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教材分析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7436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5.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教材分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教材分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教材分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教材分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教材分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教材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教材分析课件.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广饶县实验中学 刘保卫,一、内容结构,水线索,自然界的水,分子的水,水分子的延伸,实验室的水,课 题,爱护水资源,水的组成,化学式与化合价,水的净化,知识点,水对生命活动的意义水是宝贵的资源节水;水污染与保护,吸附、沉降、过滤、蒸馏硬水与软水,五-(一)-3,五-(四)-2,二-(二)-1,2,水的组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二-(二)-1,三-(一)-2,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质量分数、商标成分,三-(四)-1,2,3,4,课标主题,(一)修订要点,内容变化分子和原子化学式与化合价; 氢的拓展课题内容分散安排为正文顺序变化单元与课题水资源内容调整

2、增化学味精选探究新编、删减根与离子的化学式,二、第四单元自然界水总体介绍,1.新旧教材内容对比,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由原教材的第三单元自然界中的水课题1、3、4以及第四单元课题4、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的部分内容组成。,2.顺序变化,课题1 爱护水资源课题2 水的净化课题3 水的组成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 爱护水资源课题2 水的净化课题3 水的组成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 爱护水资源课题2 水的净化课题3 水的组成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3.课题结构调整 根据单元体系结构和内容的要求,单元内课题顺序适当调整。,原,水的

3、组成-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现,本单元将水的有关内容、化学式和化合价等课标中分属于不同主体且毫无联系的知识以水为线索有机地联系起来。因为物质结构的知识已提前移到第三章,为了分散难点,给学生的学习形成一个缓冲,编者把爱护水资源及水的净化等内容作为课题1、2。同时让学生对已学过的物质结构知识有一个消化过程,然后再进入微观知识的学习。水的组成因为顺序的变动,导致其综合和应用的功能增强,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逐步帮学生构建微粒观,课题4化学式和化合价以水的化学式引入,能有效地缓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害怕心理。,4.改编意图,(二)本单元教材内容体系,本单元教材“自然界的水”,以学生熟知的

4、物质水入手从宏观方面介绍了水资源的保护和水的净化,逐步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和节水的意识,同时通过水的净化等实验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再通过“水的组成”从微观、宏观两个方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分类,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不仅可以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而且对增强化学教育的实践性,体现STS的理念,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都是极其重要的。,(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通过对爱护水资源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逐步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2.通过对天然水成分的分析和净化天然水的探究活动,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吸附、沉降、过滤

5、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操作技能,认识实验操作技能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感受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通过对水的分解(水的电解)和水的生成(氢气燃烧)过程的宏观和微观分析,进一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有助于学生根据物质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初步形成物质分类的思想,同时为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打好基础。,4.通过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的学习,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对增强化学教育的实践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和

6、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四)本单元的课时安排及教学建议,1.课时安排,课题1 爱护水资源 (1课时)课题2 水的净化 (2课时)课题3 水的组成 (2课时)课题4 物质组成的表示(3课时)单元复习 (2课时) 共10课时,2.教学建议,建议(1),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多联系。教学时可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内容,也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还可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如爱护水资源、水的净化等生活生产中有许多与之相对应的素材,可以很好地利用,并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水的合成 水的分解,认识物质组成认识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化,化学式、化合价、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学

7、式的意义分子的构成、分子相对质量大小。,能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能据此说出化学变化实质,根据化学式说出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意义。知道根据化学式计算的依据,本单元需要进一步帮助学生对微粒观和元素观形成相关的认识,引领学生循序渐进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看物质及物质的变化 。,建议(2),“物质组成的元素观”包括: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物质可以按照元素组成进分类。 物质间的转化本质是元素原子间的重新组合。,“物质构成的微粒观”主要包括: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的; 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 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教材内容体系与观念的建构,课题2水的净化,课题3水的组成,课

8、题4化学式和化合价,水的净化,水的合成,水的分解,化学式,化合价,原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是运动的。,微粒间有间隔。,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微粒观,课题3水的组成,水的分解,水的合成,化学式,化合价,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按照元素组成进分类。,物质间的转化本质是元素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元素观,教材内容体系与观念的建构,课题4化学式和化合价,原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注重科学方法和化学科学思想的教育。教材为了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本单元还穿插了一些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方法以及化学科学思想的教育内容。例如,水的成分发现史(水的组成

9、的揭秘)、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水的净化),物质的分类(单质、化合物、氧化物)这些内容都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希望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注意引导、体现。,建议(3),三、各节教学内容介绍,课题1 爱护水资源 (一)教材的变化及意图 1.增加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相关内容,增加本课题的化学味。如通过增加生活用水水费单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真切感受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逐步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通过增加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和污水排放标准部分内容,目的一是告诉学生“治水”的复杂程度,二是提醒学生保护水关键是“防”其次才是“治”,而做到“防”则是通过提高公民的素质和科学素养,通过科技创

10、新实现的。,水资源内容调整增、换图表,一点异议 本课题增加生活用水水费单这一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素材,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非常有意义,但我个人感觉在本节最后增加的水处理流程示意图和污水排放标准部分内容,稍显复杂、学生在这段时间很难看懂,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可能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建议根据实际将条目作适当简化,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再逐渐增加条目。教师教学时应注意告诉学生不懂的内容需随着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会迎刃而解。,2.与时俱进,对数据进行了更新。让学生感受有关水的相关数据与自己的生活如此密切。缩小了与材料的距离感。,3.增加了一个讨论:“海水淡化是向海水要淡水的一种方法,海水淡化能否作为人

11、类应对淡水短缺的重要途径,为什么?”目的是指出淡水缺乏解决的途径可以是有多个选项的,具有方向性、发展性、开放性,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水资源内容调整更新信息、调查,通过多种途径体现节水的意识,使题目更加实用、严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体现人教版的严谨求实风格,(二)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的要求,(三)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定,1.教材分析,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分布,分类及储量,咸水占97.47%,淡水占2.53%,我国拥有的水资源,人均水量很少,分布不均,整体,部分,爱护水资源,海水淡化等方法,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措施:大 小,2.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世界及我国的水资源状况,知道水

12、资源短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认识到爱护水资源应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 通过对淡水资源的学习,认识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各种图的作用: 本课题有12幅图,具体、形象说明了地球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市(人均)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缺水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及爱护水资源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基本情况,如果讨论、分析得当,能在学生心中激起强烈的共鸣,对唤起学生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意识有非常震撼力。,(四)典型教学内容教育价值分析,(四)本节的教学建议,因为本课题信息量很大、内容学生大多比较熟悉,因此可采用学生自学与讨论相结

13、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形成“水资源丰富又短缺”,“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的共识。由于本课题的实践性很强,建议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充分搜集课程资源,课前教师也要查阅搜集相关资料,择其重点、要点与学生提供的课程资源有机结合,组织教学。如要促进学生“水资源,丰富又短缺”这种共识的形成,可根据现实重大事件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感知。问题:根据“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与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在全国三十多个省市中居倒数第四的事实,你作为中学生,思考一下如何加强北京雨季排水的通畅及雨水的利用?【提示:可通过上网查询,借鉴法国巴黎与日本东京这方面的举措】,巴黎地下排水系统的规模远比地铁浩大,密如蛛网

14、的排水道总长近2300公里,平均每50米就有一个下水口,有6000个地下蓄水池,每天要处理多达1000万加仑的污水,每年从污水中回收的固体垃圾为1.5万立方米。同时,巴黎市民饮用水的50是通过地下管道输入的。走在这宏大的地下工程中,人们不禁赞叹建设者的天才和巴黎作为大都市的气魄。,法国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日本东京的排水系统,日本人以其先进的、足以自夸于世界的土木工程技术在埼玉县(Saitama)修建了一座宛如奇幻电影场景的暴雨排水系统,以防止台风季节因为暴雨而可能出现的洪灾,守卫日本东京地区,避免受水灾侵袭。,由1992年开始建设的首都圈外围排水系统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组成,每个混凝土立坑有65

15、米高(约22层楼)、32米宽,在地下50米深处,由6.3公里长的隧道串接而成,除此之外,还有一座巨型调压水槽:25.4米高(约八层楼)、177米长、78米宽,内有59支混凝土支柱,总贮水量为670,000 立方米,以14000匹马力的涡轮机达到最大排水量每秒200立方米。,日本是个台风多发国家。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主要是为避免受到台风雨水灾害的侵袭而建的。这一系统于1992年开工,2006年竣工,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其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

16、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课题2 水的净化 (一)教材的变化及意图 1.努力外显化学实验方法,体现核心知识。化学实验方法不仅是化学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和掌握化学科学的有力手段和工具。原教材中这一点不够突出,核心知识体现不够。,图像真实、清晰、美观,2.更换了部分图片,(二)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的要求,(三)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定,1.教材分析,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天然淡水中含有泥沙、矿物质和细菌等。,吸咐,沉降,过滤,蒸馏,概念,鉴别,天然水,硬

17、水软水,基本操作,蒸馏水,含不溶性杂质的水,含不溶性杂质的水,根据自来水的生产流程图,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混合物,纯净物,将化学基本操作与水的净化目的结合起来,赋实验予直观、现实的意义。,2.教学目标通过对天然水成分的分析以及净化天然水的实验探究,加深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了解,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初步学习吸附、沉淀、过滤等基本操作,让学生体验在“做中学”的乐趣。 通过对自来水生成过程的学习,认识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体会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天然水的组成及净化 天然水是常见的一种复杂的混合物。通过对天然水和蒸馏水组成

18、成分的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并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初步形成物质分类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净化天然水是初中化学分离混合物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该实验让学生学习常用的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如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同时形成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即根据混合物各组成成分之间性质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得到纯净物。如过滤就是利用了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颗粒存在较大差异而进行分离的方法。举例夏季去除面粉中的滋生的小虫方法等。(如有可能,介绍:蒸发或蒸馏则是利用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微观粒子在相同条件下运动速率存在较大差异而进行分离的方法联系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四)典型教学内容教育价值分析,(五)本节教学建议,

19、1. 注意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逐渐体会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基本意识。教学时可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内容,也可让学生结合实际情景展开学习与探究,还可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如生活中最实用、最有效、最廉价的净水方法就是自然沉降。(以东营建天鹅湖为例说明),再如过滤、(以济宁运河边当地人净水方法为例)蒸发(以水壶或锅盖上冷凝的水讨论得出制蒸馏水的方法)等。同样也可以用水壶中有水垢的现象引出硬水与软水的概念。这样做可培养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设计简单实验装置的能力同时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2.对于天然水的人工净化的教学,最好成将实验4-1、4-2改为实验探究

20、,组织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净化过程。有条件的学校可带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或观看有关录象,帮助学生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另外鼓励学生课后自选材料,就地取材自行设计、制作简易净水器。以此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对于吸附和蒸馏操作中水的流向虽不是教学重点,但在本课题中两次出现,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的。它与实际生活中许多做法类似,如处理得好,可给学生以深刻印象。,4.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学生的基础和需要,在深刻领会教材的前提下,敢于打破教材体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力争做到“用好教材”、“整合教材”、“高于教材”。 达到为我所用。如本节可在领会的教

21、版教材编者意图的前提下,借鉴鲁教版内容体系将天然水的净化改为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动手参与领悟科学方法,同时突出科学方法和突出化学科学思想的教育。(联系鲁教版教材说明),沉降:天然水中较大的泥沙颗粒,静置后会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下来,加入明矾可以加速泥沙的沉降。,过滤: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过滤器就像一个小筛子,水分子等体积较小的粒子能通过滤纸中的细小空隙,而泥沙等较大的颗粒则留在滤纸上。,吸附: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很大,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水或空气中的一些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很容易附着在其表面而被除去。,蒸发:加热时,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扩散到空气中,此时,我们说水分蒸发了。结晶:溶解

22、于水中的矿物质在水分蒸发后以固体的形式留在玻璃片上,我们说矿物质结晶析出了。,蒸馏:给水加热使之变为水蒸气,再将水蒸气冷凝得到液态水的过程叫做水的蒸馏。蒸馏得到的水称为蒸馏水。,课题3 水的组成,(一)教材的变化及意图 1.调整了部分内容,将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的部分内容调整到了教材正文中。这样做一是让学生为进行水的组成实验探究作了铺垫,二是是为了让学生从水的生成和分解两个角度来了解水的组成,历史上也是从两个角度发现水的组成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相信通过我们的教学学生能体验发现的快乐。 2. 将原教材中【实验3-1】水的电解实验改为了实验探究。增加了氢气在空气里燃烧的实验,意在建议在教学中尽

23、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内容变化,拓展课题中的氢气知识分散安排在本单元课题3和七单元课题2中,精选探究新编,探究准备,3.“水的组成”在教材中的位置做了调整,导致其教学功能也随之有所变化。 原教材中“水的组成”在第三单元课题1,是宏观与微观的连接点。新教材中将“水的组成”调至“分子”、“原子”、“原子结构”、“元素”之后,使得其综合与应用的功能更强了。可以让学生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认识水的组成,请老师

24、们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这一点。,(二)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的要求,(三)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水的分解,水通电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实验探究,两极都有气体产生,检验,氢气(可燃),氧气(助燃),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了,而原子没有改变。,1.教材分析,水的生成,氢气在空气中点燃是否生成水?,实验,产生水雾;放出热量。,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微观,宏观,2.教学目标 (1)通过“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和“水的组成”两个实验探究,知道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以生成水,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在此基础上能根据物质宏观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初步形成物质分类的思想,同时为质量守恒

25、定律的学习打好基础。能从 (2)通过对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个变化的微观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并初步尝试用其解释简单的化学变化。 (3)学习从宏观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进一步构建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四)典型教学内容教育价值分析,1.水的电解 水的组成”的实验探究以及对该变化的微观分析,首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水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意识到就连水这样简单的物质组成都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组成的探究欲望;其次通过水电解的宏观现象的观察与微观实质的分子,形成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化学科

26、学的独有的思维方式,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在化学变化中,构成反应物的分子被破坏,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的认识;再次,让学生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事实中,认识到水不是单一成份的物质,能较好帮助学生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学会从物质组成(宏观)角度去分析、区分物质,为下一节的学习奠定基础。,2.水的组成的认识发展过程 本节教材编排体系,包括课题中的“资料卡片”依据的都是科学家发现水的组成的认识发展过程这一顺序。这样做不仅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探究学习,在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缜密的科学工作者思

27、想。(结合拉瓦锡对空气成份的实验研究说明。空气试样的还原,是对汞的氧化源于它和空气中氧气间的反应的结论,几乎无懈可击。即“复原原理”。),(五)课时安排及教学建议,1.课时安排:1课时。2.教学建议:(1)组织好两个实验或实验探究; 最好用6%的氢氧化钠溶液,电解时使用618的直流电源,电源的电压较高时,电解的速度也较快。(2)科学地描述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变化;,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一)教材变化及意图1.增补了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使这部分知识更加完整、科学。,2.修改了根(原子团)的符号,使之与要根的定义相吻合,改变了原来只是形式相同,而科学性不足的情况。,根离子的化学式

28、,加小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不存在一个个的分子,其化学式表示了该物质中各元素原子数的最简比。,(二)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的要求,(三)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1.教材分析,一、化学式,H2O,化学式,以水的化学式H2O为基点,举例感悟拓展,化学式意义,宏观,微观,物质,物质组成,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的构成,除由离子构成物质外,定义,写法,读法,单质,化合物,二、化合价,化学式,化合价,分析引入,推求,氯化钠的形成,说明,三、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一个分子的相对质量,计算一个分子中某原子的质量所占分数,计算一个分子中

29、各原子的质量比,宏观,微观,能看懂标签上的组成元素与含量等,应用,化学式,意义,定性,定量,2.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化学式,掌握其含义,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2)了解化合价的含义,记住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能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3)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知道相对分子质量、同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计算。(4)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5)通过对化学式定性和定量的讨论,让学生体验由定性到定量认识事物的方法。,(四)典型教学内容教育价值分析,1.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表

30、示每种物质的化学式只有一个。 正是因为宏观上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的,所以它才有一定的性质。这不是人们凭空写出来的,而是前人经过多次的精密实验,测定组成,然后再经过推算得出的。是教育学生以事实为依据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关键点。同时告诉学生,在初学化学进行化学式书写练习时,主要以化合价来推求。,2.本课题是建立三重表征的最佳切入点之一(再如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中的 课题3元素)。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的三重表征以及建立起三者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对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和化学科学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宏观表征:是指对物质所进行的外在可观察的现象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化学学科中可以直接观察到

31、的现象主要是指物质属性中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外在表现。,微观表征:是指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得到的,物质的结构、组成、反应机理等微观领域的属性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符号表征:是指由拉丁文和英文字母组成的符号和图形符号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这些字母是化学独特的符号系统,有其特有的语言和语法规则,是化学学科内进行思维的最基本的工具,它是人们理解物质化学变化最贴切、最丰富的符号系统,不掌握化学语言就无法进行思考。,三重表征之间关系,符号表征,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知识,3.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再次接触到计量微观粒子质量的科学方法。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理解“在实际使用中要把分子的实际质

32、量转化为相对分子质量?”其中的“化繁为简”“以小比小可以放大”(“以大比大可以缩小”)的方法,不仅可以迁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中,而且更可以成为学生的生活中的智慧被广泛应用。,(五)课时安排及教学建议,1.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一、化学式”;第二课时完成“二、化合价”第三课时完成“三、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2.教学建议:理解化学式的意义,正确读、写化学式,运用化学式的计算的知识与技能是学好初中化学知识的关键。有的学生就因这部分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下降,发生分化掉队现象,因此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学好这部分知识。要设计好教学环节,稳扎稳打,一步

33、一个脚印地抓好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在教学时采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来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用想一想、议一议、讲一讲、做一做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化学式的教学可以联系、类比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进行。化合价的意义可以以旅行社到车站接素不相识的旅游团队互相举旗为例向学生说明,可以较快地利用此推求化学式及判断化学式的正误。,在化合价的教学中,可以借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对化合价的数值、正负及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进行简单介绍,使学生了解化合价的一些规律后,有助于学生对常见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的记忆和由此推求化学式。同时注意说明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

34、质,否则会出现学生认为氢气中氢的化合价为+1价等错误。,敬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谢谢大家!,11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

35、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

36、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

37、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

38、】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39、。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

40、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

41、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

42、乐?明确: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5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目标导学五:深入解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探究: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

43、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六:赏析文本,感受文本艺术特色1在把握作者复杂感情的基础上朗读文本。2反复朗读,请同学说说本文读来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文章多用判断句,层次极其分明,抒情淋漓尽致,“也”“而”的

44、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3)文章写景优美,又多韵律,使人读来不仅能感受到绘画美,也能感受到韵律美。目标导学七:探索文本虚词,把握文言现象虚词“而”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并列1.蔚然而深秀者;2.溪深而鱼肥;3.泉香而酒洌;4.起坐而喧哗者表递进1.而年又最高;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承接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水落而石出者;5.临溪而渔;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表修饰1.朝而往,暮而归;2.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1.而不知人之乐;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虚词“之”

45、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助词“的”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山水之乐;4.山间之朝暮也;5.宴酣之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代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教学提示】更多文言现象请参见我的积累本。三、板书设计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山水之乐(醉景)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宴游之乐(醉人)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与民同乐(醉情) 可取之处重视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并通过节奏划分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突破了仅按注释疏通文义的桎梏,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单纯关注“直译”原则,同时培养学生的“意译”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足之处文章难度相对较高,基础能力低的学生难以适应该教学。,会员免费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