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立足“两区”建设加大金融开放力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48772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讨发言:立足“两区”建设加大金融开放力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研讨发言:立足“两区”建设加大金融开放力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讨发言:立足“两区”建设加大金融开放力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讨发言:立足“两区”建设加大金融开放力度.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研讨发言:立足“两区”建设加大金融开放力度20*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驶入快车道,在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股东资质、业务范围、牌照数量、持股比例等多方面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2020年,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即“两区”)建设为*的金融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展望未来,国家金融开放进一步提速,*“两区”建设的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将会吸引优质外资金融机构和国际资本要素聚集,实现区域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在*市*区工商注册的外资金融企业(包括中外合资)35家,大部分规模较小或为分支机构。目前.,*市*区还停留在增加金融机构数量、以资金补贴为主的阶段,缺

2、乏引导金融产业升级的政策体系,难以长期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同时,与金融业密切相关的配套产业还未完善,金融服务功能难以持续,更缺少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支持措施。反观*市*区,早已构建起了以CBD国际金融为龙头,以奥运功能区国际金融组织聚集、大望京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为支撑的区域金融体系。*市朝阳区金融聚集、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有效促进外资金融机构发展。按照目前我国金融服务业开放的政策和举措,结合实际情况,建议重点发展以下领域。第一,推动国际金融开放成果落地,加强各类金融机构集聚。证券业。中国证监会公告20*年*月*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截止到20*年*月,已经有*家外资控股券商,*家中外合资券商,

3、证券行业将成为外资进入的重要细分行业。保险业。金融开放促使我国保险市场的吸引力不断提升,国际保险集团加快在内地布局。我国亟待发展的养老保险、健康险等细分领域也将成为外资保险企业进入的重点领域。财富管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金融市场的产品不断丰富,投资者的需求也更加趋向于专业化投资,财富管理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目前*是全国高净值人群密度最高的地区,财富管理机构也成为外资进入*的主要类型。智能金融。即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已成为未来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可积极引入外资金融科技公司,以促进本地金融科技发展。消费金融。国家着力于扩大内需,刺激居民消费。政策的支

4、持加上我国广大的消费市场,增强了外资进入消费金融的动力。文化金融。*市*区提出,要围绕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在文化金融政策创新方面进行先行先试。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支持银行文创专营分支机构、文化证券、文化产业相关保险、文化企业股权转让平台等以试点方式开展文化金融项目。第二,结合*“两区”建设释放的政策红利,争取先行先试落地。在*市*区的特定区域内,申请给予驻区券商等外资金融持牌机构在外汇资本金方面更大的结汇自由度和弹性选择;支持外资持牌金融机构能够双向开放跨境产品,开展全球资产配置,将*市*区建设成为全球财富管理聚集区。为了形成外资规模集聚效应,应加快对*市*区金宝街沿线楼宇的品质提升,

5、积极利用王府井品牌联动优势,吸引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入驻;按照一流金融城标准,打造综合性高端金融生态圈,形成外资规模集聚效应。坚持以标准化为基础的政务服务制度,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深化简政放权,建立面向国际的金融政策发布平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外资引入开放“绿色通道”,进一步压缩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和办理环节,推进“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建立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提供长期定制化服务。为外籍人才办理出入境和工作许可提供便利,如实施外国人才签证制度;优化提升外籍高层次人才服务水平,建立安居保障、子女入学和医疗保健服务通道,享受市民待遇。深化减税和纳税便利化改革,参照粤港澳的个税政策,缴纳的个税已缴税额超过其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的税额部分,可由*市*区政府给予补贴,且该补贴免征个税。跨境人民币政策方面,支持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在提交开业申请时一并申请人民币业务,持续优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深化金融创新领域国际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