的运用 一、几何体的平行透视画法举例(一)利用主点和距点作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图 图3-19(),左边是一个距画面有一定距离且垂直于基面而放置的正六角柱体的平面图,右边是一个一端紧靠画面的水平放置的正六角柱体的平面图,并绘出了视平线、基线g g 、画面线pp、主点s和距点。现利用主点和距

28、点作平行透视图。,图(a),60,1. 如图(),作出左边直立的正六角柱底面的透视和右边水平放置的正六角柱紧靠画面的正六边形,并从其相应的顶点与主点连线。连线。,(b),61,2.如图(c)确定真高线画出左边直立正六角柱的高度;同时画出右边平放正六角柱的长度,完成两个正六角柱的平行透视。,图(c),62,写生时徒手画要用很轻的线条画出两个正六角柱的中轴线与两个正六边形平面各顶点的连线,找出它们的正确关系来校正轮廓。如图3-20,63,(二)利用主点或距点作以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构成的十四面体的平行透视。1.这种十四面体是把一个立方体的八个角等大地削去而成,因此可以如图(a),首先作出立方体的平行

29、透视。,(a),64,2.如图(b),利用对角线找出十四面体各顶点后连接各点,画成十四面体的平行透视图。,(b),65,(3)画出门及侧面墙上窗户的外轮廓。,66,(二)房屋室内景的平行透视,按照室内布置的已知条件(如图),利用主点和移近了的距点作图,67,画出室内景三面墙和顶棚及地面的透视。,步骤一:,68,步骤二:,在基线上定出窗户的宽、在真高线上定出窗户的高,画出窗户的透视。,69,步骤三:,画出床头柜和写字台平面图的透视。,70,步骤四:,画出床和书架平面图的透视。,71,步骤五:,根据立面图,选定真高线定出床,写字台、床头柜及书架各部的高度,完成其透视。,72,课堂练习: 房屋室内景

30、的平行透视,平面图,立面图,73,74,第三章 平视时方形景物的成角透视(二点透视),75,第二节 成角透视的基本作图法一、利用水平变线的迹点和灭点(灭点法)作成角透视图(一)作直立面与画面夹角均为45度,有一直立边紧靠画面的立方体的成角透视图。,76,如图 ,首先画出视平线hh、基线gg、画面线pp和立方体的平面图,确定主点s和视点S的位置,然后作透视图。,77,1、作立方体的底面透视:(1) 过S作立方体底面各边的平行线,与视平线相交得立方体各水平边的灭点距点(DI、D2)。,78,( 2 )延长立方体底面各边与画面线pp相交得各边的迹点,并投射到基线上得点ao、b1、c1。( 3 )把各

31、迹点与相应的灭点连线,这些线相互相交得出底面的透视aobocodo。,79,2、如图(b)找出高度完成立方体的成角透视,80,( 二)作直立面与画面的夹角分别为60和30的长方体成角透视图。步骤如图(a)(b)。,(a),81,(b) 灭点法的主要特点是从迹点所作的铅垂线均可作为真高线量取真实高度。这样,对绘制透视图带来不少方便.,82,课堂练习:,用灭点法作60、30成角透视。,83,84,(二)利用余点和站点(视线法)画成角透视图。,1. 利用站点与形体的各点连线(视线)作形体的底面透视。,85,1. 在平面图上延长bc及其平行线与画面相交的所有相关的迹点(也可编号)和有关各点与站点S连接

32、,与画面线PL相交得各点。,86,2.作写字桌的平面图的透视(步骤略),3.选定真高线依次完成透视图,87,4.加粗轮廓线,可进行适当的修饰,88,(二)电冰箱的成角透视画法,根据图中尺寸,利用余点F、量点M画成角透视图。,89,根据平面图确定冰箱的透视角度、视高、及视距(注意视距和冰箱高度的关系,否则会失真);在此基础上定出近余点和量点。,90,定出视平线HL与基线GL后,首先,利用余点F、量点及真高线画出外形轮廓。,91,然后,画出主要部件并略加修饰。,92,三、房屋外貌和室内的成角透视画法举例,(一)房屋外貌的成角透视画法利用两个余点和迹点(灭点法)画平面图中的成角透视图,提示:要把透视

33、图画得更精确一些,就要先采用一个辅助水平面降低了的基面。,93,房屋三视图及视平线、画面线PP和站点S的位置,94,如按常规作图,透视平面图很难清晰。,现先采用一个辅助水平面,即降低了的基面作透视平面图。,95,96,例 2 图为室内设施等正、侧立面图及视平线的高度。,室内景的成角透视画法举例,97,图中上部为室内家具布置的平面图及站点S、主点s、近余点F2的位置。现利用主点和近余点作室内家具布置的成角透视图。,F2,先画室内框架透视,在画窗户。,98,注意家具的高度尺寸,运用真高线画出。,99,可稍加修饰,完成透视图。,100,第五节 视点、画面与建筑形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为了获得表现效果满意

34、的建筑透视图,在动笔之前必须根据建筑形体的特点和对透视图的要求,选择好视点及画面与建筑形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因此这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直接影响到所画透视图的效果。如处理不当,透视图将产生畸形而失真,不能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 要使透视图符合人眼的视觉习惯,应当特别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01,据人体工程学可知,当人以一只眼睛凝视前方物体时,其视觉范围是有限的。例如图14所示,此范围是以人眼为顶点的“视锥”。通过测定,其“视域”接近于 长轴为b的椭圆形,对 应的水平视角在120 至148之间; 椭圆 的短轴为h,对应的垂 直视角约110 125。,图1-14 视锥及视域,102,然而,观察清晰的范围实际

35、都在60以内,而以2837为最佳。 特殊情况下,如画室内透视图时,视角可用到60或稍大,但绝不宜到达90。,103,二、视点的选择 视点的选择实际上体现为站点的位置和视高的选择。,104,1.站点的位置 站点的位置包括视距和站点两个问题。其原则是: 保证视角大小适宜。,图15a 站点位置的选定,如图15a上所示,过站点e作一左一右两条外围视线与基线相交,此两个交点之间距离B称为画幅宽度,当视距D取1.5B时,所对应的视角约37。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视距D 大小应以(1.5-2.0)B为宜。,105,图17 画面与建筑形体相对位置的选择,图1-17 画面与建筑形体的三种相对位置,106,第六节 量点

36、及量点的运用 在上述所有作透视图的例子中,对于建筑形体长度与宽度两个方向的度量问题,都是利用站点e向建筑平面图画一系列视线与基线相交的方法(即视线法)去解决的。这种方法有直观性好、比较容易掌握等优点;但是作图费时费事,所得透视图的大小受建筑平面图大小制约,不能随心所欲。为了寻求更简便的方法,下面引入量点的概念和介绍运用量点作透视图的方法。,107,一、量点的概念 所谓量点,实质上是一组专门用来解决建筑形体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度量问题的辅助直线的灭点。利用这些这些辅助直线可较方便地解决有关形体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的度量问题;更有意义的是,可进一步简化作透视图的程序。,108,如图18a所示,设在基面上

37、有一矩形abcd,它与画面的相对位置及视点等条件已知,求出两灭点F1、F2后就不必在用视线法作图而避开视线法固有的缺点了。,图18 量点的概念及其应用,109,该图为了解决矩形ab边在透视图中的度量问题,在基线上点A(A与a重合为一点)的左侧量Ab1=ab得点b1,于是b1b为截取ab长度用的辅助直线。过视点E作视线EMb1b与HL相交于点M1,点M1即为辅助直线b1b的灭点。,110,由于它是专门起辅助测量用的,所以把它称之为量点。连接b1M1的辅助直线b1b的全透视,于是b1M1与AF1的交点B便为点b的透视,解决了矩形ab边在透视图中的度量问题。同理在基线上点A的右侧取Ad1=ad,连接

38、d1d并求出其量点M2,于是也可利用M2解决矩形边ad边的度量问题。最后通过F1F2作矩形的透视图形。,111,二、量点的运用(通称量点法)图18b为在投影图中运用量点作透视图的过程:(1)基面的基线GL上量取ab1=ab的b1,连接b1b;(2)过站点e作视线em1b1b与GL相交于m1;(3)过b1、m1向下作投影连线在画面基线GL上的b1,在视平线上得M1,连接b1M1,于是得辅助线b1b的全长透视;,112,在投影图中运用量点作透视图的过程,113,(4)b1M1与啊、AF1相交于B,于是的矩形ab边的透视;(5)同理作出矩形ad边的透视AD,分别过B、D向灭点F2、F1作透视线BF2

39、、DF1,该两直线相交于C,于是ABCD便为所求。,图18b 运用量点作透视图的过程,114,三、关于量点位置的几何关系(1)从图18b可以看出,因为ab1=ab,ab1b为等腰三角形,即m1f1=ef1;同理,m2f2=ef2。所以得出结论:量点到灭点的距离等于站点到同一灭点的距离。,115, 最后画出建筑形体的高度。其中AK为主体部分的真高线,AJ为副体部分的真高线,具体作图见图c。区分可见性,加深图线便完成作图。,图19 用量点法作建筑形体的二点透视,116,综上所述,量点是专门用来解决建筑形体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度量问题的辅助“灭点”,每个方向上各有一个量点。 量点法则是在建筑形体上建立坐

40、标系之后,借助一系列坐标尺寸画出一系列通过量点的全长透视,去与形体上长度或宽度方向轮廓线的全长透视相交,以解决透视图中长度和宽度方向上的度量问题的方法。,因为画图过程中不像视线法作透视图那样受建筑平面图图形大小的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任意大的透视图形,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得比较多。,117,前面说过,透视投影是比较接近人眼视觉效果的一种单面投影,应用它去表现建筑物时则统称为建筑透视图。根据建筑设计图(正投影图)绘制透视图是,如果采用视线法,费时费事,所得图形又受投影图大小的制约,不甚实用;如果采用量点法,则有可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本章在上一章的基础上,分析当建筑物与画面的相对位置处于某种角

41、度时灭点、量点、主点之间相互位置关系,以简化绘图程序,获得又快又好的效果。,第三章 建筑透视图的实用画法,118,第一节 几种特殊的透视图,一、45透视 令建筑物相邻两立面对画面的倾角=45所得的二点透视,称之为45透视。,119,如图2-1所示,设视距D=(1.52.0)B,站点e的位置大致在画幅宽度B的中垂线上;,于是通过站点e便可在基线GL(实际上是画面P的积聚投影,也是视平线HL的投影)上定F1、F2、M1、M2和VC五个点。,120,从图2-1中不难看出,上述五个点之间有如下的相互位置关系:F1F2=F1VC+VCF2=2(1.52.0)Bctg45=(34)BM1F1=M2F2=E

42、f1=Ef2=F1F2cos45=F1F2(1/2)0.7F1F2 VCM1:M1F2=VCM2(0.5FIF2-0.3FIF2):M2F1(FIF2-0.7FIF2)=2:3,图2-1,F1F2(1/2)0.7F1F2,121,于是画建筑物的45透视时,就不需要再在建筑物的平面图中通过作图去逐一求取这些在视平线上的位置,而只要选定图纸幅面,估计出拟画的透视图大小即可画幅宽度B之后,就可以在图纸的适当位置着手画图了,如图2-2所示。,图2-2 45透视视平线上五个点的定位,122,画图分两步走: 1)在图纸的适当位置上画出视平线,按F1F2=(34)B的要求在视平线上定出左右两个灭点(在图纸外

43、也无妨。在下一章将介绍灭点不可到达时的画法),然后依次取中点和按2:3的关系定出VC和M1M2; 2)任选视高,画出基线并在其上定出一个坐标原点即基透视的一个顶点。这个点视建筑物平面图的实际情况选取,并标定在下方任一个相距不远的位置便可,123,例如已知台阶的设计图2-3a所示,设视高为40,要求1:1的比例画它的45透视图,作图步骤如下:(1)按1:1估算出画幅宽度B约为40,在图纸上画视平线HL,本例取F1F2=3B=120得F1、F2,再分别按相互位置关系定出Vc、M1和M2(图2-3b)。,124,(2)按视高40画出基线GL,并在Vc的下方取坐标原点即“台阶”透视的一个顶点A,接着画

44、主要轮廓线的全长透视和立真高线(图2-3c),图2-3 台阶的45透视,125,为了便于记忆,作3060时,视平线上五个点可按图所示的方法定位。即按(35)B确定F1、F2两灭点之后,相继取F1F2、F2M2和F2Vc的中点便可依次得到M2、Vc和M1三个点。按这个方法定位,点M2和Vc的位置是符合上述(图2-6) 式的要求的,但M1存在有一定得位置误差,误差值约为0.01F1F20.866-(0.5+0.25+0.125)=0.009 ,对画透视图的准确度影响甚微。,图2-7 3360透视视平线上“五点”的定位,126,下面举例说明3060透视的运用: 例8-2 设已知建筑物的两面投影及如图

45、2-7a,试放大一倍画它的透视图:作图:设以正面投影为主立面图,并以平面图中的点a为坐标原点(见图2-7a)。,图 2-7 建筑形体的3060透视,(a 给题),127,根据平面图的尺寸估算得画幅宽度约为20。若取F1F2=3B=60,以及按2:1的比例画图,则F1F2两灭点的距离为260=120。再按图2-6的方法分别在HL上定出M1、Vc、M2各点,并在Vc下方的基线上定出a,于是就可画出基透视如图2-7b。其中点d系由过点a左边4mm的点与量点M2相连的直线,该直线再与X轴的负方向相交得。,(b) 画基透视,图 2-7 建筑形体的3060透视,128, 再过A立真高线,取6、16、38各

46、点就可以画出各处的透视高度(图2-7c)。,图 2-7 建筑形体的3060透视,(C) 画入形体高度,129,例8-3 试画如图2-8a所示室内空间的30 60透视,设室内净高270cm,窗台高90cm,窗高130cm,门高220cm,视高170cm。,(a) 给题,图 2-8 30- 60室内透视,130,解 室内室外透视图画法原理相同,但这里为了方便将坐标原点a选在室内的右后角,于是X、Y方向的坐标值均为负值,与上例稍有不同。同时为了使我们便于理解,在图2-8a还把GL=PH画出,设站点e的位置如图,这时的画幅宽度等于e所作的两条外围视线与GL的交点之间的距离,现取F1F2之长稍大于画幅宽

47、度B(即视角略小于90)。,图 2-8 30- 60室内透视,131,作图: 画视平线并依次定出F1、F2、M1、M2、Vc五个点;再按视高170cm画出基线并定出点A;过A分别连接AF1、AF2并向Y、X方向延长之。,图 2-8 30- 60室内透视,(b) 作图,132,在基线上点A的左侧依次取90、210、300cm,在右侧依次取100、190、260、得一系列点。过这些点分别与Ag、Ac相交于d、e、g和a、b、c;于是过点g、c分别连接F1、F2便可完成基透视的作图。再过A立真高线并截取270cm,分别作透视线与过g、c所作的竖线相交,便可完成室内空间的透视作图,图 2-8 30-

48、60室内透视,(b) 作图,133,最后通过a、b、d、e将门窗定位;并通过真高线上的高度90,220定出门、窗的高度,于是得到室内透视如图2-8b所示。注:该透视图失真是因为站点e过于偏离画面中心和视角过大的缘故。,图 2-8 30- 60室内透视,(b) 作图,134,三、一点透视 当建筑物主立面对画面的倾角为0,即两侧面立面垂直于画面时,投影所得的透视图只有一个灭点,并且与 主点Vc重合。在这种情形下量点M可标定在Vc的任一侧,如图2-9所示。视距D取1.5B=D。由于这个缘故,通常也把一点透视的量点称为距点(图2-9a),图2-9 一点透视中的量点(距点),135,再在真高线AB上定出

49、各处窗台、窗口的高度,作直线与左边的灭点相连就可得窗框上下边线的透视。图中由于左边的灭点不在图纸内,故过点E另立一条真高线,将其上各点与F连接,它们与CD得交点分别是各窗框上下边线的透视上的点。,136,第四节 有关圆周和圆弧曲线的透视一、圆周的透视(1)圆周平行于画面时,其透视仍然是一个圆周。图2-24所示是一圆管的 透视。圆管前端位 于画面上,其圆周 的透视就是它本身。 后端面在画面后, 但仍与画面平行, 故其透视为缩小了 的圆周。其内、外 半径分别为O1A2、 O1B1。,图2-24 圆管的透视,137,(2)不平行于画面的圆周,一般情况下其透视为椭圆。为了画出椭圆,通常是利用“以方求圆

50、”的方法求出圆周上的八个点的透视,然后把它们光滑地连接成椭圆,如图2-25所示。,图2-25 “以方求圆”画圆周的透视,138,圆周的透视椭圆仍然是真正的椭圆,不过圆心的透视与椭圆本身的中心(即长轴与短轴的相交点)不重合,这是画图时要注意的(图2-26),图2-26 圆心的透视O1与椭圆的中心O不重合,139,二、圆柱的透视 作圆柱的透视,一般是先画出两底圆的透视,然后再作出它们的公切线,区分可见性即可,如图2-27所示。,图2-27 圆柱的透视,140,画图时要注意,不论用哪种方法画圆的透视,只有当圆柱轴线的透视通过主点Vc时,椭圆的短轴才与轴线的透视重合,即长轴才与轴线的透视垂直。因此画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