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设计(外压)解读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8669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筒设计(外压)解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圆筒设计(外压)解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圆筒设计(外压)解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圆筒设计(外压)解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圆筒设计(外压)解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筒设计(外压)解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筒设计(外压)解读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工程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加强圈的设计计算,有关设计参数的规定,圆筒轴向许用应力的确定,图算法原理,难点,重点,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复习,p,p,p,a,b,c,受周向均匀外压薄壁回转壳体的弹性失稳问题,临界压力,失稳现象,外载荷达到某一临界值,发生径向挠曲,并迅速增加,沿周向出现压扁或波纹。,壳体失稳时所承受的相应压力,称为临界压力,用Pcr表示。,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外压圆筒分成三类:,长圆筒,两端的边界影响可以忽略,压瘪时波数 n=2 ,临界压力Pcr仅与t / Do有

2、关,而与L/Do无关。,短圆筒,两端的边界影响显著,压瘪时波数为 n2 的正整数, Pcr不仅与t / Do有关,而且与L/Do有关。,刚性圆筒,这种壳体的L/Do较小,而t / Do较大,故刚性较好。其破坏原因是由于器壁内的应力超过了材料屈极限所致。计算时,只要满足强度要求即可。,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长圆筒临界压力:,(2-97),(2-92),短圆筒临界压力:,临界长度Lcr :,(2-98),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一、解析法求取外压容器许用压力,假设筒体的名义厚度n;,计算有效厚度e

3、;,求出临界长度Lcr,将圆筒的外压计算长度L与Lcr进行 比较,判断圆筒属于长圆筒还是短圆筒;,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比较设计压力 p 和 p 的大小。若pp且较为接近, 则假设的名义厚度n符合要求;否则应重新假设n,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满足要求为止。,特点:反复试算,4.3.2.4 外压圆筒设计,选取合适的稳定性安全系数m,计算许用外压p=,根据圆筒类型,选用相应公式计算临界压力 Pcr;,解析法求取外压容器许用压力,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假设:圆筒仅受径向均匀外压,而不受轴向外压,与圆环一 样处于单向(周向)应力状态。,厚度 t 改为有效厚度e

4、,得:,二、图算法原理(标准规范采用),将式,(2-92),(2-97),4.3.2.4 外压圆筒设计,难点,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长圆筒临界压力,短圆筒临界压力,4.3.2.4 外压圆筒设计,二、图算法原理(续),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4-21),不论长圆筒或短圆筒,失稳时周向应变(按单向应力时的虎克定律)为:,为避开材料的弹性模量E(塑性状态为变量),采用应变表征失稳时的特征。,圆筒在Pcr作用下,产生的周向应力,二、图算法原理(续),代入长圆筒、短圆筒临界压力公式,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将长

5、、短圆筒的Pcr公式分别代入应变式中,得,长圆筒,(4-22),短圆筒,(4-23),(4-24),4.3.2.4 外压圆筒设计,二、图算法原理(续),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1)几何参数计算图: L/DoDo/eA 关系曲线,4.3.2.4 外压圆筒设计,与材料弹性模量E无关,对任何材料的筒体都适用,注意,二、图算法原理(续),4.3.2.4 外压圆筒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图4-6 外压或轴向受压圆筒和管子几何参数计算图(用于所有材料),cr,特点,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2)厚度计算图(不同材料):BA关系曲线,已知 L/Do,Do

6、/e,查几何算图,周向应变A(横坐标),找出APcr 的关系(类似于crcr),判定筒体在操作外压力下是否安全,(图4-6),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临界压力Pcr,稳定性安全系数m,许用外压力p,故 pcr=mp,代入式(4-21)整理得:,(4-21),(2)厚度计算图(不同材料):BA关系曲线(续),二、图算法原理(续),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4-25),GB150, ASME -1 均取m=3,代入上式得:,(2)厚度计算图(不同材料):BA关系曲线(续),二、图算法原理(续),4.

7、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2)厚度计算图(不同材料):BA关系曲线(续),若利用材料单向拉伸应力应变关系对于钢材(不计Bauschinger效应) ,拉伸曲线与压缩曲线大致相同,将纵坐标乘以 2/3,即可作出B与A的关系曲线。,二、图算法原理(续),以A和B为坐标轴得厚度计算图(以为基础) ,图4-7图4-9 为几种常用钢材的厚度计算图。 温度不同,曲线不同。,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二、图算法原理(续),系数A=cr,系数B/MPa,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二、图算法原理(续)

8、,系数B/MPa,系数A=cr,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二、图算法原理(续),系数A=cr,系数B/MPa,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2)厚度计算图(不同材料):BA关系曲线(续),二、图算法原理(续),过程设备设计,三、工程设计方法,4.3.2.4 外压圆筒设计,重点,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1、Do/e20 薄壁筒体,稳定性校核:,a.假设名义厚度n,令e=n-C,算出L/Do和Do/e;,b.以L/Do、Do/e值由图4-6查取A值,若L/Do值大于50, 则用L/Do=50查取A值;,4.3.2.4 外压圆筒设计,三、工程设计

9、方法(续),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4-26),(4-27),c. 由材料选厚度计算图(图4-7图4-9),温度对应的E线在图上没有时,插值,系 数 A,设计温度,根据,4.3.2.4 外压圆筒设计,三、工程设计方法(续),B,与厚度图有交点,与厚度图无交点A在材料线左方,图4-10 图算法求解过程,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三、工程设计方法(续),几何参数图,厚度计算图,过程设备设计,d.,cp且较接近假设的名义厚度n合理,cp假设n不合理,4.3.2.4 外压圆筒设计,三、工程设计方法(续),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d.,cp且较

10、接近假设的名义厚度n合理,cp假设n不合理,4.3.2.4 外压圆筒设计,三、工程设计方法(续),重设n,直到满足,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但对Do/e4.0的筒体,应按式(4-28)求A值。,2、Do/e20 厚壁筒体,(4-28),有交点,从图中查B值,4.3.2.4 外压圆筒设计,三、工程设计方法(续),查 B,无交点,求取B值的计算步骤同Do/e20的薄壁筒体;,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为满足强度,厚壁圆筒许用外压力应不低于式(4-30)值,(4-30),防止圆筒体的失稳和强度失效,厚壁筒体的许用外压力必须取式(4-29)和式(4-30)中的较小

11、值。,4.3.2.4 外压圆筒设计,三、工程设计方法(续),为满足稳定性,厚壁圆筒许用外压力应不低于式(4-29)值,(4-29),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1)假设n,令e=n-C,按式(4-31)计算系数A,四、圆筒体轴向许用压应力的确定,(4-31),(2)选用相应材料的厚度计算图查取B,此B值即为cr。 若A值落在设计温度下材料线的左方,则表明筒体属于 弹性失稳,可直接由式(4-32)计算。,(4-32),设筒体最大许用压应力cr=B,求系数B步骤如下:,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

12、设计,五、有关设计参数的规定,4.3.2.4 外压圆筒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定义与内压容器相同,取值方法不同。,外压容器设计压力:考虑正常工作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最大内外压力差;,真空容器设计压力:按承受外压考虑,当装有安全控制装置时(如真空泄放阀),设计压力取1.25倍最大内外压力差或0.1 MPa两者中的较小值;当无安全控制装置时,取0.1MPa。,带夹套容器:考虑可能出现最大压差的危险工况,如内压容器突然泄压而夹套内仍有压力时所产生的最大压差。,(1)设计压力P,4.3.2.4 外压圆筒设计,五、有关设计参数的规定(续),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

13、,过程设备设计,特殊要求:形状偏差(取m3的同时)如GB150规定,受外压及真空的圆筒体在同一断面一定弦长范围内,实际形状与真正圆形之间的正负偏差不得超过一定值,具体规定可参见文献2。,GB150规定: 圆筒体,m 取 3.0; 球壳, m 取 14.52。,4.3.2.4 外压圆筒设计,五、有关设计参数的规定(续),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3)外压计算长度L,计算长度:筒体外部或内部两相邻刚性构件之间的最大距离。 刚性构件:封头、法兰、加强圈等。,图4-11为外压计算长度取法示意图,取法:,4.3.2.4 外压圆筒设计,五、有关设计参数的规定(续),4.3.2.4 外压

14、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将长圆筒转化为短圆筒,可以有效地减小筒体厚度、提高筒体稳定性。,六、加强圈的设计计算,目的,4.3.2.4 外压圆筒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当圆筒的e/Do已知,且计算外压pc值给定时,可由短圆 筒许用外压力计算公式导出加强圈的最大间距,即,1.加强圈的间距,设置加强圈,必须使其属于短圆筒才有实际作用。,(4-33),结论:,4.3.2.4 外压圆筒设计,由(4-33),加强圈数量增多,Lmax值减小,筒体厚度减薄;反之,筒体厚度须增加。,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2.加强圈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思路,目 的,增强筒壁截面的抗弯

15、曲能力,通过增加截面惯性矩 I 来提高筒壁截面的抗弯曲能力,满足 Is大于并接近I,I保持稳定时加强圈和圆筒体组合段所需的最小惯性矩,Is加强圈与当量圆筒实际所具有的组合惯性矩,4.3.2.4 外压圆筒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图4-12 每个加强圈 所承受的载荷,保持稳定时加强圈和圆筒体组合段所需的最小惯性矩I:,(4-38),Ls从加强圈中心线到相临两侧加强圈中心线距离之和的一 半;若与凸型封头相邻,在长度中还应计入封头曲面深 度的 1/3,mm,As单个加强圈的截面积,mm2,手册查得,A系数,按下述方法求得,4.3.2.4 外压圆筒

16、设计,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根据已知的Pc、Do和选择的e、Ls,按下式计算当量圆筒周向失稳时的B值:,(4-39),按相应材料的厚度计算图,由B 查A。,如果查图时无交点,则,A带入式4-38中,就得到 I,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A系数,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c. 按相应材料的厚度计算图,由B值查取A值(若查 图时无交 点,则按A= 计算),e. 比较Is和I,若Is大于并接近I,则满足要求,否则应重新选 择加强圈尺寸,重复上述计算,直至满

17、足要求为止。,d. 把查得的A值代入式(4-38)中,求得所需的最小惯性矩I。,注解:和前面介绍的圆筒体稳定性计算相比,求解A的过程刚 好和假定筒体厚度求其许用外压力的过程相反。在加强 圈设计时,通常是已知加强圈欲承受的外压力pc,而求 解其所需惯性矩。,4.3.2.4 外压圆筒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3.加强圈的结构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材料:多为碳素钢。 筒体为贵重金属,在筒体外部设置碳素钢加强圈, 节省贵重金属。,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加强圈两侧的间断焊缝可错开或并排,但焊缝之间 的最大间隙对外加强圈为8n,对内加强圈12n (n为筒体的名义厚度)。,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要求:,3.加强圈的结构设计(续),#加强圈应整圈围绕在筒体的圆周上,不许任意削弱 或割断。#设置在内部的加强圈,若开设排液孔、排气孔,削 弱或割断的弧长不得大于图4-14 所给定的值。,4.3.2.4 外压圆筒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过程设备设计,4.3.2.4 外压圆筒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