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大全)7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1499059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大全)7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大全)7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读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大全)7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读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大全)7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读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大全)7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大全)7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大全)7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读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大全)7篇 读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大全)篇1曾国藩,在中国近代是一个很显赫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曾国藩家书主要是记述曾国藩一生主要活动,反映其从政、处世、治家、治学、治军的重要思想。毛泽东评价曾国藩,“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读完所有家书,对我个人触动的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01、学习其养生之道曾国藩重视养身益寿之道,在许多书信中提到“谨守父亲保身之训”,“节劳、节欲、节饮食”,正是由于他对养生之道的重视,才有了强健的体魄,使在身体上能够保证其南征北战和几十年担当国家栋梁之大任。02、学习其读书方法“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读书要树立一个目标

2、,通过广泛读书、坚持不断地读书,才能够取得成功。03、学习其治军之道曾国藩与其弟曾国荃诸多的书信所谈,非政即军。对曾国藩的治军之道,其时曾国荃镇守南京,已是万军之将。曾国藩在信中一条是劝他戒躁,处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多思;另一条是劝他要注意及早选拔替手,说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04、学习其为人之道曾国藩家书通篇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例如,在写给弟弟的信件中,多次语重心长的叮嘱、期盼和警醒:“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是晚清第一中兴名

3、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第一完人”。读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大全)篇2曾国藩生于清代,早年的他并不聪慧,命运多舛。但他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晚清重臣。他的智力虽然不如别人,但他时刻检省自己。一点点努力,坚持了几十年。对后代的教育,曾国藩也是如此。连一个有些愚笨的人都能靠自己的努力成功,我们这些人有什么借口不勤奋呢?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走捷径,一定要脚踏实地。在曾国藩平叛有功后,被升为了二品大员,但他却保持低调谦虚;在满朝文武都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时候,曾国藩却在学习西方的知识,为晚清中兴做出巨大贡献。谦虚,让我们不断进步,不因为自己取得了一点成就而沾沾自喜,目中无人;谦虚,让我们不断进

4、步。“满招损,谦受益”,谦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曾国藩虽为晚清重臣,但他认为“穷”乃“善身”之道,并以此教育后代。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不懂节俭,最终一定会走向败亡。就像我们不能互相攀比鞋子,书包等。应该一切从简,好好学习。不然会因为攀比而变得荒废学业,一天到晚只关心物质。要勤俭自律,在物质生活上主动跟贫寒之士一样,能做到这些的人,将来就有可能成大器。曾国藩之所以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是因为他知道“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的道理。我们也要学习他勤奋,谦虚的优点,一点点的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是也不要过度的去谦虚,过度的谦虚会让人失去很多锻炼的机会。有些人读了这篇*后可能会认为

5、,“那我一定要成为第二个曾国藩”之类的,却不知道有些东西不要过度地去追求,过度的去追求,也是一种“奢”。不需要做得像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那样,只要去尽自己所能就好了。读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大全)篇3提到清代名臣,很多受电视连续剧影响,第一反应就是纪晓岚、刘墉甚至还有想到和珅的。可是历史上,尤其是晚清历史上,有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曾国藩。曾国藩何许人也,开国领袖以往以“独服曾国藩”作为评价。在晚清历史上,曾国藩也被奉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八十年代之后,关于曾国藩的评价,逐渐客观,这个历史人物在民间逐渐“活了过来”。想要了解一个人物,没有比看他作品更好的了。曾国藩最为出名的便是曾国藩家书,这封涵盖治

6、政、治军、治家的家书,拥有“道德*冠冕一代”的美誉。因为读书活动,我又将这篇家书拿来读了一遍。曾公的家书,行文从容淡定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尤其是普通家常之中蕴含真知灼见,最有感染力。整篇读下,字字句句都是回味无穷。例如“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浅显易懂之中,包涵大道至简。例如,“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例如,“行事则不激不随,处位则可高可卑”。好的书则是这样,发人深省。好的道理也是这样,震撼人心。每每翻阅这些书籍,

7、感觉精神都被洗礼一遍。再回首日常事情,竟然感觉无比通达,事事清晰。或许一本曾国藩家书,不能带给人官运亨通,不能带给人奇淫巧技。然而这本书如同一趟旅行,让你在封建社会最终一尊偶像的精神世界游历一遍。毕竟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身体和精神,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吧。读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大全)篇4古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细读曾国藩家书,让我感受到这句话其中的深意,仿佛是在与一位满腹经纶的长者对话,书中一行行细腻的文字,一封封深情的信件,让我感受到了曾国藩为人处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对于自身,他注重讲德,讲求诚心、正意、修身、齐家的道理,努力做到不负父母生养之德。他终其一生都在严格要求自己,

8、体察人才,一直都心存善念。从他的家书中,不难看出他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每天都要用小册子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失败教训,以便及时克服。他“吾日三省吾身”,在自省中谨言慎行、孝顺父母、疼爱兄弟,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我们时常懒散,在一件事情上即使是有了去实现的想法,最终却做不到知行合一。因此,我们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讲德行、讲孝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于工作,他尽心尽力。欲成大事者,一定要有大格局、大气魄。做一件事情,要心思缜密、注重细节、全神贯注,自始至终不松懈。人没有恒心,做任何事都不会有成就。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们的工作是神圣的,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工作中遵规守纪、安分守己、踏实做人、干净

9、干事。对当事人负责到底,心中时刻记得群众,耐心倾听群众的诉求和心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好各种法律问题。时刻讲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做有品位、有品质、有品德的人。对于学习,曾国藩在致诸弟中提到读书的重要性和读书的方法。关于读书与修身养性,他教育儿子和兄弟子侄读书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学,坚持早起,拥有恒心。他勉励兄弟自立课程,还为他们设立了课程表,从早到晚,从读书到写字再到修身养性,详细至极。作为青年干警,我们始终要注重增强理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在学习书本上知识的同时,更要运用到实践中,和同事讨论学习,互帮互助,努力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

10、所用。同时对照标准要求,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剖析,做到从心灵深处查找自己认识上的不足,从工作态度中查找工作落实上的不足,从生活态度中查找在自身要求上的不足。曾国藩家书中处处洋溢着德行、慎独、亲情、友情,这就是我们所缺失的东西,学习这本书中的内容,我们也会少几分浮躁和狂热,多一些宁静与安逸。读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大全)篇5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

11、溢着浓郁亲情。读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从曾国藩家书一书中,我们都能够看出作为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艰难,有些时候冬天要靠外官进献的炭资钱过活。这样的生活境况也许此刻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不敢相信,但是,当时曾公的生活境况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还时刻不忘尽最大努力接济家人和亲朋好友。曾国藩家书处处洋溢的浓浓亲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现代人正在丢失的和渴望得到的东西。当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时,也许这个社会才不会

12、那么浮躁和狂热,也许每个人的心儿才会多几分宁静和安逸。曾公作为历史上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或者领袖,我们不去评说其史上的功与过,只就其人性中最闪光最完美的一点就足矣,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最后,以曾公的一首诗结束此文,“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

13、力。读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大全)篇6曾国藩,作为中国自孔子以后的一个半完人中的半个,其在立言立德立功这三个中国传统文人中的三大标准方面几乎都做到了,这真是非常难得。虽然说他是半个完人,其中不无贬损之意,但是也未尝不是一种肯定。曾国藩一生律己很严,治家有道,治军有方,堪称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对于这些方面都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在这部曾国藩家书里面,我首先关注的是他在书信中所涉及到的大量的关于征缴太平天国的内容。曾国藩的书信翔实具体,是非常好的指导了他在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如何治军,如何布置安排的史实性材料。比如曾国藩在咸丰四年四月初四的家书中就详细记录了湘潭之役,其副将塔齐步

14、大破太平军的情况。而且尤为难得的是他也没有讳言自己的战败,其亲自率领的军队居然遇敌溃。结合曾国藩在书信中的这段描述,以及其他的历史材料,对于这一形象更加充实而立体的影响。由于曾国藩此后自带兵必遭败绩,因此他避开了安庆和天京的两场大战的前线,但在书信中依然可以看到他对九弟困守前敌的殷殷关切之情。曾国藩的家书对于我们了解太平天国那一段的历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多读一读。此外,既然是家书,所以在对于子女的教育,家人如何相处等方面曾国藩也都在家书中不因厌烦的一一写明,他指导自己的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如何治学读书,把两个儿子都培养成了非常优秀的道人才。而且曾国藩眼界开阔,还指导曾纪泽要学习外语,最终早就了中国第一个大使。这些内容对于今天我们研究学问,教育子女,甚至为人处世也都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