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贯彻《“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 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48786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会贯彻《“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 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领会贯彻《“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 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领会贯彻《“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 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领会贯彻《“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 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会贯彻《“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 心得体会.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领会贯彻“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心得体会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具体落实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第一个文化发展五年规划,系统谋划了未来五年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点目标任务和重要政策举措,对文化法治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指引作用。在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方面,规划明确指出,要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振兴中国传统节日,运用传统节日凝聚价值共识,增进家国情怀;开展“国家文化记忆和传承”记录传播,对文化遗产开展系列影像记录、出版及传播推广。为传承弘扬非遗,2011年,全国人大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把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纳入非遗保护,对非遗

2、的调查、代表性项目名录建设、非遗的传承与传播作了具体规定。全国大多数省(区、市)也制定了保护非遗的地方性法规。20XX年,中力、国办又印发意见,对非遗保护工作从“体系建设、传承水平、传播普及”三个层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丰富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深入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当前,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知识产权权属界定困难、非遗文化和产品的传播力度不够等,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治体系,修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完善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取和惠益分享保护制度,加大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非遗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在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

3、空间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0次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5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网络新闻、即时通信、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应用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文化消费的主要渠道,但网络生态治理仍任重道远,网络谣言、虚假新闻、网络敲诈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为龙头,以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规规章为支撑的互联网法规体系,并通过“清朗”行动、“净网”行动等专项治理回应社会热点问题,优化网络生态。未来,网络空间治理除了进一步健全立法体系之外,还将以平台、信息内容生产者、MCN机构三类主体为抓手,规范榜单、打赏等

4、重点功能设置和算法推荐等技术,加强信息内容全流程、全链条管理,合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是保障公民文化权益,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规划指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截至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及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等先后出台,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立法和政策保障。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着城乡差异较大、数字化建设和资源共享机制不足、精准度和公众参与度不够等问题,对此应尽快出台广播电视法、文化产业促进法等法律,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培养专业队伍,健全政策制定、执行、监督、评估等全过程体制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赋能公共文化服务,让公共文化服务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