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与特点ppt课件(湘教版必修.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8705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5.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ppt课件(湘教版必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ppt课件(湘教版必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ppt课件(湘教版必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ppt课件(湘教版必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ppt课件(湘教版必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ppt课件(湘教版必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过程与特点ppt课件(湘教版必修.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感受城市化,改革开放了经济发展了城市变靓了校园变美了,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思考,上海市区及县的土地面积有何变化?,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1990年用地,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1911年人口,1990年人口,1949年人口,1324万,538万,54万,上海城市人口的变化,思考,从上述两幅图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探究,1. 对照上述两幅图,你发现有哪些明显的变化?,2. 什么是城市化?其主要标志是什么?,3. 城市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何重要作用?,1. 概念,2. 标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3. 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城市人口在

2、总人口中的比重,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一、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和必然结果。,4. 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

3、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6材料,找出“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型”?在我国主要有哪些类型?,【阅读教材P36材料 】,乡村城市转变,是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它强调的是在农村地区发生的城市化现象,实际上是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功能的现代化转变。在我国,乡村城市转变主要有三种类型: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城市边缘区的乡村转变为市区。,探究,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的变化。阅读P37教材图文,思考:,1. 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2. 城市化还与哪些进程又关系?,3. 世界城市化进程有何突出的特点?,社会经济

4、发展,工业化进程,第三产业的发展,明显加快,1. 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农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剩余劳动力,工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城市化,社会经济发展,二、城市化动力机制,2. 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劳动力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工业是城市经济支柱,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工从事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劳动力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进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廉价劳动力,也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阶段,三、世界城

5、市化进程,2530以下,低30一70,较高70以上,高,缓慢迅速缓慢,甚至停滞,缓慢快继续增大,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几千年前,18世纪中叶,二战结束,现 在,缓慢发展,加速发展(起步),空前发展,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速度空前,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三、世界城市化进程,二战以后,大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人口迅速膨胀,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大城市中,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城市化比较,一些国家城市化的过程,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英国是世界

6、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高达90,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Page 25,逆城市化的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大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 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1)虚假城市化 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的状况最为突出。,来自:联合国人口司。,发展中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聚集于少数大城市。,占阿根廷总人口的30%,占墨西哥总人口的16.8%,2000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2)滞后城市化 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7、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起步早,发展慢,工业化早,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善,起步晚,发展快,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总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空间: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含义: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

8、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wan善,【P39活动第一题】逆城市化现象,所谓“逆” 是指城市市区人口向郊区迁移,大城市人口向卫星城迁移的倾向。,P39,不合理。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表现出“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 。 南美国家的“虚假城市化”使城市化进程过快,超越了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入,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而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滞后城市化”又延缓了城市进程,使城市化水平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 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造成了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和谐,对当地生态

9、造成很大破坏,最终结果必然是导致人类居住环境质量的大幅度下降。,2、你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P39活动第三题】,从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来考察,世界城市化可分成四种模式。,一、同步城市化,这是指城市化的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趋于一致的城市化模式。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加速时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曲线几乎是两条平行上升的曲线。,【P39活动第四题】世界城市化的四种模式,是指城市市区人口郊区化、大城市外围卫星城镇布局分散化的城市化模式。造成逆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有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

10、、就业困难、环境恶化、地价房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引起人口向环境优美、地价房租便宜的交通通讯现代化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实际上,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更高层次的城市化。,二、逆城市化,又称过度城市化、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大中城市,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人口过度增长,造成严重的“城市病”。虚假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不平衡。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的状况最为突出。如墨西哥1993年城市化水平已74,明显高于同期瑞士的60、奥地利的55、芬兰的62和意大利的67。,三、虚假城市化,是指城市

11、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城市化的发展。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城市化模式。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化就是这种城市化的突出代表,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198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422,发达国家为702,发展中国家为29.2,而中国城市化水平仅为194。,四、滞后城市化,概括城市化,甲,乙,郊区城市化,城市化,19世纪末,英国城市人口已达75%。进入20世纪后半叶,市区人口逐渐迁往郊区居住:1971-1981年间市区人口减少了10.1%。,相同点,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

12、的现象。,不同点,区别:郊区化与逆城市化,3、中国的城市化,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几个阶段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城市水平,19491957年的起步阶段。19581965年的振荡阶段。“大跃进”后的调整。19661978年的停滞阶段。“文革”十年,经济停滞。19791995年的正常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1995年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时期。,1、我国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要求城市化必须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要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切实保护人文资源,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统筹城乡建设,完善城镇体系,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要求以人为本

1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2. 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何特点?为什么?,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必须做好哪些工作?,改革前,不仅速度慢,而且不稳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显著拉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走上正常、良性的发展轨道。19782002年,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9%上升到39.1%,到2002年底,我国共有城市660个。,P39,【P40活动第一题】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1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2关于城市化的标志,

14、表达不妥的是()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A,A,3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空前的程度中小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发展慢由于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13.3,4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C,5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发展超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发展速度

15、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快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大城市发展慢,中小城市发展迅速,6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是: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就业条件改善。() ,D,D,7、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 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B,8、关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城市化水平低,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只有33% 城市化起步晚,发展不合理 城市化起步早 出现逆城市化 A、 B、 C、 D、,A,9、

16、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已经达到70%左右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主要是由于交通工具的现代化 大城市发展迅速和中小城市发展缓慢是当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点 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 A、 B、 C、 D、,C,10、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在( ) A、产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20世纪70年代以后,C,11.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12.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引进外资,加强城市建设,城市规模迅速扩大B.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

17、独立,经济迅速发展C.发展中国家轻视农业的发展,重视城市的发展D.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超过了发达国家,A,B,13.分析“加尔各答、纽约、伦敦、墨西哥城4个超级大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图”,指出下列4组选项中,城市名称排列与图中顺序相同的是( ),A.加尔各答 墨西哥城 纽约伦敦B.墨西哥城 纽约 加尔各答 伦敦C.墨西哥城 加尔各答 纽约伦敦D.伦敦 纽约 加尔各答 墨西哥城,B,15.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可能很快的原因是( )A.城市规划还没有经验B.科学技术水平不高C.人口的素质不高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14.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发达国家的

18、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B.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C.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城市人口数量上都大大低于发达国家D.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速度加快,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A,D,17.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城市职能单一化B.限制重工业的发展C.实现郊区城市化或建卫星城D.积极在新区建设新城市,16.下列关于逆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市区失业人口增多B.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D.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D,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