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8319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柑橘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柑橘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柑橘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柑橘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柑橘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柑橘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柑橘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疮痂病炭疽病脚腐病柑橘脂点黄斑病青霉病绿霉病黑腐病干腐病酸腐病膏药病,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衰退病裂皮病碎叶病温州蜜柑萎缩病,黄龙病溃疡病,常见柑橘病害按病原分类情况,油斑病裂果病果实日灼病缺素症药害,其它,1,亚洲的阿富汗、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缅甸、尼泊尔、老挝、柬埔寨、泰国、日本、韩国、朝鲜、马尔代夫、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美洲的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乌拉圭、美国、墨西哥、伯利兹、多米尼加、海地、马提尼克、瓜德罗普;非洲的加蓬、马达加斯加、科摩罗、科特迪瓦、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留尼汪;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关岛、马里亚纳群

2、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等国家均有分布。尤以亚洲国家发病最为普遍。 中国 广东、广西、福建、贵州、海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四川、云南、浙江等柑橘产地。,柑橘溃疡病,2,是柑橘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可为害叶片、枝梢和果实。苗圃发病,苗木生长不良,出圃延迟;成年结果树发病,常引起大量落叶、落果,甚至枯梢,降低树势;未脱落的轻病果形成木栓化开裂的病斑,严重影响果品的外观和品质,降低了商品价值。严重影响对外贸易与交流,危害特点,3,叶片 背面产生圆形、针头大小微突起的油浸状半透明斑点,通常为深绿色,病斑周围组织褪色呈现黄色晕环。后斑点逐渐隆起,病部表面出现开裂,呈海绵状,并开始木栓化,形成表面粗糙、灰白

3、色或灰褐色、中心凹陷的病斑。后期病斑似“火山口”状开裂。病斑大小依品种而异,一般直径在34mm,有时几个病斑连合,形成不规则的大病斑,严重时引起叶片早期脱落。,三、症状特点,4,柑桔溃疡病,5,枝梢症状 夏秋梢受害严重,春梢受害较轻。病斑木栓化、隆起及中部开裂或下陷程度比叶片更明显。病斑周围无黄色晕环。幼苗及嫩梢被害后,导致叶片脱落,严重时甚至枯死。,6,柑桔溃疡病,果实症状 与叶片上相似,病斑通常较叶上的大,一般直径为45mm,最大的可达 12mm。病斑木栓化程度及病斑后期中部开裂或下陷状况都比叶片显著。病斑仅侵害果皮,很少深入到果肉部分。发生严重时常引起早期落果。,7,8,9,远距离传播

4、人为的引种,商品的流通。带病种子、苗木、繁殖材料和果实是该病传播的载体。田间传播 通过风雨、昆虫和农事操作等。,传播途径,10,发病规律,高温、多雨有利发病;柑橘种类和品种抗病性有差异甜橙高度感病;酸橙、柚、枳等次之;椪柑、温州蜜橘、金柑等较抗病寄主生长发育时期叶片仅在快速生长的较短时期(龄期为2-3周)感病各品种果实在幼龄时感病,随龄期增加而变得抗病,11,七、发病规律,柑桔溃疡病菌(拉丁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itri)为假单胞菌目、黄单胞菌科、黄单胞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好气性,短杆菌。侵入途径:病原从气孔口及各种因子(生物和非生物)造成的伤口侵入。从气

5、孔侵入后叶斑的扩展速度是1mm/月, 而通过机械伤口侵入能在30天内快速形成病斑。气孔分布稀疏的较抗病,12,发病规律,潜叶蛾与病害流行关系1994年前, 主要局限于东南亚,1990s中期, 扩展至世界主要柑橘产区,1993年达到佛罗里达 , 1996 在巴西报道。1996引入巴西后,由于增加了病原细菌的传播,使溃疡病变得更加难以控制在柑橘幼嫩叶片、枝干、果实取食。取食活动促进溃疡病菌的侵染:造成伤口;传播病菌,13,防治措施,加强检疫 禁止从病区引进苗木、接穗、种子等繁殖材料;已发病区 综合措施根除或减轻危害。销毁苗木消毒果园喷药抗病品种使用防护林,14,15,综合治理措施,重要特点是改种植

6、感病品种为田间抗病品种;行政措施不仅要求种植抗病品种,同时要求种苗不带菌及根除病害;制订有关溃疡病防治、鲜果和繁殖材料销售指南。要求苗圃的建立必需在无溃疡病区。 在确认为溃疡病的非疫区的柑橘产地,要求通过设立防风林或篱笆限制病菌传入及使用铜制剂喷雾等措施,阻止或降低溃疡病流行风险;鲜果的销售采取监管措施:在果园无溃疡病症状;包装前的无菌处理 。,16,综合治理措施,栽培措施设防风林:是控制感病品种溃疡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也可与喷施铜试剂相结合减少病害对叶片和果实的影响修剪:在干燥的季节进行,减少病菌的传播发病的夏、秋梢脱叶处理,17,综合治理措施,化学防治世界许多国家采用 铜制剂类进行预防性喷

7、雾, 这类杀细菌制剂主要是降低新叶上病菌接种体数量,保护增大期果实避免侵染 铜制剂使用时间和次数不仅取决于品种的感病性,还与树龄、环境条件和所采取的其它措施有关。一般在中等抗性的品种上需喷雾处理3-5次,而在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流行时,需喷施6次 。最有效的氯氧化铜、硫酸铜、氧化铜和碳酸氨铜,18,综合治理措施,种子和接穗的消毒处理种子先在50-52热水中预热5min,然后转入55-56恒温热水中浸50min,立即转入冷水中冷却。也可用1%福尔马林液浸l0min,再用清水洗净后,晾干播种。未抽芽的苗木或接穗消处理毒可用49湿热空气处理50min后,立即用冷水降温;已嫁接的苗木,可用1000-20

8、0()单位/ml链霉素+1%酒精的混合液,浸苗1-3h(小时),19,20,柑橘疮痂病,症状特点主要为害嫩叶、幼果和新梢等幼嫩器官。叶片受害,初期产生油渍状黄褐色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颜色变为蜡黄色。后期病斑木栓化并隆起,多向叶背凸出,叶面凹陷,成圆锥形的灰褐色疮痂斑。病斑直径为0.32mm。早期受害严重的新梢的叶片,常枯焦脱落。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长出灰褐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有时很多病斑集合在一起,使叶片扭曲畸形。,21,柑橘疮痂病,22,柑橘疮痂病,23,24,柑橘疮痂病,25,柑橘疮痂病,26,症状特点,果实花落后即可发病,初为褐色小斑,后扩大为黄褐色、木栓化的突起

9、,引起早期落果;幼果受害,表面粗糙、果小、皮厚,味酸或畸形;,27,病原特性,柑橘痂圆孢菌(Sphaceloma fawcetti Jenk. )属半知菌亚门,腔孢菌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痂圆孢属。有性阶段为柑橘痂囊腔菌(Elsinoe fawcetti Bit.et Jenk.)属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多腔菌目,多腔菌科,痂囊菌属。,28,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次年春季气温升至15以上和阴雨多湿时,越冬病菌开始活动,形成分生孢子,由风雨或昆虫传播到春梢嫩叶和新梢上,萌发生成芽管,从表皮或伤口侵入,经3-10天的潜育期,即可产生病斑。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谢花后侵

10、染幼果,以后辗转为害夏、秋梢和早冬梢,最后又以菌丝体越冬。,29,发病规律,气候条件发病温度范围15-24,最适温度为20-21,28以上很少发病。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成和萌发侵入需要2小时以上的降雨,或寄主组织表面必须保持3-24小时的水湿,而且保湿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萌发侵入,发病越重。柑橘种类和品种的抗病性桔类最感病,酸橙高度感病;柑类、柠檬、柚类等次之,甜橙、金柑、枳等最抗病。,30,发病规律,组织老熟程度病菌只侵染感病品种幼嫩组织,以刚抽出尚未展开的嫩叶和刚谢花后豆粒大小的幼果最易感病,随着组织的老熟,抗病力逐渐增强。栽培管理栽培管理不善,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不注意修剪病枝叶和防治其它病虫

11、害,或偏施氮肥,促使枝梢徒长纤弱和通风透光不良,都会使病害发生严重。,31,防治措施,喷药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喷药保护 多菌灵,灭病威,托布津,百菌清,退菌特,波尔多液。加强栽培管理 春季发芽前修剪,减少初侵染病原。加强水肥管理。及时防治其它病虫害。苗木检疫 建园时引进苗木和接穗应进行检疫。,32,柑橘黄龙病,黄龙病在我国发现最早莱因金(Reinking)1919年记述了华南柑橘上的一种黄叶斑驳病;印度十八世纪即对梢枯病有文字记录台湾省1960s以前曾认为立枯病与线虫有关。1921年Lee描述了菲律宾的叶斑驳病,认为是一种缺锌病,1957年此病成为该国柑橘主要病害。印尼于1940s记述此

12、病。南非在19281929年首次观察到此病(青果病),1937年首次报导。,33,危害,黄龙病在柑橘产区可造成严重损失,幼树病后12年内死亡。老树病后35年内死亡或丧失结果能力。严重流行时造成毁园。病树即使结果,果实小、皮硬、果皮不易剥离、成熟提早、汁少味酸、有的果畸形,商品价值低。,34,所致病害症状,黄龙病症状有3种类型:黄化、斑驳和类缺素型。 黄化型 开始发病时,在绿色树冠顶部的部分新梢的叶片不转绿,均匀黄化,直立。 斑驳型 叶片转绿后黄化,多数从主、侧脉附近和叶片基部开始黄化,黄化部分逐渐扩散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最后亦可全叶黄化脱落。 类缺素型 主侧脉附近保持绿色,而脉间叶肉黄化,类似

13、于缺锌缺锰症 。,35,36,Misshapen pummelo fruit,37,Aborted seeds, poor fruit color,38,Symptoms of citrus greening,39,Citrus greening in Florida Pummelo,Photo: Xiao-an Sun,40,Citrus greening symptoms go through the leaf,Front,Back,Photos: Susan Halbert,41,Citrus greening in Florida commercial sweet oranges,Ph

14、otos: Susan Halbert,42,Advanced case of citrus greening,Caso avanzado del enverdecimiento del ctrico,Photo: Stephen M. Garnsey,43,病原分类,1995年归为韧皮部杆菌属(Liberibacter)。 亚洲韧皮部杆菌(Liberibacter asiaticus)(又称亚洲种,耐热型) : 27-32 诱导严重症状非洲韧皮部杆菌(Liberibacter africanus)(又称非洲种,温敏型) : 2224诱导严重症状美洲韧皮部杆菌(Liberibacter ame

15、ricanus) :巴西圣保罗州柑橘上发现,44,病原特性,柑橘黄龙病原寄居于植物韧皮部;有较薄的细胞壁,在电镜下看到其形态为梭形或短杆状的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繁殖方式为芽殖。对青霉素和磺胺嘧啶敏感。目前还不能人工培养。,45,Citrus yellow shoot BLO in sieve cell of diseased leaf(引自田亚南等,2000)A. 王官溪蜜柚(18 000X) ;B1 芦柑(16 800X),46,传播特点,黄龙病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田间病株、带菌苗木和带菌木虱。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菌的接穗和苗木。果园近距离传播:带菌的柑橘木虱以持久方式传播。木虱3龄以

16、上若虫及成虫都能传病,而l-2龄若虫不具有传病能力。,47,Asian citrus psyllid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Photos: Jeff Lotz, Susan Halbert,48,Map: Andrea Chavez, CAPS.,as of August 2005,49,防治措施,加强检疫使用无病种苗药剂防虫,50,柑橘树脂病,别名流胶病(枝干)蒂腐(果实)沙皮(叶片)危害造成枝干疤痕,甚至枯死。病果不耐储运,51,症状特点,流胶和干枯流胶多发生于主干份分叉处和主干上。皮层组织松软,渗出褐色胶液,后干枯下陷,中部皮层开裂脱落,木质部外露,四周隆起。

17、干枯病部皮层红褐色,干枯下陷。潮湿时呈现流胶。木质部浅褐色,病健交界有黄褐色的带,树皮可见黑色小颗粒(分生孢子器)。蒂腐围绕蒂部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向脐部扩展,边缘呈波纹状,后果实腐烂。沙皮当病菌侵害新叶、嫩梢和幼果时,在病部长出黄褐色或黑褐色胶质的小粒点,散生或密集成片,致使叶片、枝梢或果实的表面粗糙,似粘附沙粒一样。病部表皮产生褐色较硬的胶质小粒点。 枝枯,52,melanose - stem-end rot,53,54,55,病原特性,有性阶段为柑橘间座壳( Diaporthe citri (Fawcett) Wolf)属子囊菌亚门。无性时期为柑橘拟茎点霉(Phomopsis cit

18、ri子囊壳不常见。分生孢子器,呈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具疣状孔口。分生孢子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卵形,无色,单胞大小6.5133.253.9微米,平均8.583.26微米,易发芽;另一种为丝状或钩状,无色,单胞,大小18.9390.982.28微米不易发芽。,56,57,发病规律,寒潮是诱发树脂病的主要因素。栽培管理措施与发病也有密切的关系,如对丰收后的桔树不及时施肥,或施肥量不足,以致树势不能尽早恢复等。柑桔对树脂病的抗病性随不同品种而有差异,以温州蜜柑,甜橙和金柑发病较严重,其次为槾桔、朱红、乳桔和早桔,本地早较抗病。,58,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树干

19、病部及枯枝上越冬。多雨潮湿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经风雨和昆虫等媒介而传播至枝干、叶片和果实上。病菌必须在寄主生长衰弱或受伤的情况下,才能侵入为害,这是柑桔遭受冻害后容易发病的主要原因。在贮藏运输期间,常由于高温、多湿促使附在果皮外特别是果蒂上的病菌孢子萌发侵入,而引起严重的蒂腐病。沙皮的形成是由于大量的病菌孢子萌发后直接侵入寄主幼嫩组织,因新生组织有较强的活力,能够阻止病菌的继续深入;同时柑桔油胞内贮存的油质,有抑制或杀死菌丝体的作用,使病菌不能进一步扩展,因而果皮上长成许多胶质的硬点子,成所谓“沙皮”的症状。,59,防治措施,1.栽培管理:树干刷白、冬季培土,在柑桔采收后施一次有机肥,有保暖防

20、寒的作用。结合修剪,去除病虫枝、枯枝及徒长枝,使桔树通风透光良好,减轻发病。 2.刮治病部或直接涂药 对已发病的树,可在春季彻底挖除病组织,并用75酒精消毒伤口,再涂接蜡保护。后外涂石硫合剂的沉渣,效果亦好。刮除病部花工很大,如刮得不彻底,老疤还会复发。(1)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100倍; (2)10氟硅酸乳剂50100倍;3.喷药保护 为预防叶片和果实的发病,也可结合疮痂病和黄斑病的防治,喷射0.5波尔多液,50退菌特5006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等药液4.防止果实贮藏期腐烂 适当早收,并剔除病、伤果实。,60,柑橘脂点黄斑病(Greasy spot),脂点黄斑病又叫黄斑病,在我

21、国各柑桔产区均有发生。严重时导致大量落叶,对树势和产量影响很大。症状特点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可为害果实和枝条。春、夏、秋梢新叶均可发病,以春梢叶片受害最重。春梢叶片症状主要表现为脂点黄斑型,夏稍叶片表现为脂点黄斑与褐色小圆星混合型,而秋梢叶片主要褐色小圆星型。 发病过程中初呈黄斑,后变为脂点,部分脂点黄斑可转变为褐色小圆星。在甜橙上主要表现为脂斑型,偶尔有褐色小圆星型。,61,症状特点,脂点黄斑型:初叶背出现针头大小褪绿点,对光透视呈半透明状,后形成黄色斑,叶背病斑抄袭疱疹状黄色突起小粒点,以后变为黑褐色的脂斑。正面形成不规则的黄色病斑。可引起大量落叶。褐色小圆星型:脂点黄斑型后期转变而成,病

22、斑边缘紫褐色,稍隆起,中央灰白色,有的有黑色小粒点。,62,63,64,果实上产生红褐色小斑点 Mycosphaerella citri. Small raised blemishes may be confused with early development of citrus canker lesions.,65,Figure 1. Greasy spot symptoms on grapefruit leaves.,Figure 2. Greasy spot symptoms on the upper and lower leaf surfaces,Figure 3. Small da

23、rk lesions typical of those on oranges and tangerines suffering from greasy spot,66,67,病原特性,柑橘球腔菌(Mycosphaerella citri Whiteside)侵染所致,属于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座囊菌目、座囊菌科、球腔菌属;无性阶段为柑橘灰色疣丝孢菌(Stenella citri-grisea(Fisher)Sivanesan),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疣丝孢属。,68,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叶内越冬,而地面病落叶中越冬的菌丝体是主要初侵染源。次年气温回升到20以上,地面将

24、要溃烂病叶中的菌丝体形成假囊壳,雨后释出子囊孢子,由风雨传播到春梢新叶上,芽管附着在叶片表面发育成菌丝,其上形成附着胞和再产生侵入丝,从气孔侵入为害;表生菌丝上可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落叶上产生分生孢子数量很少,其再侵染作用不大。有潜育期,可长达2-4个月。,69,Mature pseudothecia (top) and barren pseudothecia (bottom) of Mycosphaerella citri produced using the in vitro mating technique.,70,发病规律,5-6月间一般气温20-25,又值梅雨季节,温暖多雨最

25、有利于子囊孢子形成、释放和传播为害,特别是在雨季初期,释放子囊孢子最多,春梢叶片被大量感染,发病严重。长时期连续阴雨,加速病落叶腐烂和病菌死亡,可减少侵染来源。夏、秋梢期由于高温或雨水少,一般发病轻或很轻。,71,发病规律,栽培管理粗放、施肥不足的的桔园,造成树势衰弱;或不注意清园,积累大量病原,均会加重发病。柑橘种类和品种中以红桔、早桔和甜橙等发病最重,朱红桔、本地早等次之,温州蜜柑等发病最轻。同一品种以老龄树发病较重,幼龄树和壮龄树较轻。,72,防治措施,冬季清园 冬季扫除地面落叶烧毁或深埋,减少初侵染菌源。加强栽培管理 对树势衰弱,历年发病重的老树,应特别加强栽培管理,多施有机肥料,促使

26、树势健壮,提高抗病力。喷药保护 在花落2/3时和结果后雨前喷药。每年67月是病害侵染的主要季节,也是药剂防治的重要时机。药剂可选用40多菌灵、百菌清混合胶悬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0.5%等量式波尔多液。,73,柑橘炭疽病,各柑橘产区都有发生,引起柑橘落叶、枝梢枯死及果实腐烂。症状特点叶片有两种症状类型(1)急性型(叶枯型):常从叶尖开始,初为暗绿色,病、健部边缘处很不明显,后变为淡黄或黄褐色,叶卷曲,叶片很快脱落。此病从开始到叶片脱落不过是35天。叶片已脱落的枝梢很快枯死,并且在病梢上产生许多朱

27、红色而带粘性液点。(2)慢性型(叶斑型):多出现在成长叶片或老叶的叶尖或近叶缘处,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病斑初为黄褐色,后期灰白色,边缘褐色或深褐色。病、健部分界明显。在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许多朱红色而带粘性的小液点,在干燥条件下,则在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粒点,散生或呈轮纹状排列。这是该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74,症状特点,枝梢症状一种是由梢顶向下枯死。多发生在受过伤的枝梢。初期病部褐色,以后逐渐扩展,终致病梢枯死。枯死部位呈灰白色,病、健部组织分界明显,病部上有许多黑色小粒点。另一种是发生在枝梢中部,从叶柄基部腋芽处或受伤皮层处开始发病,初为淡褐色,椭圆形,后扩展成梭形,稍凹陷,当病斑

28、环割枝梢一周时,其上部枝梢很快全部干枯死亡。,75,症状特点,果实症状危害果实有三种类型: 干疤、泪疤和腐烂。 多从果蒂或其它部位出现褐色病斑。在比较干燥的条件下,果实上病斑病、健部分边缘明显,呈黄褐色至深褐色,稍凹陷,病部果皮革质,病组织只限于果皮层。在空气湿度较大时,果实上病斑呈深褐色,并逐渐扩大,终至全果腐烂,其内部瓤囊也变褐腐烂。幼果期发病,病果腐烂后,失水干枯变成僵果悬挂在树上。花开后,如果雌蕊的柱头受害,呈褐色腐烂,引起落花。,76,77,Anthracnose of Key lime leaves, caused by Gloeosporium limetticola.,78,在

29、花瓣上产生褐色病斑,79,80,病原特性,病原为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eosporioides Penz.),属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病菌最低生长温度为915,最高为3537,最适为2128;致死温度为6566(10min)。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2227,最低为69。,81,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梢、病叶和病果上越冬。翌年春季,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组织中越冬的分生孢子或病组织中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传播,落在寄主组织表面,孢子萌发形成芽管和附着胞,可以直接侵入寄主组织,或通过气孔和伤口侵入,引起发病。,82,发病规律,柑橘炭疽病菌具有潜伏

30、侵染特性。当树势弱衰、抗病性下降时,病菌即得以扩展,而表现出症状。但病菌从伤口(冻伤、虫伤、机械伤等)侵入,则一般无潜伏现象。,83,防治措施,加强栽培管理: 冬季清园,剪除病枝、病果台、虫害枝及徒长弱枝,清扫地面落叶、病果,集中烧毁。并在萌芽前喷一次石硫合剂,杀灭越冬病菌。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抗病性。喷药保护: 在春、夏、秋梢期,各喷药一次。幼果期喷药12次。芦柑等易发生蒂枯落果的品种,89月间应加强喷药保护,防止病菌侵入果柄,引起采收前的落果和贮藏期腐烂。有效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31、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和0.5%等量式波尔多液等。,84,其它真菌病害,85,柑橘脚腐病,症状特点主干基部树皮先呈水渍状的褐色病斑,有酒糟气味,常渗出褐色胶液。病树叶片的中脉及侧脉呈黄色,引起叶落、枝枯。果实发病时,先为圆形的淡褐色病斑,后渐变成褐色水渍状。,86,87,3.Gum Oozing from Tree with Phytophthora Root Rot,1.Symptoms of Phytophthora Gummosis,2. Citrus tree infected with Phytophthora,88,温州蜜柑萎缩

32、病,症状特点春梢新芽黄化,新叶小,叶片两侧向下卷,形成覆舟形;有些叶片尖端生长慢,两侧向上卷,成匙形。由于其枝叶丛生,植株矮化,故名萎缩病。在夏秋梢上,以上症状不显著。桔树发病后,前期果实小,后期果实蒂部附近果皮显著隆起,形成高腰果。果实品质低,畸形。严重病树产量低,甚至完全无收。脐橙与伊予柑感病后的特征是:叶小,果实畸形。,89,柑橘病毒及类似病害,衰退病-CTV裂皮病-CEVd碎叶病-CTLV温州蜜柑萎缩病-SDV,90,危害共同特点,影响树势生长衰退植株矮化叶片小、卷曲、黄化茎干出现条沟或痘状凹陷嫁接部坏死,91,92,CEVd危害症状 Symptoms induced by CEVd,CTLV危害症状 Symptoms induced by CTLV,93,防治措施,脱毒处理热处理微芽嫁接弱毒株系交叉保护,94,果实病害,95,柑橘黑腐病,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