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临床重点专科血液内科汇报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7610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临床重点专科血液内科汇报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省临床重点专科血液内科汇报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省临床重点专科血液内科汇报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省临床重点专科血液内科汇报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省临床重点专科血液内科汇报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省临床重点专科血液内科汇报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临床重点专科血液内科汇报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申报,申报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第一部分 专科整体实力情况,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一所集医、教、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内科学2008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内科学2006年获得省重点学科血液内科创建已22年1997年血液实验室被评为广州市教委重点扶持实验室2001年成为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成为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科室2004年成为广州医学院重点学科2010年获得临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资格,3,专科整体实力情况,专科实际开放床位数26张,每张病床净使用面积6.2 m2近3年出院人数每年增长率为15-18%,平均421人次床位

2、使用率94.1%-98.2%急危病人占住院病人的比例为67%,抢救成功率为86-88%入院诊断符合率达到98%,平均住院日从19天降至16.9天甲级病历率99.8%,4,专科整体实力情况,专科门诊人次3年平均11479人次,专家门诊人次每年33%递增。门诊抗生素使用比例为2%,病房抗生素使用比例22%无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发生。连续3年全科无关于收取病人红包和服务态度的投诉。在医院的医疗质量综合管理评审中排名前列近3年医院对专科经费投入投入金额合计148万元,主要用于设备购置及维修、人员培训、业务培训及会议等费用。,5,专科整体实力情况,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 血液肿瘤的诊治研究 出血性疾病的基础

3、与临床研究 血栓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具有白血病、淋巴瘤及骨髓瘤、红细胞系统疾病、干细胞移植和出凝血疾病的亚专业设置和相应的技术队伍,能够独立开展干细胞移植、流式细胞术、细胞遗传学、基因定量检测、贫血检测、凝血因子筛查等项目,其中对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的基因诊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6,学科队伍结构,学科现有医生、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27人医技人员平均年龄41岁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6人、中级职称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有5人,已取得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3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人。具硕士以上学历者占科内人员的50。从事血液专业达到15年以上的医师有8人,学科医、教、研技术力量雄厚,各级医技人员

4、都能胜任相应技术岗位。护理队伍人员以老带新,素质较高且相对稳定,其中专门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工作并获得相应资格的护士有8人,有血液病学专科护理经验10年以上的护士有11人。,7,血液实验室,有独立的血液学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价值共280万元。副主任技师1名,主管技师1名,主治医师1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与科内医师总人数之比为1:4(1:20)。血液学实验室坚持对外开放,服务全省。接收来自全省以及华南地区各地送来的标本检测。去年外接标本数与本院标本数比例为1.8 : 1,已成为省内外医疗单位疑难出凝血疾病重要的实验诊断基地。,8,血液实验室现有的设备和仪器,9,血液实验室现有的设备和仪器,10,

5、学术带头人情况,冯莹,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第七届、第八届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委员广东省血液分会常委广州市医学会临床输血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常委血栓与止血学杂志编委、编辑部主任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委员美国血液学会国际会员,11,学术带头人情况,1985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从事血液病专业临床工作26年。持之以恒地继续学习,参与国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指南的制定所带领的团队具有团结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近3年开展新项目5项,并成功地进行了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

6、和PNH等病例。在遗传性易栓症的基因诊断技术方面国际领先,尤其擅长于疑难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诊疗技术的改进。每周主持科内疑难病例讨论和业务学习,坚持每周专家门诊,并专门开设了易栓症门诊,每年查房210次,义诊10次以上。平均每年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达8次。,12,学术带头人情况,曾获广东省重大科技成果登记、广州医学院科技成果三等奖、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技术优秀成果二等奖、广州市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华医学会优秀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各一项。主持和参与多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市科技局、卫生局科研立项,曾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著、综述、研究报告和进展16篇,

7、其中被SCI收录论文3篇。参编行业知名著作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第三版,上海科技出版社)、血栓病的诊断与治疗(第一版、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撰写。多次组织、承办和主办国际性学术会议、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和省、市继续教育项目,参会学员已达二千余人,在技术推广、行业培训中做出了较大的贡献。,13,学术骨干情况,学术骨干6人,平均年龄40岁,副高职称,博士2人,硕士3人。从事本专业年限1220年有3人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任职具有较强的专业疑难病种的诊治能力;年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项以上;年主持科内专科查房平均每周三次以上;年应邀参加三级医院间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次数5次以上。指导硕士研究生毕业

8、3名3人承担省部级在研课题已发表SCI收录论文3篇,14,开展临床路径管理,2010年起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例数6例,完成率100%,占同期该病种出院患者比例83.3%。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后,平均住院日减少1.1天,平均床位使用率增加7.6 %,医院感染率发生减少2.4 %,出院患者次均总费用减少1560元,抗生素使用的平均天数减少 2天,药占比下降2.8 %,取得较满意效果。因目前纳入临床路径的病种尚少,且血液病的发病率低,故目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数量未达到治疗出院患者总数的2%。今年将逐步纳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多发性骨髓瘤”等病种进行临床路径管理。,15,医

9、院整体实力,与血液科相关的科室已满足血液病临床及辅助检查的各种需要,为血液科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检验科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扶持学科,2008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于2002年通过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实验室技术验收,2009年通过换证验收,2004年被授予“广东省基因扩增示范实验室”。影像学科2005年获得广东省高校重点扶持专科,病理学科已能开展分子病理检测。,16,开展创优质护理工作,广东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医院 血液内科病区于2010年10月开始创优质护理工作的前期准备,2011年4月正

10、式开展创优质护理工作。病房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为1:0.4,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6个。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实施个体化全程护理 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护理安全环节 个性化健康教育,延伸护理内涵工作成效基础护理质量持续提高。对比历年各项指标,患者的压疮发生率、跌倒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高危药物外渗的发生例数等各项护理质量指标明显下降。服务满意度不断提升。在每月一次的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调查中,患者满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从原来的90%-94%上升到97%以上。在对护士的满意度调查中,护士由于全程护理的需要,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与医生的沟通增多,面对病人的肯定,自我职业价值感更强

11、。,17,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18,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19,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20,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21,特色技术,22,特色技术,23,特色技术,24,特色技术,25,特色技术,26,诊治能力,27,诊治能力,28,诊治能力,29,创新能力,30,辐射能力,31,辐射能力,32,辐射能力,33,医疗质量概况,34,医疗质量概况,35,医疗质量概况,36,医疗质量概况,37,教学成果丰硕,近年先后获得广东省教育厅教学立项1项,广州医学院教学立项4项广州市教委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广州医学院教学成果奖2项,广东省教育厅“151工程”教育技术成果奖二等奖1项。本科独立完成的教学课件、网络课件

12、以及教学改革试验分别获得教育部高校多媒体教学成果优秀奖2项,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医学教育技术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高校多媒体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38,科研情况,近五年来先后在国内核心医学期刊及国外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人均发表论文数2.5篇.主编专著血栓病的诊断与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部(第一版、第二版),参与血栓病临床新技术和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上海科技出版社)等著名学术专著的编写。获得省科技厅、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市卫生局以及广州市教委资助科研立项共10项,资助总额46万元。曾获得市科技成果奖3等奖1项,广州医学院科技进步奖3项,广东省重大科研成

13、果登记1项。,39,继续教育和对外宣传平台,从1996年起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血栓与止血最新进展学习班”,至今年已是第十三届。参加学员总人数达到2800余人。2008年起举办广东省继续教育项目今年起举办广州市继续教育项目主办国内血栓与止血研究领域唯一的专业期刊血栓与止血学杂志,该杂志目前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全文收录期刊、中华首席医学网全文收录期刊和美国化学文摘社收录期刊。,40,继续教育和对外宣传平台,41,第二部分 专科发展目标,总体目标: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和科研队伍的建设,突出学科发展的重点,围绕

14、我院特色血栓与止血学研究和血液肿瘤的防治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做好文章,前者瞄准国际和国内最高水平的发展,力争建成华南地区血栓与止血学研究的中心;后者紧紧抓住血液肿瘤的耐药逆转和微小残留病灶的清除这两个重点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活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将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为临床技术,满足广大病患者的需求。力争拿下国家级科研立项和省级研究成果,确立本学科在省内外的学术地位和形成特色专科。,42,专科医疗服务能力,未来5年,血液内科的病床数和层流病房数将增加一倍以上,独立的血液学实验室面积扩展至108M2,科室专有设备总额达到800万元。临床上我们将努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服务优良的医护

15、队伍,不断提高其整体素质,强化“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加强医疗管理,积极引进和开发医疗新技术,突显科技优势,具有较强的解决血液内科疑难、复杂、危重病症的能力,具有对本学科关键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以及推广应用临床适宜技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努力成为省内出凝血诊断技术的指导中心和高层次血液专科人才的培养基地。,43,专科医疗服务能力,继续坚持临床与科研齐头并进、科研为临床服务的策略。坚持走技术创新路线。根据我科的专科特色和研究方向,着重在以下几方面提高专科医疗服务能力。1在血栓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主要探讨血栓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和发病机制

16、,开展各种抗栓治疗药物的临床干预研究。经过两年的培训和实验室筹备,我科实验室目前已能对遗传性易栓症进行基因分析和定位,发现了多例少见、罕见的遗传性易栓症病例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分析其蛋白表达和功能区域定位,实施更高层次的遗传性易栓症的基础研究。,44,专科医疗服务能力,2在出血性疾病的研究领域中,针对常见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获得性血友病、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的发病机制继续进行探索,对先天性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无力症、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开展家系调查、基因分析和全省联网登记,为进一步进行早期预防和诊断打下基础。争取成为全省出血性疾病研究的牵

17、头单位。3在血液肿瘤的诊断方面,除了加强现有的关于耐药监测和耐药机制的研究外,继续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水平上下功夫,为合理选择个体化的化疗方案及实行耐药逆转提供依据。在血液肿瘤的治疗方面,针对微小残留病灶的清除继续开展各种类型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包括同胞、非血缘关系以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提高移植成功率,降低治疗费用,进一步提高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赢取广泛的社会效益。,45,医疗质量管理,强化医疗质量管理,通过制度化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加强病床周转次数降低平均住院日。增加出诊的高级职称人次,保证每天均有专家出诊,提高专科和专家门诊人次。力争做到无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18、的发生,最大可能减少医疗投诉和纠纷。对全科医务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明确诊疗常规,强化医疗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考核,保证医疗质量的稳固提升。,46,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是科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未来五年里,采取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计划引进博士12名,对现有人员结构进行优化,在职培养博士2名,硕士1名,争取到2015年使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数达到85%。保证科室后备人才的质量,选派35名技术骨干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短期进修学习,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建立网络交流平台. 让中青年学术骨干更多地担任国内外相关学术组织的职务,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预计五年内晋升23名正高职称人员,3

19、名副高级职称人员,初级职称3名,形成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科梯队。在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方面,每年增加至少1名硕士研究生培养导师,每年培养研究生24名;重点抓好学位点建设,拟引进1名特聘教授为本学科培养博士研究生.,47,临床技术发展,继续发挥学科现有的优势,利用医院现有的资源和学科建设的资金,购置急需的仪器设备,建设好遗传学实验室和血栓与止血研究室,争取成为市教委重点建设实验室。重视和鼓励国家级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争取科研项目数量和科研经费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力争五年内承担国家级项目23项;省、市级科研项目38项;纵横向科研经费达到50万元;出版教材或学术专著1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

20、物上发表论文超过50篇;力争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2项。,48,辐射作用的发挥,发挥国家级继续教育优势,借助科室学术水平和血栓与止血临床与基础研究较领先的专科特色优势,通过组织继续教育的方式传播新技术、新理论、宣传优势项目。继续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参加国际专业学术会议和论文以及交流,借此扩大本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定期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对基层医院医师提供免费学习机会。,49,辐射作用的发挥,继续培养血液专业研究生,积极完成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全科医师临床轮转、继续教育培训等教学任务。按照培训计划和方案继续进行年轻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与3-4家地区医院签订扶持协议,有针对性地派遣专科医生到基层医院进行技术指导、授课、会诊或查房,同时吸收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人员来我科进修学习,扶持基层的医疗水平的发展。,50,谢谢聆听!请专家们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