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范文(10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范文(10篇).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范文(10篇)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1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技已经迈向了新的台阶。在观看直播的同时,其中王亚平老师的实验让我十分难忘。在查阅了网络上的一些内容我把实验的原理弄明白了。水膜张力液体表面张力在翟志刚老师,叶光富老师的辅助下,航天员王亚平把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形成了水膜。接着,她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和女一起完成的花朵折纸。在水膜实验中,这朵花在太空中“绽放“。在微重力环境下,表面张力很大的水也能够延展成水膜而不像地面上不要
2、加入表面活性剂,贴在水膜上的花朵也因为表面张力而展开。还有一个实验,我也十分感兴趣,那就是泡腾片实验浮力消失在授课当中啊,太空教师王亚平就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只见泡腾片在水球里不断冒泡,但在失重环境下,气泡虽然不断产生,但并没有离开水球。而随着气泡不断增多,水球渐变成了一个充满欢乐的“气泡球”,而且产生了阵阵香气。对此,是因为地球上有浮力,所以水中泡腾片的气泡会向上跑。在太空中,水里的泡腾片产生的气泡因为没有浮力而停留在水球中,让水球变得色彩斑斓。科技强,则国强。自信之路成功,为中国航天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2
3、的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体验,出生在新世纪的我,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我看到奥运会上中国健儿矫健的身姿,为祖国感到骄傲;我看到“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成功,掩饰不住对祖国科技发展的自豪和喜悦;我还看到互联网已经触及千家万户,鼠标一点,指尖一触,便无处不达。我在这个发展迅猛的社会里,回首过去,又展望着未来。如何在这大时代的浪潮里求得发展,是我,更是未来的你,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首先,抓准时代脉搏,根据时代需求来完善自我,才不会落于时代。世界的发展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个时代正在走向智能化,讲究高效,正在从注重简单的实用性到满足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发展着。身
4、处科技人文发展不断登上新台阶的你我,唯有不断学习本领,掌握高精尖知识,才不会淹没在时代大潮中。与时代同行的路上,我们需要一颗强大的抗挫折之心。人生实难,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面对着生活中的风浪,又何尝不应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昂扬姿态去面对呢?然而,与时代同行并不是做一颗随波逐流的海草,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有着自己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考,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迷失自我,误入歧途。待到你们18岁的时候,也希望你们在斑驳陆离的社会里能够明辨是非,守住底线的同时,更要担起引领时代风向的大旗。“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无论时代如何变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追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持,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
5、守。当我们都明确自己的使命的时候,当我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统一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时代浪潮中奔涌向前了。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3“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8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
6、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
7、”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根据安排,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度过春节。期待除夕守岁时,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听到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4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未知的世界需要我们去探寻,随着人类不断进步,对未知的事物也愈加
8、好奇,尤其是近年以来,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更是付出了许多努力,为了丰富青少年的太空知识,中央13台开展了天宫直播课堂。在本次课程中,我们跟随三位宇航员的介绍,观看到了细胞在太空中所呈现的状态;太空中乒乓球浮力消失沉入水中;太空中的张力大大增强,所以气泡会停留在水中等等许多太空中才能观察到的现象。在宇航员们担任“主播”进行各种太空现象展示时,地面上的听众们也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太空中的星星也会一闪一闪的吗?”“你们在太空中看到的天也是蓝色的吗?”“太空中,你们是怎样睡觉的呢?”同学们一系列好奇的小问题也在宇航员们的耐心解答下一一揭晓,同时,亚平老师向同学们透露“我们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太空的
9、神奇,果然让人惊讶。通过这次的天宫直播课堂,同学们既了解到了太空的知识,也增强了课外实践、实验探究的能力,同时还学到了许多物理知识,真是受益良多。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走出地球探索外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太空中活动的各种限制,也让我们明白我们对太空的探索与掌握太过浅薄,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就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也要努力丰富自己的学识,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5自近代以来,我们中国的科技水平在不断地进步与提高,一直在对外太空进行不断地探索,而昨日观看的天宫课堂,更让我深感到我们国家的强大,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太空生活的乐趣。刚进
10、入课堂,为我们展示的便是航天员在轨生活的场景。他们的生活可真是有趣,因为没有了重力,所以他们可以在空间站内肆意“飞翔”。空间站内还有一种独特的运动工具自行车,这类自行车不仅可以锻炼腿部,还可以锻炼上肢。只要将身子倒立过来,用手抓着脚蹬,一直转呀转就好了,相当有趣。课堂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叶老师所表演的太空转身。在太空中,转身不能像我们在地球上那样轻松,如果像在地球上一样的话,便会上半身下半身朝相反的方向转动,而且一不小心就“飞到天上了”。如果想要转动身子,就要借助一个物体或者一只胳膊不断转动。看来,太空生活奇妙的同时又有点麻烦,我们做事会很浪费时间,怪不得到现在地球还是可供人类居住的星球。还
11、有宇航员们在太空中所展示的生物研究以及许多实验,都让我深刻感受到祖国科技的伟大以及太空的奇妙,宇航员们对于太空事业的热爱,还有地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虽然不能像这些伟大的宇航员一样飞到太空中去进行科学研究,但我也会尽我所能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同时我也会和身边的人一起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和谐美好!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6振奋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我国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神舟七号发射成功,5G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我国首条国际一
12、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在京津两大城市间开通,首个中国人基因组序列研究成果发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曙光5000A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蛟龙深潜,嫦娥探月。我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科技创新日趋活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千年梦想,今朝实现。去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
13、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5。深空探测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截至2021年2月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飞行里程已超过4.5亿公里,距地球约1.7亿公里。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按计划将在轨驻留6个月,在这6个月时间,主要工作是要进一步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具体来讲,就是要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一起配合进一步验证。
14、科技强,则国强。自信之路成功,为中国航天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7斗转星移,岁月如诗。中国航天的每一次发射、每一次飞行、每一次超越,都为世人展现了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这一过程看似轻描淡写,但现实的征程却刻骨铭心。昨天下午主题活动课时间的天空课堂第一课,由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3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他们在中国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向我们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了实时交流。“身在神州,眼望星光。心
15、底有诗,自在远方。”王亚平老师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她向我们完美诠释了“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体会家国成就。几代航天人,一个强国梦。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将“中国印迹”深深烙在了全球各地。中国人已然从太空的“访客”变成“房客”。这一份民族自豪感当在每一名中华儿女心中发扬滋长。中国航天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是对无垠太空的
16、“心之向往”。相信这份以国之名的诗意告白,最终将凝聚成“奋斗吧,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王亚平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也是学生,我很期待着能够与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获取知识和快乐。”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复杂多变的,宇宙中许多奥秘值得探究,这就是科学的态度。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8今天是12月9日,天气格外的晴朗。我们观看了天空课堂,这是第一次有人在太空中授课,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看到了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向我们分享太空中有趣的事情,与此同时也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比如,在太空中看到的天空颜色并不是我们熟悉的蓝色,而是黑色的;在太
17、空中睡觉是钻到固定的睡袋中而不是躺在床上等等。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太空里是没有重力的,没有重力的话所有的东西都会漂浮在空中,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最常见的事物,喝水也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可是我看到水在太空中是飘着的,航天员想要喝到水,就要把水挤出来,然后吃下去,这使我感觉在太空中喝水就像吃果冻一样。不过,学习完整堂课,我感悟最深的是我们国家航天技术的发展迅速。因为科学,才有了天宫一号的发射,因为科学,才能建成国际空间站!让我们为默默给祖国做贡献的科学家致敬!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吧!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9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
18、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