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整合教学ppt课件整合拓展铭记历史.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7559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色记忆整合教学ppt课件整合拓展铭记历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红色记忆整合教学ppt课件整合拓展铭记历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红色记忆整合教学ppt课件整合拓展铭记历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红色记忆整合教学ppt课件整合拓展铭记历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红色记忆整合教学ppt课件整合拓展铭记历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色记忆整合教学ppt课件整合拓展铭记历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色记忆整合教学ppt课件整合拓展铭记历史.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整合拓展 铭记历史,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红色记忆”整合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以“红色记忆”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为人民服务两篇略读课文灯光 一夜的工作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一、教材解读】,本组课文展现了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 革命志士李大钊在刑场上视死如归, 战斗英雄郝副营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延安窑洞前毛泽东深情的演讲, 中南海里周总理办公室彻夜的灯光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在学习习惯上,已形成自己独有的方式

2、,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孩子能在基础部分掌握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重点语句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运用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针对本单元所涉及到的革命英雄人物李大钊、张思德、周总理等生平知之甚少,通过电视、电影或书籍有一些感性认识也比较初浅。对文章人物没有一个很深的感情基础是很难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因此,丰富学生的整体感知,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便尤为重要。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教材进行相关知识的延伸,相关内容的补充,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人物形象,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三、单元教学内容版块及课时分配】,1、预习达标课(2课时):包括明主题、读课

3、文、认字词、知内容、重积累五环节。2、精略结合课(1课时):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3、精略结合课(1课时):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4、拓展阅读课(2课时):主题丛书成长风向标5、背诵积累课(1课时):为人民服务、囚歌及本单元自己喜欢的句段。6、说写结合课(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意图】,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授课时,我们本着“理解与积累并重”的原则,着重引导学生“体悟思想情感、领悟学习方法、拓展积累语言”。预习达标模块根据本单元阅读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预习,然后进行课内达标;精略结合课借精读课文学法,用略读课文练法;拓展阅读课重在课内外融合,体现大量阅

4、读,使学生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背诵积累课主要为了让学生回归语文的本质,积淀大量优美句段,用于习作。几种课型有机组合,课堂教学快乐高效。,【五、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本单元的18个生字,理解本单元出现的新词。2、运用批注式阅读,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理解含义 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形象。3、认识倒叙,体会首尾照应的好处;运用不同的方法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4、初步学习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阅读议论文。5、丰富语言积累,背诵为人民服务全文。,【六、单元教学流程】,第一模块:预习达标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四篇课文,有能力的同 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写本单元的18个生字,重点指

5、导“籍、舅、鼎” 三个字,理解本单元出现的新词,重点理解“憧 憬、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3、用“题目扩展法、段意合并法、要素串联法、问题整理法”等学过的方法概括四篇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流程:,一、以“红色记忆”为话题,导入本单元学习二、自主预习环节(基础过关卡)三、预习达标环节(小组合作)1.小组预习达标检查:四人小组内,小组长根据预习卡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课文内容的概括放在课文学习中进行,此环节只作交流不做评价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读课文。3.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四、教师抽查预习

6、情况重点指导预习中的字词、朗读的问题。五、教师指导书写较难写的字(“籍”“舅”“鼎”),第二模块:精略结合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整合意图: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之所以把这两篇文章加以整合,是因为其工具性的统一,十六年前的回忆作为本单元精读课文,承载着学习首尾照应写法的任务,同时可以进一步巩固抓人物语言、动作等进行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而灯光也运用了首尾照应的写法,用以学法的巩固恰到好处。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叙述顺序,认识倒叙,感受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2、继续练习“抓住描写人物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进行批注式阅读”,交流自己的第一感受。教学重难点:1、认识倒叙,体会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2、

7、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体会人物品质。,教学流程:,一、破题引入,解题析题。1、质疑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谁回忆?回忆谁?为什么说是“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师明确: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2、屏幕出示李大钊的有关资料: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插入李大钊诗词口占一绝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以情为导线,通过

8、谈话、解题和人物介绍激发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为学生营造情感氛围,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情感基调,让语文教学充满情感。),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思考:课文主要回忆了李大钊同志的哪些事?在曲线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在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内容。2、完成预习卡“知内容”: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它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父亲遇难(16)年后写的,文章按照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给予学生静读课文的时间,深入思考,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读课文,说事件、找时间,让学生逐步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

9、理清课文的条理。),三、品词析句,感悟形象。1按“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作批注,写下自己的第一感受: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李大钊?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的每一份感受,尤其是第一感觉,批注式阅读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阅读的机会,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个人世界里尽情流泻独特的感受。)2交流讨论:,a 被捕前:重点品析“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1)填空:这是一个( )的李大钊。(2)指导朗读。b 被捕时:重点品析“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10、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1)填空:这是一个( )的李大钊。(2)指导朗读。c 被捕后: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1)填空:这是一个( )的李大钊。(2)指导朗读。(设计意图:这三个小环节涵盖了父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人物的品质和形象由此而显得丰满,学生在完成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从讨论、补充到感情朗读,使李大钊这个离我们很遥远的人物逐渐清晰高大起来。),四、领悟表达,学习写法。1、思考:李大钊被害后,家里人异常悲痛,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家人的悲痛的?(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2、把第1自然段和最后3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

11、新的发现。如果不写第一段行不行?3、交流后明确两点:(1)这是运用了倒叙手法,制造悬念,吸引读者。(2)文章前后照应。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地怀念。4、小结:作者按事情顺序、采取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设计意图: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开头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找出它们之间内容上的联系,在充分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写法的好处),五、总结写法,迁移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运用倒叙手法,前后照应,首尾贯通,表现了李大钊为了革

12、命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崇高精神,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许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请大家把书打到第11课,默读灯光,思考:(1)朗读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前后照应)(2)再读课文,感受英雄情怀。1、批注式阅读:“多好啊!”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2、交流批注。(第一次:说这话的人是在欣赏美丽景色时发出的赞叹,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第二次是郝副营长说的。他没见过电灯,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是郝副营长说的,他相信战争胜利后,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3)这是一位( )

13、的郝副营长。(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开头结尾段,运用前面课文所学,深入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做到精读学法,略读练法的目的),模块三:精略结合课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整合意图: 之所以把这两篇文章加以整合,是因为其人文性的统一,为人民服务是本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也是小学阶段遇到的首篇议论文,承载着初识议论文结构的任务,因为是第一次遇到,只需作初步了解,在本册第五单元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和我最好的老师的学习中可作进一步巩固,在本单元它除此任务以外,还点明了其人文性主题“为人民服务”,恰与一夜的工作加以整合,使“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得以充实丰满。而在一夜的工作中通过六个不同的镜头记录了不同的周总理,且

14、都是总理生前的生活小事,这样一个多面的为人民服务的总理形象更加高大起来。教学目标:1.学习在议论文中找重点句,提炼关键词的方法。2.体会议论文、演讲稿围绕一个论点展开论据证明的特点。3.通过张思德和周恩来同志的事迹,感受“为人民服务”。教学重难点: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阅读议论文,体会围绕一个论点展开论述的好处。,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 播放阅兵式片断,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什么?(为人民服务)(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记忆,链接相关画面,使学生在学习前就对这篇看似“平铺”的文章有一个立体的认识,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二、找重点句,提炼关键词1.这篇课文非常特别,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

15、描写,它是一篇议论文,(板书:议论文)。这篇课文很特别,还特别在它也是毛主席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辞。(板书:演讲辞)。2.议论文、演讲辞,每一段都有要说的重点,要说的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一起寻找每段的关键句,并提取关键词)(根据学生讨论板书:死的意义 不怕批评 团结互助)(设计意图:方法指导,本文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议论文,学生比较陌生,老师适时点拨,有助于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三、抓住议论文特点,体会论证方法过渡: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得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学习议论文、演讲稿的语言特点)以第二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为例,一起学习。 (一

16、)引经据典1、毛主席引用古时候文学家司马迁的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说明死的不同意义。(板书:引用)2、毛主席自己就是伟人,就是领袖,为什么还要引用别人的话? (在讨论中体会经典的名言是古老的智慧,它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检验,它是古老的,但它更是经久不衰的时尚,永恒的真理。)3、指导朗读。,4、读到这儿,你还能想到哪一位先人关于生死的豪言壮语呢?同学们带上你们的情感,尽情地吟诵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有的人

17、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小结:这就是经典名言,表达了对死的不同理解,它表达了爱国志士的民族情怀和英雄气概,可歌可泣!可敬可叹!带给我们的震撼是无限的,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同学们,不知不觉中,你们学会了引用名人名言,引用的是流传广泛,耳熟能详的名人名言,引用的是给人启迪,引人深思的名人名言。这是精彩的第一招引经据典。(设计意图:学法引领,为以下两种学习方法做铺垫,同时拓展有关生死的诗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思维空间),(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另外两种方法(对比、列举事例)对比、比较: 1、过渡:刚才,用引用,紧接着又用什么办法呢?(对比、比较) “为人民利益而死,

18、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板书:对比)2、这句话讲什么?用一个字概括。(死)3、能给句子中第一个“死”换个词解释吗?(牺牲,献身,就义,捐躯)那第二个“死”可以换成什么词呢?(送命,送死,丧命,命丧黄泉,一命呜呼,一命哀哉)4、同样一个死,怎么会有这样完全不同的解释呢?(赞美与唾弃,歌颂与蔑视,爱与恨含在这字里行间,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显现出鲜明的情感导向。)同样的死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意思,那是立场不同、情感不同、态度不同。真可谓:“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啊!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主席遣词造句的生动、在朗读中感受爱憎分明的立场、在朗读中强

19、化对比方法的效果。列举事例: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2.回顾张思德的材料:可敬可爱的张思德就这样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为什么?为人民服务。,四、学法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议论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三个问题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友爱,围绕“死的意义”又用了引用、对比、举例的办法讲道理,环环相扣、无懈可击。文章就是这样层层深入说明问题的。我们学会了通过每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一起寻找每段的关键句,并提取关键词进行概括,将其整合就是主要内容。 过渡: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已经扎根在你我心中,那么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最爱在胸前佩带一

20、枚“为人民服务”的胸章,让我们一起走近周总理,看看他是怎样用自己行动来实践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呢?,学习一夜的工作 镜头一:在难忘的泼水节中,我看到了一个( )的周总理镜头二:在一夜的工作中我看到了一个( )的周总理1、批注式阅读一夜的工作:课文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2、汇报交流。(以读代讲,学习重点句子)A、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B、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3、小结:用平实的语言、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展现周总理伟大精神。(二)拓展资料、自主阅读镜头三:在身边工作人员

21、对周恩来的回忆中我看到了一个( )的周总理镜头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中我看到了一个( )的周总理镜头五:在周总理的外交故事中我看到了一个( )的周总理镜头六:在一分钟演讲中我看到了一个( )的周总理附:阅读材料,模块四:拓展阅读课主题丛书成长风向标教学目标:自主阅读主题丛书成长风向标,拓展本单元红色记忆相关内容。教学流程:阅读记录表第_周 阅读人_ 阅读书目_,一、回顾总结、读书方法。谈话:同学们,请大家回顾一下在学习课文时,都运用了那些读书方法?学生回顾:从头至尾按顺序阅读法。做读书随笔阅读法。浏览与精读相结合。2.教师推荐几种读书方法:(1)问题法(2)勾画、摘录法(3)默读法二、运用方法、

22、实践读书。主题丛书成长风向标: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出小组内喜欢的主题中的2-3篇文章。2、先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可以做批注,或写体会。3、自主读完后,小组内交流读书感受。三、读书汇报,感情升华。1、指导学生从积累好词好句、精彩段落推荐,重点段落谈感受等方面进行交流。2、小组内可以分工汇报,也可以互相补充汇报。四、读书回顾,畅谈收获。做一份以“红色记忆”为主题的手抄报。,模块五:积累背诵课为人民服务囚歌教学目标:1、背诵为人民服务囚歌,熟记其中的经典语句。2、积累背诵其它有关文章的好词佳句。教学流程:1、自由背诵:2、组际互查:3、教师抽查重点句段:1、十六年前的回忆:他的心被一

23、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2、为人民服务: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模块六:口语交际习作三,一、教学目标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2、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3、习作前,可以要求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到课堂上交流。二、教学过程:(口语交际)一、创设交际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

24、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2激发交流愿望a 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 b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二、提升交际能力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 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三、全班互动交流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2师生倾听、评价,习作: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畅谈理想,发言各有见地,颇为精彩。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自己心中的理想流淌于笔端吧!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根据本组课文,提示学生可以尝试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四、习作评改自评、互评、再修改五、誊写作文,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