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物风采事迹感悟心得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人物风采事迹感悟心得5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人物风采事迹感悟心得5篇 人物风采事迹感悟心得篇1“滴滴滴”在湖南省人民医院ICU病房里,心电监护设备不停传出紧张的声音,医院急诊三部ICU护士长徐芙蓉正紧张忙碌着。14年来,她精心护理危重病人,用自己的专长和爱心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ICU护士是在生死边缘守护生命。”徐芙蓉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就是一句话:责无旁贷!”2020年2月11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紧急关头,徐芙蓉主动请战驰援湖北黄冈,“我有十几年的临床工作经历,我先上!”抵达黄冈后,徐芙蓉临危受命,担任湖南医疗队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短短3天,她和同事们建起一个“战地ICU”,接收了首批15名病情最危重的患者。“我有经验,我来
2、!”面对吸痰、气管插管等与病毒“贴身作战”的危险操作,徐芙蓉总是积极承担。42天里,徐芙蓉和队员们一起完成了49名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事故的目标。离开那天,看着夹道送别的黄冈人民,徐芙蓉热泪盈眶,“我们再辛苦也值得。”她说。2020年5月11日,从黄冈归来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整,徐芙蓉再次主动请缨,还是那句话:“我有经验,应该去。”她作为中国(湖南)抗疫专家组成员、护理专家,远赴非洲抗疫。在非洲,徐芙蓉和队友们先后走访了津巴布韦和赤道几内亚的70多家机构和单位,与专家组成员一起下基层、访社区、进医院,指导他们改善分诊流程、优化诊疗方案,深入隔离病房与当地医务人员讨论病
3、例。回国之前,徐芙蓉和专家组成员向两个国家各提交了长达一万二千字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建议书,“这是我们留给当地群众的礼物。”徐芙蓉说。“中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医护人员请战到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去?”世卫组织代表加沙西拉博士向徐芙蓉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她从容回答:“在中国,国家出现困难的时候,我们都会主动冲在最前面,不计报酬、不论生死。这应该是已经融入血脉的一种自觉。”“这次你摘下呼吸机坚持了一个半小时,希望明天表现得更棒! ”这是徐芙蓉为在ICU治疗的患者记的日记里的一段文字,她记录了患者汤先生与死神搏斗的95个日日夜夜。2021年2月,34岁的汤先生因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住进徐芙蓉所在的科室。陌生的环
4、境、严重的病情一度让他感到无助,甚至产生了放弃治疗的想法。在徐芙蓉的带动下,ICU的护士们每天鼓励他,给他积极治疗的信心。出院那天,汤先生拿到这份特别的日记感动地说:“这本日记写到我心里了。”如今,徐芙蓉和团队已经为19名患者记录下ICU日记,这样的关怀让ICU病房有了温度。“把病人放在心中,就会时时刻刻落实到行动中。医院的服务怎么样,病人最有话语权。”徐芙蓉说。记者了解到,徐芙蓉和团队还在探索互联网医院建设,把服务延伸到医院外,为一些有需求的老年人、慢性病和肿瘤病人提供服务,在长沙的患者只要在手机上“下单”,就会有网约护士上门服务。得知自己当选党的_大代表后,徐芙蓉说:“党代表对我来说是无上
5、光荣,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希望能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做得更多、做得更好。”人物风采事迹感悟心得篇2回忆起当年实习的一幕幕,方勤依然记忆深刻:“在谭家岭进行发掘的时候,严文明先生带领赵辉、张弛先生一起确认了125万平方米的城址和大型聚落。我非常有幸参与和见证了这一时刻,也坚定了我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的初心。”湖北省博物馆是我国重要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机构,馆藏文物24万余件,曾侯乙编钟及青铜尊盘、越王勾践剑、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等文物享誉海内外。20世纪70年代,“国宝”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发现引发了业界对于“曾国之谜”的探寻。在前辈的研究基础上,10余年来,方勤组织枣阳郭家庙曾国墓
6、地等系列考古,接续“挖”出一个曾国。去年底,“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常设主题展在湖北省博物馆新馆与观众见面,近500件文物串珠成线,娓娓道来未被史书所记载的曾国700余年历史文化。在方勤的带领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省博物馆在考古发掘研究、展览展示、传承弘扬等方面硕果累累。方勤带队远赴俄罗斯、意大利等地举办展览,介绍中国礼乐文明;持续挖掘荆楚文化内涵;10年间,湖北9个项目获得“十大”或“六大”全国考古界最高奖项。回望2020年初,武汉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国宝的“守门人”,方勤和75名“战友”一起,在湖北省博物馆封闭值守80余天,24小时轮班,最终保护了全馆文物万无一失。两年
7、来,全球疫情带来出行和游览方式的改变,让文博界的有识之士开始深度探索“博物馆+”的未来方向。“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工作,我们应深挖馆藏文物内涵,让博物馆+文创、+旅游、+教育,把博物馆热融入当代生活。”方勤说。多次亮相国家宝藏考古公开课等科普性节目,方勤频频走进公众视野。“如果把我们看作是文化推广的一个符号或使者,在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发挥一定作用,这样的网红值得去做。”方勤说。近年来,方勤先后获评2020年“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得知自己当选党的_大代表,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博物馆和考古工作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8、,文化自信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身处这个好时代,我倍加珍惜,理应履职尽责,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人物风采事迹感悟心得篇3人类生命有许多奥秘,人类基因组中的长非编码RNA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将人类的生命形式看作是一本书,科学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解读这本生命之书的内容和创作规律。”陈玲玲说,“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长非编码RN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功能RNA生物大分子,其代谢的异常与很多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它们数量繁多、类型各异,且不稳定,其产生、折叠与代谢的规律以及如何调控的分子基础等都不明确,因此被称为人类基因组的暗物质。”今年44岁的陈玲玲是党的_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
9、究员。陈玲玲说话语速很快,十分干练;惜时如金,是她一贯的工作状态。在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实验楼里,她的办公室正对着器皿林立的实验室。十年前,她义无反顾回国组建团队,在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与国外同行展开竞赛,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这方小小天地间。每个小小的细胞含有数以百万计的、维持生命运转的大分子,其中包括神秘的长非编码RNA。如同天文学家艰难探索神秘宇宙一般,陈玲玲对生命微观世界的探究也充满挑战。“研究重要和前沿的科学问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不拘泥于现有研究手段,要有创新和突破。”陈玲玲说。秉持这种科学精神,她带领实验室团队通过艰苦摸索和不懈努力,独辟蹊径,创建了长非编码和环形R
10、NA研究技术体系,在揭示其生成规律、作用机制以及与人类疾病的关联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就,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小胖威利综合征”是高发遗传缺陷基因疾病,每一万到两万个新生儿中,就可能出现一个“永远吃不饱”的小胖娃娃。陈玲玲研究组发现了一类新型长非编码RNA在“小胖威利综合征”患者中缺失,可作为潜在的诊断标志物,为及时干预疾病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她带领团队成员还发现了环形RNA在自身免疫病患者中(如红斑狼疮)表达降低。引入环形RNA可以降低患者*细胞的异常免疫反应,提示环形RNA可以作为新型RNA药物。这些发现被国际认可和广泛引用。“生命之书非常神秘,我们不仅要读懂它、解析它,最终还要努力让它
11、为人类的生命安全健康保驾护航。”陈玲玲说。陈玲玲还是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党委委员,曾担任多年基层党支部书记。她表示,作为一名长期奋斗在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当选党的_大代表光荣而神圣,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站在科研前沿,要敢于领跑创新,勇于向上攀登,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做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是我们这代中国科研人的使命。”陈玲玲说。人物风采事迹感悟心得篇432年前,年轻的刘伯鸣走进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的厂房;如今,已是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铸锻钢事业部水压机锻造厂副厂长的刘伯鸣,依然奋战在厂房里的国产1.5万吨水压机前。32年,他只做了一件事:和团队
12、专心打造大国重器。在他师傅范友国眼里,“伯鸣是个急性子,肯钻研,天生就是个打铁人”;他的徒弟张欣宇说,师傅“胆大心细”,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青年职工。记者日前走进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的厂房采访,刘伯鸣正在指挥操作手通过水压机把烫得发红的巨大钢锭塑成轴、辊、筒等各类锻件,这些锻件将被应用到核电、石油、化工等重大国计民生领域。水压机每一次锻压的时间、强度、角度,都分毫不差。就在这间厂房,刘伯鸣带领团队突破外国技术封锁,为中国核电锻件制造擦亮了招牌。核电锻件是核电机组建设的关键部件。彼时,核电锻件制造是世界范围内绝对的高精尖科技,也是我国急缺的关键技术。“造出来,我们不仅能突破封锁,更能降低成本,
13、赢得广大的市场!”刘伯鸣和工友们立志要为撑起中国制造业脊梁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支撑国家重要核电项目的关键部分,核电锻件吨位大、质量要求高,制造工序相当复杂,从冶炼、锻造、热处理到机加工、无损检测、性能检验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前功尽弃。刘伯鸣带着十几个人吃住在单位,进行夜以继日的技术攻关。在水压机锻造厂车间里,加热炉内最高温度可达1250摄氏度。高温炙烤下,刘伯鸣常常大汗淋漓,有一天下班他发现当天体重减了好几斤。揉着面团反复模拟锻件形状、深夜两三点打电话和技术人员讨论模拟结果、反复计算板坯厚度和直径刘伯鸣“着了魔”,在火花和热浪的“陪伴”下修炼着“铁上绣花”的功夫。终于,当重锤最后一次落下,硕
14、大的锤头精确地控制着锻件的每一丝形变,核电锻件一次锻造成功!刘伯鸣和工友们首创了同步变形技术,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随之而来的,是一段凯歌频传的日子。世界最大715吨百万千瓦整锻低压转子、“华龙一号”主泵泵壳锻件、三代核电蒸汽发生器水室封头伴随着一项项成果产生,刘伯鸣团队也探索出了刘伯鸣不同步走步法、关键点控制法等核电锻件制造技术,保证锻件制造一次合格。近年来,刘伯鸣团队已设计创新课题86项,研究成果为中国一重降本增效2亿元以上。中国一重制造的锻件远销国内外,锻件制造水平迈向世界前列。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第五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这些年,荣誉纷至沓来。刘伯鸣说,培养接续奋斗的大国工匠,是他的迫切心愿。现在,“刘伯鸣技能大师工作室”会定期开展业务研讨,“传帮带”蔚然成风。“创新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去观察,用心去琢磨,就没有什么咱攻克不了的东西!”接受完采访,刘伯鸣又重新迈进重锤起落、铁臂穿梭的厂房。那里记录着他的创新与坚守,也见证着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的火热年华。刘伯鸣,是共产党员,是打铁的人,更是“铁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