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医学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8472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6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培养医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血培养医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血培养医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血培养医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血培养医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培养医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培养医学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培养,一、什么是血培养 二、血培养发展及方法 三、公司的血培养瓶 四、血培养的影响因素,.,一、什么是血培养,血培养是把穿刺获得的血液接种到一个或多个培养瓶或培养管中,用来发现、识别细菌或其它可培养分离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念珠菌属、霉菌属等),这些微生物存在于血液中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正常人的血液中是不存在以上微生物;,为什么要做血培养,在病人的血液中检测出微生物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机体组织发炎如脑膜炎、肺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腹膜炎、心内膜炎、感染性动脉瘤、血栓性静脉炎和其他血管内膜感染等等,微生物会破坏正常组织中的保护屏障进入血液。2、各类的手术

2、,手术环境及手术器材如有微生物存在时可能直接进入到血液。3、当细菌或真菌在血液中迅速繁殖超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即产生持续的菌血症,并且可感染血管外组织交叉感染 。对生命构成威胁。,二血培养的发展,1、手工血培养系统: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都在不断优化手工培养,但并没有太大的改变,除8O年代应用的溶解一离心系统、肉汤增菌瓶后发展到双相培养瓶等以外近年未见更新系统的应用,仅见在脑心浸液双相培养基基础上应用溶血剂的研究 。加入溶血剂皂素后不仅分离率有所提高且避免了操作复杂、易污染的不足。传统肉汤结果观察以混合物的浊度、微菌落的生长、溶血、颜色的改变及气体的产生。在孵育12-24h后进

3、行初步观察,头两天每天观察两次,第3-7天则每天观察一次,传统血培养中为了尽早测得细菌的生长,在初步检查时,进行接种培养,同时对肉汤培养物进行革兰染色。操作烦琐出现结果慢为期缺点。双相血培养基:设计了一种同时含有琼脂和肉汤的血培养瓶,相比传统的手工血培养瓶,双相血培养瓶可以更好的培养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真菌;双相瓶使检测时间更加短,并且可以获得分离细菌的菌落,但是商业双相系统会产生较高的污染率,而且不能很好的获得厌氧菌。与传统肉汤血培养瓶相似,双相培养基应目测监测7天,,二血培养的发展,2、半自动放射性系统:半自动化血培养系统,由于是半自动而且带放射性所以它不再广泛用于常规血培养,但它仍然普遍

4、用于分枝杆菌的培养和监测 3、自动化血培养系统:70年代开始美、法等国就应用了自动化培养系统,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发展到现在也分三种:1)检测培养基导电性和电压为基础的血培养系统;2)应用感压原理的血培养系统;3)采用光电原理监测的血培养系统;自动化血培养系统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大大提高了血培养中的关键指标1)操作简单,减少污染;2)结果报告时间缩短; 3)提高阳性检出率。,三、公司的血培养系统,公司的血培养系统是属于采用光电原理监测的血培养系统。由血培养瓶及血培养仪联合才能使用。原理:本培养瓶含适合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和传感器,当培养瓶内有微生物生长时,产生代谢气体CO2,作用于传感器,全自动血培养

5、系统通过检测传感器并根据比色法制定培养瓶的阴阳性结果。,血培养瓶的组成及型号,血培养瓶的构成:传感器(透气膜)、培养基、添加剂。血培养瓶现有的型号:需氧瓶(含中和剂)及厌氧瓶(含中和剂)两种,但可以扩标准瓶,儿童瓶。标准瓶与现有瓶的区别在于现有的瓶中多了中和剂。标准瓶与儿童瓶的区别在于儿童瓶就是减少瓶中培养基的量。,公司血培养的特点,1、苛养菌的检出率较好。由于瓶子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及生长因子非常丰富,达20多种从而适合各种苛养菌的生长;2、假阴性低,据大部分文献报道现有的血培养瓶假阴性率在0.50.9%,其中60%以上都集中在真菌和非发酵菌属,而我们公司对非发酵菌属及真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3

6、、阳性率高,我们公司的血培养瓶不仅营养非常丰富,而且还对干扰阳性率的中和剂做了大量的工作,采用联合中和的方法中和各种抗生素的干扰从而提高了标本的阳性检出率;4、阳性报告结果快,就目前的实验结果显示比梅里埃相对的还快一些。,四、血培养的影响因素,1、采血时间;2、消毒;3、采血量;4、血培养标本的运送 ;5、试剂瓶的保存。,采血时间,对入院的危重病人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病人出现以下临床表现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1.发热(38)或低温(36)2.寒战3.白细胞增多(10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增多)4.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109

7、/L)5.血小板减少6.皮肤、粘膜出血7.昏迷8.多器官衰竭9.血压降低10.呼吸加快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临床表现时应采集血培养。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温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增加尿液和脑脊液培养。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患儿(特别是2岁或2岁以下的幼儿)一般在门诊就诊,常伴有明显发热(38.5)和白细胞增多(20109/L)。老年菌血症病人可能不发热或不低温,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消毒,皮肤消毒严格按以下三步法进行:1、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秒钟以上。2、用一根碘酊或碘伏棉签消毒皮肤(l%2%碘酊30秒或10%碘伏消毒60

8、秒),从穿刺点向外以1.5cm2cm直径画圈进行消毒。3、70%酒精脱碘。严格执行三步消毒后,可行静脉穿刺采血。注意对碘过敏的患者,只能用 70%酒精消毒,消毒60秒钟,待穿刺部位酒精挥发干燥后穿刺采血。培养瓶消毒程序:培养瓶消毒程序严格按以下三步法进行:1、用70%酒精或碘溶液 (不要使用碘)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子。2、酒精作用待60秒。3、在血液注入血培养瓶之前,用无菌纱布或棉签清除橡皮塞子表面剩余的酒精,然后注入血液。,采血量,1、血培养操作规程对采血量的陈述:对从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患者血培养中获得微生物,每个培养瓶抽取 的血量是唯一重要的变量。当培养的血量从2ml增加到20ml时,血培养

9、的阳性 率增加30%50%,因为培养的血液量增加 1ml,阳性率增加3%-5%。2、CLSI中的M47中有陈述: 在2004年Cockerill作了一个研究报道,对163例患者使用连续监测血培养系统的结果显示,每次取20ml血标本(心内膜炎除外)共3次。3次的血培养的病原菌阳性率为:1次为65%,2次80%,3次为96%。心内膜炎第1次阳性结果为90%。3、推荐每次采血最少20ml。如果不足20ml时应该先满足需氧瓶后再到厌氧瓶的原则,例如一次采血量为15ml应该往需氧瓶中打10ml血,剩余的5ml注入厌氧瓶。,血培养标本的运送,要求:1. 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在1小时之内送往实验室。2. 血培

10、养瓶在接种前和接种后均不得冷藏或冷冻。延迟血培养瓶放入全自动培养检测系统可延迟或妨碍细菌生长的检测。不建议将血培养瓶放置于室温超过几个小时。血培养标本冷藏或冷冻会将一些微生物杀灭。溶解离心的血培养标本也不该放置超过八小时;超过这个时间会使特殊病原菌降低分离率或生长延缓。,血培养接收标准,实验室收到血培养后,应按以下步骤操作:l.检查培养瓶确保它们被安全地放置。2.用肉眼观查微生物生长的情况,注意血液层上面是否有絮状沉淀、均匀的或表面下的混浊、溶血、液体培养基凝固、有一层表面薄膜、产生气体、血层表面或深层有白色颗粒等,如有上述情况产生提示有微生物生长。3.检查瓶子上的标签,确认资料是否齐全,与申

11、请单上的患者资料是否一致。4.保证获得适量的血液。5.检查血液是否超过要求的基线。,血培养仪报警后的处理,如果血培养阳性,应立即进行革兰染色,以无菌手续从培养瓶中取肉汤2-3滴涂片,自然干燥,加热固定并染色。染色结果应尽快报告,如革兰阳性球菌为成对或葡萄状或链状; 革兰阴性杆菌为小杆菌或球杆菌等。革兰染色结果可指导医生为患者经验选择抗生素治疗,并作为实验室进行细菌鉴定补充试验的参考依据,它对于鉴别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非常有用。如果血培养阳性革兰染色未发现细菌,应做吖啶橙染色进行二次镜检,这对检测弯曲菌菌血症和布鲁氏菌菌血症很有帮助,而革兰染色很少发现这些细菌。依据细菌革兰染色形态特点,选择适当的培

12、养基传种,见表3.,血培养仪报警后的处理,表3.血培养阳性后根据革兰染色特点应传种培养基种类的建议 510%CO2孵育 厌氧气体孵育a染色特点 血琼脂 巧克力琼脂 麦康凯或EMB 血琼脂 PEA或CAN革兰阳性 球菌 X X X 杆菌 X X X革兰阴性 球菌 X X X X 杆菌 X X X X X真菌b X X 持续监测阳性,革兰染色阴性c X X X a所有培养至少至48 h;EMB-伊红美蓝琼脂;PEA:苯乙基醇琼脂;CAN多粘菌素-奈啶酮酸琼脂。b增加真菌培养基(如:沙保弱葡葡糖琼脂)和30C培养,C接种硫羟乙酸盐肉汤中.,血培养阳性结果的报告程序,血培养阳性结果十分重要,应立即口头报告给患者的主治医生,报告的日期和时间以及接受报告人的姓名应记录在患者的报告单上。应向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信息,包括革兰染色的形态,血培养阳性的数量和其它的鉴定资料,如革兰阳性球菌疑为葡萄球菌。处埋报告之前,应回顾一下患者近期标本的培养情况,这些结果有助于解释感染微生物来源。口头报告后应立即进行书面初步报告。除非初步报告有错误或新发现可改变患者的治疗方案,否则不应更改初步报告的结果。,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