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哲学(整理)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76820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特根斯坦哲学(整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维特根斯坦哲学(整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维特根斯坦哲学(整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维特根斯坦哲学(整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维特根斯坦哲学(整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维特根斯坦哲学(整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特根斯坦哲学(整理)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维特根斯坦 一个并非伦理学家的伦理学,1,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 Ludwig(1889-1951)“我不喜欢社交,我喜欢的是有时,有人,同我相与微笑。”,2,维特根斯坦与希特勒的合影,3,维特根斯坦的生平,4,维特根斯坦性格较内向,不大合群,讲真诚而不顾情面,憎恨一切形式的虚伪,有时有点愤世嫉俗,与周围人的关系处得不怎么好。 喜欢看侦探小说,他的学生马尔康姆常常从美国给他寄侦探小说(二战期间德国侦探小说缺乏)。 年轻时读过叔本华,受叔本华影响较大。后来读过康德、弗雷格、罗素等。不大读哲学史,对历史上许多大家的思想不甚了解。,5,别人对其看法,罗素说,听维特根斯坦讲哲学,几近疯狂与

2、绝望。他还发现自己跟不上维特根斯坦的思维,生平第一次怀疑起自己的哲学天赋了。,6,人物速写,1.如鹰鹫般棕色而瘦削的面孔,目光深沉有神,举止灵活有力,特立独行,天马行空,没有恋爱,没有婚姻,没有朋友这就是维特根斯坦,20世纪哲学革命中神话般的英雄。2.还有,一个抑郁症患者,多疑,狂躁,伴随一生的“自杀情结”,生前身后的荣辱毁誉这也是维特根斯坦,20世纪哲学分析的天才3.他自己一生都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财物、权力和地位对他没有任何吸引力。,7,其人其事,维根斯坦临终前,医生帮他通知了几个好朋友,但维根斯坦撑不过这一口气,没见到他们。弥留之际,他托医生帮他跟朋友们转达一句话。他说:跟他们说,我有一

3、个美好的人生。 朋友们赶到后,听了医生转述,感到莫名的悲痛和惊讶,因为维根斯坦的人生,如果依照世俗标准,不但一点也不美好,甚至称得上恐怖:贫困、寂寞、颠沛、自责、以及别人对他充满了误解。 死后,维根斯坦的墓碑很小,平躺在地上。碑上除了写着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之外,没有其它文字。坟上经常有各种小礼物,通常是鲜花或随手捡来的球果之类,另外有些人则会亲手做一些工艺品来献给他,甚至还有现金。访客来自世界各国,而且来自各行各业 .。我相信,也许哪一天,当一切告终,当维根斯坦的哲学不再为人所传诵,仍然会有个美好的东西,会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留存在世人的记忆里。不是哲

4、学,不是聪明,更不是什么智慧,而是一种像灵魂那样缥缈的东西吧。,8,(照顾他的医师说,维根斯坦很奇怪,像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但却很害怕死在医院。可是,他又没有家,不死在医院,要死在哪里?维根斯坦说,能不能死在你家?那是个善良的医生,同意了维根斯坦奇怪的请求。)维根斯坦曾经这么说:我写的一切是如此差劲,没有一点光芒。如果你看到光,那么,这道光一定是来自作品的后面。 作品的后面,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灵魂;灵魂是什么,灵魂就是天。维根斯坦还说,重要的不是他写了什么,重要的是他的写作是出于一种善意而不是虚荣。,9,其人其言,凡是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是不能谈的,就应该保持沉默。,不要想,而要看!,

5、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事物的总和,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10,年轻的维特根斯坦经常深感郁闷,到罗素那里,几个小时一言不发只是踱来踱去,已到中年名满天下的罗素勋爵就这么陪着他。有一次罗素问他:“你到底在思考什么逻辑,还是自己的罪孽?”维特根斯坦回答:“Both。”,11,其主要的哲学著作,12,作为哲学家,终其一生,他只写了两本书:第一本写在战火纷飞的生死场上:逻辑哲学论。第二本写在若干年之后,当我们的哲学家不再流浪在外,他在剑桥的一间小房子里 :哲学研究 。,13,于我们这样的凡庸之辈来说,对智慧抱有敬畏的最好办法,就是传诵他们的轶事。苏格拉底的赤足履冰,康德时钟般的准点,尼采抱着

6、马首痛哭,14,主要内容,第一章 前期维特根斯坦 引 言 一、逻辑的性质 二、世界的逻辑结构 三、图 式 论 四、语言的界限 五、神 秘 主 义,15,第二章 后期维特根斯坦,一 、前后期两种哲学的关系 二、奥古斯丁的图画 三、 “语言游戏”说 四、直接指证定义 五、意义就是用法 六 、家族相似 七、 “遵守规则”的悖论 八、 反“私人语言”论证 九、 “治疗型”哲学,16,第一章 前期维特根斯坦,参考资料:1.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贺绍甲 译,商务印书馆1996。2. 马尔康姆:回忆维特根斯坦(学生 和朋友的回忆录),商务印书馆 19843. 王路:走进分析哲学“维特根斯坦和 他的逻辑哲

7、学论”一节4.韩林合:研究,商务 印书馆2000。,17,逻辑哲学论七章目录,1.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2.发生的事情,即事实,就是诸事态。3.事实的逻辑图像是思想。4.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5.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 (基本命题在自身的真值函项。),18,6.真值函项的一般形式是P,(读克西),N( ) 。这也是命题的一般形式。(除N外,三个字母都要加上横短线) (P, ,N( ) :选取任何一组原子命题,全部否定它们,然后选取任何一个现在所得命题的集合,加上原有的任何命题,如此等等,以致无穷。)7.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19,一、逻辑的性质,维特根斯坦说,“逻辑是世界的一

8、面镜子。”逻辑反映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所有事物必然联系的总和就是世界的逻辑结构。,20,逻辑规律与自然科学规律的比较,21,逻辑的联系是先验的。世界的逻辑结构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和先验性。 命题(proposition):逻辑分析的基本单位,其特点是由陈述句表示,是真值(真和假)的承担者。罗素说:命题是表达陈述的完整句子。,22,二 、 世界的逻辑结构,对世界的逻辑分析的三个步骤: 1.把世界分析为事件的总和 2.把一个事件分析为原子事件的组合 3.把原子事件分析为简单对象的系列 图示:世界事件原子事件简单对象另一表述:世界事实事态对象,23,1. 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事物的总和。(T.1.

9、1) 这句话的关键是“事实”(fact)与事物(thing)的区分。(详解见教材。) “把日常名称归结为摹状词的本体论意义就是把日常事物归结为事实。” (教材),24,2.所发生的事情事实乃是事态的存在。(T.2)(中译本P23:“那发生的东西,即事实,就是原子事实的存在。” 事实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事态,即时间、空间、性质等的存在状态。,25,3. 一个事态(事物的状态)乃是一些对象(事物)之组合(T2.01)。(中文本:“原子事实就是各客体(事物Sache,物)的结合。” 这里的“对象”是指不能再继续分析的简单逻辑对象,即终极单元。,26,三 、 图 式 论,维氏认为,语言是世界的图式,每一命

10、题都是描述一个事实的小图式,语言是一个由无数小图式按照逻辑结构组合而成的大图式。 一个图式要能描述一个事实,须满足两个必要条件:,27,1.图式的每个组成部分和外界现象的每一组成部分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联结图式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方式必须与联结被描述的现象的结构相一致。这种结构被称之为“图式的形式”,可叫做“图式结构与现象结构的同构关系”。,28,维特根斯坦强调,图式的本质特征是逻辑特征。事实的空间关系在图式中可以用逻辑符号来表示。“所有的图式都是逻辑图式”的结论是逻辑哲学论的中心论点之一。,29,维特根斯坦承认图式的多样性:声音、音乐、绘画、符号、语言等都是图式。 维特根斯坦用逻辑图式回

11、答了语言如何能够反映现实这一难题。语言是通过命题来描述事实的,每一个命题都是一个事实的图式 。“世界”与“语言”在不同层次的对应关系(教材P127表格,表格中翻译有错)。,30,四 、 语言的界限,维特根斯坦受康德和叔本华的影响,把主体理解为“语言主体”,认为语言主体是语言的界限和世界的界限。 “这个世界是我的世界,其显示在这样的事实中:语言的界限即只有我能理解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T.5.62),31,语言的界限就是命题意义的界限,而命题的得来实际上是每一个“我”观察的结果 。 “我”是语言的主体,也是限定这一语言所描述的世界的主体,但是“我”本身不属于世界。“主体不属于世

12、界,反之它是世界的主体。”(T.5.623) “我”可以观察、描述世界,却不能反观、描述自身。,32,简 评,把维特根斯坦的这一思想作为“唯我论”来批判是不可取的,因为维特根斯坦说出了一个事实:世界总是每一个“我”及其语言所看到、所理解的世界。看到这一点,使我们不会陷入绝对主义。,33,但是,维特根斯坦陷入了矛盾:既然世界是每一个“我”所理解的世界,你凭什么说世界有内在的逻辑结构、语言的结构与世界的结构是同构的?你凭什么说,你所理解的世界就是我所理解的世界?,34,五、神 秘 主 义,维特根斯坦深受叔本华影响。他在逻辑哲学论中强调,意志不受逻辑思维制约,独立于现实之外。 “作为伦理学的担当者的

13、意志是我们不能谈的。”(T.6.423) “因此,不可能有伦理的命题。命题不可能表现更高的东西。”(T.6.42),35,“伦理学是不能表述的,这是很明白的。” (T.6.421)从6.373开始,维氏讨论伦理、美学、意志、世界观、上帝、神秘等问题。,36,维特根斯坦的观点是,对于事实我们可以说,而且应当说清楚;对于伦理、上帝、美学、意志等我们不能谈的事情就不要说。 “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T.7),37,我们不能说,但我们能体验。生活把意志与世界联系起来。“生活与世界是同一的”。“幸福之人的完全不同于不幸之人的世界。”(T6.43)不同的人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不同理解。理解世

14、界的意义就是洞察生活的价值。,38,“世界的意义存在于世界之外。在世界里的一切都是按照其本来面目而存在、而产生的:没有价值存在于世界之中。”(T.6.41) 世界因人的评价而有意义、有价值。这是人文主义立场在意义论、价值论中的表现。,39,有人反对这种人类中心主义观点。玻姆(David Bohm)认为,世界有自己的自为意义(The world has its meaning for itself),世界的意义不依赖于人的评价。相反,人的意义依赖于世界的意义。,40,第二章 后期维特根斯坦,参考文献:1. 维氏:哲学研究,陈嘉映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 维氏:论确定性,张金言译,广西师范大

15、学出版社20023. M.麦金:维特根斯坦与,李国山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江怡:维特根斯坦一种后哲学的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41,一 、前后期两种哲学的关系 (赵教材无),维特根斯坦自1929年春天重返剑桥之后,对哲学的性质和任务、语言的性质和作用等都提出了与前期完全不同的看法。这些思想通常被称为“后期哲学”。 与前期的重要区别之一:抛弃了用逻辑分析手段来建构世界和命题的逻辑结构的理想,从对命题的静态分析转向了对语言用法的动态分析。,42,后期的代表作是哲学研究,对照逻辑哲学论,后期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否认存在一切命题共有的逻辑形式,抛弃了原子命题的独立性和关于真值函项

16、的论题;,43, 对逻辑原子主义的形而上学进行了猛烈攻击,从日常语言的实际使用出发,指出这种形而上学的根源在于错误地使用了日常语言; 彻底抛弃了命题的图象论、语言与实在之间的同构关系和关于命题及其它所描述的事实之间关系的整个看法;,44, 否定了逻辑形式的存在,强调日常语言表达式的语法结构和使用规则; 完全放弃了前期那种视逻辑分析为哲学主要任务的哲学观,提出哲学的任务应当是对日常语言的语法规则进行研究,仔细考察句子和语词在不同情形中的不同用法,并根据它们的使用来确定它们的意义。,45,维特根斯坦对前期思想中一些基本观念的批判:,第一,彻底抛弃了传统哲学关于世界本质的看法,用“家族相似”概念代替

17、“本质”概念;第二,放弃对语言意义的追求,强调对语言用法的观察,并最终否定了作为语言所指对象的“意义”的存在,而把“意义”概念本身也归结为对它的不同使用;,46,第三,彻底抛弃了传统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认识,即把哲学理解为一种理论体系的看法;提出,哲学的任务描述日常语言的用法,哲学就是对日常语言语法规则的研究。 最后还指出,“哲学”正是我们错误地使用语言而产生的结果,因此哲学研究的任务就是治疗“疾病”。,47,前后期思想还是有“家族相似性”,两者关心的主题都是对思想的语言表达,而不是传统哲学所讨论的思想本身; 两者都把哲学理解为一种活动; 两者对哲学问题的处理方式是相似的,即把哲学问题的出现看作是

18、思想混乱和理智疾病的产物,认为它们的出现是不合理地或是违反语言正确使用的后果;,48,在对待形而上学的态度上,在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上,在关于可说与不可说的东西的看法上,维特根斯坦的前后期思想具有一贯性。,49,二、奥古斯丁的图画,奥古斯丁(354-430)是教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堪称是神学百科全书。忏悔录是他的自传,书中不仅记录了他的思想转变经过,也表达了他对重大神学问题和哲学问题的看法。,50,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一开始(第一段)就引用了奥古斯丁忏悔录卷一第八节的一段话 。 维特根斯坦把这段话解释为“奥古斯丁图画”,指出这一图画的确适用于语言的部分情况。 但是,语言中有相当一部分词语

19、既非事物的名称也与事物无一一对应的关系。奥古斯丁图画对语言的理解是狭隘的,由此产生的哲学也是错误的。,51,三、 “语言游戏”说,维特根斯坦用“语言游戏”说来反对奥古斯丁的图画说。 维特根斯坦通过语言和游戏的对比,揭示了语言用法的多样性、伸缩性、变化性和实践性。,52,他设计了三种语言游戏。 1.寻找“五个红苹果”的游戏(见哲学研究第一部分第1节)。这一个游戏说明,对不同词的意义的理解是和不同行为方式联系在一起的。“苹果”、“红”“五个”这三个词分别体现了语言的“指称”、“比较”和“计数”功能。,53,2. “建筑者”游戏(见第一部分第2节)。 维氏承认,奥古斯丁的表述在一狭窄的范围内是适用的

20、,但不适用于“要加以表述的整体” 。3. 第三种语言游戏,在其中事物的名称被当做其它词汇意义的基础(见第一部分第8、9节)。,54,语言之所以有意义,首先是因为它是人们的一项行动。 “我把语言和行动交织在一起的整体,称之为语言游戏。”(PI.7),55,四、直接指证定义,直接指证定义(ostensive definition)是用直接指示事物的方式来定义一个名称的方法。 上帝给动物命名的方式就是直接指证定义。奥古斯丁已经描绘了直接指证定义的基本特征。 直接指证定义被视为决定语言意义的基础。,56,维特根斯坦反对直接指证定义的普遍性和先天性。 直接指证定义并不是脱离或超越语言的纯粹经验,它本身就

21、是一种语言游戏,只有已经掌握了这种语言游戏规则的人,才能运用和理解直接指证定义。,57,在奥古斯丁的图画中,人们身体的动作(包括面部表情及声调)被当做全人类都能理解的自然语言。 维氏反驳说,手势和声音、符号的组合并不能使一个完全不懂一种语言的人了解到这种语言的意义。,58,要理解一个直接指证定义,双方都要进入一种类似游戏的状态。在这个语言游戏中,双方都要就定义对象达成默契。这种默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的自然倾向。 直接指证定义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人类常用直接指证定义给事物以名称的方法实际上是长期的生活和教育习惯的结果。,59,五、意义就是用法,“语言游戏”这个概念本身就排斥把一种游戏看作是

22、比其它游戏更为重要的观念。“游戏说”反对各种形式的“本质说”。游戏本身也不具有普遍的本质,只有相似性。一种游戏不可替代另一种游戏。,60,语言游戏的概念所强调的是语言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及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的多样性。人们常把语言比做“工具”,但是维特根斯坦则把语言行为的多样性比做一个工具箱。,61,由于语言游戏具有实践性和多样性,要想给它一个先天的普遍的规定是很难的 。维氏要求,人们在动态中即语言的使用中来观察语言的意义 。“一个词的含义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62,六 、家 族 相 似,维特根斯坦反对给语言游戏下定义,亦即反对找出语言的本质。“我无意提出所有我们称为语言的东西的共同之处何在”。,

23、63,“我们根本不是因为这些现象有一个共同点而用同一个词来称谓所有这些现象,不过它们通过很多不同的方式具有亲缘关系。由于这一亲缘关系,或由于这些亲缘关系,我们才能把它们都称为语言 。”用同样的方式,我们把球类、田径类、棋类等都称为游戏。,64,在考察游戏后,维特根斯坦得出结论说:“这种考查的结果是这样的:我们看到了相似之处盘根错节的复杂网络粗略精微的各种相似。” 这种相似叫做“家族相似” 。,65,“我想不出比家族相似更好的说法来表达这些相似性的特征;因为家族成员之间的各式各样的相似性就是这样盘根错节的:身材、面相、眼睛的颜色、步态、脾性,等等,等等。我要说:各种游戏构成了一个家族。”,66,

24、“家族相似”概念的意义,“家族相似”概念反对传统逻辑中的“种”、“属”概念,反对形式逻辑的认识方法。 “家族相似”概念允许概念的模糊性,强调的是概念外延的个别性和多样性。 这一概念反对在西方流行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认识论。,67,七、 “遵守规则”的悖论,把规则当做不可变更的金科玉律,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对规则的理解是建立在对规则的解释之上的。对同一规则可以有不同的解释,解释本身不能决定哪种解释的对或错。 然而,承认对规则的解释不能决定语言的意义,又会导致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这是一个令人烦恼悖论。,68,悖论:一条规则不能确定任何行动方式,因为我们可以使任何一种行动方式和这条规则相符合。产生这一

25、悖论的原因在于用解释代替了规则。“规则”在于遵守,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的概念,而“解释”则是个人的认识行为。,69,八、 反“私人语言”论证,语言是一种遵守规则的活动,既然不可能“私自”地遵守规则,就不可能有私人语言。(“疼痛”、“甲虫”的例子。) 反对私人语言的论证是对传统哲学观念的批判。传统哲学的重要特征就是认为,只有每个人的思维或语言才是最直接、最自明和无可怀疑的东西。,70,承认私人语言的存在是近代哲学的前提之一。 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的批判正是否定了近代哲学的前提,它对当代心灵哲学产生了直接影响。,71,九、 “治疗型”哲学,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以解决和消除哲学问题为己任。 他把哲学

26、问题和争论称为“理智的蛊惑”,把哲学家比做困在捕蝇瓶里的“苍蝇”。哲学的困境 :哲学家了解事实,但对事实采取了不同的认识和思维方式。他们从自己看问题的方式中得出奇怪的结论。,72,产生哲学困惑的主要根源 :第一个根源存在于语言里的“特殊词汇”之中,即把一些承担重要哲学功能的词汇与其日常用法等量齐观。如,“时间”、“度量”、“知识”。第二个根源:追求一般而忽略特殊的思维倾向。,73,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任务是通过消除哲学问题来纠正各种偏颇的、狭隘的、固执的思维方式,这好象是治疗精神上的疾病。“哲学家处理问题犹如治病一样。” “哲学是一场反对用语言对理智进行蛊惑的战斗。”人们常把这样的哲学称为“治疗型的哲学” 。,74,谢谢各位!,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