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知识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8743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5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心理学知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心理学知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心理学知识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础心理学知识,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第一章,第一部分 一般概念,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2.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人格,知,情,意,人格倾向,人格特征,感觉 知觉 记忆 想象 思维,注意 言语 意识,情绪 情感,需要 动机,能力 性格 气质,意志行动,3.生理基础,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脊髓,大脑,大脑皮层(端脑),脑干,延脑,中脑,桥脑,间脑,丘脑,下丘脑,小脑,四肢肌肉,顶叶,额叶,颞叶,枕叶,躯体区,言语区,听觉区,视觉区,反射弧,中枢,效应

2、器,感受器,传 入 神 经,心理发展的过程,1、植物、无机物:没有心理活动2、无脊椎动物:只有感觉心理活动3、脊椎动物:已有知觉心理活动4、灵长类动物:已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5、人类:才有思维和意识活动,大脑半球的分工,左半球(右利手):言语功能、数学、概念、 逻辑推理思维、理智型 布洛卡区左半球言语优势右半球(左利手):空间、时间知觉、形象思维能力、音乐、美术、体操、情绪型“割裂脑”实验右手只能写字,不能画画; 左手只能画画,不能写字。,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一),1、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兴奋:由静息或较弱状态转为活动或较强状态;抑制则相反。2、反射弧3、无条件反射(先天)和条件反

3、射(后天)4、第一信号系统(实物)和第二信号系统(语词),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二),5、条件反射的抑制: 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应。 超限抑制: 突然出现的;持续长久的;强烈刺激的 消退抑制: 停止对条件刺激物的强化; 分化抑制: 类似的条件刺激反应逐渐消失6、扩散和集中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扩散:一处的兴奋引起周围的兴奋集中:只对条件刺激物进行反应7、相互诱导:一种过程引起另一种过程的现象正诱导:抑制引起周围发生兴奋;负诱导:兴奋引起周围发生抑制8、动力定型:条件发生已经达到自动化的程度,1.植物神经也称为( )。 (A)感觉神经 (B)运动神经 (C)自主神经. (D)交感神经 2

4、.脑最古老的部位是( )。 (A)小脑 (B)脊髓 (C)丘脑 (D)脑干. 3.关干自主神经,正确的说法是( )。(A)不受意识支配. (B)与情绪有密切的联系 (C)属于脑神经 (D)作用是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 4. 听觉中枢位于( )。 (A)颞叶. (B)枕叶 (C)顶叶 (D)额叶 5.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颞上回 (D)颞下回 6.心理过程包括( )。 (A)认知、情感和意志. (B)能力、气质和性格 (C)知、情、意和能力 (D)感觉、知觉、记忆和思雏,7.脑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A. 脑干、间脑、小脑和大脑. B. 脑神经

5、C.神经元 D. 12对脑神经 8.神经元可分为( )等几种。 A.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思维神经元 B.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整合神经元 C.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D.视觉神经元、听觉神经元、嗅觉神经元和味觉神经元 9.外周神经系统可分为( )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B.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C.脑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 D,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10.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位于( ) A. 脑干 B.丘脑 C.下丘脑. D.小脑,4.心理学的五大流派(一),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分区观点,意识,前意识,潜意识,超我,自我,本我,结构观点,动力观点,性本

6、能,生本能,死本能,口腔期 0-1岁,肛欲期 2-3岁,生殖器期 4-5岁,潜伏期 6-11岁,生殖期 12岁以后,发展观点,变相宣泄 自我防御,适应观点,道德原则,现实原则,快乐原则,Libido 力必多,个体保存 种族延续,攻击 侵略,兴趣指向口,兴趣在排便,兴趣在恋父 恋母,兴趣转向外部,兴趣转向异性,(二),行为主义学派,主要观点,否认遗传作用;强调后天环境;运用科学实验方法,强调教育、刺激、 强化等对人的行为的作用,代表人物及事件,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灯光-狗-食物,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杠杆小白鼠-食物,华生:行为主义创立人;R=f(s)刺激反应模式“给我一打婴儿-”(机械主义

7、 ),班杜拉:新“社会学习论”(模仿学习理论)1、替代性学习;2、自我评价行为;3、可以调节、控制行为,桑代克:“尝试-错误”定律老鼠走迷宫,(三),人本主义理论,主要观点,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的尊严、主观意识、自身价值高于一切;强调从整体理解人的动机和人格,充分发挥人的潜能。,马斯洛:需要的五个层次理论,罗杰斯:无条件尊重求助者,认知即人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人的情绪、反应并非来自刺激本身,而是来自对刺激的认识。即“ABC理论”,代表人物及事件,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及事件,艾利斯:理智情绪行为疗法A是某一事件;B是你的“信念系统”;C代表“后果”(情绪和行为上),认知心

8、理学,(四),(五),人性主义心理学,主要观点,人性包括精神属性、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心理动力是需求。这种需求是人性的、综合性的。反对单一的“动力论”和“需求层次理论。,人物及事件,郭念锋 生物属性是物质基础, 受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制约;社会属性以生物属性为基础,以精神属性为表现形式;精 神属性以生物属性为前提,以社会属性 为内容。,构造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冯特、铁钦纳,魏特海默,实验内省的方法,狭窄、脱离实际,1+12,完形强调结构,杜威、詹姆士,反对将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强调心理适应,四种心理学,一、弗洛伊德(Freud)(18561939)(奥地利)和精神分

9、析理论精神分析强调无意识的个性动力。弗洛伊德将注意力集中于他认为是人类个性的核心的东西:即埋藏于心灵深处的隐蔽的力量(性)和冲突(侵犯)。 他企图通过梦(梦是无意识愿望的表达,到达意识水平的东西是有所伪装的和标志性的东西。)和倾听精神病人表达出的没有认识到的,通常被社会禁止的思想和渴望来接触无意识。他强烈地认为性与侵犯的驱力是行为的根本原因。童年早期是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个体的个性通过这些驱力与家庭中的社会过程发生交往而形成。,二、斯金纳(Skinner)(19041990)(美国)和行为主义 斯金纳强调外部环境是行为的原因。他认 我们对环境的影响忽视得太多,不断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解和

10、改变内部的东西(信念、情绪、动机等等)他认为“黑箱”里的内容无法操作,关键是“黑箱”外的环境和行为。 他警告:因为不能建立对有益行为持续强化和保持的外部环境,我们的社会将会被各种问题所淹没。,三、罗杰斯(Rogers)(19021987)(美国)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认为有完备功能的人希望实现和完善他们的潜能,他认为“性和侵犯是最基本的动力”的观点是悲观和有局限性的。他也认为外部环境是重要的,但更坚信个体的感觉和自我概念对于行为起着重要的和不可否认的作用。,四、认知心理学当前心理学发展的趋势观点:人生来有理性的、正确的和非理性的扭曲的思考。犯错是正常的现象,人是不断犯错的。人的困扰是由于自己制

11、造困扰信息进而制约自己的结果,而非外在因素。人有能力对自己的价值系统作出评价,所以就有机会以新的观念、意见和价值观来改变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认知心理学认为恰恰是“黑箱”中的信息加工左右着人的行为。 如果你能够改变观点,就能改变行为;改变行为,就会改变结果!,1.强调分析心理的内容以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这是 ( )心理学 的主要特点。 (A) 机能主义 (B) 格式塔(C)构造主义. (D) 精神分析 2.( )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 (A) 构造心理学 (B) 行为主义 (C) 机能主义心理学. (D) 格式塔心理学 3.一般认为,华生是( )心理学家。

12、(A) 行为主义. (B)机能主义 (C)认知主义 (D)人本主义4.冯特和铁钦纳是( )学派的创始人。(A) 格式塔心理 (B)构造心理. (C) 机能主义心理 (D)行为主义 5. 行为主义学派反对研究下列内容中的( )。 A. 学习 B. 反应 C. 人格. D. 技能,6.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 )。 A. 研究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 研究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 C. 研究区别干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 D. 研究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 7. 精神分析学派主张研究 ( )。 A. 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 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 . C.

13、 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 D. 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 8.主张抛开意识,探索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系的心理学派别是( )。 A. 行为主义. B .人本心理学 C. 认知心理学 D .社会心理学,5.心理学的三个理论体系,N 不稳定,忧郁质,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N 稳定,E 外向,E 内向,1. ( )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 (A)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B)詹姆斯一兰格的情绪理论. (C)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理论 (D)坎农一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2. 詹姆斯一兰格情绪理论认为 (A)管理情绪的神经中枢在丘脑 (B)情绪是对身体

14、变化的知觉. (C)情绪与动机有密切的联系 (D)认知在情绪发生中起决定作用 3. 强调情绪的发生与机体内部生理变化的关系的情绪理论被称为( )。 (A) 坎农一巴德学说 (B) 伊扎德的情绪理论 (C)詹姆斯一兰格情绪理论. (D)沙赫特一辛格的情绪理论,4. 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强调( )。 A.中心特质一次要特质 B.内向外向. C.共同特质一个别特质 D.内外向一情绪稳定性 5.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强调( )。 A.中心特质一次要特质 B.内向一外向 C.共同持质个别特质 D.自我、本我、超我. 6.( )把人格的类型模式和特质模式有机地结合,提出了更加全面、系统的人 A. 奥尔波特

15、 B.卡特尔 C.艾森克. D.荣格,第二部分 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人格,知,情,意,人格倾向,人格特征,感觉 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 言语 意识,情绪 情感,需要 动机,能力 性格 气质,意志行动,1.(多选) ( )属于人格的倾向性。 (A)需要. (B)气质 (C)动机. (D)性格 2. 心理现象可分为( ) A. 心理过程和人格. B. 认识、情感和意志 C.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D. 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 3. 心理过程包括( ) A. 认识、情感和意志. B. 能力、气质和性格 C. 知、情、意和能力 D.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 4.(多选)

16、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 ) A. 心理过程和人格. B. 知、情、意和能力、气质、性格 C. 知、情、意和个性. D.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5、(多选)关于神经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外周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 B. 小脑具有保护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的作用. C. 自主神经系统一般不受意识支配. D.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躯体神经系统6、脑干包括( )。 A. 脑桥、下丘脑、中脑 B. 延脑、中脑、丘脑 C. 延脑、桥脑、中脑. D. 桥脑、丘脑、延脑,7、( )控制体温、心跳、呼吸等生命的基本活动。 A. 脑干 B. 中脑 C. 延脑 D. 桥脑

17、8、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 A. 额叶 B. 顶叶 C. 颞叶 D. 枕叶9、躯体感觉中枢位于( )。 A. 额下回 B. 颞上回 C. 中央后回 D.中央前回10、狗听到主人叫他的名字就跑过来,这是( )。 A. 无条件反射 B. 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B. 本能的反射 C. 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11、小孩临睡前的“闹觉”,这种现象是( )。 A. 同时性诱导 B. 继时性诱导 C. 正诱导 D. 负诱导,知,感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视听的适宜刺激,一般概念,感受性: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视觉: 380-780,听觉: 20-20000,联觉、适应、对比

18、、后象、内(外)部感觉,知觉,知觉,种类,选择性、恒常性、整体性、理论性,错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感觉的种类,视、听、嗅、味、肤、平衡、运动、内脏、痛觉,1、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红暖;硬凉2、适应:外在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视觉提高;嗅觉降低。3、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万绿丛中一点红更鲜艳4、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保持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电灯灭了,还有亮灯的形象。5、内部感觉:刺激源来自体内。饥饿、便意、性6、外部感觉:刺激源来自体外。视听、肤觉等7、韦伯定律: I/I=K 差别阈限

19、和原来的刺激强度之比是一个常数K。重量:1/52; 音高:1/333; 咸味:1/58、费希纳定律:S=KlgR 刺激强度与心理强度之间的关系,1、视觉:锥体细胞;杆体细胞;适宜刺激2、听觉:科蒂氏器官;适宜刺激;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波形);3、嗅觉、味觉:鼻腔上膜嗅细胞;味蕾;酸、甜、苦、咸;4、肤觉:生理零度5、平衡觉:内耳中的前庭器官;晕车、晕船;6、运动觉: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7、内脏感觉:机体觉;植物神经8、痛觉:保护作用;最难于适应;与认知、态度、性格、意志有关,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1、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2、空间

20、知觉:大小、形状、方位、距离;3、时间知觉:延续性、顺序性;生物钟;4、运动知觉:位移、似动(霓虹灯)5、错觉:只要具备了条件,错觉必然产生,通过主观努力也无法克服。6、色盲: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儿子;只有当外祖父和爸爸都是色盲,女儿才会是色盲。,知,记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识记,回忆,再认,保持,衰退,干扰,遗忘,前摄抑制,后摄抑制,知,想象,想象,表象,思维的范畴:创造,记忆的范畴:再现,概括性像思维,直观性像知觉,有意想象:再造、创造,无意想象:梦、幻觉,思维,种类,智力操作过程,定义,联系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内在联系,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按方向分,按形态分

21、,按创造分,聚合(求同)思维、发散(求异)思维,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再造思维、创造思维,1、思维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动物有思维吗?灵长类只达到思维的萌芽阶段,不能认识本质2、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地上潮湿)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迁移:正迁移和负迁移 原型启发: 定势的作用: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知识和经验4、问题解决的策略: 算法策略一一尝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启发式策略运用图式,只做少量的搜索就能解决问题。5、 梦:压抑到潜意识里的冲动和愿望的反映。到达意识水平的东西是有所伪装的或标志性的东西。6、幻觉:知觉障碍。,知,注意,特征,种类,定义,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不是

22、心理过程),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转移,稳定保持多长时间;反面分散,即范围,有意注意条件下,不同于分散,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需意志努力:有目的,无需意志努力:无目的,既有目的,又无需意志努力,注意的分配,自拉自唱,多通道进行,知,言语,符号、工具、静态、表现为文字、符号图形等,语言,内部(无声)语言支持思维活动,两个离不开,过程、手段、动态、表现为讲话、手势、写作等,言语中枢额叶、“布洛卡”;听:颚叶、“威尔尼克”,言语,意识,睡眠,梦,1、表达性失语症 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出问题。能听、写、认,但是说话困难,不流利、不连贯。病变发生在额下回。2、接受性失语症 言

23、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出问题。可以听见声音,但是不知其义,不能分辨语音、语义。病变发生在顳上回。3、失读症 视觉性言语中枢出问题。能看到字词,但不知其义。病变发生在顶、枕叶之间的角回。4、失写症 书写性言语中枢出问题。不能写字画画,其他功能正常。病变发生在额中回,1、意识:觉醒状态下的觉知。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2、无意识(潜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对刺激的无意识(没有听到叫我) 无意识的行为(骑自行车急刹车)3、前意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起着警示的作用。4、注意:不是心理过程,是心理状态。5、注意的分散: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的任务,是消极的

24、品质。,1. 干扰会造成长时记忆的遗忘,干扰可分为( )。 (A)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B)前干扰和后干扰 (C)前摄抑制、中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D)远干扰和近干扰 2.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 ( )。 (A) 感觉对比 (B)后像 (C) 感觉适应. (D)联觉 3. 我们在知觉某个物体的时候,总想知道它是什么,这说明知觉具有( )。 (A)恒常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整体性 4.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的声波。 (A) 1000-4000Hz (B) 2000-4000Hz (C)16-20000Hz. (D) 200-20000Hz,5. ( )的

25、信息是肯定可以被意识到的。 ( A ) 瞬时记忆 ( B ) 长时记忆 ( C )短时记忆. ( D )感觉记忆 6. 艾宾浩斯在研究记忆与遗忘规律时,采用的记忆材料是( )。 (A)人工概念 (B)自然的句子 (C) 自然的单词 (D)无意义音节. 7. 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 )。 (A) 想象 (B) 表象. (C) 意象 (D) 表征 8. 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叫( )。 (A) 启发 (B) 干扰 (C) 抑制 (D)迁移. 9. 色觉异常的人通常是靠( )来辨认颜色的。 (A) 色调 (B) 明度. (C) 饱和度 (D)照度 10. 注意是一种( )。 (

26、A) 心理状态. (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 (D)认知过程,11. 位于视网膜中央窝上的感光细胞是( )。 (A) 中央窝细胞 (B) 双极细胞 (C) 杆体细胞 (D) 锥体细胞.12. 瞬时记忆的保存时间一般在( )以内。 (A) 0.25秒钟 (B) 1秒钟 (C) 4秒钟. (D) 30秒钟 13. 威尔尼克中枢受到损伤,造成的失语症叫( )。 (A)表达性失语症 (B)失写症 (C) 失读症 (D) 接受性失语症.14.(多选 )声音的性质包括( )。 (A) 音调. (B) 响度. (C) 饱和度 (D) 音色. 15. .(多选 ) 记忆过程包括( )等基本环节。 (A)

27、识记. (B) 回忆和再现. (C) 保持. (D) 再现和再认,情,区别,感受的过程:人和动物都有,泛指,情绪,感受的内容:人特有的,稳定、深刻、持久,情感,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主观感受(体验),定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功能,情,种类,基本情绪:喜、怒、哀、惧、厌、蔑,从内容分,复合情绪:怒厌蔑敌意,从状态分,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情感的种类,微弱、持久、弥漫,心境,强烈、爆发、短时间,激情,意外、危险情境、高度紧张,应激,外周理论、丘脑理论、认知理论、动机分化理论,情绪理论,1. 一般认为原始情绪指( )。 (A) 激动与平静 (B) 高兴与悲哀 (C) 喜、怒、哀

28、、乐 (D)喜、怒、哀、惧. 2. ( )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 耍之间关系的反映。 A. 情绪和情感. B. 动机 C. 人格 D. 需要 3. 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包括 ( )。 A. 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 B. 积极性、消极性、强和弱的程度 C. 增力性、减力性、饱和度和外显度 D. 兴奋性、激动性、外显度和内隐度 4. 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 ( ) A. 心境、激情、应激. B. 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C.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D.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意,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动机冲突:1、双趋 2、双避 3、趋避 4、双重趋避,准备阶

29、段,意志总和行为联系在一起。审视、修正计划,执行阶段,有意义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定义,1、自觉性 2、果断性 3、坚韧性 4、自制性,意志品质,1. 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分为( ) A. 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 B. 初始阶段和结果阶段 C. 酝酿阶段和行动阶段 D. 行动阶段和完成阶段2. 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权衡利弊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是( ) A. 双趋式冲突 B. 双避式冲突 C. 趋避式冲突. D. 双重趋避式冲突 3. 两个目标具有同样吸引力,但不能同时获得时出现的动机冲突叫( )。 (A) 双避式冲突 (B

30、) 趋避式冲突 (C) 双趋式冲突. (D) 双重趋避式冲突 4. 行为公式B=f (P,E)是( )提出来的。 (A) 詹姆士 (B) 麦独孤 (C)奥尔波特 (D) 勒温.,人格特征,顺利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定义,智力,人的认知能力。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能力、知识、技能三者关系:1、不相等 2、联系,分类,按技能分,按构造分,按领域分,按创造程度分,能力;才能;天才,一般能力G;特殊能力S,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理论,二因素论;群因素论;智力结构论,能 力,人格特征,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方面的动力性质

31、的特征,定义,智力,人的认知能力。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特性,先天、稳定、可塑、两极、效率、健康,气 质,气质类型与神经活动特性的关系,人格特征,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的人格特征,定义,特性,后天、稳定、社会属性、可塑,性 格,态度特征(核心),结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1. 智力是( )的综合。 A. 观察能力 B. 思维能力 C. 一般能力. D. 特殊能力 2. 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 )。 A. 观察能力 B. 思维能力 C. 想象力 D. 智力. 3. 下列哪种能力是一般能力? ( ) A. 写作能力 B.

32、曲调感 C.节奏感 D.记忆力. 4. 通常把IQ超过( )的儿童称为智力超常儿童。 A. 120. B. 130 C. 140 D. 150 5. 最早提出气质体液说的学者是( ) A. 伯曼 B.巴甫洛夫 C.希波克拉底. D.克雷奇米尔 6. 以心境变化剧烈,热情但易急躁冲动,刚强但易粗暴为心理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7. (多选)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根据( )的不同组合构成的。 A. 两种神经过程. B. 神经过程的三个基本特性. C. 心理活动五个动力特性 D.神经过程的四个基本特性 8. ( )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

33、人格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是区别一 个人与众不同的、明显的和主要的差别所在。 A 气质 B. 能力 C. 性格. D. 理智特征 9. ( )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质 的心理特征。 A. 个性 B. 气质. C. 性格 D 人格10. 作为气质类型的生理学基础,神经过程弱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属于( )。 A. 胆汁质 B. 抑郁质. C. 黏液质 D. 多血质 11. 常常处于积极乐观的心境状态,表现了性格上的( )特征。 A. 意志 B. 情绪. C. 态度 D. 理智,12. 容易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愿意借用现成的答案,表现了性格上的( )特征。 A.

34、 意志. B. 情绪 C. 态度 D. 理智 13. ( )提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的人格特质理论。 A.卡特尔 B.艾森克 C.弗洛伊德 D. 奥尔布特.14. 张三属多血质气质类型,李四属抑郁质气质类型,张三和李四的气质是( )。 A.张三好 B.李四好 C.一样好 D .无好坏之分. 15. 作为气质类型的生理学基础,神经过程强,平衡而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属 于( )。 A. 胆汁质 B. 抑郁质 C. 黏液质. D.多血质16. 艾森克认为人格的维度包括( )。 A.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B 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C.内外倾、情绪的稳定性和精神病特质 D.共同

35、特质和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人格倾向,要求解决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志,定义,需要,自然需要:生理(生物)需要,种类,社会需要:获得性需要(人),物质需要:食品、工作生活条件,精神需要:审美、意识形志户,产生角度,满足角度,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格倾向,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且维持这一活动的动力。,定义,动机,同一行为不同动机,动机与行为,同一动机不同行为,偷窃,献爱心,求生,贪婪,捐款,鲜血,义工,人格倾向,动机,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成就、权力动机),种类,原始动机(先天);习得动机(后天),有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定势),内在动机(体内需要);外

36、在动机(环境),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整功能,1.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爱和归属是第( )个层次的需要。 (A) 2 (B) 3. (C)4 (D) 5 2. (多选) 生理需要是( )。 (A) 自然需要. (B ) 生长性需要 (C) 低级需要. (D) 缺失性需要.3. 需要()A.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 B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C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D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4.(多选)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为() A.不同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 B.不同行为可以由相同或相似的动机引起 .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 D.同一行为可以由相同的动机引起,5.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境界是( ) A. 每个人都能达到的 B. 大多数人都能达到的 C.少数人能够达到的. D. 没有人能够达到的 6.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直接关系到个体生存的需要叫( ). A. 缺失性需要. B. 生长需要 C. 社会性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7. 定势往往是一种( ) A. 有意识动机 B. 无意识动机. C. 内在动机 D.习得动机 8. 按照需要产生的根源,可把动机划分为( ) A.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B. 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C.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D .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