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78698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ppt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疾病概述,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的另一急症。高渗性昏迷多见于老年患者,约2/3病例发病前无糖尿病史或仅有轻度症状。常有明显诱因,如感染、急性肠胃炎、脑血管意外、严重肾脏疾病、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误诊输入葡萄糖或口服大量橘子糖水等诱发或促使病情恶化。,老年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具有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缺乏明显酮症和意识进行性丧失四大特点。,临床症状及体征,前驱期 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进入昏迷前的一段过程,即为前驱期。患者发病较慢,发病前数天常有糖尿病病症加重的临床表现,呈烦渴、多饮、多尿、无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

2、痛等,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引起这些症状的基本原因是由于渗透性利尿失水所致。,典型期 如前驱期得不到及时治疗,则病情继续发展,由于严重的失水引起血浆高渗和血容量减少,病人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脱水和神经系统两组症状。 (1)脱水严重,常伴循环衰竭:体格检查可见体重明显下降,皮肤干燥少汗和弹性下降,眼球凹陷,舌体干并可有纵行裂纹。病情严重者可有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如脉搏细而快,脉压缩小,卧位时颈静脉充盈不全,立位时出现低血压,甚至四肢厥冷,发绀呈休克状态,有的由于严重脱水而少尿、无尿。,(2)神志及局灶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及精神症状,半数患者有意识障碍,约1/3 患者处于昏迷状态。除

3、意识障碍外,患者常有各种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从意识淡漠、昏睡直至昏迷,除感觉神经受抑制而神志淡漠、迟钝甚至木僵外,运动神经较多受累,常见者有脑卒中、不同程度的偏瘫,全身性和局灶性运动神经发作性表现,包括失语、偏瘫、眼球震颤和斜视,以及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反射常亢进或消失,前庭功能障碍。 有时有幻觉、胡言乱语、躁动不安等。 有时体温可上升达到40以上,可能为中枢性高热,亦可因各种感染所致,常误诊为脑炎或脑膜炎。 由于极度高血糖和高血浆渗透压,血液浓缩,黏稠度增高,易并发动静脉血栓形成,尤以脑血栓为严重,导致较高的病死率,诊断,实验室检查1. 血糖极度升高,通常大于33.3mmol/L 2.

4、电解质紊乱, 血清钠常增高至150mmol/L,但也有轻度升高或正常者。血清钾可升高,正常或降低,取决于患者脱水及肾脏的功能损害程度,以及血容量较少所致的继发性醛固酮分泌状况。,3.血浆渗透压350mmol/L 或有效渗透压320mmol/L (有效渗透压不包括尿素氮部分)。 按公式计算: 血浆渗透压2(钠钾) 血糖尿素氮 正常范围:280300mmol/L。,4血尿素氮常中度升高,可达 28.5632.13mmol/L。血肌酐亦高,可达 442530.4mol/L。 5. 白细胞在无感染情况下也可明显升高,红细胞比容增大,血红蛋白量可升高。6.尿常规 病情较重者可出现蛋白尿、红细胞管型尿,尿

5、糖强阳性,尿酮体阴性或弱阳性。,7.血二氧化碳结合力 血pH 值大多正常或稍下降。当合并酮症酸中毒或肾功能不全时,血pH 值降低。 8.血酮体 大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伴酮症酸中毒则较高。 9.其他 血浆生长激素,皮质醇测定轻度升高,血浆C 肽测定含量可降低,但均不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明显。,治疗原则,1.补足血容量,纠正休克和高渗状态。2.补充胰岛素。3.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4.消除诱因,积极治疗并发症。,用药原则,确诊后应积极抢救,通过补液、扩容、纠正高渗状态为处理的关键,补液视失水程度而定,速度宜先快后慢。但对老年及有心、肾功能不全者,可根据中心静脉压补给,不宜过多、过快,以免发生肺、脑

6、水肿。液体性质必须根据血糖、血浆渗透压、血钠浓度而定。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积极治疗诱因及伴随病症,亦为争取康复的重点,必须引起重视。,常规治疗,(1)补液:迅速补液,扩充血容量,纠正血浆高渗状态,是治疗本症的关键。 补液的种类和浓度,多主张治疗开始即输等渗液,好处是:大量输入等渗液不会引起溶血反应;有利于恢复血容量和防止因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而继发脑水肿;等渗液对于处于高渗状态的病人来说为相对低渗。具体用法可按以下的三种情况掌握:,A.有低血容量休克者:应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以较快地提高血容量,升高血压,改善肾血流,恢复肾脏功能,在血容量恢复、血压回升至正常且稳定,而血浆渗透压仍高时,改用0.45

7、%氯化钠液。 B.血压正常而血钠150mmol/L 者:开始即用低渗液。当血浆渗透压降至350mmol/L 以下,血钠在140150mmol/L 以下时,应改输等渗氯化钠液,若血糖降至13.8916.67mmol/L时,改输5%葡萄糖液或葡萄糖盐水。 C.休克患者或收缩压持续80mmHg者,开始除补等渗液外,应间断输血浆或全血。,补液量的估计,按照脱水的程度,分为轻、中、重,分别补充体重2%-4%,4%-6%,6% 补液速度按先快后慢的原则:第1 小时可补充11.5L,前4h 补充1.53L,以后渐减慢速度,一般第1 天可补充估计失水量的一半左右。若补液46h 后仍无尿者,可给予呋塞米(速尿)

8、40mg,应注意病人的心功能,对老年人有心脏病者必须作中心静脉压监护。 补液途径:使用静脉输注与使用胃管灌注两条途径。,(2)小剂量应用胰岛素:本症患者多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较强,故在治疗过程中所需胰岛素总量也较小,多主张用小剂量胰岛素疗法。这种方法疗效肯定,血糖下降速度稳定,副作用也比较小,使用原则既以5 6U/h 胰岛素静脉滴注, 与补液同时进行。当血糖降13.9mmol/L时应改用5%葡萄糖液或葡萄糖盐水,按每24g 葡萄糖给1U 胰岛素的比例,在输液瓶内加入胰岛素输注,病情稳定后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多数病人病情好转后可不用胰岛素。,(3)补钾:本病人体内钾总量减少

9、,且用胰岛素治疗后血钾即迅速下降,故应及时补钾。如病人无肾功能衰竭、尿少及高血钾(5.5mmol/L),治疗开始即应补钾。用量根据尿量、血钾值、心电图等灵活掌握,每天38g 不等。病人清醒后,钾盐可部分或全部以口服补充。不主张常规补磷。人体对磷酸盐的需要量很小,1L 生理盐水加入12ml 磷酸钾,6h 内输完为合适剂量。过量补磷可引起血钙降低和手足搐搦。,(4)纠正酸中毒:部分病人同时存在酸中毒,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合并有严重酸中毒者,每次给予5%碳酸氢钠不超过150ml,用注射用水稀释成等渗液1.4%静脉滴注,疗程13 天,控制在600ml 以内。,(5)治疗诱因及并发症: A.控制感染:感染

10、是最常见的诱因,也是引起病人后期死亡的主要因素。必须一开始就给予大剂量有效抗生素治疗,一般需要2 种以上新型广谱抗生素。这是降低病死率和治疗成功的关键。 B.维持重要脏器功能:合并心力衰竭者应控制输液量和速度,避免引起低血钾和高血钾,应随访血钾和心电图。应保持血浆和血糖下降速度,以免引起脑水肿。应加强呼吸循环监测,仔细调整代谢紊乱。对症处理,加强支持疗法,以维持重要脏器功能。有高凝状态者给予小剂量肝素治疗,以防血栓形成。,老年糖尿病人并发高渗性昏迷者病死率为50.0%69.2% 降低高渗性昏迷病死率的主要因素有: 1.减少误诊率 在临床工作中,遇意识障碍或休克的老人,即使无糖尿病病史,也应警惕

11、高渗性昏迷的可能性。必须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以免延误诊断和救治。 2.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据统计,分析高渗性昏迷死亡病人,发生在高渗状态未纠正前和被纠正后的各占一半。说明高渗状态不是惟一的致死原因。实际死亡中感染属首位。 3.低渗溶液的合理应用 必要时应用0.6%低渗盐水。 4.小剂量胰岛素应用 可避免低血糖和脑水肿。 5.积极处理合并的各器官功能衰竭。,病历摘要:患者,女性,53岁,因“恶心,呕吐5天,昏迷4天”入院,于5天前出现腹泻与发热,继而出现恶心和频繁呕吐与呼吸困难,到当地诊所病情无好转,以后出现昏迷表现后送至上级医院就诊。给予胰岛素等治疗神志恢复数小时再度出现深昏迷,因怀疑脑血

12、管病变给予相应治疗,无好转而来我院治疗。,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合并酮症酸中毒病例一例,入院查体:T 38.5。C,P114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呈深昏迷状态,呼吸深大,压眶发射消失,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舌质干燥,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双下肢浮肿,双侧巴氏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血WBC11.8x109,Hb135g/L,尿糖500mg/dl,尿酮体80 mg/dl,大便呈褐色稀便,潜血(+),血钾3.12mmol/L,血糖35.83 mmol/L,尿素氮8.57 mmol/L,肌酐161.4 mmol/L,血气分析,PH7.210,

13、HCO3-4 mmol/L,BE-24 mmol/L,诊断,1 糖尿病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3.肺部感染 给予补液,降糖等处理,3日后患者神志清晰,出院。,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合并酮症酸中毒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必须要注意高渗综合征可同时合并酮症酸中毒和乳酸性酸中毒,后两者可为高渗综合征的原因,也可为其结果。据文献报道,非酮症高渗综合征伴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为15%-20%,由于出现类似脑血管意外的神经系统异常,如抽搐,偏瘫及阳性病理反射等,容易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尤其是既往无糖尿病病史,年龄较大及有高血压病者更易被误诊,若使用脱水治疗,可加速病人死亡,需要注意鉴别。,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