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频梦微之我今因病魂颠倒【唐】元稹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9000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酬乐天频梦微之我今因病魂颠倒【唐】元稹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酬乐天频梦微之我今因病魂颠倒【唐】元稹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酬乐天频梦微之我今因病魂颠倒【唐】元稹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酬乐天频梦微之我今因病魂颠倒【唐】元稹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酬乐天频梦微之我今因病魂颠倒【唐】元稹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酬乐天频梦微之我今因病魂颠倒【唐】元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酬乐天频梦微之我今因病魂颠倒【唐】元稹课件.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风流才子元稹,元稹(779831),唐代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数年后,妻亡。曾任左拾遗、监察御史、宰相等职,后因得罪权贵而遭贬谪,53岁暴卒于武昌节度使任上。元稹与白居易友善,二人共同发起“新乐府运动” ,世称“元白”。他主张继承杜甫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有新题乐府和乐府古题等诗,藉以“讽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但讽刺力度远不及白居易诗,他说“词直气粗,罪尤是惧,固不敢陈露于人。”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此外,元稹还有传奇(小说)莺莺传问世,它成为后人写作西厢记的蓝本。据传,这是他根据个人经历写作的自传性小说。,酬乐天频梦微之,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

2、倒,惟梦闲人不梦君!,背景:白居易梦微之,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梦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韵译】:我曾经历过沧海的深广,自然不会为别处的水所迷,我曾经目睹了巫山云霞的绮丽曼妙,哪里还有比那更美的呢?取道花丛之中我也懒得回头顾视,一来是因为我正修道二来便是因为你啊!,酬乐天频梦微之,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韵译】:万水千山雁书难传,感念你可怜我而在梦中与我相见。无奈我如今疾病缠身心神恍惚,梦到的总是闲人而独独与你不相干!,背景:白居易梦微之,晨起临风

3、一惆怅,通川湓水梦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韵译】:早晨起来迎着清冷的晨风我多么惆怅,通川湓水迢迢千里我们只能在梦中相见。不知你想念我所为何事,至于我昨晚三次梦见你。,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唐诗鉴赏辞典: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人之常情;元诗用不能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人之至情!,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梦微之白居易,思考探究,(1)记梦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而这两首诗却能巧妙构思,翻出新意。请你结合诗句加以论述。(2)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

4、,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你认为元稹的这首诗,从语言看,属于“初关”或“重关”哪种情况?为什么?,近试上张籍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此诗约作于宝历二年,诗题一作“闺意献张水部”。近试,临近考试。唐代应试举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目的是希望声名传人主考官耳中。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奖掖后进闻名于士子之中。,本诗是一首干谒请托诗。干谒,是唐代举子向有权势或有名望的人投递诗文以求提拔

5、或奖掖的行为。这首诗写得巧妙,绘声绘色,精细逼真。全诗展现了一幅洞房初晓闺意图,令人过目难忘。此诗题目与诗的内容看似无关,实则有着密切关系。这就要读出诗中比兴手法所蕴含的寄托意义。,首句“洞房昨夜停红烛”。“停”,点放,让红烛点燃,通夜不灭。次句“待晓堂前拜舅姑”。一大早就起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以待天明。可见其对拜见公婆一事相当重视。 后两句“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新娘对新郎问语:不知打扮是否合乎时尚,能否讨得公婆欢心?由于是新妇,羞涩难言,但又不得不说,只好“低声”问,对人物心理描绘相当精细而逼真。,修辞特点,比喻: 人物关系:公婆VS儿媳 / 主考官VS朱庆馀 人物心理:作者

6、/新嫁娘烘托: 以洞房和红烛两个带有极其鲜明含义的意象,巧妙的烘托出新嫁娘喜悦的心情和动人的美丽; “低声”、“入时无”也让人 想见她的性情之温柔和心地之善良娴雅。,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作者介绍,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运城)。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十四年中博学宏词科。顺宗永贞元年(805),与刘禹锡同为王叔文革新集团核心人物,时任礼部员外郎。同年八月,宪宗李纯即位,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元和十年(815)改任柳州刺史,四年后病死任所。 此诗作于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诗人时当壮年,正是大展宏图之际,但政治上的沉重打击,使他忧危愁苦,心情难平。浩初上人,著名禅师龙安海的弟子,时在柳州,与柳宗元友善。,鉴赏要点这首诗写贬官异地的思乡之情。用语险峻,富有浪漫的想像力。比喻、拈连、化用典故等手法在诗中的运用,较好地表达了诗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