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7954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6.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类的“第一历史活动” 经济活动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是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基础,1,必修二 经济史,主要方面: 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反映生产力发展 二、随生产力发展,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不断变化 三、与不同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具体内容:,2,必修二 经济史,知识层面: 总体特征、经济发展原因、表现、影响 主要原理:,3,经济与政治的关系,4,经济与政治的关系,5,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6,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农耕文明,采集文明,7,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白虎通,1、起源,

2、8,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半坡遗址(陕西),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碳化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炭化了的粟和菜籽(半坡遗址出土),思考:“P4历史纵横” 体现出中国早期农业(起源)的哪些特点?,9,2、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耜耕”“石器锄耕”,铁犁牛耕,青铜农具,促进耕作方式发展的根本原因,从简单模仿到人为放火烧荒后播种;由于地力下降不得不经常迁徙。,耒耜发明,但缺乏施肥、灌溉,仍需迁徙;商周时期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已懂得灌溉、除草、沤肥、治虫等技术,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开始走向定居。,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推广;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末,商周时期,春秋时期,10,“耜耕”“石器锄耕”,铁犁牛耕,青铜农具,商周时期,春秋时期,3、生产模式演变,2、耕作方式演变,千耦其耘集体劳作,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刀耕火种”,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末,诗周颂“亦服尔耕,十千维耦”。,11,粮食种植,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思考:你认为该从那几个方面去提高土地的生产力?,精耕细作,12,何谓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等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13,

4、精耕细作,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灌溉工程,耕作制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目 的,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时间精力,14,铁犁牛耕,垄作法,都江堰,耦犁、犁壁,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代田法,漕渠、白渠、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曲辕犁,犁评,一年两熟、一年三熟,耧车,一年一熟,(完善),(农用动力革命,汉代逐渐普及),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阅读课本第二目,完成下列表格,15,骨耜,青铜镰,铁农具,耦犁,曲辕犁,耙,耱,筒车,翻车,问题:依据下图,归纳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趋势(提示:可以材质、耕作技术、牵引动力等方面概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认识?,趋势:1)材质:石器青铜器铁农具。

5、2)耕作技术:刀耕火种铁犁牛耕。3)农业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 4)劳作方式:集体劳作-小农经济 认识:1)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 2)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16,生产工具,耕作方式,生产技术,作物种类,生活方式,劳作方式,木石铜制,铁质,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粗放,精耕细作,丰富,迁徙,定居,集体劳动,个体劳动,商周,商周,春秋战国,春秋战国,17,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8,千耦其耘集体劳作,个体农耕小农经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从“千耦其耘”到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原因:,材料 :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生产力。土地

6、私有化打破了以往那种集体生产的农耕传统,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形态过渡, “男子力耕,“女子纺绩。,19,唐代田园诗人孟郊在织妇词中说:“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田夫蚕妾,牛郎织女,日出而作,自给自足 。” 同昭穆者,虽百世尤称兄弟。若对他人称之,则云族人 颜氏家训,思考:小农经济的特征,分散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特点:,家庭为单位,脆弱性,封闭性,落后性,精耕细作,20,材料一: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生产力。土地私有化打破了以往那种集体生产的农耕传统,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形态过渡, 与倡导农业生产小家庭化相配春秋战国开始,手工业也日益小

7、家庭化。一个家庭内“男子力耕,“女子纺绩”,这种男耕女织,以织促耕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逐渐成为中国农耕经济的主体。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材料三: 中华民族自古有重视农业的传统。明清时期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使农业发展迅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小农经济,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小农经济?,21,评 价,消极:,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社会发展经济基础;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

8、要承担者;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积极:,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进步;人地矛盾,对自然环境的过度破坏,22,评价: 积极: 基本自给自足,生活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封建社会前期基本适应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发展消极: 但其小规模生产和简单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后期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明清)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利:A 安定的社会环境 B 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建设的发展(生产力) C 统治者的重农政策不利: A 天灾人祸(暴政、战乱、土地兼并) B 小农经济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23,美国著名学者黄宗智先生于1985年和1990年分别

9、刊出了他的两部经典性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及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在这两部著作中,集中探讨了以下问题:如何看待中国的小农,24,对于小农经济,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评价: 黄宗智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 甲说:“它是一幅传统意义上农村田园和谐爱情图,田夫蚕妾,牛郎织女,日出而作,自给自足 。” 乙说:“它是近代中国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绊脚石,是阻碍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一个因素。” 你如何理解黄、甲、乙对小农经济的评价,他们分别站在什么史观角度来看待小农经济?,25,工具改进和技术提高; 农民辛勤劳作;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封建政府重视(重农政策、兴修

10、水利。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奖励耕织、抑制土地兼并) ,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促进发展因素:,阻碍发展因素:,分散;赋税、徭役沉重;土地兼并;自然灾害;动乱等,26,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春秋以后),以种植业为主(南稻北粟)、 家畜饲养业为辅、掺杂家庭手工业。形成男耕女织式的农业耕作方式小农经济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产业结构:,耕作方式:,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土地制度:,农业政策:,以农立国,重视农业,耕作特点:,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是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它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否和政权的兴衰。,经济地位:,27,28,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中国古代农业特点,产业结

11、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经营方式: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小结: 发达的古代农业,起源早,自成体系。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9,古农业发展阶段:古农业发展表现:生产的基本模式:,早期农业(原始、奴隶)、传统农业(封建),生产工具:石、耒耜、青铜农具、铁农具,耕作技术:刀耕火种、铁犁牛耕,水利工程: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灌溉工具:翻车、筒车、高传筒车、水利风车,农 作 物: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小 农 经 济,30,双齿木耒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31,青铜耜起土农具,青铜农具,32,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33,铁犁铧冠(1951年于河南辉县出土),汉代的犁和犁壁,34,这种牛耕方式俗称“二牛抬杠”,也即文献中所说的“耦犁”。,35,唐朝的曲辕犁,36,耧车: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种子箱,排种管,开沟器,机架牵引,输种管,37,代 田 法,38,我国现在的边远地区仍使用的耕耙耱技术,39,2. 灌溉工具的改进,曹魏的翻车,唐朝的筒车,宋朝的高转筒车,明清的风力水车,曹魏的翻车,40,吐鲁番坎儿井。,41,42,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水旱从人。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