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保护与管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资源保护与管理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水是人类维持生命和发展经济不可缺少的宝贵自然资源。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人类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本物质保证。 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水污染的有效控制与治理已成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地球上存在的总水量大约为1.37109km3,其中海水约占97.3%,淡水仅占2.7%。淡水不但占的比例小,而且大部分存在与地球南北极的冰川、冰盖中,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河流、淡水湖和地下水的一部分,总计不到总量的1。其分布情况如下:冰川、冰盖 77.2%地下水、土壤水 22.4%湖泊、沼泽 0.35%大气 0.04%河流 0.01%,10.1 水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一
2、、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二、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1) 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2)泉水流量衰减或断流。(3)地面沉降。(4)地面塌陷。(5)海水入侵。,水资源浪费严重1 农业用水浪费极大(大水漫灌 喷灌、滴灌) 2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高3工业技术水平低,单位产品耗水量大四 水资源污染加剧 1) 地表水资源污染状况 a) 我国大部分江河水体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呈上升和扩散蔓延态势。 b) 中、小河流污染状况重于干流,部分流域干流水体在丰水期水质明显劣于枯水期水质,说明支流水质污染对干流已造成危害。,2) 地下水资源污染状况(北方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开采层
3、水质 较差)以城市生活污染为主,造成地下水中总硬度、硝酸盐、总溶解固体(TDS)等严重超标,氯化物、硫酸盐、氨氮、亚硝酸盐等逐年增长或超标。城市工业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随着城市化工业的飞速发展,此类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挥发酚、氰化物、六价铬及汞等有毒有害物质)沿海城市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问题。以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分布为特点的酸雨污染,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或重工业城市地下水的新污染源。,农业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农药、化肥以及未经处理的污水农灌造成严重的地下水污染,甚至是大面积污染。乡镇企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1) 对地下水与地
4、表水、上游与下游、城市工业用水与农业灌溉用水、城市和工业规划布局及水资源条件等尚缺乏合理综合规划。 2) 对缺乏地下水资源的区域勘察和开发规划,至今仍无统一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 3) 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薄弱,地下水和地质环境监测系统不健全。,10.2 水污染概述一、水污染的含义1 地表水体污染的含义: (1) 水体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后,改变了它的“自然”状况,也就是说进入水体某种物质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含量。 (2)某种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是水体质量变劣,破坏了水体的原有用途。 (3)人类活动造成了水体的物质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质量的恶化。,水体污染:排入水体的污
5、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容量和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坏。 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或称非点源污染)。1)点源污染来自未经妥善处理的城市污水(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集中排入水体。2)面源污染来自农田肥料、农药以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随雨水径流进入水体;随大气扩散的有毒有害物质,由于重力沉降或降雨过程,进入水体。,地下水体污染的含义: (1)污染标准:明确标准、抽象标准 (2)污染原因:人为原因、天然原因判定水体是否污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水质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第二,这种变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水体污染的
6、特征 地面水体和地下水体由于储存、分布条件和环境上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污染特征。 地面水体污染特征:可视性强、易于发现;循环周期短,易于净化和水质恢复。 地下水体污染特征: 隐蔽性:污染程度很难从颜色、气味及对人体的影响方面马上察觉。 难以逆转性:地下水污染后恢复时间长。 延缓性:a) 污染物在含水层上部的包气带土壤中经过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在垂向延缓潜水含水层的污染; b) 对于承压含水层,由于上部的隔水层顶板存在,污染物向下运移的速度会更缓慢。,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途径(一) 污染源(按形成原因分为人为、天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1)城市液体废物(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及地表雨水径流)城市
7、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工业垃圾、污水河渠和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等)农业生产及采矿活动天然污染源 海水及含盐量高和水质差的地下水,(二) 污染物毒性物质(1) 多氯联苯、多环芳烃 分布广、生物难分解,对鱼类、鸟类、贝类及人类造成危害。(2) 酚(3)亚硝胺(4)重金属:有害金属侵入人的肌体后,将会使某些酶失去活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其毒性的大小与金属的种类、物化性质、浓度及存在的价态和形态有关。,例如贡、铅、镉、铬()及其化合物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影响的有害金属;贡、铅、砷、锡等金属的有机化合物比相应的无机化合物毒性要强得多;可溶性金属比颗粒性金属毒性大;六价铬比三价铬毒性大。(5)氰化物(6)
8、氟化物(7)有机农药其他污染物质(1) 可生物分解的有机质(2)营养物质,(3)耗氧物质(4)生物污染物质(5)悬浮固体物(6)放射性物质(三)污染途径A 地表水的污染途径连续注入式:工矿企业、城镇生活的污废水、固体废弃物直接倾注于地面水体间歇注入式:农田排水、固体废弃物存放地降水淋滤液对地表水体地污染,B 地下水体地污染途径污染方式直接污染:地下水中地污染组分直接来源于污染源,污染组分在迁移过程中,其化学性质没有任何改变。间接污染:地下水地污染组分在污染源中的含量并不高,或该污染组分在污染源里根本不存在,它是污水或固体废物淋滤液在地下迁移过程中经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反应后的产物。,污染途径
9、(1)间歇入渗型 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淋滤,使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有害组分周期性地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渗入含水层。,(2)连续入渗型垂向通过包气带进入含水层,b) 以侧向入渗进入含水层,(3)越流型潜水向开采地承压水层渗透,b) 深层承压水向浅层开采承压水层渗透,(4) 注入径流型 污染物不是从地表通过包气带土层下渗,而是将污水送到地面以下一定深度处或直接送入含水层之中。,10.3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污染调查目的:a) 判明水体污染现状、污染危害程度、污染发生过程、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途径及污染环境条件,并揭示水污染发展趋势,确定影响污染过程的可能的环境条件和影响因素。 b)为控制和消除水
10、污染、保护水资源提供治理依据。2 内容:污染现状、污染源、污染途径以及污染环境条件,水环境质量监测(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目的:为了及时全面掌握水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特征,为水质质量的准确评价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资料。监测项目:1)选择对水体环境影响大的项目;2)选择已有可靠的监测技术、并能获得准确数据的项目;3)已有水质标准或其它规定的项目;4)在水中含量已接近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浓度和总量指标,并且污染趋势还在上升的项目;5)被分析样品具有广泛代表性。,监测方案:是一项监测任务的总体构思和设计,制定时必须首先明确监测目的,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监测对象、设计监测网点,合理安
11、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选定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提出监测报告要求,制定质量保证程序、措施和方案的实施计划等。 (一)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1 监测目的、对象,基础资料的收集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流的宽度、深度、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的特性、温跃层分布、等深线等。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水体沿岸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历年的水质资料等。,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水质监测网)监测断面的设置断面设置原则主要断面类
12、型及作用采样时间及频率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二)地下水质监测(三)监测项目的确定常规组分监测有害物质监测细菌监测专项监测,水质评价 水质评价的基础是适合于不同水体特征、不同使用目的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及其不同使用目的的水质标准,以这些标准评价水体的质量状况及其适用范围,对于水体的合理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二)地下水质量分类标准(三)不同供水目的的水质评价标准饮用水水质评价标准工业用水水质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四)评价方法水环境评价的特征:系统中污染物质间存在复杂关系,各种污染物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不一;水质分级标准难以统一;对水体质
13、量的综合评判存在模糊性。,.4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概念、任务、内容概念: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供应,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任务:实现水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保持水环境的良好状态内容:(1) 实行统一管理、有效合理地分配水资源 (2) 保护水资源、水质和水生态系统(3) 实现地下水资源地可持续利用,消除次生地环境地质问题,(4)保障城市生活、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用水(5)提高水污染控制和污水资源化的水平(6)强化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其适应战略的研究(7)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并加
14、强其能力建设(8)加大执法力度,实现依法治水和管水,10.5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立法,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设立行政管理机构 建立国家(联邦)级和区域(或流域)级的二级机构。国家级机构负责全国范围内水污染控制和管理的协调工作,确定总的管理目标和准则。区域级的管理机构包括地方、地区及流域的管理机构,负责国家政策总体系中指定目标和行动的落实。,水资源立法使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有法可依,使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综合开发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水库与泉水联合供水,利用二者丰、枯期不在同一时间出现的情况,通过联合调度得到均匀供水。若在城市水源地上游有水
15、库存在,且地表水与地下水有水力联系,可充分利用含水层进行调蓄。,强化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地下水人工补给:借助某些工程设施将地表水自流或用压力注入地下含水层,以便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A 目的:补充地下水源,增大含水层的储存量,进行季节性和多年性调整。控制地面沉降防止或减少海水入侵含水层改变地下水水质改变地下水温度保持地热水、天然气和石油地层的压力,B 人工补给地下水的水源和水质要求水源地表水(江河、湖泊、水库、池塘)江河水旱泥沙量大,而且常受生活污水和工厂排放的废水污染,有时含有毒物质,处理净化较为复杂;湖泊、水库等水源,含泥沙量较少,净化处理较方便。工业回水 一般不含有毒物质,往往混浊度较高,
16、只要经过简易处理就可作为回灌水源。,工业废水 含盐类和有毒物质较多,水处理较复杂,成本高,一般要经过三级处理才能作为人工补给水源城镇公共供水(自来水)、地下水等 直接输送补给水质(随目的、用途及所处水文地质条件等不同而不同)回灌水源的水质比原地下水的水质好,最好达到饮用水的标准回灌后不会引起区域性地下水的水质变坏和污染回灌中不应含有能使井管和过滤器腐蚀的特殊离子或气体,C 地下水人工补给的方法及适用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人工补给法,直接法,地表入渗补给法,井内灌注补给法,淹没或灌溉入渗补给法水盆地入渗补给法沟渠入渗补给法河流入渗补给法,自流回灌真空回灌压力回灌,间接法:诱导补给法,建立有效的地下水源卫生防护带加强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污染地下水净化的两个基本方法:收容的办法消除污染物换土法物理化学方法生物净化法人工补给法抽水处理系统水力截获技术,实施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在流域范围内实施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确定合理功能区和水质目标,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和颁发排污许可证,协调供水与排水、水资源和水环境、上游和下游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同时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进行水质变化过程的监测和预测,预防污染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