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77632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 歌 鉴 赏 诗歌的表达技巧,1,考纲要求鉴赏诗歌表达技巧。,2,【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范畴与内涵。2、掌握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类题型的 解题方法和技巧。3、学会运用诗歌术语规范表述。,3,学习目标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4,表达技巧的种类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

2、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表达技巧一般从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方面命题。,5,赏析表达技巧,3、修辞类,1、抒情类,3、篇章结构,2、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2、描写类,4、其它类,6,一、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7,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 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

3、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8,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9,题型一:赏析表达方式,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变式提问:诗人是怎样来抒发情感的?,3、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析效

4、果),答案构成:,1、判断其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对于描写,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描写手法; 对于抒情,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 ( 明方式 ),2、结合诗句加以具体分析。 (阐运用),10,例: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问:这首诗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抒情的?,答:第一、二句叙事,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第三、四句描写临行前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通过描写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第五、六句抒情,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1

5、1,春 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 的?,答:第一句叙事,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第二句描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12,二、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一首诗在整体上采用的抒怀言志方式,即诗人是借助什么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的。,表现手法 :抒情类 描写类 修辞类 其他类,13,题型二:赏析手法类,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提问变体: 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

6、首诗(或某一联)。,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点是诗歌整体的 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 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 方面来解答。,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学生常犯的 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 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 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14,答题范式 1、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 法)2、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3、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叙析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15,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7、情景交融,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3、托物言志托物寓理,4、借古讽今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怀古伤今,5、用典抒情,(一)抒情类,16,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17,二、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方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1、借景抒情(寓情于

8、景,以景结情,缘情写景,情景交融) 诗人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 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 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犹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18,(1)借景抒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

9、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绝句二首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别具韵致。,19,(2)、托物言志(又叫借物抒情)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借以表达作者刚烈、不屈不挠和高风亮节的品格;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

10、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借以表达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和高洁情操的决心。一般是咏物诗。,20,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21,(3)、托物寓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这首诗抒写的是有关读书的意义和情趣。通篇借“方塘”见意,把人的大脑比喻“方塘”,把大脑中的知识比作“天光云影”,以塘清是活水注入,比喻人们要想保持大脑有鲜活的思

11、维,就应当不断地从书中汲取知识。一般是哲理诗。,22,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23,(4)、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24,(5)、用典抒情: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

12、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例: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贾谊、梁鸿,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25,用典抒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a、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

13、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26,b、暗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14、27,c、正用典故,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 这两句,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28,d、反用

15、典故,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 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总之都能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29,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

16、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作者借赞扬历史上的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30,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姜夔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31,(6)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

17、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32,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3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闽

18、中秋思(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后人评价极高。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的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34,答: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无北国秋天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则构成心绪的对比。作者客居福建,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思乡之情却表现的淋漓尽致。(4分),3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

19、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36,答: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借用“齐人有一妻一妾”(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 要向妻妾炫耀);介之推(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两典故对比,在对比中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评分标准:对比手法、用典手法2分,分析 2分),37,描写方法:,(二)描写手法,白描、工笔细描、象征、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节、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诗画结合、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等,描写

20、角度: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描写层次:,高、低、俯、仰的变化,远、近、上、下的变化等。,38,1、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

21、法。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39,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析】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40,2、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春夜喜雨

22、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41,A.描写:1.正面描写多角度,变换角度。 摹形、拟声、绘色(调动视、听、嗅、触等感官)。“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观察角度的变化。远近、上下、俯仰等。“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3、(王维 鸟鸣涧),42,2.侧面烘托(烘云托月)、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陌上桑 )对比: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43,白描。不加修饰渲染,只是简单勾勒。“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虚写、实写,虚实结合。“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细节描写。“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44,温馨提醒,表现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45,归 纳 总 结,1诗歌鉴赏三环节:读懂诗歌审清题意答出规范,2答题三步骤:准确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一手法的运用这一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起到了什么效果。,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