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转型国家经济概况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75665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7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转型国家经济概况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七章转型国家经济概况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七章转型国家经济概况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七章转型国家经济概况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七章转型国家经济概况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转型国家经济概况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转型国家经济概况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转型国家经济概况,目录,关键术语、知识目标、案例导入,第一节 经济转型概述,第二节 俄罗斯的经济转型与发展,第三节 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与发展,第四节 中国的经济转型与发展,关键术语、知识目标、案例导入,1.1 关键术语,经济转型(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休克疗法(Shock therapy)渐进式改革(Progressive reform),1.2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转型的含义;掌握转型国家的经济特征;对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历程和成效有基本的认识。了解中东欧国家转型后经济体制的变化以及取得的经济实绩;深刻认识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特点

2、和成效。,1.3 案例导入,俄罗斯经济转型20年,俄罗斯于1992年1月2日正式启动向市场经济转型。至今,已过了20个年头。研究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复杂性在于:一是俄罗斯作为苏联继承国,它是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发源地,实施这一体制时间最长。因此,俄罗斯经济转型任务最为艰巨,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极为复杂,转型危机也十分严重;二是俄罗斯经济转型与国家制度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同一过程,这样,经济转型过程中参与了很多复杂的政治因素。俄罗斯经济转型在继续进行之中,还在不断深化。,第一节 经济转型概述,一、 经济转型国家的含义,所谓经济转型国家从广义上说是指由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3、的国家。理论上,经济转型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一般的制度转换,即从一种制度状态进入另一种制度状态;另一种则特指中央计划经济国家发生的制度变迁,即从中央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二、转型国家的经济特征,(一)形成了以私有化为基础的多种经济成分的所有制结构 转型国家在所有制方面的改革打破了国有制的垄断结构,明确提出国有资产私有化的政策。(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经济转型国家都把价格改革作为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大多数转型国家力图以比较快的速度实现转轨,尤其是俄罗斯提出了被称为“休克疗法”的激进改革计划,其基本方向是实现“完全的市场经济”。(三)转轨过程因绩效各异而使

4、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经历了转轨阵痛之后,经济转型国家开始出现分化,从1993年起,波兰、罗马尼亚等率先走出低谷;之后波罗的海三国以及其它国家依次进入经济增长状态。俄罗斯在经历经济剧烈动荡之后,对经济改革的目标和政策进行了调整,如改革目标开始从自由市场经济偏向社会市场经济,改变私有化政策,提出“非国有化”的口号等。,第二节 俄罗斯的经济转型与发展,一、俄罗斯经济转型的背景,俄罗斯的经济转型并不是一个突发事件。最早向苏联传统政治经济体制发起冲击的是赫鲁晓夫。在他执政的10年里,他一直试图对传统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开始在苏联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尝试,使苏联陷

5、入了改革与发展的双重困境之中。1991年12月21日,苏联宣布解体,独联体各国也纷纷踏上了经济转型之路。,二、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历程,(一)第一阶段“休克疗法”(1992年1月-1994年3月) (二)第二阶段(1994年3月-1999年12月)(三)第三阶段“渐进式改革”(2000年1月-2008年),1. “休克疗法”的内容 放开价格,采用自由市场价格,价格高低由市场供求自动调节。转变所有制,实现私有化。在1995年之前使70%左右的国有企业转型为私有企业,建立起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培育出一个强大的有产者和企业家阶层,作为新政权的社会经济基础。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财政赤字。其内容

6、主要包括:增加收入,提高税收。实现外贸自由化。自1992年7月1日起,取消对外贸的各种限制,除能源、原料、武器之外,其他商品出口均不受限制。,(一)第一阶段“休克疗法,(一)第一阶段“休克疗法,2. “休克疗法”的效果 俄罗斯在实施了两年的“休克疗法”之后,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在放开物价的第二天,商品价格大幅上扬,但商品供应却丰富了,企业私有化有了一定的进展。财政紧缩也使卢布的贬值速度下降,卢布与美元的比率逐渐稳定,外贸实力也在增强。但“休克疗法”这种激进式的改革也使俄罗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实力下降,许多重要的经济指标倒退10年以上,经济结构失调,国家财政赤字年年上升。,1.新改革方案的

7、内容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执行过度强硬的财政政策,明确提出放弃“休克疗法”,并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和贷款规模。加强国家对物价的监督,使之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采用综合措施治理通货膨胀。调整私有化政策,重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刺激投资增长和结构改革上,对关系国家安全和人民切身利益的国有大型企业暂不实行私有化。重视社会保障政策,减少改革给人民带来的负担和损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科技开发,提高科技人员的生活待遇。确定独立自主的对外经济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流入,根据国情来制定自己的发展道路。,(二)第二阶段,2. 新改革方案的成效 新改革方案实施以后,从1994年开始经济出现了稳定的趋势,进出

8、口贸易恢复,市场供应紧张的矛盾趋于缓和,通货膨胀率降低。实现私有化。私有化使所有制体制和产权制度发生了变化,私 有化的进行对稳定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的市场价格机制基本确立。绝大部分商品由原来国家统一定价改为由市场供求调节,原来的低物价多补贴、供给不足需求旺盛、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中央银行独立行使货币发行,利用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方法调节经济的职能,并推行银行的私有化,建立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两极体制。,(二)第二阶段,1. 普京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降低通货膨胀率和稳定利率。在财政预算方面,改变了过去激进派政府的国家预算收支政策,调整和完善了

9、联邦财税制度。制定和通过了俄罗斯长期经济发展规划。治理和改善经营、投资环境。颁布和完善了一些有效的法律和政策。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的投资力度。对需要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实行政策倾斜。俄罗斯把食品、冶金、建材、航空、造船、轻工等部门列为国家重点发展部门,采取政策倾斜。,(三)第三阶段“渐进式改革”,2. 普京政府推动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总体经济指标明显走强,工农业产值稳定增长。财政金融状况好转,预算收入大幅度增加。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好转的突出标志是,困扰俄罗斯经济多年的通货膨胀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外贸进出口大幅度增长,黄金外汇储备成倍增加。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内外投资显著增加。居民收入逐年

10、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三)第三阶段“渐进式改革”,第三节 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与发展,纵观中东欧的经济转型进程,可以将中东欧经济转型的特点归纳为以下方面:首先,经济转型的初始条件相当不利。中东欧是在市场经济制度遭到摧毁的基础上进行经济转型的。其次, 经济转型是全面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东欧的转型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体系等诸多方面。再次,经济转型是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进行的。中东欧国家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奠定了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最后,中东欧国家加入了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进程,而全球化和一体化也在塑造中东欧的经济体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的回顾,二、中东欧国

11、家经济转型的历程,(一)初始阶段(1990年-1992年) 1990年-1992年,中东欧国家通过出售、拍卖等方式,对一般商业、外贸和小型生产企业进行改制的小私有化阶段,速度较快。这一时期,旧的生产关系和市场系统崩溃造成了生产急剧下滑。,二、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的历程,(二)调整阶段(1993年-1997年) 这一阶段是以大型国有企业所有权改造为主的大私有化阶段,主要方式是把企业转制为股份公司后,把国有股份分配给民众或者出售给外国投资者,同时,通过剥离不良贷款,把国有金融机构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准备。,二、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的历程,(三)深化阶段(1998年-2002年) 这

12、一阶段是向国外投资者出售战略性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转轨深化阶段。战略性企业或具有行业垄断地位的大型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电讯、能源、冶金、矿山和交通等领域,由于这些企业私有化的意义重大,政府更加看重国外战略投资者进入后对企业在资金、技术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因此私有化速度放慢。,三、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的成就,(一)经济体制的变化1. 私有经济已居主导地位 剧变后中东欧国家加快了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步伐,同时新生的私营部门在自由的经济环境下迅速成长。2. 经济决策的分散化 经济决策的集中化是计划经济的特征之一。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中东欧国家解散中央计划当局,加快国有企业改造步伐,促进私营经济的发展,经济决

13、策日益分散化。 3. 资源配置实现了市场化 1990年之后,中东欧国家纷纷实行价格自由化,放开了绝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价格自由化取得成效。价格自由化有助于恢复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4. 市场经济的制度框架得以建立 中东欧国家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统计、会计和审计制度,建立了现代的税制、银行体系和股票交易所,市场经济的基础设施趋于完备。,三、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的成就,(二)转型后的经济实绩1. 经济增长 2000年之后,中东欧国家走上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之路。中东欧国家入盟后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其经济增长率大大高于欧盟15国的平均水平。2. 生活水平 中东欧国家在转型后

14、实际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2008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于1991年和 2000年的水平。3. 劳动生产率 转型后中东欧国家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尤其是欧盟新成员国劳动力的使用更有效率。4. 赶超进程 中东欧在经济转型期间建立了可行的经济体制,缩短了与西欧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实现了经济的赶超。5. 福利改进 经济转型后实现了收入的提高。中东欧国家告别了短缺经济,超级市场和大型超市的发展为消费者带来了便利。,第四节 中国的经济转型与发展,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一)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1979年-1984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一

15、些理论工作者提出应更多地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随后中共十二大确认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1984年-1987年) 1984年10月20日,在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认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三)“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阶段(1987年-1989年) 1987年9月,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6、的概念,同时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改革路径。,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四)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阶段(1989年-1992年) 1989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市场取向”,使改革的成果得以巩固,也为市场的进一步发育奠定了基础。,二、中国经济转型目标的确立,1.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中国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93年在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写进宪法修正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3.199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

17、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基本框架,,三、 中国经济转型的特点,(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化 中国在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做到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化取向的完美统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改变的是原有体制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运行机制部分,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三、 中国经济转型的特点,(二) 宏观控制下的稳定化 中国在改革与转型的过程中,始终强调“稳定压倒一切”。中国在推出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措施的同时,也把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成功的宏观调控手段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使中国经济

18、在转型过程中不仅没有出现俄罗斯那样的经济灾难,而且始终保持高速稳定增长。,三、 中国经济转型的特点,(三)渐进模式下的自由化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逐步放开价格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在改革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与放开价格相关的政策措施出台。中国以渐进的方式进行外贸体制的改革,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三、 中国经济转型的特点,(四)公有制主导下的私有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着手对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通过改制和改组,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通过股份制或合资等方式,允许私人资本包括外国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大力促进私营经济的发展,形

19、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四、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经济总量迅速扩大 从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8%左右,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2024.58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82270.37亿美元,增长了近41倍。经济总量由世界第十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四、中国的经济发展,(二)对外贸易超常发展 201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11亿美元猛增到38667.6亿美元,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第32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而且出口结构也明显改善,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达到95%。贸易

20、市场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四、中国的经济发展,(三)国际投资地位日益重要 1978年以来,我国对吸引外商投资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加上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市场潜力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环境不断改善,使我国成为国际投资者最为青睐的投资场所之一。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对外投资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从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两个方面看,我国在国际投资领域都已居于重要地位。,四、中国的经济发展,(四)在各种多边和双边国际合作中的影响力扩大1. 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不断提升。1980年,我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地位。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2. 区域经济合作取得进展。中国自1991年以来始终积极参与APEC的活动,在中国的倡导下,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宣告成立。3. 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从2000年开始建设自由贸易区。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自由贸易区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课后思考】,1. 转型国家都有哪些经济特征。 2. 试述俄罗斯“休克疗法”激进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效果。 3. 与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转型有何特点?,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