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浅析.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47535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浅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浅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浅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浅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键词:思政课一体化解决对策摘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优化队伍建设和加强课程建设,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取得一定进展。由于大学与中小学数量不一致、分布不均衡导致大中小学一体化衔接存在诸多问题。通过主动与高校对接、完善设施配套、营造社会共建氛围,降低物理空间阻隔造成的对接难题,是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存在问题;解决对策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根本遵循,是思政课发展的基本方向。作为教育强县,临胸要发挥“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

2、于胜利”的沂蒙精神,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找准问题,精准施策,打造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临胸样板”。1临的县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做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临胸县以大德育为目标,构建“大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严格落实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大思政”建设委员会,与各中小学“大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对接,统筹推进思政课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出台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的实施意见,为全县思政课发展定好方向、指明思路。二是优化队伍建设。为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3、、主动性和创造性,临的县建立全员轮训与暑期研修相结合的教师培训制度,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与县委党校合作,定期开展“思政教师进党校”活动,通过专项课题学习,提升思政教师的政治站位和政治素养,坚定思政教师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信仰。实施“双十”工程,遴选领军人才,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打造“思想政治课品牌工作室”,培养一批“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想政治教学骨干。三是加强课程建设。课程是育人的载体。在不改变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深挖课程内容,找准中小学思政课程中的“衔接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同上一堂课”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打通学段贯通中的“赌点”。同时,力口

4、强“课程思政”建设,深度挖掘语数外等各门学科中的德育因素,将课程中的德育引领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形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2临胸县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临胸县在统筹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难点和问题。一是学校分布不均衡导致对接难。临胸县中小学数量众多,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在县教体局的统一部署下,通过面对面集体备课,一体化衔接较为顺畅。但临胸县域内没有高等院校与中小学直接对接,增加了大学与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难度。即使从全市乃至全省范围看,也存在大学数量少,中小学数量多这一“僧多粥少”的问题和大中小学物理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影响了一体化建

5、设的速度和效率。二是资源供给不顺畅导致共享难。思政课教师了解各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是实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但在当前条件下,各学段教师在查阅其他学段或相邻学段教材时,仍停留在依靠熟人借阅的阶段,缺乏快速、便捷的获得方式。而从网络上查阅的教材资源,既无法确定其时效性,也无法确定其权威性。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资源供给不顺畅导致的共享难,使得教师无法从整体和全局把握大中小学政治课教学内容,阻碍了教师对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的研究。三是社会氛围不浓厚导致推进难。当前,社会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中小学阶段,德育课是“副课”;高中阶段,思政课是“背谛,课;大学阶段,思政课上座率低,抬头率低;社会

6、上仍存在“不谈国事”的现象。政府、学校和教师虽然在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花大力气、下大工夫,但思政课建设仍囿于学校之内,社会共建的氛围仍未形成。3对临驹县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几点建议一是主动与高校对接。利用已成立的“大思政”建设委员会,组织县域内优秀思政教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进行系统梳理,在中小学教学目标与内容顺利衔接的基础上,找到与大学思政课的切入点和融合点,为后续与大学思政课衔接提供先发优势。引进高校特色优质思政课程,改造为适合中小学的德育课程,主动作为,实现与高校的有效对接。二是完善设施配套,畅通资源供给。充分利用我县红色教育资源,积极探索“VR+思政”、“大数据+思政”、“AI+

7、思政”教学新方式,打破思政课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高校和中小学对接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建立网络化一体化教学资源的供给平台,为教师一体化备课提供资源供给。健全思政课网络一体化体制机制,降低与高等院校物理空间阻隔大的影响,打通一体化建设“最后一公里工三是营造社会共建氛围。通过多维互动,建立以学校为主阵地、以社会为必要补充的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借助临胸“小戏之乡”、“书画之乡”的资源优势,依托临胸记忆栏目、临胸红色故事丛书、微电影沂山谣等载体,打造“第二课堂”,实现思政小课程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营造社会共建的浓厚氛围。参考文献:1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8-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