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安全知识培训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78873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温作业安全知识培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温作业安全知识培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温作业安全知识培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温作业安全知识培训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温作业安全知识培训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温作业安全知识培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温作业安全知识培训ppt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温作业安全知识,EHS管理员 张举贤,培训内容1、前言2、高温作业概念3、高温作业主要隐患4、高温作业安全注意事项5、中暑急救,前言,今年或许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年!,前言,国外:北半球融雪期有提早迹象通常6、7月才开始的融雪期也有提早迹象。美国最北部城市巴洛的积雪,上月13日已开始融化,较2002年提早10日,是当地最早开始的融雪期。“怪兽热浪”侵袭美国加州地区 气温逼近50高温或致部分航班取消热浪+干燥 美国西部多处山火持续,前言,中国:江南华南等地暑气渐盛,前言,前言,体感温度将直奔40以上,甚至超过45。,前言,持续降雨+高温天气=“水深火热”,前言,我们改变不了天气,但是可以采

2、取有效措施加强安全防护。高温+降雨+安全生产有难度,但是必须要战胜!,高温作业概念,一、什么叫高温作业? 专业定义:工作场所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通俗概念: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杭州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32.4 杭州地区高温作业温度:环境气温34.4,一、高温作业概念,类型:高温天气作业、工作场所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工作场所高温作业

3、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一、高温作业概念,高温作业时,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这些变化在一定限度范围内是适应性反应,但如超过范围,则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病变。1、高温对身体机能产生影响,容易产生中暑性疾病;2、身体机能下降,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一、高温作业概念,高温作业主要隐患,一、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1、体温的调节:高温作业的气象条件、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及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对体温调节都有影响。 2、水盐代谢:高温作业时,排汗显著增加,可导致机体损失水分、氧化钠、钾、钙、镁、维生素等,如不及时补充,可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循环衰

4、竭,热痉挛等。 3、循环系统:高温作业时,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血压发生变化。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4、消化系统: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5、神经内分泌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6、泌尿系统:由于大量水分经汗腺排出,如不及时补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蛋白尿、血尿、尿结石等。,二、高温作业主要隐患,二、中暑性疾病 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1、热射病:由于体内产热和受热超过散热,引起体内蓄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典

5、型症状为: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热而无汗,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等。 2、热痉挛:是由于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所致。 临床表现特征为:明显的肌痉挛使有收缩痛,痉挛呈对称性,轻者不影响工作,重者痉挛甚剧,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3、热衰竭:是热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颅内供血不足而导致发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先有头昏、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出汗,继而昏厥,血压短暂下降,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体温多不高。,二、高温作业主要隐患,中暑的分类 : 按照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可诊断为:、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场所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

6、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升高。如能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轻症中暑。除先兆中暑症状外,尚有下列症状:体温在38以上,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现象;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脱离高温环境,轻症中暑可在4-5小时内恢复。、重症中暑。表现为除上述症状外,出现突然昏倒或痊孪,或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 以上。可分为三型: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二、高温作业主要隐患,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注意力和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的

7、降低,从而导致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二、高温作业主要隐患,高温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一)改善工作条件,配备防护设施、设备。 主要是合理设计工艺过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 1、采取隔热措施: (1)水隔热:常用的方法有水箱或循环水炉门,瀑布水幕等; (2)使用隔热材料:常用的材料有石棉、炉渣、草灰、泡沫砖等。2、通风降温措施: (1)采用自然通风:如天窗、开敞式厂房,还可以在屋顶上装风帽。 (2)机械式通风:如风扇、岗位送风。 (3)安装空调设备。,三、高温作业安全注意事项,通风降温改造,三、高温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二)加强个体防护高温作业人员应穿耐热、导热系数小、透气功能好

8、的浅色衣服,宽大,活动方便,但要注意根据安全防护需要,穿戴手套、鞋套、护腿、眼镜、面罩、工作帽等。不得穿拖鞋、露脚趾凉鞋,以免造成砸伤、压伤、撞伤等,尤其是维修人员、挡机工、领料工、拉包工;病愈未久的员工尽量避免进行高温工作;避免在高温的环境下单独工作,如有则需定时巡查。(挑瓶工),三、高温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三)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和监控措施加强宣传教育,使职工自觉遵守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要求;注意高温预警,定期监控作业场所的气温;车间主任注意监测体检监控,对高温作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检测量;每天两次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如叠包岗位轮休,避免在高温天气或者高温时段进行室外作业合理安排休息地点;轮休员工建议

9、离开岗位到清凉地点进行休息发放高温津贴;,三、高温作业安全注意事项,(四)设立紧急的应变措施与高温作业员工保持联络;留意气象预报发出的高温预警;经常留意员工的健康状况,若发觉员工有身体状况欠佳的征状,应立即调离高温环境;在高温作业场所设置各种有关的急救设施,车间管理人员经常或派人巡察。(药品+医务室+各岗位巡查),三、高温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五)保健措施配备防暑降温药品,消耗后及时补充;人丹、十滴水、风油精和藿香正气水等为高温作业人员提供清凉饮料;高温天气每天发放保证饮水供应,食堂提供防暑菜汤、绿豆汤等;天气炎热时,劳动者应注意保障休息睡眠、合理搭配营养、及时诊治疾病,尽量避免长时间被阳光曝晒

10、。医疗预防:对高温作业人员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检或调查,凡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溃疡病、肺气肿、肝病、肾病等疾病的人员不宜从事高温作业。,三、高温作业安全注意事项,(六)注意饮食水:多补水、食盐和水溶性 维生素。通风降温系统 一般来说,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天至少应补充水分5000cc左右,补充食盐1525克以上(食物中含的盐在内)。补充的方法可以经常喝点盐开水,每500克水中加食盐1克左右为宜。还可以喝盐茶水、咸绿豆汤、咸菜汤和含盐汽水等等。这样既可消暑解渴,又能及时补充必须的食盐。饮水原则是多次少量,每次饮一两茶杯为好,不要喝得过多过快,这样可减少汗液排出,有利于增加饮食。,三、高温作

11、业安全注意事项,(六)注意饮食饮食:饮茶:夏天出汗多,造成钾离子丢失,体内钾常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耐热能力下降,甚至中暑。夏日常饮茶,可补充人体钾元素,提高耐热能力,有效地预防中暑的发生。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 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三、高温作业安全注意事项,(六)注意饮食,三、高温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七)注意生活习惯作息:保持充足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夏天应处事冷静,不宜激动,使

12、神经处于安静状态。忌受热后“快速冷却”。不宜冲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7,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不可贪凉,空调冷风出口处不要直接对着人。以防引起四肢肌肉酸痛、疲乏无力、腰痛、感冒等症状。,三、高温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中暑急救,中暑原因1.环境因素在高温环境作业,如果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2.个人体

13、质因素在公共场所,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中暑衰竭主要因周围空气循环不足,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精神过度紧张、人员过于密集、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四、中暑急救,中暑的危险体温超过40的严重中暑病死率为41.7%,若超过42,病死率为81.3%。,四、中暑急救,如何预防高温中暑,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2、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擦身,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3、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水或者运动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4、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5、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四、中暑急救,谢谢!欢迎大家向员工转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