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与洛阳桥蔡襄传奇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79365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0.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蔡襄与洛阳桥蔡襄传奇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蔡襄与洛阳桥蔡襄传奇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蔡襄与洛阳桥蔡襄传奇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蔡襄与洛阳桥蔡襄传奇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蔡襄与洛阳桥蔡襄传奇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蔡襄与洛阳桥蔡襄传奇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襄与洛阳桥蔡襄传奇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蔡襄与洛阳桥传奇泉州郡府清源县太平市(镇)枫亭文化研究会太平桥南(连江里、慈孝里文化)洛阳桥传奇编,蔡襄简历,蔡襄(公元10121067),字君谟,汉族,出生于北宋泉州郡仙游县慈孝里闽南语系村落(今枫亭镇青泽亭),母亲卢氏为惠安县德音里(今泉港峰尾镇)人。公元1030年(北宋天圣八年)中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与其舅卢锡共同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渊博,书艺高

2、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另外,君谟还对园林艺术有所研究,著有茶录、荔枝谱等,培育福建(建州府)小龙团茶进献宫廷!,泉州简介,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和发祥地。泉州地处祖国东南沿海,北承省会福州,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泉州是福建省的经济中心,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早在

3、唐宋时期,泉州就被誉为东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国的商人、学者、传教士纷至踏来,因此给泉州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历史宗教遗迹和古典建筑。在泉州就并存着七种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婆罗门教、摩尼教等,这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这些都证明了当时泉州港经济的发达,社会的繁荣。不过,洛阳桥的建成,对泉州港的兴旺发展却是功不可没!,泉州郡府辖域,泉州郡府辖域:今泉州市、莆仙市、厦门市全部南安县、仙游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莆田县(今分成荔城、涵江、秀屿、城厢四区)、晋江县(今分为鲤城、丰泽、洛江、石狮市、晋江市等五区县)、同安县(今分为思明、集美、湖

4、里、同安、翔安、海沧六区+金门岛,即今厦门市全境+金门县)、惠安县(含今泉港、台商投资区)龙溪县(今龙海市,唐末划入漳州郡)大田县(南唐时,划入建州郡,今属三明地区),泉州历史沿革,武德五年(622年),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并分南安地复置莆田县,属丰州。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699年,划莆田县西部、南安县部分设清源县(今仙游县),此时南安县部分包括今仙游枫亭、园庄、龙华、赖店等镇乡大部(百度上未说明)开元间(713741年),泉州辖南安、莆田、龙溪(今龙海)、清源、晋江五县,37054户,约2495万人。天宝元年(742年),唐廷下诏改州为郡,泉州易名清源郡(乾元

5、元年,758年,清源郡复为泉州),属岭南道,领南安、莆田、仙游(因郡、县同名,清源县改名为仙游县)、晋江四县,时为中州。贞元十九年(803年)、长庆二年(822年)、咸通五年(864年),先后析南安县地立大同场(今同安县)、桃林场(今永春县)、小溪场(今安溪县),贞元间(785804年),析永泰县之归义乡置归德场(今德化)。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兄篡位称帝,国号大闽,泉州归之。升归德场为德化县,升桃林场为桃源县(今永春),大同场升为同安县(今厦门),属泉州。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桃源县改称永春县。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升大同场为同安县,至此,泉州计领南安、莆田、仙

6、游、晋江、桃源(永春)、同安(厦门)共六县。,泉州历史沿革,开运二年(945年)正月,大殷改国号闽,泉州隶之;八月,闽主降南唐;九月,泉州归属南唐。南唐封留从效(永春人)为晋江王。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下辖今泉州、莆仙、厦门三市),兼领南州(即漳州)。同年,德化划归清源军,增领原属尤溪的常平、进城二乡。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升小溪场为清溪县(今安溪)。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郡王陈洪进(仙游枫亭人)赴开封入觐,上纳地表,将泉、漳二州及所辖14县计有151978户正式纳入宋朝版图。宋太宗赵光义接表非常高兴,当即赐给白金、绢帛,赠给食邑,升陈洪进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

7、事,留京师奉朝请。并任用陈洪进子陈文显为通州团练使,陈文颢为房州刺史,陈文顗为滁州刺史,陈文顼为登州刺史。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划莆田县百丈镇(今莆田大洋、新县、庄边、白沙乡)和仙游县游洋镇(今仙游游洋、石苍、钟山、象溪乡)及福州郡之永福县(今永泰县)、福清县边境的一些边地,另置兴化县,县治设在古邑(今仙游游洋)。同年,建太平军,后又改为兴化军,直属两浙西南路,辖莆田、仙游和兴化三县,军治亦设于兴化县治所在地。由于当时三县民力尚不足于维持兴化军治,故在北宋一朝,仙游、莆田、兴化三县仍由泉州郡管辖直到南宋!(这为后来的蔡襄“本府为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依据),泉州历史沿革,太平兴国五年(980

8、年),划德化县九座山区(今仙游县凤山、西苑乡)归仙游县辖,长泰县析归漳州。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晋江县东北部16里置惠安县。至此,泉州郡领十县:南安、莆田、仙游、晋江、同安、德化、永春、清溪、兴化、惠安。其中所属莆田、仙游、兴化三县为兴化军管辖,其余七县仍由平海军管辖。至元十五年(1278年),福建全境入元版图,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升泉州为泉州路总管府,领南安、晋江、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惠安七县及南、北二录事司(以领在城之民);翌年,南北二录事司合而为一。泉州属福建行省,省治设福州(不久又移到泉州)。大德二年(1298年),改泉州路总管府为泉宁府,辖区为今泉州、莆田、

9、厦门三市。至正十八年(1358年),设立泉州分省。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福建全省八路先后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改泉州路为泉州府,隶福建行中书省;罢录事司。泉州府仍领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因莆田县人花钱贿赂,仙游、莆田、兴化三县正式脱离泉州自立为兴化府,直到南明灭亡!(见黄宗曦重刊兴化府志)清承明制,全国分为十五省,实行省、府(州、厅)、县三级制。泉州府为闽八府之一。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永春升为直隶州,德化归其所辖。泉州府辖晋江、惠安、南安、安溪、同安五县。清设兴泉永道,辖泉州府、兴化府之莆田县、仙游县、永春直隶州和厦门。

10、,泉州历史沿革,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府,复县设道。泉州初归厦门道,后属南路道。民国3年(1914年),废除清制,置兴泉永道(治所在晋江县鲤城),原清朝兴泉永道之泉州府、永春直隶州、兴化府所辖各县隶之。思明府改名厦门道,厦门成立思明县,金门隶属思明县,派分治员驻金门。 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泉州划为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晋江、南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惠安、金门共八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闽变后成立兴泉省,仍辖八县。设省政府于泉州,不久即废,后改为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但辖县不变,直至解放。泉州于1949年9月1日解放(尚有金门县待统一),并于9

11、月9日设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辖县依旧,辖晋江、惠安、莆田、仙游、同安、安溪、永春、金门(待统一),政区依旧。同年12月,德化县归之。1950 年3月改称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德化归永安专区;9月改为晋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政区依旧;10月德化复归所辖。1951年1月划晋江县城关和近郊设泉州市。1955年3月改为晋江专区专员公署。1956年5月撤销闽侯、永安专区,划福清、平潭、永泰和大田县到晋江专区。1958年析同安县归厦门市。1959年8月析福清、平潭、永春归福州所管。1963年4月析大田县归三明专区。1968年9月撤销晋江专区专员公署,成立福建省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6月析莆

12、田、仙游归莆田专区,同时划同安县归晋江专区。1971年6月改称晋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73年6月析同安县归厦门市,1983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莆田地区,将莆田、仙游2县划回归晋江地区,9月划莆田、仙游从晋江地区出成立莆田市。1985年5月撤销晋江地区,原泉州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辖县体制,辖鲤城区、惠安、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及金门县(待统一)。1987年12月,析晋江县石狮、永宁、蚶江三镇和祥芝乡为石狮市(县级市)。,洛阳桥简介,小链接 当年主持修建洛阳桥者为泉州郡守(太守)蔡襄。蔡襄相传为天上文曲星下凡,他自幼聪明博学,十八岁高中状元,遂本朝为官,但他从小受其母教诲,为官后要为

13、郡人修桥,为民解难。所以他在朝庭不久便申请回本府为官,为泉郡守(知府)。,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泉州府东北郊的晋江县与惠安县分界的洛阳江上。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洛阳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也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洛阳桥的构造特点,洛阳桥的建造,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由于当时洛阳江潮狂水急,“水阔五里”、“深不可址”,桥基层被摧毁。造桥工匠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新型桥基一筏形基础,就是沿着桥的中轴线抛置人量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船形墩。同时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妙法,把一条条重达数

14、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上。他们又在桥下养殖大量牡蛎,把桥基石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这就是造桥史上最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笫一个把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洛阳桥的建成,不仅使洛阳江天堑变成通途,对泉州海外交通事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洛阳桥石狮桥身及其附属建筑物,有许多艺术石碉,造型美观,-有昂首挺拔的石狮,有口含石球的球狮子。,洛阳江“水阔五里,波涛滚滚”。人们往返只能靠渡船过渡,每逢大风海潮,常常连人带船翻入江中,所以主人为了祈求万无一失地平安过渡,就把这个渡口称为“万安渡”,桥也因此称之为“万安桥”。据泉州府志记载,旧万安渡是北宋庆历初郡人李宠甃石作浮桥,后由郡守

15、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桥。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四月至嘉祐四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053年至1059年,花了六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耗资一万四千多两银钱才建成。洛阳桥原长1200米,宽5米,桥墩四十六座,两侧有500个石雕扶拦28尊石狮,兼有7亭9塔点缀其间,武士造像分立两端,桥的南北两侧种植松树七百棵。我们身后的这棵松树就是当年遗留下来的,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洛阳桥的神话,洛阳桥传奇起于蔡母过洛阳江时龟蛇作怪而许愿造桥,终于蔡襄本府为官建成洛阳桥!,相传一千多年前,洛阳江口还是一个荒村古渡,名叫“万安渡”。这里水深浪急,过往的船只每遇狂风则樯倾楫摧。传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前是一屠户,受观音大士点

16、化,拔剑剖腹,将肠肚抛落在洛阳江中。后来,这些肠肚变成了龟精蛇怪,不时兴风作浪,危害过往船只。 一日,一只渡船过江,龟蛇作怪,大风狂吼,浊浪翻滚,眼看渡船被弄得要翻过去。这时,天上传来了喊声:“蔡学士在船上,不得无礼龟蛇两怪听了,吓得钻入江底。只一会儿,江面又风平浪静。船上的客人很惊奇,相问谁是“蔡大人”,全船没有一个姓蔡的,只有一个回乡的怀孕妇女,丈夫姓蔡。那孕妇心里清楚,就对天暗暗许愿:“我这胎若能生下男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叫他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便利过往客人。”,洛阳桥传奇龟蛇作怪,那孕妇果然生个男孩,取名蔡襄,字君谟,号端。蔡襄从小聪明伶俐,到了蔡襄长大懂事时,蔡母便对他讲起当年过江

17、遇险绝处逢生的经过,殷切叮咛儿子要实现她许下的造桥夙愿。蔡襄默默地把母亲的嘱咐记在心里,从此更加发奋苦读,立志要成为一个能替黎民兴办事业的人才。二十岁那年中了进土,后来授封端明殿大学士,很受皇帝的器重。他在京城时,挂念着建造洛阳桥之事。但当时朝廷有规定:不准文武官员回原籍做官。 有一天,蔡襄要陪皇帝游玩御花园,事前,他暗中叫一个太监,预先在路边的芭蕉叶上,用毛笔蘸蜂蜜写了八个大字,蚂蚁嗅着香甜味,都围来叮蜜,排成了字阵。皇帝经过这里便顺口念了芭蕉叶上的字:“蔡端蔡端,本府作官。”蔡襄赶紧跪下谢恩。皇带笑着说:“朕只是念叶子上的字,并非当真!蔡襄一直跪着不起来,说:“君无戏言,岂可失信于臣?”接

18、着,又将母亲许愿造桥的事情对皇帝讲了一遍。皇帝也很感动,就派他到泉州郡做太守了。后来,蔡襄就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洛阳桥。,洛阳桥传奇芭蕉叶上涂蜂蜜,洛阳桥传奇蔡襄造桥求龙王,蔡襄昼夜兼程赶到泉州赴任,立即召集属僚乡贤商仪倡建洛阳桥,并亲自到江边察勘,下令招募造桥工匠,筹集建桥资金。洛阳江两岸百姓闻讯奔走相告,欢呼雀跃,一时工匠四处奔来,各呈技艺。开工那天,江岸人山人海,十分热闹。可是,日于洛阳江“水阔五里,深不可址”,一船船石料抛下江中,要时被汹涌的狂涛卷得无影无踪;龟精蛇怪拼命翻江倒海,撞沉了好几艘木船。 九百多年前的科技状况,要建一座跨江桥梁,海神也惧怕三分。蔡襄面对放

19、肆翻滚的大江,无法下椿,心如刀绞,一急之下头发白了一半。他拳拳爱心感动了兴风作浪的龙王。传说有一天,吕洞宾托梦对蔡襄说:“此事无需过虑,我给东海龙王写封信,让他停潮一天,就可以把桥基砌起来了。”蔡襄听后大喜,从梦中醒来,只见桌上果然放着一封信,上书“面呈东海龙王”。于是他在堂上问道:“谁人下得海?”差役夏德海连忙叩见说:“小人便是夏德海,不知大人有何吩咐?”蔡襄一听大喜,便道:“你既下得海?那就把这封信面呈东海龙王吧!”原来这夏德海是他的名字,并不谙水性,下不了海,但上命难违,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夏德海领命回到家中,把下海投书之事告诉了母亲、妻子,其妻不禁失声痛哭,但也无可奈何,只得给夏德海置酒

20、饯行。,洛阳桥传奇蔡襄造桥求龙王,夏德海喝得酩酊大醉,昏昏沉沉来到海边,瘫倒在海滩上,想让潮水卷走了事,被巡夜的虾兵蟹将发现,将其捉入龙宫,把信交给龙王。东海龙王与吕洞宾交情颇深,便让夏德海带回一信。黎明时分,夏德海从昏睡中醒来,看见黄色的公文袋变成了红色公文袋,信上写:“面呈蔡襄收”,急忙将信交给蔡襄。蔡襄将信打开,只见信中只有一个“醋”字。他冥思苦想,琢磨了好一会儿恍然大悟,立刻下令二十一日酉时开始抢修桥基。原来“醋”字可拆为廿一日、酉。当月甘一日酉时动工,果然此时海潮退落,三天三夜不涨潮,水底裸露,桥工们昼夜施工,桥基得以牢固下奠,终于顺利砌成。,洛阳桥传奇八仙除妖,眼看凌波长桥即将峻工

21、,潜伏在江底的龟精、蛇怪岂肯甘休?它们纠集洛阳江上游的九十九条蛟龙,掀起狂风恶浪,张牙舞爪,直向石桥扑来,搅得天昏地暗。就在这时,只见半空中雷鸣电闪,奇光闪烁,奉南海南音之命前来除妖的八仙各显神通,与龟精蛇怪展开一场搏斗。吕洞滨挥动太乙神剑,一下把蛇怪劈成两段。张果老骑着神驴,把作恶多端的龟精踩成一团烂泥。韩湘子、曹国舅、汉钟离、蓝采和、何仙姑等众仙也出阵助战,把蛟龙团团围困在江中。铁拐李大喊一声: “众仙闪开,待我收拾孽龙!”只见他打开火葫芦,葫芦中立即喷出一股浓烟烈火,把那九十九条蛟龙活活烧死。 这时,天上出现彩虹,江上波平如镜,岸上弦歌声声。洛阳江两岸人民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

22、庆历经七年终于建成的跨海长桥巍然屹立在万顷碧波上,在我国的桥梁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洛阳桥传奇观音下凡筹款建桥,这巨大的工程,朝廷拨款力不应支,蔡襄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身体力行,忍受家庭变故(丧子亡妻)的痛楚,在其母的支持下,把他家仅有埭田二百“捐一百六十石助役”。该桥共投资一千四百钱,却不用国库分文,都是靠集资募捐而来的。传说天庭这边发现蔡襄的壮举,就让观音菩萨下界助一臂之力。观音受旨下凡,先在岸上张贴告示:“某日有一才貌双全少女别具一格要在洛阳江上荡舟择婿,叟少不分,贵贱无欺,只要能够用钱掷中她身上,就嫁与谁。”蔡襄不识玄机,可从中得到启示,若能找一女子荡舟索银资助建桥,不正是一

23、件好事。但是当时社会妇女从不涉足社会。能让谁去抛头露面出这洋相?无奈之下他只能“大义灭亲”,舍妻冒险。他把妻子认真化妆一番倒也美若天仙。购选一艘特大船只进行精心包装,船四周放上磁铁,充夫人的挡兵之箭。当蔡夫人潇洒地出现在江上时,人们认为是告示上的女子择婿,一时洛阳沸腾,上至官家子弟,下至平民百姓,两岸人山人海,争先恐后,把一串串银钱往她身上掷去,皆被强磁铁吸住。蔡襄神机妙算,早已森严壁垒,保护大贤大德的蔡夫人安然无恙。,观音菩萨在云端看得真切,赞叹人间竟有这般奇女子。她怕蔡夫人万一有个闪失,马上脱下绣花鞋化作一艘大船,乘舟而至,人们神魂颠倒,转向新目标倾囊投掷。观音满载银钱驶向蔡夫人与她结为金

24、兰之好,并把一艘银钱作为见面礼帮助建桥,而后消失在茫茫的云雾之中。蔡襄夫妇仰望天际,感慨万千,真是失道寡助,得道神助。得此银钱,蔡襄力排艰难险阻,建成了洛阳桥。 蔡襄集思广益,与大桥建设者们一起科学地解决桥梁建筑及固基问题。他们先在江底沿着桥梁中线抛置了大量的大石块,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墩的基址。然后用一排横、一排直的条石筑桥墩,这种石基的开创,是桥梁建筑史上的重大突破,近代称之为“筏型基础”。他并种海蛎以固桥基,于桥上下两侧滩涂上,植石以附蛎,以减缓江流速度,使不致动摇桥墩两侧基础。被认为是世界上生物学运用于建筑上的先例。桥成之后,蔡襄拟订了千古传诵的万安桥记并刻石立碑,它真实地

25、记载了建桥情况和桥的规模。,由于当时资金有限,桥的高度不够,每逢洪水,桥面经常被淹没。所以后来又传说泉州郡人大富商李五,为此桥出资增高三尺。李五为泉州大富商,由于他生活的奢侈和挥霍,被小人诬告,无故被抓往京城问罪。当他的囚车过洛阳桥时,水已淹没路面,他很艰难地过了桥,因此他对天发誓,要是他能平安无事回乡,一定出资将洛阳桥增高三尺。果然,三年后他顺利回家,因此就出资将桥增高了三尺。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洛阳桥已经是经过历代修葺的,最后一次修葺是1938年,蔡挺楷带领十九路军路过泉州时修建的。,泉州人民为了纪念蔡襄倡建洛阳桥的卓越历史功绩,特地在洛阳桥南畔建造了一座蔡襄祠,并为他塑像立碑,表彰他的功业

26、。如今洛阳桥已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文物胜迹之一,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来游赏。而蔡襄造洛阳桥的民间传说,更使这座古代名桥具有神奇迷人的风姿!,洛阳桥旁蔡襄祠,蔡襄祠,蔡襄祠始建于宋代,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代修建,祠堂大厅中间是蔡襄的塑像,中亭有“万安桥记”碑刻,此碑世称为“三绝”碑。文章精练,用一百五十三个字记载造桥的时间、年代、桥的长宽、花费的银两,参与的人物等,书法遒美,刻工精致。此碑为洛阳桥增辉不少。这碑文由蔡襄自撰自书。蔡襄字君漠,仙游人,曾两次任泉州知府。是我国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除了著名的万安桥记外,还有藏于河南安阳魏公祠的昼锦堂记;福州

27、鼓山的忘旧石等碑刻。除此之外,他还有大量的纸本书法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他对前人优秀书法精华的吸收。有古书评书认为“追配前人者,独蔡君漠书。”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由于他大量接受前人的优点,融会贯通,因此蔡襄的书法充满了艺术魁力。,洛阳桥历代修复,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大修有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飓风、桥坏。邵守赵思诚修复;明宣德间(公允14261435年)桥址下沉,潮至,桥梁俱没。知府冯桢命郡人李俊育(即李五)增正淳,增高三尺;万历三十二年(公元 1597年),地大震,桥梁倒塌,基址低陷,知府姜志礼修复;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秋,桥崩,知县工之琦修复;民国二十年(公元1932年)蔡廷锴军长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桥面增高2米。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严重破坏;1993年3月1996年10月,国家拨出600多万元专款,实施洛阳桥保护修复工程。现桥长742.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l座石亭、7座石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