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动力学基础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8517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6.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应动力学基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反应动力学基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反应动力学基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反应动力学基础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反应动力学基础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应动力学基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应动力学基础课件.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 反应动力学基础 Elements of Chemical Reaction Kinetics,本章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方程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复合反应 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积分 多相催化与吸附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 建立速率方程的步骤,定义: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反应物系中某一反应组分的反应量。,反应速率恒为正值 按不同组分计算的反应速率数值上不等,因此一定要注明反应速率是按哪一个组分计算的规定A和B为负, R为正。,2.1 化学反应速率,不同反应组分反应速率之间关系及反应速率普遍定义式,2.1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普遍定义式,不受反应组分的影响,方便求解复杂的反应体系,恒容

2、过程,一般釜式反应器反应器主要用于液相反应,体积变化可忽略,视为恒容。,流动体系,反应速率的几种表示形式,2.1 化学反应速率,多相反应系统反应速率表示形式,2.1 化学反应速率,以相界面积定义反应速率,以催化剂重量定义反应速率,对于采用固体催化剂的反应,【例2.1】,在350等温恒容下纯丁二烯进行二聚反应,测得反应系统总压 p 与反应时间 t 的关系如下: t/min 0 6 12 26 38 60 p/kPa 66.7 62.3 58.9 53.5 50.4 46.7 试求时间为26min时的反应速率。,2.1 化学反应速率,解:,2AR,理想气体,2.1 化学反应速率,由理想气体方程可得

3、:,总压和时间的关系,绘制p-t图形,拟合方程,2.1 化学反应速率,二聚物的生成速率:,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压力,溶剂,催化剂,固定,速率方程或动力学方程,定量描述反应速率和温度及浓度的关系式,2.2 反应速率方程,反应速率方程的确定方法,1 基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2.2 反应速率方程,反应速率方程的确定方法,2.2 反应速率方程,速率控制步骤:反应步骤中最慢的一步,等于总反应速率。非速率控制步骤:达到平衡。,即非基元反应不能简单地由质量作用定律决定!,机理1:,机理2:,机理,速率方程,速率方程,机理,?,2.2 反应速率方程,目前,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机理还不清楚,因此主要是根据实验结

4、果来确定速率方程。方程的一种形式是幂函数型。,对于可逆反应,2.2 反应速率方程,2.2 反应速率方程,实验测得不同时刻醋酸转化量如下表,2.2 反应速率方程,解: 因为丁醇大大过量,因此在此反应条件下可不考虑 丁醇浓度的影响,同时不考虑逆反应,则可假设:,图解法,参数拟合法,图解法,参数拟合法,2.2 反应速率方程,假设a=2, ,满足要求。,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Vant Hoff (范特霍夫,1884)提出温度系数: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提高2-4倍=r(T+10)/r(T)生命在夏天比冬天生长更快,高温下食品更容易熟。,k为反应速率常数,其意义是所有反应组分的浓度均为1时的反

5、应速率。,Where: E = activation energy (J/mol)(活化能)R = gas constant (J/mol*K)(气体常数)T = temperature (K)A = frequency factor (指前因子)(units ofA, and k, depend on overall reaction order) A和E由实验确定,活化能E反映了 r对T的敏感性,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伦尼乌斯(瑞典)方程:,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达平衡时,r0,有:,引申关系1反应级数与化学平衡常数间的关系,2.3 温度

6、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正逆反应级数之差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为定值,可以检验速率方程推导的正确性。,的意义: 化学计量数,为速率控制步骤出现的次数。 举例:设 2AB R 的反应机理为: (1) A A* (每生成1mol R,此步需出现两次) (2) A* + B X (3) A* + X R,若第一步为速率控制步骤,则2。,引申关系1反应级数与化学平衡常数间的关系,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引申关系2正、逆反应活化能间的关系,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正、逆反应活化能间的关系,问题?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 k=Ae-E/RT ),温度升高,正反应速率常数增大,那么逆反应速率常数是否增大?

7、反应速率增大否?,引申关系3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吸热反应,引申关系3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逆吸热反应),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放热反应,引申关系3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逆放热反应),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引申关系3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问题?温度升高,不可逆吸热反应的速率变化?不可逆放热反应速率变化?,当温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超过某一值后,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引申关系3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逆放热反应),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逆放热反应速率随温度的

8、图,因此,反应速率存在一极大值,此极大值对应的反应温度为最佳反应温度Top(最适宜反应温度)。,反应达平衡,则r0:,引申关系4最佳反应温度(可逆放热反应),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引申关系4最佳反应温度(可逆放热反应),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Te为反应体系中实际组成对应的平衡温度,为转化率XA的函数,因此, Top是XA的函数。,因此,存在一个最佳反应温度,此温度下的反应速率最大。,可逆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温度及转化率的关系图,每一条等速率线上都有极值点,此点转化率最高,其温度为Top 。连接所有等速率线上的极值点所构成的曲线,叫最佳温度曲线。,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r

9、4,r3,r2,r1,r0=0,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例2.3:已知可逆放热反应N2+3H2=2NH3,求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最佳反应温度。,已知:(1)25.33MPa,3:1(mol)的氢氮比混合气,氨含量为17%;(2)其他条件同(1),氨含量12%。(3)压力改为32.42MPa,其他条件同(1)。正反应活化能为58.618x103J/mol,逆反应活化能167.48x103J/mol,平衡常数Kp (Mpa-1)与温度T(K)总压力p(Mpa)的关系如下:,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解:首先求出氨含量为17%时混合气体组成,再利用平衡关系式算出KP值,求得平衡温度Te,最后

10、代入(2.37)式,即为所求。(1)合成氨反应时氢氮的化学计量比为3:1,而原料气中氢氮比也为3:1,故当氨含量为17%时混合气体组成为:,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由于氨含量的改变,气体组成也改变,KP值亦变化,故引起Te和Top的变化,计算过程同(1)最后计算结果为: Te=872.5K Top=815.4K (3)虽然气体组成没有变化,但总压增加, KP值减小,得到:Te=849.8K Top=795.6K,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图2.4,小结:,反应速率随x升高而降低(包括可逆及不可逆反应,吸热和放热反应);, k随T升高而升高(包括正反应和逆反应);, 对于不可逆反

11、应和可逆吸热反应,T升高,r升高;, 对于可逆放热反应,存在最佳温度Top,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敏感因素,尤其对放热反应,要及时调节和控制反应温度。,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复合反应:当同一个反应物系中同时进行若干个化学反应时,称为复合反应。某一组分的反应量是所参与的各个化学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Ri: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反应混合物中某一组分i 的反应量叫做该组分的转化速率(对反应物)或生成速率(对生成物)。,定义,对反应物,ij取负值;对产物,ij取正值。,Ri值可正可负为正,代表生成速率;为负,代表消耗速率。,2.4 复合反应,对于单个反应:,r定义: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反应物

12、系中某一反应组分的反应量。,2.4 复合反应,独立反应:反应中任何一个反应都不可能由其他反应经过线性组合而得到。在测定反应动力学的时候需要去掉非独立反应,否则就是不定方程。,2.4 复合反应,例如:,(1)(3)(2),独立反应数为2,2.4 复合反应,复合反应体系独立方程数的确定方法,方法一:由反应方程式确定,方法二:由反应物种式确定,并列反应:反应系统中各个反应的 反应组分不同。,特点:各反应独立进行,任一反应的反应速率不受其它反应的反应组分浓度的影响。各反应都可按单一反应来处理。,注意两种特殊情况:(1)某些多相催化反应(2)变容反应,2. 复合反应类型(并列反应),例:,2.4 复合反

13、应,1,平行反应:反应物相同但产物不同 或不全相同,又称为竞争反应。,可用瞬时选择性来评价主副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例:,2.4 复合反应,2. 复合反应类型(平行反应),2,因:,所以:,PA表示生成1mol P消耗的A的mol数,=|vA/ vp|,浓度的影响:, ,与浓度无关,浓度增高,瞬时选择性增加,浓度增高,瞬时选择性降低,2.4 复合反应,2. 复合反应类型(平行反应),温度的影响:,E主E副 ,与温度无关E主E副,温度增高,瞬时选择性增加E主 E副,温度增高,瞬时选择性降低,2.4 复合反应,将上述基本原理推至任一反应系统:,2.4 复合反应,2.4 复合反应,2. 复合反应类型(

14、连串反应),连串反应:一个反应的产物同时 又是其它 反应的反应物。,3,特点: 中间产物P存在最大浓度;不论目的产物是P还是Q,提高A的转化率总有利;若Q为目的产物,加速两个反应都有利,若P为目的产物,则要抑制第二个反应。,2.4 复合反应,例【2.4】高温下将乙烷进行热裂解以生产乙烯,其反应及速率方程如下:,下标A、R、E、P、M和H分别代表C2H6、C2H2、C2H4、C3H6、CH4和H2。试导出生成乙烯的瞬时选择性表达式。,E,R,A,P,M,H,解:由于乙烯为目的产物,乙烷为关键反应物,由 知乙烷的转化率为:,乙烯的生成速率为:,根据化学计量关系可知生成1mol乙烯需要消耗1mol乙

15、烷,所以EA=-1。瞬时选择性:,2.5 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积分,多个变量的反应速率方程=成变量较少的速率方程。,例如:T=Constant,A+BC r=f(cA, cB , cC ) r=f(xA),1. 单一反应,恒容过程: cA=nA/V,2.5 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积分,1. 单一反应,变容过程,膨胀因子,A的意义是转化1molA时,反应混合物总摩尔数的变化。A 0 ,总摩尔数增加,nt nt0A 0 ,总摩尔数减少,nt nt0A 0,总摩尔数不变, nt nt0,2.5 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积分,2.5 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积分,普遍换算式(恒容、变容、反应物、产物):,变容过

16、程,1. 单一反应,2.5 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积分,变容、恒压,恒容、变压,例:二级变容反应,恒容,变容过程转化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2.5 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积分,2.5 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积分,例2.5 已知在镍催化剂上进行苯气相加氢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式中PB及PH依次为苯及氢的分压,k和K为常数。若反应气体的起始组成中不含环已烷,苯及氢的摩尔分率分别为yB0和yH0。反应系统的总压为P,试将(A)式变换为苯的转化率XB的函数。,解:此反应为总摩尔数减少的反应,所以,2.5 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积分,又因PB=PyB及PH=PyH,故结合上两式代入(A)式,化简后即得rB与转化率

17、XB的关系式,1.复合反应,2.5 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积分,设气相反应系统中含有N个反应组分A1、A2AN,它们之间共进行M个化学反应:,2.5 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积分,等体积V=V0,2.5 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积分,例2.7环氧乙烷的工业生产是以乙烯为原料,有空气或者纯氧氧化得到,反应式:,分压表示的反应速率方程为,260时,k=0.15mol/(g.h.Mpa)。假定反应在绝热和变压的反应器中进行,且按化学计量比进料。将反应速率写成乙烯转化率XA和温度T、压力p的函数。,2.5 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积分,解:,R、P代表反应物和产物,催化剂R 代表由反应物和催化剂形成的中间物种,反应

18、物被分布在催化剂表面上的活性位吸附,成为活性吸附态;,活性吸附态组分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反应,生成吸附态产物;,吸附态产物从催化剂活性表面上脱附。,2.6 多相催化与吸附,2.6 多相催化与吸附,催化剂的特征:,产生中间产物,改变反应途径,因而降低反应活化能和加速反应速率( k=Ae-E/RT );,2.6 多相催化与吸附,化学吸附过程中可以发生电子转移、原子重排、化学键的破坏和形成。如乙烯在铂上形成吸附太乙烯的过程:,催化剂的特征:,不能改变平衡状态和反应热,催化剂必然同时加速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 ;,具有选择性,可使化学反应朝着所期望的方向进行,抑制不需要的副反应。,2.6 多相催化与吸附,

19、2.6 多相催化与吸附,常见固体催化剂,催化剂的主要组成,2.6 多相催化与吸附,2.6 多相催化与吸附,2.6 多相催化与吸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对比,2.6.1 理想吸附模型(Langmuir模型),2.6 多相催化与吸附,影响化学吸附速率的因素:,1)单位表面上的气体分子碰撞数 若组分A被吸附,则其值与A的分压 PA 成正比;2)表面覆盖率/度A 表示已被组分A覆盖的活性位占活性位总数的分率,其和速率的关联值为f(A );3)吸附活化能 E 只有能量超过 Ea 的分子才有可能被吸附,这种分子占总分子数的分率为exp(-Ea/RT)。,2.6.1 理想吸附模型(Langmuir模型),2.

20、6 多相催化与吸附,考虑以上因素,吸附速率可用下式表示:,影响脱附速率的因素:1)表面覆盖度,用函数f(A )表示2)脱附活化能Ed,即与exp(-Ed/RT)成正比则脱附速率可以用下式表示:rd=kf (A) exp(-Ed/RT),则吸附净速率为:,A为吸附比例常数,通用的吸附模型,2.6 多相催化与吸附,2.6.1 理想吸附模型(Langmuir模型),r= ra- rd=A pA f(A) exp(-Ea/RT) - k f (A) exp(-Ed/RT) 根据这一理论, Ea 、Ed 、A 、k 在吸附过程中均不随而变,令 ka= Aexp(-Ea/RT),kd= kexp(-Ed/

21、RT) 且由模型假设可知:,理想吸附模型基本假设:1)催化剂表面均匀;2)单层吸附3)被吸附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ra (1- A), 即 f (A) = 1-Ard A, 即 f (A) = A,2.6.1 理想吸附模型(Langmuir模型),模型推导:,q为吸附热,q=Ed-Ea,温度升高,KA值下降, A降低。,气体分子碰撞数目表面覆盖度吸附活化能,表面覆盖度脱附活化能,2.6 多相催化与吸附,单分子吸附过程,2.6.1 理想吸附模型(Langmuir模型),2.6 多相催化与吸附,单分子吸附过程,双分子同时吸附过程,2.6 多相催化与吸附,吸附平衡时,r0,有,未覆盖率为:,2.6.

22、1 理想吸附模型(Langmuir模型),在吸附过程中,若吸附的分子发生解离现象,即由分子解离成原子,这些原子各占据一个吸附位,Langmuir解离吸附等温方程,2.6 多相催化与吸附,2.6.1 理想吸附模型(Langmuir模型),2.6 多相催化与吸附,2.6.1 理想吸附模型(Langmuir模型),理想吸附层模型由Langmuir提出。,2.6 多相催化与吸附,2.6.1 理想吸附模型(Langmuir模型),2.6 多相催化与吸附,2.6.1 理想吸附模型(Langmuir模型),2.6.2 真实吸附,吸附活化能随覆盖率的增加而增加,脱附活化能则随覆盖率的增加而减小。,2.6 多相

23、催化与吸附,Elovich表面假设:Ea = Ea0 + A,Ed = Ed0 - A,真实吸附:吸附剂表面不均匀,吸附能量有强有弱;吸附热随覆盖率增加而减少表明:表面能量分布不均匀,被吸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2.6.2 真实吸附,2.6 多相催化与吸附,将吸附和脱附活化能代入净吸附速率的表达式中:,Ea = Ea0 + AEd = Ed0 - A,2.6.2 真实吸附,2.6 多相催化与吸附,吸附达到平衡时,r=0,则:,此式即为单组分不均匀表面吸附等温方程,又称焦姆金吸附等温式。,2.6.2 真实吸附,(1)焦姆金( Temkin )模型: ra = ka0pAexp(-A/RT) rd

24、= kd0exp(-A/RT),(2)弗列因特利希(Fruendlich, Eln)模型: A=KpAm (m1),2.6 多相催化与吸附,当 pA很大时, A 可能 1 ( 不适用),适用于中等覆盖率的情况,当 pA=0时, A 0 (不适用)。,2.7.1 定态近似和速率控制步骤,表述一: 若反应过程达到定态,则中间化合物的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即:,表述二:若达到定态,则串联各步反应速率相等。,定态近似,2.7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速率控制步骤总反应速率决定于串联各步中速率最慢的一步,其余各步认为达到平衡。,定态+速率控制步骤:为简化反应速率方程,定态近似:,达到平衡,速率控速步骤,2.7

25、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表示接近平衡的程度,=0为达到平衡。,反应,A吸附,表面反应,B吸附,R脱附,2.7.2 多相催化反应速率方程(基于理想吸附),2.7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2.7.2 多相催化反应速率方程(基于理想吸附),2.7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反应,A吸附,表面反应,B吸附,R脱附,2.7.2 多相催化反应速率方程(基于理想吸附),2.7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反应,A吸附,表面反应,B吸附,2.7.2 多相催化反应速率方程(基于理想吸附),2.7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R脱附,若有惰性气体存在(不反应只吸附):,2.7.2 多相催化反应速率方程(基于理想吸附),2.7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

26、学,反应,A吸附,表面反应,B吸附,R脱附,I 吸附,表面控制反应,不同的控制步骤,推出的速率方程式各不相同,但都可概括为如下模型(Langmuir-Hin-shelwood,又称双曲线模型):,动力学项:指反应速率常数,它是温度的函数。,推动力项:对于可逆反应,表示离平衡的远近;对于不可逆反应,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吸附项:表明哪些组分被吸附剂吸附,以及吸附的强弱。,2.7.2 多相催化反应速率方程(基于理想吸附),2.7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2.7.2 多相催化反应速率方程(基于理想吸附),2.7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甲醇合成动力学方程:,推导多相催化反应速率方程的步骤如下:,假设该反应的

27、反应步骤;确定速率控制步骤,以该步的速率表示反应速率,并写出该步的速率方程;其余步骤视为达到平衡,写出各步的平衡式,将各组分的覆盖率转变为各组分分压的函数;根据覆盖率之和等于1,并结合由(3)得到的各组分的覆盖率表达式,可将未覆盖率变为各组分分压的函数;将(3)和(4)得到的表达式代入(2)所列出的速率控制步骤速率方程,化简整理后即得该反应的速率方程。,2.7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的说明:,2.7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环己烷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用镍催化剂通过苯加氢而制得。其反应式为C6H6H2 C6H12 ,反应温度在200以下,该反应可视为不可逆放热反应,假定在镍催化剂上有两类活

28、性位,一类吸附苯和中间化合物;另一类只吸附氢,而环己烷则可认为不被吸附,其反应步骤如下:,若第三步为速率控制步骤,假定除苯和氢外,其他中间化合物的吸附都很弱,试推导动力学方程。,【例2.8】,解:,需要测定什么参数?,2.8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Example,2.8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动力学参数测定方法微分法/the differential method积分法/the integral method半衰期法初速度法线性及非线性回归分析法,2.8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积分法:将速率方程积分以后,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Example 1,2.8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2.8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Example 2双曲型,2.8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微分法:根据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直接由速率方程计算参数值。,步骤:,2.9 建立速率方程的步骤,参数估值,参数值是否合理?,幂函数型 n3 不合理,双曲线型 k,K为负不合理,2.9 建立速率方程的步骤,2.4、2.6、2.7、2.8、2.11、2.14、2.15,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