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几点做法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8661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8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几点做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几点做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几点做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几点做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几点做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几点做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几点做法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医学院图书馆如何为教学科研服务,包头医学院图书馆 朱虹 2014.4.16,1、医学院图书馆员的概念与内涵2、开展医学学科馆员创新服务模式的意义3、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必要性4、医学院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创新服务的具体措施,1、医学院图书馆员的概念与内涵,“学科馆员”是指图书馆设专人与某一个院系或学科专业作为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有如下内涵:(1)熟悉本馆馆藏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文献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组织能力;(2)懂得某学科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文献收集、整理和研究能

2、力;(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服务精神,娴熟跟踪服务业务和具有一定的专业阶段分析能力。,学科馆员 最早出现于20 世纪70 年代中后期的美国, 通常由具有某一学科背景的参考咨询馆员担任。 1981 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实行了学科馆员制度, 俄亥俄大学图书馆也相继推出了网络化馆员免费导读服务 , 随后, 在加拿大的部分研究级大学图书馆也推行了“学科馆员”这种服务模式, 受到了用户的欢迎。,我国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是近几年开展起来的, 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几十所重点大学为首的图书馆率先开展了学科馆员为重点学科的信息服务,与国外比较, 服务模式单一, 在提供服务的层次

3、上还不够深入。,2、开展学科馆员创新服务模式的意义,2.1 “学科馆员”的诞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由于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上信息资源浩如烟海, 从中获取有用信息犹如大海捞针。一些专家、学者对于网上资料的查询方式和途径还不熟悉, 他们无法在网上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据统计, 我国图书馆界和各类情报所收藏的中文文献70 %以上未被利用, 外文文献90 %以上长期未被利用。而重点学科研究人员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至少要花40 %60 %的时间去获取信息。,一方面是大量价值很高的文献信息未被开发;另一方面是科研需要的大量有价值的文献信息无法获得,这种矛盾是目前高

4、校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学科馆员提供主动创新的信息服务。,2.2 “学科馆员”制度是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然产物,学科馆员制度既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 也是管理上的一种创新行为。大学图书馆服务对象及特点与公共图书馆和其他科研院所图书馆不同,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校内各学科专业人员,他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特点,一是学科专业性比较强,二是同本学科相关专业的交叉性比较强。,各学科的专业人员由于教学科研任务重、时间紧,到图书馆来都希望能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教学科研所需要的文献信息,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不仅会极大地方便各学科专业读者,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信息需求,而且也有利于各学科

5、专业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有利于知识创新,必定会受到各学科读者的欢迎。,2.3 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重点学科是开展科学研究、创造高水平和高质量标志性科研成果的重要阵地,研究人员从制定科研计划、申请课题、实验研究到出成果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来支撑。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及其创新服务是重点学科建设的前期工作, 是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则为重点学科建设搭起了良好的信息平台。,3、我馆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必要性,3.1 学习和工作地域限制3.2 临床教师工作时间限制3.3 医学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3.4 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素养的提升需求,3.1 学习和工作地域限制,

6、目前我院一个校区。医学院校区以基础教学为主,三个医院以临床教学为主。有部分临床教师和从事基础学科教学的教师需要往返于各医院和校区,给部分读者使用图书馆的资源造成了不便。鉴于上述情况,特别需要学科馆员主动提供电子资源的文献传递或者代查代检服务。,3.2 临床教师工作时间限制,临床医生在我校的读者群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因其工作性质经常没有时间亲自到图书馆利用资源,没有时间到阅览室查看自己专业领域的新书或者到期刊阅览室浏览中外文最新期刊。医院有部分电脑因受IP限制不能下载图书馆电子数据库全文。,3.3 医学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我校的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主要面向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从某种程度上说,除了教

7、学外,还应该承担很大数量的读者信息素质继续教育任务。在读者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也需要信息素养教育,这个服务项目必须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承担。现在,图书馆提供一对一的信息素养教育是不现实的,但如果在学校和临床医院有效征集读者的需求,大力开展学科馆员服务,就可以形成图书馆内外的灵活互动教育制度,与医学文献检索课互补,满足读者在学习与科研过程中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3.4 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素养的提升需求,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医学文献信息数量急剧增长,并且文献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读者的需求也更加个性化、专业化,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读者的需要,学科馆员制度的出现

8、,是医学院校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将大大激发工作人员的强烈责任感、求知欲和高度的成就感,有利于医学院校图书馆直接为高校教学、医疗、科研服务,为临床提供优质有效的医学信息服务,促进医务人员整体医疗、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4、我馆开展学科馆员创新服务的具体措施,4.1 加强宣传,提升服务层次4.2 收集院系相关信息,为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依据4.3 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4.4 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4.5 在图书馆主页建立“学科馆员园地”栏目4.6 根据目标用户要求分层次服务,4.1 加强宣传,提升服务层次,根据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宣传计划。在图书馆网站和

9、附属医院网站发布图书馆的学科馆员项目服务计划;学科馆员开通自己的博客,与读者交流;通过海报和宣传册宣传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服务项目;建立信息服务QQ群;积极宣传到人、到科、到部门。,4.2 收集院系相关信息,为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依据,包括院系学科体系结构、研究内容、研究方向、近年完成的重要成果、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拟开展研究课题等学科动态,不断更新院系教师的详细信息,了解并收集科研人员各类信息资源需求和信息服务需求,定期了解本院系师生的培训需求,馆藏资源和服务的推介。,4.3 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编制学科索引,对该学科网络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和链接,制作学科资源指南等工具,评价新的学科文献资源。,4.

10、4 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为院系教师、研究生、本专科生提供日常咨询与科研课题检索及查新服务,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当面咨询、上门服务等方式与用户进行交流,指导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4.5 在图书馆主页建立“学科馆员园地”栏目,在图书馆主页公布学科馆员的姓名、负责院系、地址、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方便师生联系;为所在学科院系的教师提供网上在线咨询,定期在网上推送和发布新文献信息,对院系教师、研究生举办定期的专题培训并承担培训教学任务。,4.6 根据目标用户要求分层次服务,4.6.1 面向重点学科读者群,采取探索、尝试的策略,学科馆员首先面对硕导、教授和各部门领导提供服务。包括学科电子资源

11、信息推荐、读者荐书、读者培训、代查代检、馆内文献免费电子邮件传递等,让领导重视并体会到学科馆员及学科馆员这种新式服务手段的优势。,4.6.2 面向学校教师,学校教师比较专注教学、科研和学习,学历层次和信息素养水平较高,对学科馆员的服务需求也较高。目前针对学校教师主要开展了课题科研进展跟踪、文献资源推送、馆际互借、代查代检、新书推荐、读者需求调研等工作。,4.6.3 面向临床教师,由于临床医生职业特点,到图书馆次数最少,科研时间也很紧张,有很强的寻求图书馆员查找资料的需求。服务重点是文献传递推送、课题进展跟踪、代查代检、新书推荐、新书预定或续借、各学科期刊投稿指南、各学科高影响因子期刊导航等。,

12、4.6.4 面向校本部同学,我校本部主要为低年级同学,其学术研究较少,课程学习是中心内容。到图书馆主要需要的服务项目是借阅书刊。学科馆员的服务重点是新生入馆教育、图书馆布局介绍、图书馆规章制度介绍、新书导读等。,4.6.5 面向工作和学习地点不在校本部的师生,根据我校的教学特点,大四、大五的学生一般都进入见习、实习阶段,分布在各个教学医院。针对该部分师生,我馆提供送书到教学基地、开设VPN远程服务账号、开展学科官员咨询论坛、学科博客、文献传递、学科信息导航等服务。,5、结束语,2l 世纪是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主要标志的高科技发展的时代。医学信息将以几何形式递增,大量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知识的时效性增强,终身职业的时代已经结束,社会将随之进入终身教育的时代。,科学的发展赋予学科馆员无限的发展空间。图书馆通过开展学科馆员服务参与到学科建设中,在推动和促进学科建设的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提高自身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