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说课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7637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基础说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机械基础说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机械基础说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机械基础说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机械基础说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基础说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基础说课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机械基础,盐城机电高职机电工程系 陆燕,-,2,说课提纲,教材分析,1,学情分析,2,3,4,5,6,5,6,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机械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李世维,教材特色:针对中职学生,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并参照相关的最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有关要求编写的。,-,4,第五章 平面连杆机构,一、 教材分析,2.教学内容,-,5,一、 教材分析,3.地位与作用,机械基础这门课是机电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为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了基础理论,所以在授课中要准确地把握它在各学科中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2、,以及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整个第五章讲的是平面连杆机构,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机构提供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6,而该章的第2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一共阐述了三大问题: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和曲柄存在的条件。本次说课中只对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两个问题进行讲解,是前一节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这一部分内容含概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所以这部分内容是第五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7,情感态度,学生已经掌握了曲柄摇杆机构的组成,以及曲柄或摇杆为主动件的运动关系,而且也有一定的力学

3、知识,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二年级学生,二、学情分析,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学生从入学到现在为止只接受了制图的相关知识,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又正处于叛逆心理较重的青春期。,-,8,结论: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几组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9,知识目标,情感目标,(1) 掌握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产生的条件(2) 明确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在实践中的应用(3) 掌握行程速比系数和极位夹角的概念,三、教学目标

4、,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1) 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2) 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目标,-,10,急回特性和死点的产生条件,产生条件对于指导实践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中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强化、突出;,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急回和死点产生原因,产生原因的推导相对学生的基础而言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问题诱导方式分步进行化解。,教学难点,-,11,五、教学策略,1.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 化整为零,-,12,五、教学策略,2.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启发诱导,探索发现的教

5、学方法,配合以模型感受、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性,使教学更直观、形象。,-,13,五、教学策略,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而教,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让学生听懂、学会,还要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不能让学生离开老师这根拐棍就不会走路了,必须学会自主学习。在本节内容的讲授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提问,形成主动探究和协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3.学法指导,-,14,六 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4.总结提炼,2.导入新课,3.探索研究,5.布置作业,6.拓展延伸,-,15,一.复习提问(3分钟),六 教学过程设计,内容:1 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分类 2 三种类型的运动特点 3 曲柄存在

6、的条件。,意图:加深学生的印象,一方面因为这是上次课的 重点,另外它还是今天新课内容的铺垫。,-,16,二.导入新课(2分钟),六 教学过程设计,-,17,六 教学过程设计,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看,“简图中刨刀的往复运动速度是否相同?”学生很快可以看出,刨刀的运动速度不一样,当它进行切削加工时速度较慢,而不做功的回程速度较快,这时我会告诉学生刨刀的这种运动特性称为急回特性。那么这急回特性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它在生产中又有什么意义呢?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新课。,-,18,六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演示曲柄摇杆机构,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前面的复习内容,结合图片演示不难看出,曲柄做等速

7、回转时,会使从动的摇杆获得变速摆动,也就是它的空回行程比工作行程速度要快,从而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存在有急回特性。第二步:继续演示机构,提出共线的问题。学生很快会发现在曲柄回转这一周的过程中会和连杆出现两次共线,而且两者共线时,摇杆刚好处于一左一右两个极限位置,这时我会给出极位夹角的概念,并在图中明确的表示出来,这个重点概念的给出为后面的推导做好了铺垫。第三步:通过分别分析摇杆的工作行程和空回行程,师生共同填表,采集相关数据。第四步:根据表格数据和图例,推导出急回产生的原因。,二.导入新课(2分钟),三.探索研究(35分钟),-,19,四.总结提炼(2分钟),六 教学过程设计,对本次课的重、难点做归纳性总结。以条款的形式列出,对比鲜明加深了学生的印象。,-,20,六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习题的方式进一步强化重点,五.布置作业(1分钟),-,21,让学生思考:除了今天学到的曲柄摇杆机构,另外两种基本类型是否也存在有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六 拓展延伸(2分钟),六 教学过程设计,-,22,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