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救治与急救转运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8702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救治与急救转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救治与急救转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救治与急救转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救治与急救转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救治与急救转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救治与急救转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救治与急救转运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救治与急救转运,南川区人民医院曾令先,主要内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现状 埃博拉出血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转运工作方案的解读,1,一,1,二,三,2,2,2,12,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现状,截止2014年8月11日,西非四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通报本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共1975例,包括1069例死亡病例。其中几内亚(510例病例,包括377例死亡病例);利比里亚(670例病例,包括355例死亡病例);塞拉利昂(783例病例,包括334例死亡病例)和尼日利亚(12例病例,包括3例死亡病例)。,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现状,2014年8月10日至1

2、1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以及塞拉利昂等西非四国共向WHO通报埃博拉出血热128例新增病例,包括56例死亡病例,其中几内亚新增4例病例和4例死亡病例,利比里亚新增71例病例和32例死亡病例,塞拉利昂新增53例病例和19例死亡病例,尼日利亚无新增病例,但新增1例死亡病例。,其他国家和地区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情况汇总(截止2014年8月14日),与流行地区直航及重点口岸检疫查验情况,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现状,基于当前的疫情信息,WHO仍不建议对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采取任何的旅行及贸易措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现状,海关总署发出通知,要求全国海关加强监管,严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传入。通知要

3、求,对来自非洲特别是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尼日利亚等国家的运输工具、货物及物品要重点加强监管。对经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发现的疑似患者,海关要积极配合检验检疫部门对其行李采取消毒、隔离处置等管理措施。对我国援助非洲国家的用于防控疫情的医疗器械、防护用品、药品、食品等物资,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海关将优先办理通关手续。对进出境援非医疗队和专家,主动提供通关便利。,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现状,国家旅游局8月12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管理机构做好疫情防范应对工作,防止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通过旅游渠道传入我国。中国驻博茨瓦纳使馆提醒所有在博中国公民,加强对埃博拉病毒防护知识的了解,按有关要求做好疫

4、情防范和应急准备,避免前往疫区,切实保护自身和家人健康。,埃博拉出血热的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5-12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史:来自于疫区,或3周内有疫区旅行

5、史,或有与患者、感染动物接触史。2、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极度乏力、牙龈出血、鼻出血、结膜充血、瘀点和紫斑、血便及其他出血症状;头疼、呕吐恶心、腹泻、全身肌肉或关节疼痛等。3、实验室检查:(1)病毒抗原阳性;(2)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3)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4)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埃博拉病毒RNA;(5)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埃博拉病毒。,诊断和鉴别诊断,(二)诊断本病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基础上具备诊断依据中实验室检查任一项检测阳性者。,诊断和鉴别诊断,(三)鉴别诊断需要和以

6、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1.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拉沙热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毒性出血热。2.伤寒。3.恶性疟疾。其他: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治 疗,无特效治疗措施,主要以对症和支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控制出血,控制继发感染,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出血、DIC等并发症。一般支持对症治疗:首先需要隔离患者。卧床休息,少渣易消化半流质饮食,保证充分热量。病原学治疗:抗病毒治疗尚无定论。补液治疗:充分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使用平衡盐液,维持有效血容量,加强胶体液补充如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预防和治疗低血压休克。,治 疗,保肝抗炎治疗:应用甘草

7、酸制剂。出血的治疗:止血和输血,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预防DIC。控制感染:及时发现继发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应用抗生素。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及时行血液透析等。,预 后,本病预后不良,死率高,可达50%-90%。,为切实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与疑似病例转运工作顺利开展,有效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输入和扩散,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与质检部门制定了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与疑似病例转运工作方案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与疑似病例转运工作方案.doc,确保各项工作无缝衔接。,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转运工作方案的解读,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转运工作方案的解读,普遍规定各省的市急救中心

8、为埃博拉病例转运省级负责单位,各级医疗机构保证发热门诊正常运转,做好病人登记、筛查、网络直报和隔离治疗;要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和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进行诊断;要对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病人提高警惕,详查病情,认真进行鉴别诊断,避免漏诊和误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方案的主要内容,一、组织管理与职责二、前期准备三、转运原则四、转运流程,一、组织管理与职责,(一)急救中心成立院前急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治专家组。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确诊病例和必要时的密切接触者转运的指挥、调度工作。专家组负责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病例的院前急救指导工作。,(二)急

9、救中心院感、护理管理部门负责指导转运车辆、医疗设备和其它物品的消毒。药械、总务管理部门负责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药品、器械和防护用品;车辆管理部门负责安排转运车辆并定期检修。,一、组织管理与职责,(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急救中心要组织对院前医疗急救医务人员进行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知识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预防控制知识及诊断、急救、隔离预防及消毒技术,能够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做好患者的院前救治、病情交接、相关报告与记录工作。,一、组织管理与职责,二、前期准备,(一)建立消毒站。急救中心应设立消毒站,包括消洗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环境布局符合隔离要求。配置电动气溶胶喷雾器、普通喷雾器等消毒、清洗设

10、施以及消毒药品,设定专业消毒员,消毒员消毒时防护装备与急救人员的相同。,二、前期准备,(二)物资准备。应急中心配备负压救护车、负压隔离舱、防护物资、洗消物资等。负压救护车配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救护车标准(WS/T 292-2008)。车内配备全套防护用品、消毒剂(含氯消毒泡腾片或84消毒液和稳定型过氧乙酸)、酒精棉片、医疗废物盛装容器、利器盒、一次性担架单、消毒纸巾等。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二、前期准备,(三)危重病例转运的准备。转运危重病例的车辆除了按照救护车行业标准配备专用急救设备外,还应配备除颤器、监护仪、吸痰器、气管插管及呼吸球囊各1台,并根据病人需要携带合适的呼吸机。急救药

11、品的配备按院前急救技术规范要求配备,特殊药品按要求配备。,三、转运原则,(一)用于转运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救护车的驾驶舱与医疗舱应密封隔离。转运救护车辆及车载医疗设备和担架等专车专用。救护车医疗舱为污染区,驾驶舱应视为半污染区,转运途中尽可能减少对驾驶舱的污染。,三、转运原则,(二)选用标准负压型救护车,开启负压装置时医疗舱应保持密闭状态,保证负压装置运转良好,舱内相对压强应维持在-30一 -10Pa。 (三)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分开转运,均为一车一人隔离转运,患者须戴外科口罩。 (四)密切接触者可用普通救护车转运,一车可转运多人,密切接触者转运时宜戴外科口罩。,三、转运原则,(五)转运疑似、确诊病

12、例后,救护车辆及车内设备、污染物品必须清洁消毒后再转运其它患者。途中遇污染随时消毒。每次转运结束后,返回车辆停放在污染车场内进行终末消毒,清洁消毒完毕驶入清洁停车场。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具用后应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或灭菌。,四、转运流程,(一)接警、报告、派车与登记。急救中心接到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确诊病例的急救或转运信息后,报告院前急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同时向主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下达转运命令。调度员接到转运命令后下达派车指令,同时做好接警、派车、出诊和报告记录。医疗机构或口岸部门需要转送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时,应上报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由卫生计生行政

13、部门向急救中心下达转运命令。,(二)急救人员防护,1.防护用品配备。参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2009),配备一次性医用橡胶、乳胶手套、长筒胶鞋(防水、能浸泡消毒)、鞋套、传染病转运组工作服、医用工作帽、医用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防水围裙等。传染病职业暴露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一次性使用防护服应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9),防护口罩应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10),防护眼镜应视野宽阔、透亮度好、防雾、有较强的防喷溅性能。,(二)急救人员防护,2.急救人员实施三级防护。穿戴工作服、工作帽、N9

14、5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护服、手套、长筒胶鞋、鞋套等。3.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在清洁区穿好工作服待命,接到派车指令后出车前的程序包括:洗手戴工作帽戴N95口罩穿防护服戴2层手套(乳胶手套和橡胶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穿鞋套、换长筒胶鞋取急救物品出车。,(三)医务人员对病情和转运安全性现场评估,1.病情评估。根据患者体检和监测数据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2.安全评估。对患者病情是否适合转运、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相应措施等进行安全评估。3.不宜即刻转运的情况。当患者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呼吸困难、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时,不宜即刻转运,宜就地隔离治疗。必要时请专家会诊,待病情稳定后需要转运时

15、再行转运。,(四)院前医疗救治,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急救人员利用车载设备对患者实施生命体征的支持与监护,按院前急救诊疗规范采取相应治疗与急救措施。,(五)交接与报告,患者送达指定医院,驾驶员向指挥中心报告到达时间,急救医师向接诊医师递交患者转诊交接记录单,做好患者病情交接工作。交接工作完成后,驾驶员向指挥中心报告任务完成情况和完成时间。,(六)负责转运急救人员的卫生处置,转运结束后,急救人员按流程脱摘防护用品、进行卫生处置。 1.诊疗箱、医疗物品放物品消毒间清洗消毒,其它污染废弃物品及带回的医疗废物置入医疗垃圾袋桶。出车时所用工作手机用塑料袋(膜)密封,转运工作结束时用有效的消毒剂如2000m

16、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塑料外包两遍,脱去塑料膜;救护车钥匙用75酒精擦拭消毒。,(六)负责转运急救人员的卫生处置,2.脱摘防护用品时应并遵循下列程序。鞋消毒、摘第一层手套、手消毒摘防护面罩、护目镜脱防护服脱鞋套、换鞋洗手/手消毒进入第1更衣室:手消毒脱工作服摘N95口罩摘工作帽摘第二层手套、洗手/手消毒进入清洁区:沐浴、第2更衣室更衣 等待下次派车指令。3.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4.急救医师卫生处置后,完成相关病历及医疗文件的书写与报告,留档备查。,(七)救护车消毒,救护车返回急救中心消毒站进行终末消毒,经消毒、清洗、更换一次性物品的车辆驶入清洁停车场。 1.空间、表面、地面消

17、毒。(1)喷雾消毒法。 1)空间、表面、地面联合气溶胶喷雾消毒:对医疗舱内空气、内壁、门窗、物体表面及地面同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工具选用小型电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喷出的雾粒50微米的占90%以上,喷距68米,喷幅1米,流量250ml/min)。,(七)救护车消毒,过氧乙酸溶液气溶胶喷雾消毒:使用药液及浓度为5000mg/L过氧乙酸水溶液,参考用液量空间处理为20ml40ml/m3,物体表面及地面为100ml/m2;原则是均匀喷湿而不流水。方法为关闭车门窗、先表面后空间、从外向里循序而进,表面及地面以喷湿为度。喷雾完毕,密闭1h,再开车窗、门通风。车辆经过氧乙酸喷雾消毒、通风后,消毒员方可上车对

18、固定在车内的仪器(在转运患者之前用塑料薄膜覆盖或透明塑料袋罩严)进行消毒。方法为先将罩及覆盖薄膜摘去,再选用75乙醇或1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最后用清水将医疗舱冲洗、内表面擦拭和拖擦。,(七)救护车消毒,过氧化氢气溶胶喷雾消毒:使用药液及浓度为60g/L过氧化氢水溶液,参考用液量空间处理为20ml40ml/m3,物体表面及地面为100ml/m2。喷液量及消毒处理方法按上述第条执行。二氧化氯溶液气溶胶喷雾消毒:使用药液及浓度为2000mg/L二氧化氯水溶液,参考用液量空间处理为20ml40ml/m3,物体表面及地面为100ml/m2;喷液量及消毒处理方法按上述第条执行。消

19、毒剂亦可选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既适用于气溶胶喷雾消毒又对救护车腐蚀较小的其它高效消毒剂,按消毒剂说明书操作。,(七)救护车消毒,2)表面喷雾消毒:对医疗舱内壁、门窗、物体表面及地面可选用消毒剂溶液进行表面喷雾消毒。喷药量以喷至污染内壁、门窗、表面、地面均匀潮湿为度,用电动气溶胶喷雾器对光滑与粗糙表面进行喷雾,参考用液量为100ml/m2,观察表面均匀湿润而无液体流出即可。消毒剂可选用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者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时间不少于60min,充分通风后再用清水冲洗、擦拭和拖擦。,(七)救护车消毒,(2)擦拭消毒法。 1)应用范围:适用于对医疗舱内污染内壁

20、、门窗、车内物体表面、设备表面及地面等的消毒;驾驶舱的消毒;负压车的消毒等。2)消毒方法:擦拭消毒选用2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不遗漏的擦拭,地面进行拖擦,擦拭和拖擦消毒应行两遍;30min后用清水擦拭和拖擦。3)消毒用具处理:对污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的抹布和墩布,使用后不作回收,按感染性垃圾处理,可用10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60min后归入医疗垃圾。,(七)救护车消毒,2.过滤除菌系统的滤器或滤材消毒。每次转运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后,负压救护车过滤除菌系统的滤器或滤材应及时请专业清洗维修人员进行清洗消毒并定期检修、更换;清洗消毒可用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或直接喷洒至完

21、全浸湿作用60min ,再进行清洗;更换下来的废弃过滤器或滤材直接密封做焚烧处理;执行清洗消毒的人员按规定进行个人隔离防护。,(八)物体表面消毒,车内物品可选用2000mg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1000mg2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不耐湿、不耐腐蚀物品不使用浸泡法),30min后再对易腐蚀的物品用清水清洗或擦拭。,(九)医疗器械及其用品的消毒,1.使用后的一次性呼吸机管道、氧气管、吸痰管和袋等装入黄色垃圾袋,带回急救中心(站)按医疗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的管道、容器等使用后,用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60min以上,然后再清洗、消毒或灭菌。,(九

22、)医疗器械及其用品的消毒,2.体温计、血压计袖带、氧气湿化瓶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清洗、晾干备用。3.听诊器、仪器表面、导联线及诊疗箱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2遍消毒;不耐腐蚀的仪器表面用75%乙醇消毒液擦拭2遍消毒。,(九)医疗器械及其用品的消毒,4.监护仪、心电图视屏及除颤仪电极板以75乙醇擦拭消毒或70%异丙醇溶液擦拭2遍消毒。5.不能采取以上消毒方式的用品(手机、精密仪器等)用透明塑料膜、透明塑料袋密封,每次更换。其它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十)患者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的消毒,对粘稠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的处理,用5

23、0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如84消毒液用原液)2份加入1份上述污物中;对稀薄的上述污物按1份消毒液与2份污物的比例进行混合处理;介于两者之间的污物需加等量消毒液。以上消毒处理均需混匀后作用2h,再做下一步处理。同时,对上述污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及物体表面则需用10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作浸泡、擦拭消毒,作用60min以上。,(十一)手与皮肤消毒,取适量快速手消毒剂(75%乙醇或70%异丙醇或醇的复合制剂3ml5ml),参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标准洗手方法揉搓至手部干燥。,(十二)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1.可以重复使用的工作服等纺织品及防护用品使用后用污物袋封装,送洗衣房高温清洗消毒。2.防护眼镜、

24、防护面罩使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30 min后,清洗干燥备用;亦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使用后的工作鞋,每次转运结束后用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清洗并晾干。,(十三)医疗废物的处置,医疗废物的处理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与处置。用后的各类针头、锐器放入医疗废物利器盒,一次性医疗、卫生、防护用品等装入医疗废物专用袋。患者的生活垃圾、排泄物经处理后一并按医疗废物处理。转运途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置入医疗废物袋,带回急救中心(站)统一处理,不得随意丢弃。,(十四)报告与待命。,急救人员返回急救中心(站)后要报告完成任务时间并待命。转运任务完成后由指挥调度中心汇总资料,及时向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