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辛亥革命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7199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0.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辛亥革命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辛亥革命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辛亥革命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辛亥革命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辛亥革命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辛亥革命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辛亥革命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危机、法与革命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清末新政和预音立鬼,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這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也标示着洋务运动只注意器物层面改革路数的失败,只是想单纯地辜拟“西技”“西器”来“制夷”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的近代化改革因此向更宽广更激进的方向转进。甲午战败揭示了“中体西用”观的缺陷,取而代之的是戊戌思潮这是一种面对西学更加开放的社会思潮。国人再次反思“何以

2、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甲午战争,“蕞尔小国”日本打败了堂堂大清朝,惨痛教训之一就是日本能果决地实行“脱亚入欧”,使国势骤强。像日本人那样,更大程度地吸纳西学,不仅在“用的层面上学习西方,还要在“体”的层面效法西方。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的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有了深入。表现出对近代文化精神近代人文主义和启蒙精神的觉悟,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维新思想由此产生。挽救国家的危亡必须从唤醒国人的觉悟开始,启蒙与救亡成为一代戊戌人的双重历史使命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

3、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戊戌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迫于形势,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实行“新政”的目的:对外取媚洋人,改善国际形象对内笼络人心、抵制革命、挽救清朝危局、继续维持其专制统治。新政”的内容分析:1.行政制度改革2军事改革3经济改革4教育改革意义:清末新政的启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推动着改革思想和改革实践的进一步深入进一步推动清末改革开始走向政治体制改革的阶段,“新政”的内容分析1行政制度改革。主要是调整机构,整顿吏治。添设新的机构,譬如1901年7月,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以办理今后对各国的交涉。建立专门负责经济发展的机构农工商部。在军事改革中,设立巡警部,清政府仿照西方近代兵制,将军制分为常备军、续备军、保安三种。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又设立了学部,科举制度结束。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军事改革。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就开始进行军事改革,使用西法编练了新建陆军和自强军两支军队。操习新式枪炮。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